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陈世美杀妻未遂尚不至死 被刀铡或为顺应民心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铡美案》差不多是老百姓最熟悉的戏曲故事了吧,无论看不看戏,多少都能哼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大名也是遗臭万年,成了负心薄情的代名词。

但是陈世美到底该不该铡,仔细研究起来,还有待商榷。

欺君杀妻怎么都罪不至死网络配图 世人皆知,陈世美的罪行,在秦香莲的状纸上写得分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子良心丧,他逼死韩琪在庙堂……” 先说这“欺君王瞒皇上”。

戏文中可以看出,陈世美之所以咬紧牙关不肯认妻,主要还不是因为妻之糟糠,而是因为先前隐瞒婚史,对皇家无法交代,怕因此丢了富贵。

事实上,“欺君”在古代并不是传说中那样严重的罪名,陈世美所处的,对“诈不以实”,只处两年徒刑,远不至死;罢官免职踢出宫门倒是可能,但是以国太和皇姑的回护来看,皇帝老儿也未必会拿他怎样。

至于“悔婚男儿招东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重婚都不是死罪,宋朝对这种隐瞒婚史的重婚至多只判两年半。

或许作者也知道这两项罪名在法理面前无足轻重,所以让陈世美干出更加的事:雇凶追杀妻儿。

只是他派出的杀手韩琪天良未泯,不忍残杀无辜,自刎身亡。

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所谓“杀妻灭子良心丧”,属于未遂,并没有对秦香莲母子造成身体伤害;而韩琪属于自杀,目击者又只有原告秦香莲母子,所谓“逼死韩琪在庙堂”,也缺乏充足证据。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逼死韩琪”,陈世美并未亲自动手,甚至没有这个主观故意,在古在今,仍然都不是死罪。

网络配图 刀铡陈世美是为了顺应民心 总之,就算数罪并罚,再加“严打”,陈世美仍然罪不至死,连充军都未到,顶多蹲蹲监狱。

何况他身为皇家驸马,在“刑不上大夫”的古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美好愿望而已,以他的身份,犯罪需要皇帝亲审,一切刑罚要皇帝亲自批准方可执行。

当然你也可以说包公案是不同的,他老人家手中三把大铡刀,任你皇亲国戚、高官贵族,一律先斩后奏……但事实上像龙头铡、虎头铡、尚方宝剑这种可以先斩后奏的信物,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都是咱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想象。

说到底,戏曲故事,大多也都是咱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想象。

它反映的不是历史,不是法律,而是民心。

老百姓渴求的,只是正义得到伸张,罪恶得到惩罚,背信弃义的人没有好下场,伤天害理必将报应自身。

老百姓渴求一个黑白分明的社会,一个爱民如子的政府,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又能执行完全的公平正义的父母官,一个“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的。

所以,铡刀一落,万众欢腾,没有必要去追究这恶人实际上到底应该判几年。

网络配图 好戏完场,大幕落下,如雷掌声中,手持乌纱帽、的,颓唐无奈的国太与皇姑,冤屈得雪的秦香莲母子,形成一个长久的定格。

新的一年到来了,愿家家合美安康,社会美好幸福,世上再无陈世美,人间永驻包青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乱世之中杀妻逼弟,薄情寡义赐死绝代美人是真的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乱世之中杀妻逼弟,薄情寡义赐死绝代美人,这真的是?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扇纶巾,谈笑间,人物浮于纸上,说到三国,不陌生的是的知人善用,的滔天谋略,的之才,殊不知,曹丕的治世才能更值得一说。生逢乱世,杀妻逼弟,让他背上千古骂名,而他的丰功伟绩却被掩盖了,世人皆知,曹操是《》里的奸臣,可却掩盖不了他是治世之能臣的事实,缺点被放大化,而丰功伟绩却淹没在历史的洪涛中,曹丕很不幸的承受着世人的诟病,下面我就来揭秘曹丕不为人知的一面。 生而不凡 魏书曰: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此帝指的便是曹丕,他生而不凡,年八岁,能属文,,精通之言,十岁便随父亲曹操南征北战,可谓能文能武,在征战途中,不仅丰富了他的见闻,还让他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这也与他称帝后常年征战息息相关。 继位之争 在曹操的众多子嗣中,在征战中为救曹操而死,曹操一直心怀愧疚,在之后,曹操属意其弟,当时的曹冲也是年少成名,不幸的是13岁就因病夭折死亡,在曹冲死后,曹操曾对他说:“冲儿之死,吾之不幸,汝等之大幸啊”,可见当时的曹操早就对曹丕心存芥蒂,不愿将储嗣之位传给他,之后,以风流文采崭露头角,曹操便开始举棋不定,也许是曹丕的锋芒太盛,惹得曹操对其大为不满,眼见嗣位即将落到曹植手上,但曹植素来以风流成名,言行举止相对于曹丕更肆意妄为些,史书记载,植醉酒悖慢,劫携使者,终为曹操所不悦,再加上曹丕党羽众多,在和其他各大臣的拥护下被立为魏王世子。 至于其弟曹植之死,,曹丕也免不了背上逼弟的骂名,《.文帝纪》就此事对曹丕进行了评价,“文帝天资文藻,,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在我看来,若仅仅只是打压曹植,就不能算是心胸狭隘,可能是生活环境不同,在陈寿看来,曹丕已经得到世子之位,还要打击亲弟,一点都不顾念兄弟之情,可细想一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曹丕本应除之而后快,却体恤兄弟之情,留他一命,在朝堂之中,适当的压制对方,也未尝不可,况且,如果不压制曹植,朝堂大臣也会谏言,逼令曹植的典故,实在太过夸张。 建立魏王朝 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继位魏王,初登高位,他的野心和雄心也招显,其父曹操志在一统天下,为完成父亲遗志,他汲取历史经验教训,集中政权,,知人善用,康元十二月十日,帝位,黄初元年,曹丕以帝王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他改革官制,建立,顺应历史潮流,集中皇权,整肃官风,发展,恢复太学,消除割据,大破蜀汉,三征东吴,使得孙权俯首称臣,由此可见曹丕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并不在曹操之下。 当然,人无完人,要说曹丕做的错事,赐死便成了首当其冲,曹丕年少气盛,再加上对甄姬的污蔑,使得曹丕气昏了头,平日里心思缜密的他并没有追查真相,我想,要是没有郭氏的污蔑以及甄姬与曹植之间所闹的绯闻,曹丕也不会赐死甄姬,他应该是爱甄姬的吧,只是帝王之爱,最是薄情。 其实,曹丕也算是个倒霉人物,改了其父选拔官员的方针,世人说他逆父,好不容易夺来的世子之位,世人说他阴险狡诈,还有逼弟之嫌疑,这会儿,赐死甄姬,又让他背上杀妻的骂名,再加上要处死曹洪一事,偏狭狠毒、刻薄寡恩等贬义词都统统加在他身上,还牵扯上了后续的魏王朝被取而代之的事,也赖他身上,就连禅让皇位,也有人说他是谋权,只要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罪名就加在了他身上,由此可见,古代帝王不好做啊! 当然,这历史真相到底为何,还得细细深究,我们都应该客观的做出评价,就我个人而言,曹丕是英雄,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放在当时,还是功大于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给杀妻凶手刘安打赏?事实很残酷!

现在很多读者对刘安杀妻都很不理解,也有不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新解。但是,除了在《演义》,在《传》中其实也有类似杀妻、吃人的情节。竟然这样,那我们就应该正视,去探究出现这种文学现象的历史原因,从而更了解真相,了解过去。刘安,一个普通的猎户,生于末年群雄争霸的乱世,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看来注定也就是一个小人物,能苟活于乱世,平平淡淡终老一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不但名躁一时,而且到了现在,一跃成为风头浪尖的角色,为人争论不休。看来小人物的影响力,向来也不可小觑也!网络配图他为了亲爱的刘豫州能吃的饱吃的好,把自己的老婆杀了,残忍的割下老婆手臂上的肉,煮了一道美味的人肉宴,让玄德公饱食一顿。唉!刘安自己变成了杀人狂,连累玄德公也变成了食人族。更为奇特的事,向来有人妻癖的知道了一个人妻被如此残忍的杀害后,不但没有动怒,反而,“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就是说,不但没有去抓杀人凶手,还让孙乾带着百两黄金,去打赏刘安。仅仅为了款待皇叔,就把与自己命运休戚相关的妻子当猎物一样杀掉,而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暴行居然得到重赏。这个让人无语的故事,这让我想起鲁迅的一句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网络配图很多读者痛斥刘安是个卖妻求荣,拍马溜须、冷血凶残的卑鄙小人,可是,不可否认,刘安对母亲孝顺,对皇叔刘备忠心,在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合格的忠臣孝子。可就是这个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良民,却忍心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举起屠刀。这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在男权社会,女人的生死荣辱皆由男人决定。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物、私人财产,无论是卑微丫鬟还是尊贵皇妃,没有那个女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尊贵如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享尽荣华富贵,转瞬便被赐死,落个红颜祸水的千古骂名。网络配图罗贯中先生也许没有想到,这位猎户刘安,在他的宏篇巨著中,原本只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殒命后,他早就该淹没在卷帙浩繁的巨著的沧海之中。刘安却像的粮官王垕,不但没有被淘汰,被抛弃,被遗忘,反而成为了不可多得的龙套名星,为人所。刘安杀妻,是封建专制下女性悲惨命运的缩影。三寸金莲,贞节牌坊,,封建礼教令女性从肉体到心灵饱受摧残。刘安杀妻,让我们看透封建礼教忠孝仁义面纱下的吃人本质。所以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亦是一部人性扭曲的黑暗野蛮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