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仍处于高发期。
除了高热、畏寒等显著的症状外,网络平台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自己发烧不明显,一到下午就开始低热,但第二天上午又退烧了……这原因是什么?低热有哪些可能的真相?为何退热后没几天又发烧了?
一、为何一到下午就容易低烧
正常人的腋下温度为36℃~37.2℃。
低烧是指腋下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但不超过38℃的现象。
如果没有超过37.2℃,一般认为是正常体温。
常见的发热真相有三大类:
1、感染性发烧
如细菌、真菌、病毒、结核等
2、生理性低烧
由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等引起
3、其他疾病因素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人体有内在的物种节律,体温在一天中会出现生理性波动,一般下午的体温比早晨稍高,剧烈运动、进食后,体温也会略微升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如果身体存在感染,叠加体温波动规律,就容易出现一到下午体温升高的情况。
在当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的情况下,通常甲流、乙流可导致高热;而鼻病毒一般不引起高热;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发热,高热低热均可见。
二、如果持续低烧多长时间需要去医院
如果持续高热38.5℃以上,超过3天不退烧;或者虽然没有烧到38.5℃,但持续低烧,5~7天了还没好;这两种情况都建议及时去医院,排查是否发生了肺炎或心肌炎。
需要提醒的是,高烧不一定代表症状重、病情重,低烧也不一定就是症状轻。
三、为什么退烧没几天又发烧了
如果医治后,烧已经退了,但没过几天又发烧,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1、有可能是再感染
感染一种病毒,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再遇到另一种病毒,不一定有保护作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会出现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别和亚型的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
得了甲感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对乙流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也就是说,即使本次流行季得过甲流,也还有可能再次感染乙流。
2、可能休息不足
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对入侵的病毒进行清除,免疫反应就会表现为高热,热退,仅仅表现为免疫系统暂时控制住了局面,病毒被压制住了。
这时应加强营养,充分休息,让疲劳的免疫系统得到补充和休整,这样才干进一步把病毒清除。
如果此时不注意休息和营养,就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复。
3、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比如感染后合并支气管炎,甚至肺炎。
肺炎往往会出现典型的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
四、低烧、高烧要怎么区分处理
1、38.5℃以下
低烧时不需要吃药,多喝水即可。
但如果特别难受,可以对症处理,不超过38.5℃,可以采纳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肘部、腋下、脖子、腹股沟等大血管密集处,利于快速降温。
2、38.5℃以上
可按说明书口服非处方退烧药,同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服退烧药时,注意以下几点:
1不重复吃多种退烧药
如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属一类解热镇痛药,同时服可致急性肝衰竭;
2不要超剂量用药
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服用,切忌因高烧不退反复、多次用药;
3不与复方感冒药一起吃
很多复方感冒药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随意混用有药物过量风险。
不论哪种呼吸道感染,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来说,都还属于自限性疾病,服用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等待身体自行康复即可。
温馨提示:诸如头孢、阿奇霉素等药物属处方药,不建议自行购买服用,对于市面上备受关注的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万谟彬表示,它们是不同化学结构的两种抗病毒药,作用机制不一样,但均可用于医治甲流和乙流感染,在使用人群上,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适用年龄更小,14天以上的新生儿即可使用。
玛巴洛沙韦目前只批准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在确诊感染甲流或乙流病毒后,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后遵医嘱服用。
武则天登基前的怪象:“雌鸡化雄”怪象频发
说到,相信大家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并不陌生吧?据说武则天登基前有一些雌雄变异怪象 ,那这些所谓的怪异现象是什么呢? 从公元683年驾崩到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此间约七年时间,武则天以皇的身份临朝称制,并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谋取李唐政权做准备。网络配图 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怪象”再三出现,什么“怪象”呢?“雌鸡化为雄”。 据《新唐书》记载,垂拱二年(686)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gui,铜制的小箱子,功能与现在的信箱差不过),大开告密之门,重用、周兴等酷吏,施行恐怖统治,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垂拱三年(687)七月,“冀州雌鸡化为雄”。 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得“天授圣图”于洛水,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积极为登基称帝制造“天论”基础。八月,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接着越王李贞于豫州起兵呼应,但均很快以失败告终。同年,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杀。武则天篡权意图愈来愈明显。第二年即永昌元年(689),朗州“雌鸡化为雄”,松州“雌鸡化为雄”。网络配图 “雌鸡化雄”这一怪象在高宗李治死之前和武则天称帝以后均无记载,而在武则天临朝称制,积极谋取李唐政权期间,这一怪象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呢? 其实,“雌鸡化雄”这一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母鸡打鸣”,这是生物的“性变异”现象,与赵本山宋丹丹的“公鸡下蛋”有异曲同工之妙。 《尚书.牧誓》中说:“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十世孙,西汉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家孔安国注云:索,尽也。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因此,这句话换成现在白话就是“母鸡本来不打鸣,而母鸡打鸣,则意味着”。在古代,常用“牝鸡司晨”来比喻女人篡权乱政,是凶祸之兆。而为了避免这种“凶祸”的发生,古人又常用“牝鸡司晨”这一现象来鼓舞士气,鼓动人们来反对乱政的女人。据《·周本纪》记载,周的时候,在牧野的誓师大会上就曾用这一现象来鼓舞士气,这里的“牝鸡”指的就是。网络配图 因此,武则天欲篡李唐政权,“雌鸡化雄”怪象频发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就是各地方反对武则天的声音很大,欲阻止武则天乱政篡权,都有起兵讨伐的想法。同时,这也是武则天拼命诛杀宗族,花大力气铲除异己的原因。进一步说,这更是武则天死后,李氏不费一兵一卒而迅速接管政权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近死去2000年的秦始皇嬴政成了热点,可他的皇后是哪位依旧是个谜
2017-2018两年可以合称“年”——从2017年年初的《秦时丽人明月心》到2018年年初的《新版寻秦记》,再到即将播出的《巴清传》,可以说死去2000年的秦始皇成了热点! 但实际上,这个公元前就去世了的千古一帝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谜团。 第一个谜团,他的出生——他的生父是谁?最后一个谜团,他的死亡——他的陵墓之谜。 当然也有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他的妻子——千古第一后是谁? 没有记载 是的,虽然编剧和导演们给秦始皇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美女老婆,但是史籍中并没有关于秦始皇妻子的任何记载! 换句话说,不仅我们不知道秦始皇的皇后是谁,连发生过男女关系的女人有谁都不知道。 难道千古一帝没有过妻子? 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过妻子,那么二十多个子女哪来的? 史书上和秦始皇有关的女人有且仅有五个,嫡奶奶华阳,亲奶奶夏太后,母亲,巴蜀寡妇清(如果算上传说中的孟姜女的话才五个)。 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秦始皇后妃的记载。 第一种解释 秦始皇因为母亲淫乱所以没有正式册立后妃 这种说法不值得一驳。联想到秦始皇的老曾祖母的事迹我们就不难否认这一观点。 秦国向来被其他的几个中原王国认为是蛮夷,这不仅因为地处西垂,还因秦人野蛮——不仅作战英勇近乎蛮夷,而且生活作风也不拘小节,正因如此,秦始皇的老奶奶芈八子才得以和私通数年,还生下孩子,最终得以取信义渠王,并杀死他,为秦国拓展领土。 另外,这位老太后还因想让情夫殉葬一事臭名远扬。如此一切,不亚于秦始皇的幕后赵太后。但是她儿子照样娶妻立后,历载有叶阳后和唐八子等人。所以这种说法不可信! 第二种解释 政治性遗失 这种说法来自著名秦史专家李开元。李先生认为,秦始皇立过后也立过妃的,根据战国时期的惯例,秦始皇的嫡祖母华阳太后楚国国籍,亲祖母夏太后韩国国籍以及母亲赵太后赵国国籍,认为秦始皇至少有楚国、赵国和韩国的后妃。 但是,也正因为三太后鼎足,各有各的势力——华阳太后有楚国公子等势力,韩太后有公子成蛟等势力,赵太后有,外加权相,秦始皇年少不能亲政。最终解决是四派互相争斗,最终全部消亡。而秦始皇由太后们挑选的老婆也随之被清算,淹没于历史! 李先生的学问做得很好,特别是在《秦谜》遗书中所作的论证是小编十分敬佩的。不过,小编还是本着学术的精神认为这一结论值得商榷。 首先,李先生认为秦始皇肯定是娶妻,举行大婚,进行册封了,那么史书为什么没有记载?史书并不会因为一个特定人物的清算就把这个任务的全部史料销毁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嫪毐也被清算了,怎么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如果的史官想要为皇上(当时还应该叫大王)遮丑的话,应该抹去的是嫪毐这些人的史料! 最后一条,上文说了,史书连、赵太后这样的“淫妇”都记录在案,那么,秦始皇把几个的女人抹去了,又为什么! 上文提到,秦国的四股政治势力,互相争斗又互相妥协,平分政权。但是在一条上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不能让秦始皇早掌权。如果秦始皇很早掌权,四派大权就全部落空。为此,秦始皇不能尽早掌权成为各派共识。秦始皇是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亲政的时间为公元前238年,那一年是秦王政九年,那一年他21岁,可见亲政的时间不早。 根据的规定,这一时期,男女的始婚年龄,相当普遍定为男20岁和女15岁。也就是说,按照惯例秦始皇将于亲政前一年也就是秦王政八年结婚。但是,直到这一年的前一年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才死。这一年又出现成蛟公子叛乱。也就是说,四派势力直到这一年方才开始此消彼长,另外,赵太后与嫪毐势力和吕不韦一派势力在秦始皇亲政之后才消灭,而华阳太后则死于秦始皇亲政后。所以,在此之前,四派共识没有改变。而提前大婚意味着成年,就有亲政的资格。所以根据四派共识,小编大胆推测,秦始皇应该在亲政前都没有大婚! 后来秦始皇通过铁腕得以亲政,亲政后的秦始皇马上展开了灭六国的行动,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已经看出端倪的六国应该都没有意愿和秦始皇结亲。 但是,秦始皇却很早就有了女人。根据许多历史学家推测,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生于公元前241年,那一年秦始皇十八岁。这说明秦始皇和女人发生关系还是很早的。这又作何解释? 其实,这在古代并不难解释。古代许多贵族公在正式大婚前和一些出身低贱的宫女发生关系,目的是由宫女教导他们(什么内容此处略去二百个字)。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许多贵族公子的长子却并不是嫡子的原因(脑补长子)。所以秦始皇的女人确实不少。 于是,问题来了——秦始皇既然有那么多女人,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立为皇后? 这就要说起春秋战国时代的规矩了。那个时代是贵族时代,各国联亲联姻,故而有了“”等。秦始皇的女人很多,但没有一个出身显贵,全部是类似于宫女一类的人,秦始皇自然立为皇后。 秦朝延续夏商周传统制定了礼法,改“王后”为“皇后”,但是秦朝只有“皇后”建制,却没有皇后的人选,这也成为惯例——到秦始皇的儿子公子即位后照样没立皇后。被追杀时曾说:“愿意与妻子去做黔首(老百姓)”这说明有妻子而不立皇后成为惯例! 但有人提出这么一种疑问:秦灭六国后,将六国贵族全部搬到咸阳,那不是有贵族(原是贵族)的小姐可以与秦始皇结亲?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秦始皇曾经数次被六国刺客刺杀,比较出名的有和——自从高渐离刺杀失败后,秦始皇再不亲近六国人士。既不亲近,又谈什么与六国女子结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