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

12生肖配对表图片,十二生肖最佳配对表格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说到十二生肖的婚纱照,我们都知道,有些人问婚纱照,另外,有些人会问牛和什么是最匹配的,牛和什么是最匹配的,十二生肖羊,十二生肖狗和哪些十二生肖最匹配?让我们来看看十二生肖的最佳配对表图片,我希望能帮助你! 十二生肖配对表图片 十二生肖配对表图片 属相鼠要配忌:马、兔、羊,不能与鼠、牛、兔、鸡相配,其它属相次吉。

禁忌:牛、龙、鸡、狗 十二生肖属相婚配五行配对表 男鼠&女牛 女方(男生) 男人(男孩)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有很多合适的婚配,但与兔子、鸡和猪不匹配。

女方=三合 男(女)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十二生肖最佳配对表格 男人(男孩)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男(女)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男人(男孩)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男(女)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男人(男孩)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男(女) 不同生肖的婚配表,适合的婚配有很多,但与牛、龙、蛇相配。

三国帝王列表及简介:魏蜀吴三国分别有哪些帝王

三国时期的三个政权分别有哪些? 三国曹魏(220年——266年) 魏国 ,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以冀州十郡封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 “魏”。以其皇室,历史上又称“曹魏”。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魏文帝曹丕 (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 魏文帝曹丕,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登基后,首先平定了武威三种胡的叛乱,不久派遣军队在河西一带大破羌胡联军,曹魏的势力得以进入河西之地,接着又遣使复通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权。此外,曹魏多次击败鲜卑,巩固了北疆。然而,魏文帝曾三次大举进兵孙吴,皆无功而返。综合来看,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葬首阳陵。 曹叡 (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 ,文学成就不及操、丕。曹魏大多时间是在与蜀汉、东吴的战事中度过,例如226年八月攻江夏、襄阳,227年孟达反,231年,鲜卑与蜀汉联手进犯,到234年为止五次进攻曹魏,234年孙权攻合肥。魏明帝成功地抵御了这些内外战争。他重用曹真、、等名将与诸葛亮作战,诸葛亮未能得。235年诸葛亮死后,魏蜀边境上的情况有所减缓。同年,轲比能被曹魏派遣的刺客所杀,鲜卑“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强者远遁,弱者请服”,北疆也得以安定。之后,魏明帝开始,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葬高平陵。 魏哀帝 (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 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根据《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之孙、曹操之曾孙。曹芳于235年被封为齐王,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之后,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先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254年,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为帝。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魏废帝曹髦 (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 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但曹髦对司兄弟的专横跋扈十分不满,于公元260年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之心,路人所知也”,率领宫人讨伐司马昭;然而此次行动却被司马昭知晓,在司马昭谋士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魏元帝曹奂 (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 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三国蜀汉 (221年——263年) 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天下扰乱、,汉室宗亲在军阀混战中崛起。220年(延康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 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称帝,延续了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国力强盛,但是经过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治国,恢复生产,使得能与魏吴抗衡。蜀汉后期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 先主刘备 (161年——223年) 221年—223年在位,年号:章武(221年-223年) 先主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汉怀帝刘禅 (207年——271年)223年—263年在位40年,年号:建兴(223年—237年)延熙(238年—257年)景耀(258年—263年)炎兴263年 汉怀帝刘禅,即,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223年—263年在位。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公元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谥号:怀皇帝,庙号:仁宗。 三国孙吴 (229年——280年5月1日) 孙吴(东吴)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在三国之中,水军最强,占据扬州 (古代)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孙权以其地古为吴国,而封为“吴王”,国号以此得名。所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因此又称为“东吴”,以皇室,又名“孙吴”。 太祖大皇帝孙权 (182年——252年)229年—252年在位24年,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注:孙权受曹魏册封为吴王后,于222年自立年号黄武,至229年方称帝建国。)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跟随兄长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章武二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建兴七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庙号太祖,在位24年。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会稽王孙亮 (243年—260年)252年—258年在位7年,年号:五凤(252年—253年)太平(254年—256年) 孙亮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他是吴大帝孙权与潘皇后的第七个儿子,252年孙权去世后即位,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235年—264年)258年—264在位7年,年号:永安 景帝孙休,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258年(太平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次辞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于是除掉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上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其妻为朱皇后。 归命侯 (242年——284年)264年—280年在位17年,年号:元兴(264年—265年)甘露(265年—266年)宝鼎(266年—269年)建衡(269年—271年)凤凰(272年—274年)天册(275年—276年)天玺(276年)天纪(277年—280年)孙皓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吴大帝孙权之孙,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280年,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被东吴耽误的甘宁不比周瑜差!

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被东吴耽误的不比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志·卷五十五·吴书十》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恶霸。 他天生神力,好游侠,,招来一帮轻薄少年,组成一支比土匪还土匪的队伍,自任首领。 这帮人经常群聚相随,带着弓箭,头插鸟毛,身佩铃铛,四处游荡,高调得无以复加,生怕人们不知道是干坏事的来了。 他们确实整天不干好事,“轻侠杀人,藏舍亡命”的事迹,闻名全郡。 “”三个字,是老百姓对他们的称呼,源于他们出行,不是香车宝马,就是豪华游轮,人人身披锦绣,走到哪里,哪里的道路都会被他们的光彩照亮。 这帮恶少,不但人披的是锦缎,系船的“绳子”也是锦缎,船停则用锦缎系船,船走就把锦缎割掉丢弃,“以示奢也”。 人们便给他们,起了个“锦帆贼”这个外号。 当地地方官员,对他们的接待必须隆重,若能令他们满意,在所不辞,如果稍有怠慢,那就等着倒霉吧,轻则资财被抢,重则死于非命。 这帮恶少的头头,就是三国时期孙吴名将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出身土豪之家,无恶不作,臭名远扬。 恐怕连老天爷都没想到,过了二十岁一,这个恶少突然改邪归正。 他不再干坏事,开始认真读书学习,钻研,并立志建功立业。 初次步入仕途,甘宁只当了个小小的计掾,但他不嫌官小,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逐渐升迁,直到做到拿六百石薪水的郡丞。 六百石薪水的官儿,已经不小了,当时一个州刺史的年俸,也才六百石呢,说明他还是混得不错的,好好干下去,不愁前程不远大。 但不知为何,当公元194年益州牧病死,其子继任益州牧后,甘宁听了荆州别驾从事刘阖的鼓动,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却又没有成功。 造反失败后,甘宁带领八百多人,投了荆州刺史。 然而,在刘表手下呆了一段时间,甘宁发现这个人不习军事,将来必定没出息,跟他混没前途,便想离开。 02 实际上,甘宁想离开刘表的真正原因,是得不到刘表的重用。 据《三国志·吴书》,投靠刘表后,不见进用的甘宁,转投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更有意思,干脆认为他是凡人一个,不要说重用他,能收留他,赏他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而黄祖眼里的这个凡人,却在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窜时,救了黄祖一命。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 担任断后任务的甘宁沉着冷静,一箭射死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使孙权不敢再追。 尽管立下大功,救了黄祖的命,甘宁仍未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 这样的老板,当然不值得留恋,可是离开他后,又去投奔谁呢? 新的老板,会不会又是这样呢? 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他哥等名士,都到他碗里去了。 甘宁便想去试试,可又不确定,孙权会不会又是一个“有眼无珠”的老板。 甘宁的心思,被苏飞看在眼里。 苏飞,黄祖军中都督,曾多次向黄祖推荐“雄猛逸才”的甘宁,黄祖都无动于衷。 得知甘宁想离开黄祖,苏飞主动请他喝酒,对他说:我曾荐你数次,主不肯加用,人生又几何,远走高飞吧,或可遇到知己。 然后他给甘宁出了个主意,建议黄祖让甘宁去黄冈西北,一个叫邾县的小地方任职,先离开黄祖再说。 黄祖虽然从来没想过重用甘宁,但让他去小小的邾县当个小官,还是可以的,便同意了。 之前离去的一些手下,甘宁把他们召回来,加上另外一些愿意跟他混的人,加起来有数百人,他带着他们,离开黄祖后直接投了孙权。 这一次跳槽,总算跳对了,加上周瑜、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推荐,甘宁一到,就得到孙权器重。 他这个新来的待遇,竟与老臣并无二至。 心情愉快的甘宁,自然想尽快投桃报李,建议孙权去把荆州打下来,打下荆州,即可作为跳板,西进巴蜀。 甘宁对孙权说:巴蜀虽然在刘表手里,但根据他对刘表的了解,那人本事不大,更是缺乏深谋远虑,手下又没有得力干将,肯定守不住,若想攻取巴蜀,是很容易的事情。 巴蜀那么好的地方,不能落在曹操手里,所以咱们应先下手为强。 不然,将来要是从曹操手里去夺巴蜀,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而要夺取荆州,须先拿下黄祖的江夏。 03 在这之前,鲁肃也是这个意见,如今甘宁与其,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尽管遭到重臣反对,孙权仍然决定立即用兵,攻取江夏。 建安十二年,孙权再度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 遗憾的是,由于孙权母亲病危,此次西征不得不半途而废,但是第二年一开春,孙权就来了个第三次西征黄祖,虽然战斗非常激烈,最后还是赢了,抓了黄祖。 据《三国志·吴书》,早在191年,黄祖就与孙家结下深仇大恨。 那一年,派孙权父亲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被孙坚击败,乘胜追击的孙坚还渡过汉水,把襄阳包围了,黄祖再败后逃到岘山,孙坚继续追击,却被黄祖部将从竹林中发出的暗箭射中身亡。 黄祖之于孙权,实际上相当于杀父仇人,如今他落到孙权手里,自然活不了。 打败黄祖后,孙权做了两个盒子,一个用来装黄祖的脑袋,一个用来装苏飞的脑袋,苏飞知道后,急忙托人告诉甘宁。 甘宁说,苏飞即使不说,我也知道怎么做,他的恩情,我怎能忘记? 在庆功宴上,为了替苏飞说情,甘宁给孙权磕头,磕得血涕交流,边磕边说:当初若不是苏飞,我甘宁早就死在哪条沟壑里了,怎么可能替将军效力? 苏飞虽然罪当杀头,“然宁特向将军乞保其命”。 孙权被甘宁感动了。 但是孙权说:我可以为你赦了苏飞,但如果他逃走,怎么办呢? 甘宁说将军您不杀他,对他来说就是再生之恩,他怎么可能那么傻,哪怕赶他走,他也不不会走的,如果他真的逃跑了,就把我的脑袋砍下来,代替他的脑袋装在盒子里。 于是,孙权赦了苏飞。 封侯后报漂母的一饭之恩,被誉为知恩必报的榜样,甘宁发达后不忘苏飞指点迷津之恩,以性命担保救他,又何尝不是? 04 拿下黄祖后,甘宁又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立下战功。 赤壁之战后,曹操狼狈逃回北方,却命和留守江陵,像颗钉子那样钉在那里。 拔掉这颗钉子的任务,落到了甘宁头上,但却未能成功。 硬取拿不下,他想智取。 甘宁曾在刘表手下效力十年,对夷陵(今湖北宜昌)那个地方非常了解,他明白,如果派一支军队占领夷陵,再与周瑜对曹仁来个东西夹击,曹仁这颗钉子再牢固,拔掉它也不是问题。 周瑜同意了他的方案。 甘宁率兵日夜兼程,走小路攻占了战略要地夷陵。 曹仁非常重视,急忙派五六千人围攻夷陵,企图一举夺回。 甘宁手中只有数百士兵,加上破城后新增的,也不到一千人。 然而,甘宁却率领这点兵力,打退了曹仁一次又一次强攻。 强攻不成,曹仁改变战术,在城外搭设高台,命令士兵在高台上向城内射箭,连续几天“箭密如雨”,军吏们吓得发抖,甘宁谈笑自若。 当然了,凭这点人马和对方拼消耗,肯定是拼不过的,甘宁派人向周瑜求援,周瑜派来援军,解了甘宁之围,曹仁只好撤回北方。 此战过后,甘宁和周瑜又力劝孙权西取巴蜀,犹豫不决的孙权,竟然向征求意见。 那时的刘备,像条丧家犬一样,又像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没有一块稳固的根据地。 巴蜀,这么好的地方,他也早有占据之心。 虽然暂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刘备心里,巴蜀已是他的“盘中餐”,不容他人染指,所以当孙权来向他征求意见时,他当然要对他说,那个地方去不得。 至于如何去不得、刘备具体如何劝阻孙权的,有关史料未予记载,我们知道的是,孙权竟然轻信了刘备。 直到后来刘备占了巴蜀,孙权才明白被这个大耳贼忽悠了,追悔莫及。 虽然孙权没有采纳其建议,但这件事充分说明,甘宁不仅仅是一个只能冲锋陷阵的武将,这位陈寿眼中的“江表之虎臣”,有通观全局的战略眼光,胆略并不比周瑜逊色。 只可惜,孙权同样没有给他充分发挥的机会。 甘宁自身也有缺点,比如性情意躁,容易激动,动辄发怒,发怒就打人乃至杀人,有时还不听孙权指挥,虽有大将之才,却无大将风度。 甘宁,像极了李云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