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后来鲁国的王公贵族都以鲁为姓,这是鲁姓的由来。
你的姓氏从何而来,你的祖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更多百家姓文化,请关注华易网。
严姓源于什么姓氏?1、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孙,以谥为姓。
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
两姓原出是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
前汉有会稽严助,后汉光武友严光,蜀郡严遵,河南尹严延年,扬州刺史严迈。
2、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受封于蜀郡严道(今四川荥经),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严君疾。
严君疾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相传。
3、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其国人以国名为氏。
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但不接受,隐居到箕山去了。
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
4、源于鲜卑族,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河北省 。
5、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6、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土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严氏。
当代严姓人口数量与分布中国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中国汉族严姓人口数量逾半。
中国严姓的人口2007年已达到220万,排在全国第93位。
集中于湖北、江苏、广东、四川、浙江五省的严姓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6%。
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江西,这三省的严姓又占13%。
其中,湖北严姓人口30多万,占严姓总人口的18%,为严姓第一大省。
至2013年,中国已形成西起四川、东至江浙的长江流域严姓人口聚集区。
严姓人口还分布在赣浙沪、粤琼桂、苏皖鄂大部、重庆、川黔湘大部、福建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中西段、青海东北,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4.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7%的严姓人群。
在福建东南、台湾、湖南西端、贵州东部、云南大部、四川西段、甘肃南部、青海东南、宁夏、陕西北部、山西西南、内蒙古西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角、皖苏北端,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8%-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0%,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8%的严姓人群。
金庸,本名查良镛,并非此人武功高强,行侠仗义,而是此人写出了脍炙人口,老少咸宜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便是著名武侠小说大师,笔名为金庸者是也,其本名反而极少人记得了。
这是一个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的大家族,这个当年有三百多人的大家族,在雍正一朝遭到了灭顶之灾;男的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到西北,女的则沦为满人功臣家的奴仆。
除查氏一案外,著名的文字狱还有钱名世的《颂诗案》与案等等。
查氏先祖于初年,从徽州婺源迁入浙江海宁,由于诗书传家,至年间,家族出了“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
此时的查氏代表人物是查慎行、查嗣琛、查嗣庭三兄弟,其中,查嗣庭在雍正初年任礼部侍郎。
查氏三兄弟都不是恃才傲物,对满清高压统治不满的人,而是谨小慎为,循规蹈距的文化人。
即便如此,雍正仍用望文生义,曲解穿凿的手法,从查嗣庭主持乡试的试题中,硬是找出了“大不敬”的罪状。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查嗣庭出任山西乡试正考官,出题:“君子不以言举人,”,雍正硬说这是讥讽朝廷的保举人才政策,影射皇帝“以言举人,以言废人”。
第二道试题是:“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
”雍正则说这是居心叵测,是讥讽朝廷不用人才,以致人才荒废。
”雍正却认为,称君王为腹心,是不知君王的尊威,犯了“大不敬”之罪。
雍正逐命查抄海宁查嗣庭家,以获得更多“大不敬”证据。
斯时,浙江巡抚李卫(曾是雍正为雍亲王时的家奴)执行圣旨坚决异常,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什么有力证据,只抄到一本日记,名《维止录》。
就是这本《维止录》,后来被演绎成查嗣庭在江西乡试时出的考题:“维民所止”,“维止”两字被曲解为“雍正去头”(活像猜字谜),其实,他并没有出过这样的试题,这正是:若加之罪,何患无词? 还有人举报:查嗣庭曾在日记中,写了一首嘲讽文化素质太低的诗:“天子挥毫不值钱,紫纶新诏赐绫笺。
”其实,此诗是雍正文字狱的另一受害者-汪景祺所写。
可雍正不管这么多,就是用以上所谓的“证据”,给查嗣庭家族定下“大不敬”罪,一场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其子查克让其时己中进士,并任中书舍人,也在狱中自杀,雍正仍令将死人枭首示众,查家十五岁以上男子俱被处斩,十五岁以下的男丁流放三千里;女子发配西北苦寒地区给披甲人为奴,当噩耗从北京传到海宁,查嗣庭的继室与儿媳(查克让之妻),不甘受辱,前者悬梁自尽,后者吞金自杀。
查嗣庭原准备把家眷接到北京,己雇好三条木船,结果,这三条木船成了押解犯人的囚船。
全家一百多人被押到北京后,另一子查云被处决,其余子侄查长椿等十五岁以下者,皆给满清功臣为奴,所有财产,没收入官府。
查嗣庭的大哥查慎行,己七十八岁,退休在家多年,也没有躲过这场无妄之灾。
他的长子查克建,时任刑部郎中,亦遭斩首。
他全家近百人于雍正五年十一月发配西北,一路。
幸朝中有人为他求情,说其一生谨慎,与考题没有关系,雍正方免强同意赦免。
结果,只有查慎行与小儿子查克念及堂兄查谨父子共四人回到海宁,其余的人全部死在戍所。
查嗣庭的二哥查嗣琛,受株连时己七十六岁,正在家颐养天年。
谁知祸从天降,全家一百多人从海宁流放到关西苦寒地区,一路餐风饮露,受尽折磨,到了关西后,全部死在戍所,无一生还。
查氏家族的三百多条生命,就这样被雍正的文字狱毁灭了!而文字狱正是毁灭中华传统文化之炼狱,也是培养驯服奴才的课堂。
雍正朝的血腥史说明,雍正绝非某些文人鼓吹的“盛世之主”,正因为雍正嗜杀,在其暴卒后,才有了“雍正死后无头”的传说,也许,这正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果;也许,这正应了“维民所止”等于“雍正去头”的谶语。
而查氏家族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灰飞烟灭。
靠诗书传家的查氏,由留下的种子生息繁衍,从大灾中逐渐恢复过来,到、朝就开始有人中进士,入朝为官了,查家的最后一名进士,是在十二年,由查文清考中的,他就是金大侠查良镛的祖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英信佛 楚王刘英是历史有名的汉世祖光武帝庶出的儿子,他是由未得到光武帝深宠的许美人所生。
虽然他的母亲不受宠,地位低,但是刘英自小就被封为了楚王,拥有现今的江苏徐州地区这块封地。
根据《》上的记载,刘英是在被封王十三年后才前往封地就任。
石窟大佛 刘英晚年的时候喜好黄老之学,为此也做了不少事,例如为浮屠建立祠堂,祠堂里面还供奉着。
自从信佛信道后,刘英整天跟着一群外国和尚建立庙宇,这个行为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是显得非常另类的。
刘英的塑像 在之后刘英更是犯了朝廷的大忌,不仅广纳方士,还制作金龟玉鹤,并上刻文字当做是符瑞,最终被人告发有造反倾向。
永平八年,东汉政府遇到了财政困难,汉明帝下诏,允许人们纳绢赎罪。
楚王刘英拿出了黄缣白纨三十匹,交给了国相,说:“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
”国相知道刘英是个修行之人,他说的罪恶更像基督教的原罪,和常人所说的罪恶不一样。
国相担心引起误解,专门加上自己的注释,他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 刘英被诬谋反 永平十三年,有个名叫燕广的人控告楚王刘英和渔阳人王平、颜忠制造图谶,“有谋逆”之嫌。
说实在话,如果汉明帝对自己的弟弟有了解,这种控告根本就上不了台面,就算没有了解,如果有个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能够妥善解决。
但汉明帝是一个严重缺乏自信的人,现如今自己君临天下,高处不胜寒,弄得疑神疑鬼,他下令严查此事。
汉明帝的画像 司空、司马、司徒三府幕僚全部投入其中,汉明帝还不放心,又派自己身边的侍中、谒者、郎官共同办案,给人的感觉就是其中一定有问题,而且是严重问题,查不出问题来就交不了差。
严刑逼供之下王平、颜忠招出了众多人物,汉明帝脾气很急,决心很大,涉及到谁就抓谁,结果罪犯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皇亲国戚、文武官员、郡县豪杰、平民百姓,甚至连办案人员都被抓起来了,洛阳的监狱里关押了数千人。
谒者寒朗冒死进谏,希望能够一语悟主,汉明帝也感到有问题了,他亲自来到洛阳监狱,释放了一千多人,但没有根本性地扭转局面。
汉明帝绝不是一个宽容大度知错就改的人,在这个案件中数千人冤死,楚王刘英发配丹阳。
为了体现刘英的骄奢淫逸,特别让他带着乐队,一路上吹吹打打,一边打猎一边走。
楚王刘英是徒,苦修几乎是必经之路,热热闹闹地押解一个犯人,这是对他最大的侮辱,刘英自杀而死。
刘英之死乃冤案 汉明不是个坏人,但他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说出话来剜心刺骨,做完事又后悔,又不敢大鸣大放地昭雪平反。
两年后,汉明帝来到沛国的首府彭城,召见了刘英的母亲许和刘英的妻子儿女,面对孤儿寡母,想起自己的少小兄弟,汉明帝哭了。
汉章帝的画像 三年后,汉明帝过世,汉章帝即位,加封刘英的六个儿子为列侯,嘉奖了冒死进谏的寒朗。
几年后,许太后过世,汉章帝派光禄大夫持节治丧,同时迎回楚王刘英的灵柩,改葬彭城,享用藩王的礼仪,追加谥号为楚厉王。
后来汉章帝也来到了彭城,召见了刘英的妻子和孩子,“厚加赏赐”,但始终没有名正言顺地平反昭雪。
根据史料《后汉书》记载,东汉楚王刘英是中国已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佛教教徒,但是那时候佛教事业并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和理解,于是这位历史上第一位信佛的诸侯王就这样沉冤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