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广汽本田皓影的初印象不错,因为它的名字可以让人联想到余光中笔下的“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
三年来,皓影在细分市场站稳了脚跟,论产品周期,它还远远未到换代的时间节点。
不过前有中国品牌堵截,后有合资友商追赶多少制造了些焦虑,于是,全副武装的新款皓影来了!
开始阅读正文前,我猜你还想知道皓影的姊妹车型东风本田CR-V过得如何样。
9月,我的同事对它进行了试驾体验,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回顾一下当时的内容。
皓影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本田最美SUV”,此番进化,它变得更长、更宽、更运动。
至于颜值评分是升是降,完全取决于个人审美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皓影增加了雾光森林绿色车漆,实际观感不俗。
如果你见过如今的型格、思域,大概不会对皓影这套内饰感到陌生,它的设计更与时俱进,配置也不乏亮点。
空间维度,很遗憾这次没有体验到七座版,根据以往测试经验,轴距2701mm的紧凑型SUV不会有很大的第三排。
新款皓影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42kW193马力,最大扭矩243Nm,匹配CVT变速箱,动力总成没有太大变化。
可以肯定,后期还会陆续推出HEV混动和PHEV插电式混动车型。
精致起步,新款皓影仍旧轻快灵动,这种状态并非令人不适的“蹿”,而是随踩随走的从容。
随着油门行程的追加,加速过程变得平淡,车速提升往往出现在发动机轰鸣响起后,动力衔接未达到预期。
不同驾驶模式下的Pedal Map区分度较高,比如只踩到50%油门时,ECON模式对应的请求扭矩很小,跟车节奏令人着急。
CVT变速箱兢兢业业,施展着控制转速的魔法,为燃油经济性保驾护航。
至于Kickdown响应,只能说油门到底时,我希望手边有一对换挡拨片。
底盘体现出中性特征,破损路面吸收细腻度一般,驾乘人员接收到的信息不少,好在过滤效率高,簧下余振少。
面对单项冲击,接触质感欠圆润,车轮收敛倒是比较迅速。
转向没有顺应当下潮流,而选择保留了熟悉的味道,低速挪车略费劲。
方向打出去后,手力绷得飞快,回正阻尼也很饱满,沉得不自然。
编辑点评:1-10月,皓影的累计上险量为133735辆,是名副其实的本田销量担当。
然而在这个大家普遍“急”的内卷时代,它也顺应潮流,开启了“三年中改”的征程。
此次升级为新款皓影带来了年轻的设计和全面的配置,加上首次提供的七座布局,可以吸引更多追求性价比的用户。
想成为爆款,平衡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新款皓影这波操作确实拉长了木桶的每块木板,无论长短。
试驾广汽本田ZR-V致在 青春版皓影驾到
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结构特点:位于中心的进行自转的为太阳轮;行星轮围绕太阳轮公转,同时在进行自转;行星齿轮和相邻的太阳轮、齿圈总是处于常啮合状态;结构紧凑,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都是同心的,这就能够取消中间轴和中间齿轮;通常都采纳斜齿轮以提高工作的平稳性;行星齿轮一般3/4个,个数越多承载能力越强。
传动组合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传动原理与定轴齿轮不同。
由于存在行星架,因此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只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
因此,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多种组合:1动力从太阳轮输入,从外齿圈输出,行星架通过机构锁死;2动力从太阳轮输入,从行星架输出,外齿圈锁死;3动力从行星架输入,从太阳轮输出,千问网,外齿圈锁死;4动力从行星架输入,从外齿圈输出,太阳轮锁死;5动力从外齿圈输入,从行星架输出,太阳轮锁死;6动力从外齿圈输入,从太阳轮输出,行星架锁死;7两股动力区别从太阳轮和外齿圈输入,合成后从行星架输出;8两股动力区别从行星架和太阳轮输入,合成后从外齿圈输出;9两股动力区别从行星架和外齿圈输入,合成后从太阳轮输出;10动力从太阳轮输入,分两路从外齿圈和行星架输出;11动力从行星架输入,分两路从太阳轮和外齿圈输出;12动力外齿圈输入,分两路从太阳轮和行星架输出。
搜索发现SYM油门握把跟油门管似乎是粘在一起的,如果原厂握把要更换,必须要再单买一个油门管更换,为了怕这情况发生,拍下单握把套时另外购买了一个单油门线油门管做预备。
油门管长度12CM,反正都通用什么牌子不是重点准备此次DIY更换所需工具十字螺丝起子 *117MM 六角开口把手 *18MM 六角开口把手 *1尖嘴钳 *1越锋利越好的美工刀 *1方便安装握把套洗手乳 *1 (或是可以准备一点泡沫水)润滑油门线使用喷沫黄油 *1因为没有高压喷枪,只能用美工刀切割大法更换,首先抱着姑且一试心理,拿着美工刀大力一剖。
拉扯了5分钟,握把皮被我拉掉一角还是屹立不摇。
最后还是认命拆壳更换,首先拿出17MM六角板手拆下后视镜。
原本以为黑色部分是后视镜转接座,后来将六角螺帽旋转下才发现只是个固定座。
准备拆壳,背盖后方总共需拆开5颗螺丝龙头壳下方一颗螺丝,拆解这颗需小心点,记得用手在下面预备接着,否则松到最后一刻,螺丝起子没拿好,螺丝掉下H壳内就麻烦了。
接下来拆龙头壳因为烤漆壳跟塑胶壳连结点如红圈处有一个圆柱卡榫,一手将烤漆壳往上提,一手将塑胶壳往下微压,让卡榫脱离后,两侧再往前推就可以卸下。
卸下龙头壳后,记得别太开心用力拉开,里面还有左右日行灯电线插座需分离。
龙头壳后方接下来为了方便拆解安装油门线,必须将龙头背盖拆开,共有六颗螺丝,红圈处为大颗螺丝,黄圈为小颗螺丝。
油门线座上方一颗十字螺丝打开油门线上盖拿尖嘴钳将油门线取出油门座下方还有一颗8MM六角螺丝需卸下拆开油门线座貌割开左边握把套时,握把直线大力划一刀,再从大盘处割开,之后就像剥橘子大力剥开。
可在油门线上点黄油润滑,延长油门线寿命拿出购买好的糯米肠握把套,反正只是消耗品常更换,网购很便宜。
建议可以在握把套洞内及手把上,直接倒点微量洗手液,比用泡沫水还方便安装,等一会干掉就固定住了。
油门线怎么拆就怎么装最后在油门线及油门管口上点黄油寿命可以更长点。
安装好油门线,再固定下方六角螺丝及锁上油门线盖十字螺丝,将油门侧握把套固定好定位。
左右两侧握把安装完毕,最后将后背盖六颗螺丝锁回去。
之后装回龙头壳及后视镜就完工,另外记得后视镜装上时,因为有黑色固定螺帽卡在中间,转到可视角度后再将黑色螺帽拴紧就好,最后再看看拆解下的原厂握把还真厚。
或许有人会觉得给车行更换就好了,但其实有些小东西,我实在不太喜欢给车行弄,就像是拆下龙头壳后,再拆解日行灯插座时,有些人为了贪方便会直接将龙头壳挂在斜板壳上,一不注意斜板就多了几痕刮痕。
原厂握把内附油门管,其实有好有坏,虽说施工麻烦点还要拆壳,但可以避免握把套没安装好造成卡到油门线发生危险各有各的利弊。
自己更换乐趣多,细节处可以更加小心,过程虽无聊但获得的经验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