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打官司特别麻烦,没想到不用出镇,麻烦事就解决了。”香菇种植户庞某不停感叹。
发出相同感慨的还有本案被告老李。今年5月,老李在庞某处收购了一些香菇,但因为自己也是散户收购,资金回笼不及时,暂时拖欠了庞某货款,被庞某一纸诉状告上了法院。
西峡法院丁河法庭在立案审查环节发现,庞某和老李都是丁河镇邪地村人,为了给当事人减轻诉讼成本,将矛盾彻底化解在源头,丁河法庭庭长贾颖决定依照“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庭”联调机制,邀请镇人大代表同时担任邪地村支部书记的庞国顺共同开展诉前调解。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互相理解下对方的难处!”在丁河法庭的“菌香果甜”调解室,庞国顺和贾颖分别与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调解,庞某表示由支书出面作保,自己愿意再宽限老李一个月,老李也表示自己会尽快筹集资金还款。从提交立案申请到双方达成协议、原告申请撤回诉状,仅用时两天。
“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庭联调机制的建立,既可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熟悉选区、选民情况的地缘优势,也可以充分借助法官法治化解纠纷的业务优势,长此以往,诉源治理的效果会越来越好。”贾颖表示。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西峡法院与县人大建立起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法庭”联调机制,统筹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人民法庭共建共融,推动矛盾纠纷源头解、就地解、实质解。该工作机制建立以来,西峡法院依托全县19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法庭联系点”和“法官驻站开放日”,根据案情邀请人大代表进法庭或者法官进站进行联合调解,通过“代表说法+法官释法”,用“法理+情理”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矛盾,切实将代表联络站的阵地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法院“促公正、提效率”的强大动力。(供稿:王晶雅)
西峡法院:一副棺材引纠纷 “三心适老”化心结
近日,西峡法院丁河法庭受理一起返还原物纠纷案件,充分运用“三心适老”化解老年人矛盾纠纷工作法,成功化解七旬老人与儿媳之间的纠纷,弥补亲情裂痕。家住重阳镇的方某夫妇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在家中提前置办了两副棺材以备身故后使用方便。2023年3月,方某儿子突发疾病去世,仓促之下使用了其中一副棺材。待后事处理完毕后,方某夫妇便开始向儿媳刘某追要棺材,双方发生争执,多方协调未果后,最终诉至法庭。丁河法庭受理此案后,考虑到方某夫妇年事已高,便适用该院的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为老人提供一对一诉讼引导。在与原被告充分沟通后,法官主动走访村组干部群众,了解案件来龙去脉,很快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一方面方某夫妇老年丧子,担心儿媳以后会另嫁他人,自己晚年生活没有着落;另一方面刘某则因为刚刚失去丈夫,还未走出悲伤就被老人追讨棺材,心生郁闷,因此才出尔反尔,拒绝与老人沟通。弄清了双方心中的郁结,法官便着手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联合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共同参与调解,从情、理、法多个角度进行劝导,引导老人体谅刘某中年丧夫、独自拉扯孩子的难处,同时教育刘某要弘扬孝老爱亲美德,为孩子做好表率,让老人安享晚年。最终,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放下心中的成见,达成一致意见,刘某主动向老人道歉,并同意归还一副棺材。协议达成后,在法庭的督促落实下,刘某很快重新购置了一副材质更好、尺寸更大的柏木棺材为老人送去,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近年来,西峡法院创新探索出以贴心、顺心、暖心为主要内容的“三心适老”化解老年人矛盾纠纷工作法,通过全方位完善机制、全流程定制服务、全领域纠纷预防,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司法更有温度,让老年人老有所护,获得社会各界好评。(供稿:王晶雅)关键词:西峡法院一副棺材引纠纷三心适老化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