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周异是洛阳县的县令,叔父周尚其后是的丹阳太守,祖父做过什么官,《.吴书.周瑜传》没有写明白,有一位“从祖父”周景,以及周景的儿子周忠,均做过的太尉(所谓“从祖父”是伯祖父,也可能是叔祖父。
这种语义模糊的字眼,在中国文言文里很多,在西洋语言中更多,例如cousin可能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也可能是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并且可以被用来泛称远房的任何同辈或不同辈的亲戚)。
网络配图 有两个cousins当过太尉,周瑜当得起“世家子”三个字。
恰巧,为了本人要出去打,家眷留在长沙不能放心,也不太愿意送他们回吴郡富春县(浙江富阳)去住;却看中了这庐江郡舒县的地方,把家眷搬到了舒县来安顿。
也许,孙坚与周异或另一位本地人是好朋友,是他所信赖得过的,堪以“托妻寄子”的人。
周瑜和同年,小一个月,很快就与孙策成了“”。
舒县的县城不大,青少年很容易碰面,即使他们的父亲并不互相认识。
在当时,周瑜的家境要比孙策的家境富裕得多。
周家是“土著”,而孙家是寄寓之民。
周瑜好客,爱朋友,生性慷慨,于征得家里长辈的同意之后,就把城内大路南边的大房子让给孙策住了(不会是让给孙策一个人带了仆役来住,而极可能是让给孙家全家来住。
孙策当时还是一位少年,不曾结婚)。
周瑜对孙策“”。
这是古人的一种进一步做朋友,以兄弟之礼相待的一种表示。
孙策渡江进攻刘繇之时,周瑜奉了叔父周尚之命,带兵、粮接济他。
孙策在江南(当时称为江东)站稳了以后,周瑜放弃他在居巢县的县长地位,于建安三年来吴郡(曲阿县)投奔孙策,孙策不只是亲自出城来迎接他,不只是分给他五十匹马、二千名兵士,而且道给他一队“鼓吹”(军乐队),送给他一座很好的住宅。
网络配图 这时候,他与孙策均是二十四岁,两个人都是翩翻少年。
老百姓在背后称呼孙策“孙郎”,称呼他为“周郎”。
孙策送给周瑜以“建威中郎将”的名义,叫他驻扎在牛渚(采石矶);不久,又叫他做春谷县的县长(春谷县城旧址,在今天安徽繁昌县的西北)。
孙策有志于对黄祖报杀了父亲孙坚之仇,向西进军;便任命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一起带兵出发,攻下了(安徽潜山的)皖城。
他们在皖城遇到桥老太爷与两位美丽的桥小姐。
桥大小姐、桥二小姐(俗写为、)。
孙策娶了桥大小姐,周瑜娶了桥二小姐。
两对璧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今天安徽庐江县的人,仍以这两位桥家小姐为荣,相信她们是出生在庐江的美女。
据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
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
” 孙策与周瑜等人继续前进,在寻阳(黄梅附近)击溃了袁术的庐江郡太守的部队;又在武昌附近对黄祖打了一个硬仗;回师向东,取了华歆当太守的豫章郡;分出几县,成立了所谓庐陵郡。
孙策回去曲阿,叫周瑜率领重兵,坐镇(江西峡江县之北)的巴丘。
网络配图 孙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去世,把托付给。
周瑜从巴丘前来奔丧,被孙权与张昭留在曲阿,作为张昭以外的最重要的一个辅佐,名义仍是“中护军”。
张昭的名义仍是“长史”。
他们二人,一文一武,等于是孙权事实上的左右二丞相,虽则孙权当时尚不是吴王,只是一个继承乃兄的“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吴侯”。
不久改拜孙权为“讨虏将军”,周瑜也连带地由讨逆将军的中护军,改为讨虏将军的中护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