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妓女是合法的存在,那么在古代,大家都是怎么称呼妓女的呢?不同时期叫法不同,古代妓女老了之后都去哪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中国古代如何称呼妓女在古代嫖娼属于一种合法的行为,因此社会上有很多公开的妓院,当然也有很多大众所熟知的青楼女子!妓女这个职业是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的职业,而"妓女"这个名称也是家喻户晓的。
在古代妓女的代言词还有很多,现在就为大家来盘点一下。
听到这个词的人一般不会有任何的疑问,就会想到指的是妓女。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应该是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中所录萧梁时诗人刘邈《万山见采桑人》诗:"倡妾不胜愁,结束下青楼。
"青楼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引用中极多,都是指妓女。
知道这个词是在电视剧上,值得是那些不合法的妓女,这个词的当代出现的,只用这个词完全的借代,因为中国目前不存在合法的妓女,只有那些取得官方许可的国家和地区才会有暗娼,我们拿过来,本土化了,用暗娼指妓女,北京土话叫暗门子。
这个词是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神女生涯不是梦"中出现的,,这里的神女值得就是妓女。
女神原始的意义并不是说对女人有多么的敬仰,而是对女人用心不专,乱投男人怀的总结,只有那些从事妓女职业的女人有这个共同的特征。
这个词同样出现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帘轻幙重金勾栏"中。
宋元则有"勾栏"之名,是城市中的游乐场所,能供戏剧演出。
北宋、南宋两京,官妓散处于市,以招徕客人,勾栏时有妓女出入。
在古代,风尘女子的含义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通指妓女,它的含义和游侠有点类似,就指指那些漂泊在外,四海为家的女人。
"风尘"最初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聊斋志异·鸦头》:"妾委风尘,实非所愿。
除了上面的几个称谓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北里女子"、"窑姐"、"烟花女子"、"章台人"等等。
古代妓女老了以后去哪了
在春秋时,当时风气开放的齐国就由国相管仲开办了第一家官办妓院。
据说当时到齐国做生意的人可以免费享受服务,所以齐国的商业极为发达,都是第三产业带动起来的。
到了汉代,汉武帝搞了一个营妓,而当时有钱的人则更喜欢蓄养家妓。
唐代时,娱乐业更发达了,像长安的平康坊就是著名的红灯区。
宋明清就不说了,淮河风情,八大胡同等等,都是出了名的地方。
今天脑洞老师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些娱乐从业人员,她们老了以后去了哪里?如果死了又葬在何处呢?
碰到有钱又有感情的,就可以赎身从良,这里举一个例子,名妓董小宛。
董姑娘是江苏苏州人,因为父亲死了母亲病了,不得不沦落青楼。
她艳名远播,与柳如是、陈圆圆并称为“秦淮八艳”。
她后来的命不错,认识了社会名流冒辟疆,然后嫁给了冒辟疆。
嫁过去之后虽然是当小妾,但跟大老婆关系搞得相当融洽。
另外说一下,董小宛的同事兼闺蜜柳如是同样是从良嫁给了明朝大才子钱谦益。
柳如是个爱国女英雄,鼓励老公抗清,虽然钱谦益后面降清了,但柳如是的风评是相当好。
当然,也有从良碰到渣男的,比如名妓杜十娘,自掏腰包赎身,要嫁给太学生李甲,可是这个李甲太不是东西,竟然把杜十娘转卖了,气得杜十娘沉箱投江。
当然还有,比如有的赚够身家之后,开始当起了经营管理者,多半还是开妓院,毕竟熟门熟路了嘛。
也有的当起了领班,甚至是从运动员变成教练员,干起了鸨母。
这位的经历很传奇了,一开始是在苏州河的船上从事娱乐行业,后被一位状元洪钧看中纳为妾,这算是从良了。
洪钧后来成为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荷兰四国公使。
不过,好景不长,洪钧病死了,于是,这位赛金花溜出家门,跑到上海重操旧业,又辗转天津北京。
当年八国联军攻北京,她做过德国军官的生意,后面自己当起了鸨母,手下有一些姑娘。
据说赛金花是个爱国人士,曾经劝阻德国军官不要杀害北京市民,保护了不少人。
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诗人杨郇伯写了一首诗叫《送妓人出家》。
大概是他常光顾的一位失足妇女决定上岸出家了,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人家。
全诗如下:尽出花钿与四邻,云鬟剪落厌残春。
最后两句最为凄凉,大意是,你现在出家了,以后就没有人给你解玉佩了。
这就是妓女们的三种结局,一般来说,不幸的比较多,就像俗语说的:从来老将名妓,末后一段光景,最是不堪。
当妓女们死去时,她们又葬那里呢在东北漠河有个地方,叫胭脂沟,这就是一个妓女墓地。
在北京也有一个地方,就在现在的中央芭蕾舞团对面,有一座明朝的都城隍庙。
一到清明节,妓院也好,相好的姐妹也好,就会到这里烧纸钱。
外地的人到了北京,又赶上清明节,一定要到这里来看小姐哭坟。
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的传记中。
由于韩世忠在中被称为“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而不提她的名字。
梁红玉的出身,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
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
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
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
清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
”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也就是由国家管理,专门为政府官员和军人服务的官办“三陪”女郎。
关于梁红玉的风尘出身,最流行的说法是:梁红玉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姊妹较多,家境贫困。
时淮安境内水田纵横,盛产蒲草,梁红玉少年时便和家人一起,编织蒲包卖钱度日。
不久,金兵大举南侵,楚州,梁红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难民流徙京口,并沦落为娼家之女,做了“营妓”,也就是说军中艺人,以舞剑弹唱为生。
做“营妓”的梁红玉,是否为“娼”,是否卖身,现在已无从考证了。
《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
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 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
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
(“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宋史·韩世忠传》),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网络配图 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
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
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
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
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即俗称的)率领下,攻入江浙。
此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
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
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
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
网络配图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
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
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
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
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