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佐佐成政参与过哪些战役?都有着怎么样的战绩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受到赏识 永禄10年(1567),佐佐成政被信长提拔为黒母衣众笔头,与其对应的是赤母衣众笔头前田利家。

自永禄10年8月的稻叶山城合战到天正3年(1575)8月的越前一向一揆讨伐,8年中成政作为黒母衣众笔头追随信长南征北讨,参加了历次著名的合战,因为表现活跃多次被信长赏赐嘉奖。

在这8年的战乱中,成政不仅生存了下来,也逐渐成长为一个的武将。

永禄10年8月15日,稻叶山城落城,斋藤龙兴降伏。

至此,美浓一国全部纳入了织田家的版图。

随后,信长将本城从尾张小牧山城移至稻叶山城,并改稻叶山城为岐阜城,开始“天下布武”。

永禄11年(1568)7月27日,信长在立正寺与流亡中的将军足利义昭会面,义昭请求信长帮助他上洛。

信长就此事聚集众臣征求意见时,成政与佐久间信盛向信长进言率义兵上洛,其他家臣也纷纷赞同。

永禄11年(1568)9月7日,织田军打着拥护将军的旗号开始上洛,顺利平定南近江,于同月26日入京。

上洛途中,成政与柴田胜家一起攻略日野城,日野城蒲生氏降伏。

攻打朝仓 织田信长在基本平定畿内之后,开始进攻南伊势。

同年8月28日,织田军攻略大河内城,北畠具教、具房笼城。

因为织田军夜袭失败,而开始包围战,佐佐成政与柴田胜家在城东侧布阵,参与包围。

大河内城一直坚守到10月27日才开城降伏,然后信长次子茶筅丸(即织田信雄)成为了北畠家嗣子,南伊势落入信长手中。

元龟元年(1570)4月,织田信长率领近3万人通过他的妹夫浅井长政的领地进攻越前朝仓家。

朝仓家措手不及,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织田军一路进军顺利。

虽然织田家和浅井家有联姻关系,但是朝仓家也是浅井家的世代盟友,夹在两者之间的浅井长政最后还是选择了背叛信长,开始准备对织田军发动进攻。

为了避免遭受两面夹击,信长撤退了。

这个时候的殿军是木下藤吉郎,藤吉郎抵御住朝仓军的攻击,使全军成功撤退,这便是著名的金崎撤退战。

在这次作战中,佐佐成政则是作为木下藤吉郎的援助力量——据《武功夜话》记载,“佐佐铁炮队沿着山脊布阵,由两组铁炮兵轮流打击,当一组射击完毕填装弹药时便换另一组向越前军射击……”。

佐佐成政的铁炮队在这个时候就已经使用二段击,被视为是后来长篠合战中三段击的原型。

不过,由于《武功夜话》的可信度不高,成政在此战中使用二段击的记载值得怀疑。

攻略浅井 同年6月,信长为了报复浅井长政的背叛,兵发小谷城。

织田军在面对小谷城的虎御前山设阵,并且在小谷城下发火。

最后关头,朝仓家的援军到达,信长不得不将本阵转移。

因为是在敌人眼前的撤退,所以殿军任务十分艰难。

信长给予佐佐成政、中条家忠和簗田广正三人五百铁炮、五十张弓,交予他们殿军任务。

战前,信长的十几个马回众因为与成政关系要好,从本阵秘密溜出前往援助成政,可见成政在织田家中人缘极佳。

22日,三田村表撤退战,织田军胜利,此战佐佐成政建立了轰动一时的功名,世人称之为“三田村表の殿”。

交战过程中,成政选择有利地势以弱势兵力迎战敌军,且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成功完成殿军任务。

因为成政等人的奋战,织田军本阵顺利从虎御前山撤退至龙之鼻,浅井·朝仓军则驻扎于大依山。

28日,两军于姊川展开决战,织田·德川联军胜利,成政斩杀浅井方上坂源五。

姊川合战虽然没有给予浅井、朝仓两家致命一击,但是使两家暂时无力对织田家发动强大攻势。

扫除威胁 同年8月,信长为了讨伐三好三人众从岐阜城出征,进攻摄津野田·福岛,三好笑岩、细川六郎笼城。

9月,信长此时已考虑了对大阪石山本愿寺的作战,在大阪十町筑砦,由齐藤新五、稻叶伊予、中川八郎左卫门守备;另在大坂川口筑砦,由佐佐成政、平手监物等人一起守备。

9月14日,本愿寺五、六千人出阵森口,春日井堤合战,成政“一番枪”(两军交战时第一个冲入敌阵的人)。

18日,成政参与中岛合战。

元龟2年(1571)9月,火烧比睿山延历寺;天正元年(1573)4月12日,上洛中的武田信玄病故,武田大军退回甲斐;同年7月18日,信长追放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8月,织田军发动一乘谷城合战和小谷城合战,朝仓、浅井家先后灭亡。

织田信长彻底扫除了畿内的威胁,而他也成为了世人畏惧的第六天魔王。

天正2年(1574)元旦,信长设宴招待众臣,席间端出由朝仓义景、浅井久政和浅井长政三人头盖骨所制成的漆金酒器,众人皆骇然。

据说散席后,诸将都退出了,成政留下来向信长谏言,援引《》中的言辞,请求信长能够重视以德服人。

信长听后大喜,遂引成政入内室讨论政务。

天正2年7月,长岛一向一揆讨伐。

不幸的是,成政的长子(同时也是独子)松千代丸在长岛一向一揆讨伐中被铁炮射杀,年仅13岁。

在佐佐家系谱中关于松千代丸的记载不多,这次出征很有可能还是他的初阵。

次年,成政收不破河内守盛国的次子成光为养子,即佐佐右马头成光。

对战武田 天正3年(1575)5月,不甘心上洛失败的武田胜赖终于忍耐不住,不管众人的劝告,点起甲信大军,主动挑起战端,直奔骏河。

武田军与织田·德川联军在长篠设乐原对阵,织田·德川联军运用新的战法——防马栅与铁炮三段式填装法,以此战胜了武田胜赖的骑兵团。

“三段式填装法”即是将铁炮兵分为三列,在同一时刻,第一列的士兵射击,第二列的士兵处于点火状态,第三列则在填装弹药。

佐佐成政与前田利家等人在长篠合战中作为铁炮奉行,表现活跃。

长篠合战后,织田家的进攻矛头开始指向北陆。

天正3年8月,成政随信长出阵讨伐越前一向一揆,此战是成政作为信长直属的最后一战。

战后佐佐成政、前田利家与不破光治(府中三人众)被信长分封在越前,成为柴田胜家的寄骑,同时负责对柴田胜家的监督工作。

20日,成政等人又被授予府中二郡,成政此时也开始修筑自己的本城小丸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能得到秦始皇嬴政生母的宠幸,嫪毐到底凭借的是什么?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在政治、史学与哲学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与当作?

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时期宰相,内史侍郎之孙,太常卿薛收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薛元超出身河东西祖第三房,袭封汾阴县男,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子舍人、给事中、中书舍人,迁黄门侍郎,出任饶简二州刺史,入为东台侍郎,进爵汾阴县侯。仪凤元年(676年),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成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辅佐监国,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 光宅元年十二月(685年1月),病逝,追赠光禄大夫、秦州刺史,文懿,陪葬于乾陵。家学渊源,精擅文辞,预修《》时“笔削之美,为当时最”。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誉,大力引荐、、崔融等文士,支持变革龙朔文风,引领初唐文学的发展。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直言进谏 唐高宗到温泉宫狩猎,命诸蕃酋长随从前往。薛元超时为宰相,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上疏极力劝谏。他道:“夷狄之辈,野心勃勃,随从狩猎必然会携带弓箭,恐将不利于陛下的安全。” 太子在留守长安监国,常出城射猎,以致懈怠政务。薛元超时为留守辅臣,直言劝谏道:“内苑之地,草木茂盛,险陡异常。殿下截擒飞鸟、追逐狡兔,若遭逢变故,如何应对?扈从户奴多是反贼余孽、夷狄残类出身,若心怀逆谋,殿下又如何防范?为人子者,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就是为了远离危险。殿下又怎能将自己置于险地呢。” 建言边略 仪凤三年(678年),进犯唐境,李敬玄率军征伐,大败而回。唐高宗召群臣问策,求以“御之之术”。给事中刘景先、皇甫文亮、杨思忠、中书舍人郭正一、刘祎之都建议谨守边境。薛元超却建议以守为攻,积极进取。他道:“敌不可纵,纵敌则边患丛生,边不可守,守边则军威衰竭。应该整顿士卒,一举歼灭吐蕃。”其主张虽未马上被高宗采纳,但对唐朝制定御敌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久,朝廷便任命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统一指挥对蕃战事。 文史成就 文学 薛元超是高宗朝的文坛领袖,杨炯称其为“朝右文宗”,崔融也在墓志中盛赞其文采、学识、词令。学者陶敏认为,薛元超“曾领导并推动过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在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中,王勃是主将。但薛元超以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推动扫除颓风的变革,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薛元超十一岁便入弘文馆学习,入仕后又兼任弘文馆学士,有相当长的文馆经历。他积极参加宫廷的文学唱和活动,是太宗、高宗朝宫廷唱和的主要人物。 据崔融《墓志铭》记载,太宗于玄武内殿夜宴,曾命薛元超咏烛,后又命赋《泛鹢金塘》诗。在当时同辈诗人中,声名最盛者为和。薛元超与他们关系密切,“词瀚往复”。上官仪有《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诗,薛舍人即是薛元超。薛元超完整留存的唯一诗作《奉和同太子监守违恋》可视作他早期诗作的代表,就是典型的应制唱和诗,诗中有当时盛行的“上官体”之风,可见他或多或少受到上官仪的影响。 薛元超流贬蜀中十年,其间放旷诗酒,诗歌创作上颇有作为,著有《醉后集》。这部《醉后集》曾远流国外,见于日人藤原佐世所编《日本国见在书目》。此集虽已散佚,无法深入探究文本面貌,但有学者对其蜀中诗风进行了推测。陶敏指出:“集中诗文具体内容虽不详,但从集名和具体创作环境,可以推断出这是一部抒发贬谪中苦闷和愤懑的作品,初唐诗歌从应制咏物转向个人情志的抒写,薛元超应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先也推测其蜀中诗风当有较大转变,指出:“这是薛元超在特定环境下对上官体诗风的超越,也是对初唐文学发展进程的推进。” 薛元超返回长安后,不但诗歌内容与作风发生了变化,而且成了诗歌革新的积极支持者。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谈到王勃变革龙朔文风的情况时称:“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亚。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这里的薛令公,就是薛元超。薛元超是身居朝廷高位的文坛宗匠,折节下交王勃,推动了文坛风气的变化。正是得到了薛元超的肯定,王勃和、杨炯等人的变革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积年绮碎,一朝清廓”、“后进之士,翕然景慕”的局面。 薛元超文坛领袖的作用还充分表现在赏识和提拔人才方面。据学者王鸣盛统计,薛元超举荐过的有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郑祖玄、邓玄挺、崔融、顾彻、沈伯仪、贺顗、颜强等。《唐会要》卷六十四“崇文馆”条载,薛元超还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另据新旧《唐书》列传记载,经薛元超举荐或赞誉提携而做官的,还有徐彦伯、李峤、李乂、田游岩、员半千等人。后来,这些人很多都在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学 薛元超在贞观年间曾以太子舍人的身份预修“贞观八史”之一的《晋书》,并与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风、李义府、上官仪、崔行功、辛玄驭、刘胤之、、张文恭一同“分功撰录”,负责《晋书》的基本撰写工作。 哲学成就 易学 薛元超深受其父薛收影响,对易学深有研究,流贬蜀中期间“耽味《易》象”。他去世后,“以高宗敕书一轴,孝子忠臣传两卷,周易一部,明镜一匣送终焉。”薛元超不但擅长文学,对史学亦有研究,而独以《周易》一书陪葬,可见对《周易》的情有独钟。另外,据学者宋德熹推测,《·经籍志》与《·艺文志》甲部经录著录的撰《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的记载,当是录入有误,实际作者当为薛元超。 佛学 薛元超精通佛典,曾与于志宁、许敬宗、来济、杜正伦、李义府等人一同协助整理已译佛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