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生活百科

2024年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多少

时间:2024-04-1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高考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也是比较盛大的一次考试,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参加高考。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考人数有1353万人,比去年多了62万人。

2024年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多少1

2024年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多少

62万人。

根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53万,比2023年多出62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令人瞩目的是,这其中还有大约413万的复读生(占高考人数的三分之一),而2024年本科录取名额预计为450万,仅比复读生人数多了37万。

2024年高考人数再创新高,录取名额却趋于平稳,大约有2/3的考生与本科无缘。

考生不仅要和应届生竞争,还要和三分之一的复读生竞争高考学额,升学压力更大了。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2024年高考或将成为史上最残酷的一届。

2024年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多少2

2024年高考是在什么时候

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

9:00至11:30 语文

15:00至17:00 数学

6月8日

9:00至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15:00至17:00 外语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一般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2024年高考人数比去年增加多少3

2024年高考难度预计怎么样

在各地省市之间所执行的新高考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反响,改革政策的调整也适合目前学生的发展潮流要比以往的传统文理科目好处太多,现如今好几个省份加入到3+1+2的改革调整模式,预计在2024年度将会正式开启文理不分科的现象,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主流,然而经过教育学家的预测,2024年度的高考情况要比今年难出不少。

另外2024高考人数可能增加,届时,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考上本科的难度更大了。高考是选拔类考试,所以肯定是要挑选更优秀的人才,参加高考人数的增多,可能意味着部分学生与本科无缘。

影响高考难度的因素并非只有考试难度。可能大家觉得高考难度提升是指高考考试题目难度的提升,但其实高考分数虽然是比较直接地鉴定知识水平的标准,但是最终影响学生录取的是高考的排名位次。

所以仅仅是根据高考题目难度去分析高考难度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需要考虑高考的报名人数和高校的招生人数。简单来说就是考虑各批次录取的“上线率”是否会有变化。

梦见高考

梦见高考,五行主水,得此梦,主事业多有不利之意,与他人间有正面冲突者,彼此财运皆有不利之征兆,主事业有烦恼,闲置之人财运更为不得,此乃不吉之象。春天梦见高考,求学之人乃是才高八斗之意,则可有好运之作为,坚守本心或有勤勉之想法,则事业可有好运,学业可有好事,多为吉兆。夏天梦见高考,主财运可得好运之意,乃是求财多得他人信任,或有贵人相助。秋天梦见高考,乃是事业中有与他人间因金钱之事争吵之想法,则财运可得好运之意,求财者善于利用人心者,则财运更胜一筹也。冬天梦见高考之人学业不良,五行属水,多有逃避之心死,则学业难以有作为之意,事业多受他人之欺骗,功名不得仕途坎坷,愚弄之人,则学业更受影响之意。

盘点古时候的高考移民 白居易冒籍考中进士

或开“高考移民”之先河。籍贯本是蒲州人士的王维,爹娘让他小时候参加过音乐培训班,故弹得一手好琵琶,颇受女儿的青睐,几经周折,他便参加了京兆府的解试,。 紧随其后,这个祖籍山西、出生河南、户籍陕西的毛头小伙,竟跑到安徽宣城参加“高考”,一下子逮个进士第四名,喜欢得屁颠屁颠地跑了。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考,与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否则就是“冒籍”,一经查出,绝不轻饶。王维、白居易能在法律非常严谨的异地“高考”,肯定有其原因,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不然不会一路绿灯,直达终点。网络配图 “高考”也很严格,要求考生必须在本籍报考。《诗话总龟》这样说:“国家申严条约,不许寄籍。”但同时又规定,如果在当地有田产,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庐州(今合肥)考生王济为了在开封府参加“高考”,竟称在那里有18亩田地的哥哥王修己为爹,留下千古笑柄。章仲衡是处州考生,当年处州录取指标只有区区4人,而京城临安(今杭州)的指标却是100人。为了能在临安参加“高考”,章仲衡让父亲把自己过继给临安的一个亲戚,找个爹就找个“冒籍”的理由,结果考中进士后被同学告发,朝廷查清后予以取消。这个倒霉蛋撞到枪口上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说,还白叫人家几天爹。 “高考”更让蒙古人受不了,由于“冒籍”太多,蒙古人、色目人很少考上,徐一夔在《始丰稿》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自余所见,科目之行所历五六年,吾邑仅得一人!”“冒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钱仲实、张和等人改名“冒籍”参加顺天府“高考”,不但功名被革去,还吃了官司,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网络配图 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会元、状元韩菼系长州人士,“冒籍”嘉定参加“高考”,拔取后又被革除。年间,苏州城一家弟兄俩听说北京进士好考,让父亲在北京所辖的顺义县买一座破房子,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北京的“高考”,弟兄俩双双考中,成了一对幸运儿,。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挖空心思去“冒籍”去“移民”呢?当然是差别甚大的“高考”录取率。 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说道:“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也曾给皇帝写信说:“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录取率高的省份是十分之一,录取率低的省份是百分之一,怎能不让人去此趋彼。网络配图 作为官府,为了防止考生“冒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曾规定,你只要在当地置有房产,并愿意与当地人一样“一体当差”,就可以迁移户口,参加当地“高考”。《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五规定:“如祖父入籍二十年以上,坟、田、宅俱有的据,方许应试。”后来在《大清会典事例》卷三七中又规定,只有考生本人“入籍二十年以上,方准应试”。可见防止“冒籍”的政策也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的。但制度再严,一千多年来,仍有不少人铤而走险,顶风作案,这都是因为利益使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人数高考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