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秦叔宝功劳那么大,为什么被排在凌烟阁最末尾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世民修建凌烟阁,把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放在凌烟阁里,以示褒奖。

咱们知道,中国人是最讲究排序的,古人连吃饭的时候,坐在哪个位置都特别讲究。

尉迟敬德一次吃饭的时候,因为坐在一个不怎么出名的人的下席,一时动怒,差点把人眼睛打爆。

由此看来,的排序,应该也是相当讲究的。

这二十四名功臣的排位,其他人都没什么问题,排在前一位还是排在后一位,大家也不会太计较。

但有两个位置是极为敏感的,就是排在第一位和排在最后一位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这个容易让人理解,毕竟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当的过程中,确实出力不少。

再说了,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两人关系又那么好。

这样的安排,大家都能理解。

唯独不能理解的是,秦叔宝为什么会排在最后一位呢? (凌烟阁) 说秦叔宝排在最后一位不能理解,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因为秦叔宝是能力非常强的武将,而且品行端庄是出了名的,可以说德才兼备。

原本,这样的人,李世民应该是最欣赏的。

二是秦叔宝的功劳非常大。

当他投奔李世民后,李世民所有的战役,他都是参加了的,而且都是主力干将。

《》上面说秦叔宝“功最居多”。

就算“”,按《旧唐书》记载,秦叔宝也是参与了的。

《》上没有他,很可能并不是史料的进一步考证,而是因为秦叔宝在凌烟阁中排在最后一位,倒因为果推出来的,目的是表达“微言大义”。

《资治通鉴》原本就是以表达“微言大义”出名。

三是李世民对秦叔宝非常欣赏,多次给予他非常丰厚的奖励。

有一次甚至说:“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

”就是说,我身上的肉都可以割给你吃。

可见,李世民对秦叔宝有多宠爱。

四是秦叔宝为了李世民的江山,身上伤痕累累。

秦叔宝在建国后,身体非常差,原因就在于他在为李世民打江山的过程中,受了太多的伤。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世民也应该给予秦叔宝高度重视。

(秦叔宝剧照) 可为什么,李世民却把秦叔宝排在最后一位呢? 我们知道,政治家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而且这个政治,是当时的政治。

也就是说,是为了让当时的政治更好地发展。

而不是就做事而做事。

同样的,李世民修建凌烟阁,表彰功臣,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表彰功臣,而是为李世民当时的政治服务的。

所以,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搞清楚李世民当时的政治情况。

李世民在建凌烟阁的时候,是在贞观十七年。

李世民在当了十多年皇帝以后,“玄武门政变”的恶劣影响,已经基本消除。

而且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大唐帝国已经完全步入正轨,进入了国泰民安的时期。

这时候,李世民需要考虑的政治问题,有三个。

其一,自己的历史地位问题。

其二,压制功臣们骄傲情绪的问题。

其三,接班人的问题。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绝对是想当一个千古明君的。

他也觉得,在从古至今的皇帝中排位,他应该是排在前面的。

而给他加分最重要一点,还不是让国泰民安,而是对待功臣的方式。

因为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没有处理好功臣的问题,大都在猜忌功臣,杀功臣。

李世民反其道而行之,修凌烟阁褒奖功臣,这绝对是最给他拉分的东西。

同时,修凌烟阁,也是压制功臣们的骄傲情绪,避免功臣们造反的办法。

毕竟皇帝给了他们那么高的待遇,你再说对你不公而造反,就说不过去了。

同时,进入了凌烟阁,就是榜样。

作为榜样,你就应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除了考虑自己的历史地位以外,当时李世民还有一件烦恼的问题,就是太子问题。

那一年,和正争夺得不可开交。

最后李世民把两个都废了,立为接班人。

这样一来,就要给李治将来接班,做出榜样,减轻压力。

因此就有了修凌烟阁之举。

秦叔宝虽然功劳不小,但是,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因为去世了,因此对他进行褒奖,对李世民所要达到的那个目的,就没有用了。

再说了,他已经去世,自然也不会去计较那个排位,因此把他排在了最后。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七国之乱刘濞的关系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揭秘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区别,黑天鹅轻易换配偶/白天鹅至死不渝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探寻美国巨菜谷之谜,大量放射性照射导致蔬菜疯狂生长(辐射变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此人竟以为帝王会因为自己功劳大而让位,最后下场很凄惨

在东晋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有的说他是真英雄,对国家一片丹心。有的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窃国,为了取代司马家,自己当。不管哪一种说法,都不能不承认,桓温在东晋历史上是一个人才。 桓温首先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桓温十五岁那年,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一个叫江播的人也参与了其中。韩晃当年就死了,15岁的桓温发誓要杀了江播,为父亲报仇。三年后,江播死了。但江播的儿子们怕桓温来寻仇,就先准备好兵器,以防不测。结果还是没防住。桓温扮成吊丧的人混进去,杀了江播的三个儿子,为父亲报了仇。桓温这种为父报仇的执着精神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许。 桓温的情怀还表现在对人生的感慨上。在他第二次北伐时,路过金城,看到自己早年做琅琊内史时栽下的柳树已经又粗又壮,不禁感慨万分,说下一句的话,“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说着,他还流下了感叹的泪水。一个能从自然万物中得出经典结论的人,一个能被自然感动的人,是值得后人尊敬的。 桓温自认为本领超强,他常常把自己比作司马懿、刘琨一类的人。有一次,他在北方得到一个老婢女,这人曾做过刘琨的家伎。老婢女一见桓温就哭了,说他长得像刘琨。桓温一听很高兴,赶紧整了整衣冠,问她哪里像。老婢女说,脸庞像,就是瘦了点;眼睛像,就是小了点;胡须像,就是红了点;身材像,就是矮了点;声音像,就是过于女人味了点。 这几像,仔细琢磨一下,其实哪都不像。桓温非常失望,倒头便睡,好几天都。 不过,一个老女人的话并没有把桓温打击倒,他照样带兵,照样北伐。在经过两次的北伐胜利后,他建议把都城迁回洛阳。但是,东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不是害怕胡人再次侵袭,就是过惯了南方的安逸生活,总之,迁都的事不被人提起。 而桓温,在经过叛将的墓时,大叫王敦为“可人。”还跟他身边的亲信说,“不能流芳百世,就要遗臭万年”这样的话。这不是有另立山头的想法吗?拿着东晋的官兵,做着自己的梦想,难怪人们对桓温有看法。 桓温本想像曹操和司马懿一样先立功,然后再名正言顺地向朝廷要名分。可是,第三次北伐失败,桓温的声誉受到影响,为了在朝中更好地立足,他逼着废了皇帝,然后立当了皇帝,就是后来的简文帝。一废一立,桓温的地位大增,他在朝中,把不听话的全部干掉。就连傀儡皇帝司马昱,也时时担心自己会被废掉。 可是,司马昱第二年就去世了。临死前,他下诏把皇位传给太子,王坦之、谢安和桓温一起辅政。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桓温却感到非常失望。他以为,凭自己的权力和拥戴之功,司马昱即使不禅让,也会让自己做摄政,结果却是和别人平分秋色。 从此,桓温心生怨恨。结果,这一气竟然气出了病,不久就死了。 桓温可以算得上历史上最傻的人。有拥立之功就能让皇帝自动让位?哪个皇帝不是被逼着才禅让?这种奇葩想法不被人嘲笑才怪!而他没收到禅让的诏书被气死,可真的是个悲催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叔宝不是靠武艺入唐太宗的眼?秦叔宝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秦叔宝不是靠武艺入唐太宗的眼?秦叔宝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又称秦叔宝,是隋唐的英雄。黄海冰版的秦叔宝,不仅是英雄,也是古典美男子一个。 从秦叔宝的家世与经历来看,他与大唐有很深的渊源,原因如下: 首先,秦叔宝是李渊的救命恩人。在那个十分注重情义,注重报恩的年代,秦叔宝的这份恩情,让唐国公李渊一家十分的难忘。 其次,秦叔宝是个难得的将才。秦叔宝后来投靠唐国公李渊之后,李渊就把自己的这位恩人安排给了儿子李世民。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原本没有机会当,可他却有一帮能臣武将,即便是他不是主动想要当皇帝,也会让哥哥猜忌。因为这份猜忌,兄弟感情失和,特别是李建成处处针对李世民。 让原本处于被动状态的李世民瞬间清醒,在他的带领下,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为代价,夺取了皇位。 在李世民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秦叔宝不仅是秦王李世民的爱将,也是李世民的朋友,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然后,秦叔宝是一个至孝之人。秦叔宝的身上,有三个闪光点,一个就是他的人品,一个就是他的孝道,一个就是他的才华。 那个社会对人才的考评,不仅仅是看脸,更重要的是看人品、看能力。秦叔宝首先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其次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更重要的是秦叔宝是李渊的恩公,也是李世民的恩人,这份恩情,让李世民与秦叔宝关系更近了一层。秦叔宝投李渊以来,尤其是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是百年难得的一个将才。 当然秦叔宝也是绿林道上的好汉,江湖上的大哥级英雄。他追随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死后,被李世民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 可见李世民对秦叔宝的看重,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给予了厚待。秦叔宝遇见李世民,也算是遇见了明主伯乐,李世民也一样,他得秦叔宝这样的大将,更是他的福气,也是大唐江山社稷的福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