《石家庄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将于6月15日起实施,如今文明养犬的意识已深入到省会市民心中,可不文明养犬的行为却还会偶尔发生。昨日,记者在省会社区、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探访,发现市民们对养犬不文明行为“四种最”较为反感。
外出遛狗及时清理狗便。(资料图片)
最常见:遛犬不牵绳
遛犬不牵绳是省会市民反映不文明养犬现象之一。记者来到位于中华大街与市庄路附近的小区,刚进小区大门,就看见一女士领着一只没有拴绳的泰迪犬,正在小区里走。可能是过于热情,泰迪犬总是会向迎面而来的居民“奔赴而去”,不管人家是否稀罕自己。
“遛狗要拴绳,这一常识,养犬的市民都是应该知道的。我们社区里此前就办过多次文明养犬社区劝导活动。”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令自己苦恼的症结在于,很多养犬人并非没有带牵引绳,他们有时是为了让狗狗自由奔跑,就解下了牵引绳,有时候是聊着天没留神,狗狗拖着绳子就跑远了。“本来遛狗不拴绳,对于自己的爱犬也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这样一来小狗特别容易跑丢。”黄女士说,为了他人的安全,为了爱犬不走失,帆叶网,遛狗时一定要拴绳。
一位社区社工说,他们时常会在小区进行劝导,告诉养犬人遛犬要牵绳,尤其是希望他们能在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段注意遛犬牵绳。“养犬人带狗随意进入公共场所,如社区、公园等,而不采取一定安全措施的话,不仅对狗狗自身的安全有威胁,更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这位社工说。
最烦心:脚踩“狗屎运”
“在我看来,不及时清理自家狗留下的便便最令人反感。”市民于女士向记者倾诉说。记者发现,虽然养犬人的文明意识都已提高,但还是会偶尔在街道、社区的地面上见到狗便。出门在外,脚踩“狗屎运”会令人烦恼一整天,如何清理掉、如何去除异味,也是一件令人十分头大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