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憨子,只养了个独生女儿如花,那如花越长越漂亮,真真切切人如其人,长得如花似玉,两口子疼爱得要命,捧在手里怕飞了,衔在嘴里怕化了。
眼看着如花长到二十岁,还没媒婆来提亲,憨子急坏了。一天晚上,他老婆说:“儿大当婚,女大当嫁,闺女已长大成人,得找婆家了,你出门去找个女婿吧!”

憨子做事一直干脆,一口答应道:“行!”
老婆嘱咐他:“不能随便找,要找,就找个有本事的。”
“我晓得!”
第二日天一亮,憨子带上干粮出门了。走着走着,来到一座山,山林里有个猎人蹲树丛里,正拉弓射箭,箭法那个好呀,一箭出去,射中一个豺狗子。憨子心想,这小伙本领大,找来做女婿刚刚好。便凑上前去招呼道:“小伙,你这手艺真正高超,娶亲没有?屋里谁跟你过生活呀?”
那猎手说:“还没有娶亲,家里就惟独我妈。”
“那正好,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哩,给你当媳妇吧!”
猎手一听,喜得连连下跪磕头:“丈人,我啥时候接媳妇去?”
“啥时候哇——八月十五吧!”
憨子定了女婿,喜颠颠绕小路往回走,走啊走,走到大河边,一个后生正在渔船上打鱼,憨子便朝他喊:“小哥,过来渡我过河哩。”
那后生把船靠过来,载憨子行到河心,见水面生出一圈鱼纹,说道:“这儿鱼多,待我撒一网。”
后生拿渔网一撒,拉上来满满一网鱼,把个渔船压得斜斜歪歪。憨子帮后生捡鱼收网,边收边问:“小哥你打鱼正是个好把式,为啥船上没个帮手?”
后生说:“没本事,还没娶上媳妇。”
憨子竖起大拇指:“我瞧你找鱼有本事,有本事!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给你当媳妇吧!”
那后生一听,喜得连连作揖:“那好,啥时候接媳妇?”
“啥时候呀,八月十五吧!”
那憨子人又憨,岁数又大,记性又差,说话时没有思前想后,忘记了前时把女儿许给打猎的人了。
天黑了,憨子住了个客店。半夜,客店女掌柜得了急病,一下子昏死过去,全家人急得大哭,憨子帮着忙里忙外,心里也跟人家一样难过得要命。
正忙乱成一团,进来一个看病的,说:“让我瞧瞧,说不准还能救哩。”
他摸摸脉门,说:“不怕,脉还在跳哩。”说话间取出救命的针药,撬开嘴喂了,又找穴位扎了几针,不一会儿,女掌拒睁开眼,活过来了。
客店全家上下对看病的千恩万谢,端酒炒菜,还请憨子陪着喝杯酒。
喝得高兴,憨子问:“看病的,你本事大哇,跟谁学的?”
看病的说:“祖传的哩,传儿不传女!”
“传我如何样?”
“不传别人哩!”
“好小子,那你可得好好教你儿子!”
“哈哈,我连媳妇都还没得,哪来的儿子?”
憨子一听,高兴得一拍大腿:“咋不早说,我家有个女子,模样儿如花似玉,针线好又会持家,还没得婆家哩,跟你配一对刚刚好。”
看病的连忙躬身下拜:“承蒙丈人看顾,啥时候接媳妇?”
“啥时候哇——八月十五哩!”
那憨子人又憨年纪又大,早把打猎的和网鱼的忘记了。
很快到了八月十五,那天一大早,打猎的、打鱼的和看病的都抬了轿子,敲锣打鼓吹喇叭,来接新娘子。憨子一看急了,一个女儿如何嫁三个女婿啊?他急中生智,连忙把女儿推到门外水塘边一棵大枣树上。
三家轿子来到门口,都说:“老丈人,我媳妇儿在哪呀?”
憨子指着大树说:“女子只一个,在水塘大树上,哪个本事大哪个接去。”
三家接亲的大眼瞪小眼,齐刷刷往树上一看,只见一女子坐在树杈上,果然模样儿如花似玉,羞答答低头微笑,朝他们扔下来一颗枣子。
见憨子一个闺女许了三家,那打猎的气得没法,照大树“飕”就是一箭射去,这一箭没射中,只吓得那女子一哆嗦,直直掉落水塘去。
打猎的见出了人命,吓得抬起轿子跑走了。
网鱼的见女子掉进水塘,急忙拿渔网一撒,捞上来,一看,女子一动不动,死了。
“阿弥陀佛,老人家不好意思,节哀顺变啦。”网鱼的也急急抬起轿子,帆叶网,跑啦!
看病的见女子湿漉漉躺地上,忙掏出看病的家什,撬开女子的嘴,喂了一服药,按了几下胸,那女子“哇”一声吐出好多水,活过来了。
憨子夫妇千恩万谢,又是握手又是作揖。
那看病的拉住他们:“岳父岳母不必多礼,我救自家媳妇儿,应该的嘛!”
说完,把媳妇儿往轿子一塞,敲锣打鼓吹喇叭,抬回家去了。
史上最牛老丈人 他女婿是隋朝开国帝王!
老丈人是对妻父的称呼,又叫泰山、岳父。老丈人也不是哪个男人都有机会当的,你需要符合两个条件:有女儿,并且能嫁出去。听起来也不是很复杂。女儿都想嫁个好人家,在中国古代,如果能嫁给一国之君,便是祖坟冒青烟,全家烧高香了。算命的总说,谁谁是娘娘的命,便是极言其命带富贵。也许有人要说那种被打入冷宫的日子是多么凄苦辛酸,后宫的钩心斗角又如何让人胆寒,但“一朝选入君王侧”仍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网络配图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历史上各朝各代的贪官,明知将来有身陷囹圄诛灭九族的可能,却还是地前赴后继着,一样的道理。其实就算是嫁给普通人家,一样会有争宠的烦恼。人们在设想未来时,总是看到光明的一面,比如专宠自己,比如有一天荣登皇后宝座。没有谁进宫就是想奔冷宫去的。杨贵妃结局再惨,她也不会后悔进宫,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我想她会说四个字:我还入宫。当笑话说毕竟是后来的事。“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应该反映的也是一种现状。 老丈人牛不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女儿嫁得好不好,嫁给皇上又被封后,老爹就是国丈。皇上的岳父,肯定是牛得不能再牛了。不光老丈人牛,一家跟着牛。这样一来,老丈人选女婿便要有眼光了,将来能否出息,这需要敏锐的判断力。牛就牛在他给他的三个女儿挑了三个好女婿,最后三个女儿都被尊为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皇帝的老丈人已是别人无法比的,“三朝国丈”更是绝无仅有,堪称史上最牛的“老丈人”了。 独孤信(503~557),本名独孤如愿。生于北魏末期,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是鲜卑化的匈奴人。独孤信,长相俊美。《》称其“美容仪,善骑射”,武功还很过硬。就像现在的歌星,既有型又能唱,肯定迷倒一片。当时独孤信也是被众多粉丝争睹风采,素有“独孤郎”的美誉,属于级的人物。独孤信家世显赫,世代为贵族,但独孤信没赶上好时候,到他这辈家道中落,又适逢北方六镇起义,风暴席卷北魏,独孤信便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他参与过镇压义军,也参加过葛荣的河北起义军,后来又归附官府,操控北魏大权后,他投奔了雄踞关陇的统领,他的同乡,也就是后来西魏的实际建立者和掌权者。在刀光剑影中,独孤信的官也越做越大。网络配图 独孤信有着明张大义的真性情。《北史》记载,北魏孝武帝不甘权臣高欢操纵,想借宇文泰的势力对付高欢。独孤信不顾一家老小全在高欢领地,“寻征入朝”,为国尽忠。孝武帝感念“世乱识忠良”,于是“雅相委任”,封他为浮阳郡公,后来又晋升他为骠骑大将军、大司马。宇篡魏立周后,他又因“佐周代魏有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是朝廷倚重的“八大柱国”之一,位极人臣,地位显赫一时。 独孤信还是位治世能臣,在坐镇陇右时,治绩突出,“信著遐迩”,声名远播。宇文泰因此给他赐名为信,这便是独孤信名字的由来。功高盖主在哪朝哪代都不会是好事情。东魏大臣魏收在奏折《檄梁文》中,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说独孤信想割据称霸,其实是放出话去挑拨离间,果然引起宇文泰的疑心,独孤信预感不妙,便主动提出还朝。宇文泰死后,他的侄子掌权,同为“八大柱国”之一的赵贵遭受排挤,便与独孤信密谋除掉宇文护,结果事情败露,独孤信受牵连,被御赐毒酒,逼令自尽,时年55岁。 独孤信是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这不仅体现在他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上。最重要的是他生了三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分别是明敬后、唐元贞后和隋文献后,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当时宇文毓还没当皇帝,是个地方官,“帝之在藩,纳为夫人”。在任岐州刺史时,便“有美政”,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宇文护废杀15岁的傀儡皇帝后,迎立宇文毓为“天王”。史书上说宇文毓“宽明仁厚,敦睦九族”,颇“有君人之量”。如果能一直当下去,该是个好皇帝。可惜他命不好,在位只3年便被宇文护毒死。独孤信的大女儿命运也不济,仅做了两个月的王后便死了。宇文毓正式称帝后追封她为明敬皇后。网络配图 独孤信的四女儿是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李家在当时也是显赫之家,于是“八大柱国”之一的太尉李虎的儿子李昺,便成了独孤信的女婿,也就是李渊他爹。李渊称帝时母亲已死,于是追封为元贞皇后。独孤信的小女儿嫁给了后来的开国皇帝,。这个可是货真价实的皇后了,而且管丈夫管得严,不让文帝碰别的女人,还“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不过独孤伽罗天赋异禀,很有政治头脑,对隋文帝的帮助不小,时人将她与隋文帝并称“二圣”,可见有多厉害。独孤信看上杨坚也是有原因的,《》上说独孤信见杨坚“有奇表”,才将女儿嫁给他,杨坚是隋国公杨忠的儿子,也属于高干子弟,而且小伙子够帅,面有富贵之相。从这上面也可以看出,独孤信选婿是很慎重的。 独孤信能成为三朝国丈,在笔者看来,也是因为他位高权重,所以女儿也要嫁相应身份的人,倒不是他沾了女儿的光。既然在朝做官,就要讲究强强联手,所以门户很重要,两路诸侯结为亲家,势力何止增加一倍!如今更有官商结亲的新趋势,讲究体现立体实力,也是强强联合的一种变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吗?
不少的人都说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志和以及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记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李儒真的是董卓的女婿吗?这有疑问了。在三国演义中李儒首次登场是“卓婿谋士”李儒,在这里…不少的人都说董卓有两个女婿,一个是牛辅,另一个是李儒,而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以及后汉书里都有记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却独独没有记上一记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李儒真的是董卓的女婿吗?这有疑问了。 在三国演义中李儒首次登场是“卓婿谋士”李儒,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董卓的女婿并是谋士的李儒,也可以理解为董卓女婿的谋士李儒,古文中经常会省略一些“的”字之类的,这样理解也可以。 我仔细地查阅了一下《三国志》,《后汉书》《》等书,见说“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和何。”而且牛辅却是一再的记载有他是董卓的女婿,若李儒确是董卓的女婿,看来这些书对他不公了,为什么只字不提他是董卓的女婿呢?就连王粲所著的《汉末英雄记》对于李儒这样的重要人物是只字不提! 李儒在三国演义中称呼董卓多为“丞相”“太师”“恩相”并没有找到一处像女婿尊称岳父的地方。 像董卓的亲戚都委以重任,就连牛辅也是任为中郎将委以重任,可是李儒为什么还是一个郎中令的小官呢?也没有记载董卓升他的官,这应该和李儒的身份不符啊?若董卓只是想将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可是作为心腹怎么说也要给个不错的官职啊。同《汉末英雄记》等所载,“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孙女名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若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他不但能凭借其妻的优势,就连他辅助董卓之功应该也能弄个候,或者是一份高官吧!这我就感到奇怪了。只能是推以史料没有记载这个借口吧! 我更为不明白是以下的这些内容,毕竟很多人认为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多依据为“卓婿谋士”这在三国演义中只出现过一次的四个字,所以我引自三国演义把我不明白的地方给挑出来。 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否?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就是这里了,既然董卓与吕布有父子之分,那么李儒是董卓的女婿话,李儒之妻与吕布也有兄妹之分了。可是为什么董卓却一点面子也不给李儒,说“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言则必斩!”这极不像是岳父对女婿所说的话,而且也不像是一个父亲在很多办法并不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硬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行为啊?若李儒真是董卓的女婿的话,董卓前面的那句“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就说不通了。如果说这是董卓一时的气话,为什么他事后一点的安慰都不给李儒呢? “却说当下吕布大呼曰:‘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命缚赴市曹斩之。” 这是李儒最后的记载了,可惜也没有记载清楚李儒的家人是否也被处斩。不过按古代的株连制来说,李儒的妻子是董卓女儿那么也应该斩首,李儒的一家也应该全部诛除。 唉!正是由于我查了许多的史料也没有发现真正地写明李儒是董卓的女婿,所以我对此有所怀疑。唉!可惜了,李儒到底是不是董卓的女婿,我真的是想知道了。若真有谁能拿出史料来证明,让李儒是董卓名正言顺地女婿。我也在此多谢指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