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释疑解惑 >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时间:2023-08-06 20:17 来源:网络 作者: 菜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COVID-19,洗手相关的知识】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既没有解药,也没有疫苗,在 COVID-19面前,人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办法降低自己的罹患机率。洗手,就是上从一国领导人,下至诊所医生都在倡导的有用方法。

简单、轻松、省时,就能大大降低自己的感染机率。不过,对当代人而言这么重要的常识,背后的历史其实意外的短。 以今天的标准回望过去,大多数时候,人其实一点都不干净。

洗手这件事,更是直到近代才逐渐被不同文化的人所重视。在以前,人们会因特定宗教的要求,如: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而打理自己全身,包括清洁自己的双手。在一般日常里,过去人们的卫生习惯很难和今天的“干净”一词沾上边。

就算到17世纪,人们的卫生观念仍然没有太好,“定期更换贴身衣物”就足以满足当时对个人卫生的要求。但是,坚持洗手的还是大有人在,虽然他不太能算“一般人”。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保有每两天就使用散发香气的水洗手、洗脸一次的习惯。不过,当时人们的卫生习惯估计最好也就到此为止。一直到19世纪中期左右,“洗手”的历史才逐渐发生改变。

在1840年代,怀孕生产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其中一项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的,就是产褥热。当时的产房内,产妇常因不明原因在生产后感染产褥热,最终离世。有关洗手的重要性,也就从产房里开始。 

现在已经可以透过抗生素等治疗方式治疗。Ignaz Semmelweis 是在维也纳公共医院产房工作的一名医生。该医院的妇产科有两间产房,一号产房由男性的医生或是医学生为产妇接生;第二间产房则是由助产士为产妇接生。

有趣的是,两间产房产妇的死亡率并不相同。第一间由医生们为产妇接生的产房,产妇们的死亡率是隔壁二号产房的近两倍,这个神秘的差距,让 Semmelweis 感到非常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于是,Semmelweis 提出许多假设,想找出造成两间产房产妇死亡率差异的原因。产妇的生产姿势、男医生为产妇接生,导致产妇比较害羞等,各式各样原因都在一个接着一个的产妇死亡后,被 Semmelweis 排除。

直到,他仔细检视两间产房的工作人员进产房前的行程。在他检视两间产房医护人员进产房前的行程后,他找出了问题的关键。一号产房的医生、医学生们,早上会先到医院的太平间验尸,医生也借此机会指导医学生们有关人类身体的知识,下午才进入产房为产妇们接生。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而二号产房的助产士并没有同样的行程。因此,Semmelweis 做出了新假设:“尸体颗粒”是让产妇生病、致死的原因。Semmelweis 认为,医生们在验尸完后没有清洁双手,导致“尸体颗粒”从医生转移到孕妇身上。

因此,在1847年他要求所有人通通都要先洗手,才能够进入产房为产妇们接生。这次,Semmelweis 的作法获得显著成效,产房的死亡率被他的“洗手政策”压低至1%左右。

但不久后,他便离开维也纳公共医院,转到匈牙利的另一家医院。在匈牙利,他仍然持续推广洗手的理念,同样要求医生们必须做好彻底的手部清洁,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份成绩单,并没有让他的“洗手理论”获得医界的广泛承认。

“洗手理论”不被医生们接受的原因,根据美国纽约的石溪大学历史系杰出教授 Nancy Tomes 的观点,可能是受到医生们自尊心的影响。 

当时维也纳大部分的医生都出身自中高阶层的家庭。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干净的人,有别于一般中下阶层的大众。Semmelweis 指出医生的手一点都不干净,就像在侮辱他们一样。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Semmelweis 的晚年可能受到梅毒或是阿兹海默症的侵袭,住进精神病院。最后,他因手部伤口引发的败血症而死亡。 所幸,他的“洗手理论”并没有因此消失。

1867年,苏格兰医生 Joseph Lister 在 Semmelweis 死后两年,承继他的洗手理论并努力推广。从1870年代开始,医生们开始逐步重视手部清洁及器具消毒的重要性,终于接受了 Semmelweis 的洗手理论。

据说,法国微生物学家 Louis Pasteur 的细菌理论有一部分也是受到洗手理论的启发,提出后彻底改变了医生们调查病因、照护病患的方法。

让大众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又是一段漫长的故事。期间,经历了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的进步、上层阶级“清洁”的观念,在中产阶级间逐渐普及、原本属于豪宅限定的“浴室”成为一般家庭的常见设施之一……等过程,才让大众重视洗手的重要性。

洗手很简单,但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

此时,约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距离当年 Semmelweis 倡导洗手的重要性,已经过了约半个世纪。

《手册:细菌环绕下的生存指南》的作者 Miryam Wahrman,在书中曾经引述《美国感染控制杂志》刊载的一则2009年的研究,显示即便进入21世纪,人们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却不太洗手的现实。

这份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只有69%的女性及43%的男性在小便后洗手;大便完后,84%的女性和78%的男性会洗手。而在饭前这样重要的洗手时刻,则分别只有10%的男性及7%的女性会洗手。

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助理教授 Petra Klepac 是传染病模型的专家,善于分析及预测传染病的流行规模及严重程度。当她要试着预测2018年英国流感的传染力时,决定要进一步研究洗手的重要性,整个过程被记录在 BBC 的纪录片《感染:BBC的四大流行病》中。

最终,Klepac 的研究成果惊人。在详细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后,她发现只要比平常多洗5-10次手,将能减少25%的感染机会。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