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张须陀:秦叔宝的上司,隋朝最后的名将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一直是崇尚英雄的热土,更是善于滋养良将的摇篮。

“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痛快、还的悲壮,激励着一代代的热血男儿,奋不顾身地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

但今天笔者想记录的,并不是那些广为人知、战功赫赫的名将,而是一位特殊朝代、特殊时期、特殊性格的将领,他就是末年的张须陀。

张须陀影视形象 心怀慈悲、非常时期的人性光辉 张须陀,出生于时期的弘农郡(今河南省灵宝市附近)。

自幼性情刚猛,智勇兼备。

成年后,首次跟随名将征伐,他就立下了战场,并由此步入仕途。

大业年间,张须陀在齐郡担任郡丞,也就是太守的副手。

公元611年,无视因连年大兴徭役而造成的民力疲敝现状,满怀雄心壮志的,为了一举荡平,在各地大肆征兵,由此造成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据史书记载: 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

再加上山东(崤山以东,下同)、河南(黄河以南)地区连续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价格猛涨,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面对此情形,张须陀下令打开本郡的粮仓赈济灾民,其他官员却纷纷劝阻:“开仓放粮这种大事,要等皇上下诏才能办,你这样是要掉脑袋的!” 张须陀却说: 齐郡离皇上山长水远,我们可以等诏令,饿着肚子的老百姓可等不了!若是皇上因此怪罪下来的话,我一力承担、死而无憾。

他决定先斩后奏,坚持打开粮仓救灾,其后派人进京汇报,大量饥饿的百姓因此得救。

最终,隋炀帝也并未因此事怪罪张须陀。

然而,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如此有担当。

很快,各地流民,隋朝陷入了混乱。

独木难支、以身殉国的孤胆猛将 公元613年,王薄、孙宣雅等七八股势力蜂拥而起,他们每支队伍少则数万人,多则十几万;承平日久的朝廷官兵则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望风披靡,一时间,山东地区陷入混乱。

勇猛善战、与士卒的张须陀,则成为了政府军的一股清流。

他率领齐郡二万官兵四处征战,屡次以少胜多,先后击败王薄、孙宣雅、郝孝德、郭方预、左孝友、庐明月等各股力量。

在与裴长才势力的战斗中,面对突然侵袭至城下四处掠夺的二万敌军,张须陀来不及集合部队,只身带着五名亲兵冲入敌阵。

在被包围数百重、身受多处创伤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愈战愈勇。

在城中的主力赶到后,他才得以幸免。

由于战功卓越,张须陀被升为齐郡通守,并且担任了河南道十二郡的讨捕大使。

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了朝廷在山东地区的顶梁柱,甚至被视为挽救隋王朝的唯一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手下最优秀的干将,一位叫秦叔宝,另一位是罗士信(中的原型)。

然而,像张须陀这样的将领太少,大部分的隋朝权贵,要么坐观成败,要么意图趁乱夺权(如李渊、、之子杨玄感等),尽忠职守的张须陀逐渐独木难支。

公元616年,在与翟让势力的战斗中,出身隋朝贵族世家、曾帮助杨玄感造反的李密设下埋伏,张须陀被徐世勣、、翟让团团包围,经过一番血战才得以杀出重围;但为了救回跟随自己的部下,他再次冲入敌阵,来回数次,最终当场战死。

张须陀死后,他残存的部下昼夜痛哭不已,如丧至亲;失去了这一支柱,他所管辖的河南十二郡也为之丧气。

此后,在中原地区,隋王朝再也没有能够且的将领,阴谋家王世充借着与李密等人的对抗,逐渐篡权自立;再加上太原留守李渊西进夺下长安,隋王朝已。

何谓良将 一些朋友认为: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军,是替腐朽隋王朝卖命的愚忠爪牙,所以称不上良将。

笔者认为,应从历史的角度,来合理界定良将的概念。

其一,什么样的将领可以称之为良将? 借用金庸大师的至理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笔者认为,为国为民,就是最让人信服的良将标准。

在隋末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只有一种人称得上是在为国为民:尽力结束混乱、恢复秩序,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在此届顶下,那时致力于统一天下,创造新秩序的李渊父子,可以称得上为国为民; 为自己所服务的政府尽忠,和平时舍身爱护百姓、战乱时竭力恢复社会安定,一心保邦安民的张须陀等人,更是在为国为民。

而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见风使舵、残忍嗜杀的武将,无论如何勇猛,也只能被称为“武夫”。

其二,看看张须陀的部下,就能明白何谓良将。

张须陀身故后,他的副手贾务本奋力带领5000余残兵突出重围,随后自己也因伤重去世; 秦叔宝、罗士信等心腹干将,跟随接替张须陀的裴仁基继续征战;在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后,这群孤军先后流落于李密、王世充等势力。

由于早已威名满天下,无论投奔哪一方,他们都能受到重用; 公元619年,秦叔宝等人不愿意继续为“多诈”的王世充效力,在一次行军途中,于阵前正式向后者辞别,投奔李渊。

在李世民麾下,张须陀的这些老部下更是成为了唐王朝的骨干: 忠义两全、威名远震的秦叔宝,得到了秦王李世民“厚加礼遇”;终其一生,他为大唐、安邦护民不断立下赫赫战功; 年仅二十岁的罗士信更是被封为行军总管,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在公元622年,他明知死地而赴之,自告奋勇的替代深陷刘黑闼重围的王君廓,坚守孤城。

最终城陷被俘后,他像张须陀一样,壮烈牺牲: 黑闼素闻其勇,欲生之,士信辞色不屈,乃杀之,时年二十。

(《》中此处应是笔误。

在公元613年时,刚出道的罗士信只有14岁,所以他被杀时应为23岁) 所谓“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与”,能带出秦叔宝、罗士信这些名将的张须陀,如何称不上良将? 在编撰《》时,将他列入《诚节》篇章,也表明了这位名臣对前朝良将的认可。

抛开成王败寇的观念,向那些所有心怀天下、为国为民,身在修罗战场,却能坚守初心的良将们致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钟离春四十多岁的时候,是如何让齐宣王迎娶她为皇后的?

钟无艳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书记载她本叫钟离春,是春秋时期齐国无盐邑(山东东平)人。 关于钟离春的丑,在《烈女传》中有详细的描述,说她“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皮肤若漆”。 不过,钟离春虽然长得奇丑无比,但武艺高强,很有才华,是个很有抱负的姑娘。 可惜,不论古今都是看脸的社会,所以才华出众的钟离春,由于长得太丑,居然到了40几岁还没能嫁出去。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宣王。说起来,齐宣王不能算是一位明君。不过他看到秦国由于招贤纳士,国家很快就强大起来,于是也学着重视士人,并花费巨资招徕天下贤德之人。一些才华出众的人,不仅得到他的提拔重用,还由国家建立了宅第,给他们居住。 因此,齐国在贤人志士的努力下,国家也呈现出繁荣的盛景。 齐宣王是个缺点很多的国君,他沉湎酒色,又喜好听乐队吹竽,还专门组建了300人的乐队。 由于他耽于享乐,身边云集着一群阿谀奉承之徒,导致国事腐败昏暗。 当然也有人劝谏过他。比如著名的,就曾多次劝谏齐宣王,像“君子远庖厨”还有“王顾左右而言它”等等,都是孟子劝谏时留下的佳话。可惜齐宣王根本不把孟子说的话当回事。 齐宣王的败政,让国民怨声载道。钟离春按捺不住了。 她跑到都城临淄的宫门口,正好赶上齐宣王出去打猎,于是她顾不上危险,拦在齐宣王的车马前,大喊:“危险啦危险啦!” 齐宣王颇为迷惑,便让钟离春说明原因。 结果钟离春直言说道:“赵国觊觎齐国的土地已久,就要攻打齐国了,但大王却成天被一群阿谀奉承之徒包围着。征重税,加徭役,去建造奢华的宫殿,结果害得百姓。民心不附,大王如何迎战赵国呢?” 齐宣王听了钟离春的话,顿时觉得非常羞愧。同时,想到自己的行为居然让一个女人都看不下去,宁可冒着丢掉生命的危险,也要来劝谏自己。因此颇为感动,觉得这才是真正热爱国家的人。 所以,齐宣王不仅没有治钟离春的罪,还将她迎回皇宫,娶她为皇后,以示从此后一定痛改前非,绝不能再浑浑噩噩。 果然不久,赵国派出一万大军攻打齐国。 钟离春得知后,请命率军抗击。 齐宣王也很想见识下她领军作战的才能,于是封她为大将军,并让她统军作战。 钟离春将她平素训练的军队,抽出五千精兵,前往迎战。由于她排兵布阵得法,很快就击败了赵国。 钟离春不仅能在政治上给予齐宣王许多好的建议,还能统军作战,这让齐宣王对她很器重。不论大小事务,都喜欢听一听她的建议。还别说,任何事情到了钟离春这里,都迎刃而解。因此齐国又恢复了东方霸主的名号。 不过,虽说钟离春很得齐宣王器重,但国家太平后,齐宣王又迎娶了一个叫夏迎春的姑娘。 夏迎春容貌出众,善舞能歌,又很懂得取悦齐宣王,因此很得齐宣王宠爱。 凡是有外事活动,齐宣王都喜欢带漂亮的夏迎春参加。由于夏迎春不仅青春靓丽,还在与各国应对时,有礼有节,彰显了齐国形象,因此齐宣王颇为得意。 于是有人就感慨齐宣王尽享齐人之福,过着“有事钟无艳,无事夏独迎春”的幸福生活。 随机文章在杨家将演义中的萧天佐怎么死的?中国古代狗的历史问题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曾是才华横溢的翩翩美男子宝鸡秦汉墓地摇钱树,秦汉墓地惊现摇钱树/并非秦人物品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是怎么回事?那场灾害到底有多恐怖

史学界普遍认为,末年那场席卷华北地区的鼠疫,是压倒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与李宇尚提出“老鼠亡明”的观点后,这一观点更加深入人心,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旱灾频发,仅期间就发生过三次大旱灾,每一次都引发过鼠疫,十四年的那场大旱,更是历时四年之久。 旱灾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出现大量逃荒的难民,人没吃的,老鼠也没吃的,也要逃荒保命,随着难民到处迁徙,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就这样传给了难民,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1644年明末形势 有人曾目睹过这样一幅骇人的景象:崇祯十四年夏天,在内陆地区突然出现大群大群的老鼠,它们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视死如归地渡过大江大河,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 大旱加上寒冷(随着万历四十六年广东的一场大雪,明朝遭遇了一个“小冰河期”),粮食减产非常严重,饿得难受的灾民先是挖老鼠洞穴中的粮食来吃,接着又吃老鼠的尸体,终于导致鼠疫大暴发。 恐怖的景象首先是从山西开始的——“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 大同首当其冲之后,疫情很快扩散至山西全境,接着向周边省份传播,崇祯十年传到了陕西米脂,也就是的家乡。 鼠疫给米脂带来的惨景,并不亚于大同,病者先是腋下和大腿间生一个硬包,然后吐血而死,服药无效,亲友们即使有活着的,也不敢问吊,有人一家死绝,无人收葬。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 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鼠疫传到北京大名府。 那年春天开始,大名府就没下过一滴雨,地里的麦苗被蝗虫吃光,加上鼠疫大行,饿死人无数。 督催漕运的户部给事中,在途中给朝廷上疏说,他从静海抵山东临清,见人民饿死者三成,因瘟疫而死者三成,剩下的四成只好为盗,米价疯长,一石米竟然要二十四两银子,人死后马上就成了活人的食物。 当年七月,北京在劫难逃。 在北京,鼠疫引起的病症叫“疙瘩病”,人身上一旦出现一块隆起的肉就没救了,活不过一个时辰,北京人因此而死的达十分之四五。 这是夏秋两季的情景,到了春天情况更为严重,发病症状是呕血,一呕就死,有的一家数口全部死绝。 没多久,瘟疫又传到了天津,很多人早上染病晚上就死了,“排门逐户,无一保全”。 明末农民起义 崇祯十六年,疫情进一步加剧,北京及周边地区同时大爆发,“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北京城中每天死亡人数超过万人,运送棺材出城的队伍把城门都堵了,通州和昌平等郊区的疫情也大同小异——“见则死,至有灭门者”。 北京城死者当中不但有大批的小贩、雇工,还有大批士兵,甚至连叫花死得一个不剩。 朝廷不但未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还变本加厉地增加赋税,各地民变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支起义队伍,其领袖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李自成。 虽然早在崇祯二年,李自成就因其他原因参加了农民军,但他后来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北京,不能不说那场鼠疫帮了他的大忙。 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是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六开到北京城外的,那时的北京城,已经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多,迎接他的,是早已元气大伤的一座“空”城。 李自成起义图 守卫京师的虽然有三大营的军队,但士兵因鼠疫死亡过多,已彻底失去野战能力,原有的近三万匹战马,还能骑乘的竟然不到一千匹,据守内外城墙十五万多个垛口的,是区区五万羸弱的士兵,平均一个士兵要守三个垛口。 这些士兵,都是大疫之下侥幸活下来的,“衣装狼狈,等于乞儿”,而且像是十天半月没吃饭的乞儿,虚弱得只能坐在地上,以至于用鞭子抽都抽不起来。 实际上,李自成的农民军虽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却不怎么样,多次被官军打得满世界乱跑,尤其是不久前的那场宁武关大战,李自成虽然最终赢了,却被守军周遇吉的区区数千人干掉七万多人,以至于李自成想,“宁武虽破,死伤过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若不是攻下宁武关后大同总兵主动投降,恐怕他真的退回陕西老巢去了。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 如果不是这场鼠疫把北京整得这么惨,李自成能顺利拿下北京吗? 当时的北京守军,一是鼠疫导致数量急剧下降,从十万骤降至五万,战斗力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军队腐败严重,军心涣散,以至于当官的不得不地求他们守城,仍然“逾五六日尚未集”,愿意守城的士兵,还不如三四千“勇敢”地走上城墙的。 然而,尽管北京守军到了如此狼狈的程度,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也是打了两天才把北京搞定。 他的军队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抵达北京,也是拜这场鼠疫所赐,若不是鼠疫间接地摧毁了明朝其他地方的防御系统,这支更多由各地灾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恐怕连北京的边边都摸不到——正如李自成自己所说,假如大同、宣府、居庸关的明军也像宁武关守军那么能打,他的几十万大军,恐怕一个也剩不下! 北京倒是拿下了,李自成也如愿以偿地住进了紫禁城,然而短短数十天,他就于称帝的第二天退出了北京。 原因是他的军队也感染了鼠疫,本来就不怎么样的战斗力更是让人捉急,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尽管后者的数量比他少得多。 闯王入京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李自成的军队与清军有过“亲密接触”,为什么清军没有感染鼠疫?难道满人天生对鼠疫具有免疫力?当然不是这样。 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困扰了学术界很久,后来还是欧洲人帮忙揭开了这个谜。 众所周知,早在十四世纪,欧洲就爆发了一场大鼠疫,导致两千五百多万人死亡,幸存者还留下了相关壁画和文字,后来人们对那些壁画和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那场鼠疫害死那么多人,却单单放过了。 他们由此得出结论:鼠疫是经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而跳蚤讨厌马的气味,所以骑兵很难被鼠疫传染。 而当时的清军,也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有人推测,清军之所以未被鼠疫传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随机文章一百年前的日本人怎么称赞女生漂亮?带你一窥当时的流行语冯谖大战诸葛亮宋朝最高可以封到什们爵位?揭秘美国洛杉矶蝴蝶树之谜,成千上万的蝴蝶栖息于松树上(蝴蝶王国)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达芬奇最恐怖的画(拉斯维萨看出玄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