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太平天国的女将洪宣娇命运如何?洪宣娇的人物介绍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洪宣娇的个人命运与的最终命运紧密相连,相伴而生。

她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一些历史专家(如钟文典)考证,其原名是杨云娇。

在紫荆山传教时,认其为“天父”之女,称为妹,改名洪宣娇。

后嫁予萧朝贵为妻,民间又别称为“萧王娘”、“西王妃”。

据有的野史绘声绘色的记载,洪宣娇还参与了天京(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称之为天京)事变。

萧朝贵战死后,传言她先后与、韦昌辉甚至洪秀全关系暧昧纠葛不清。

而由于杨秀清青睐恩宠女状元,洪宣娇妒火上升,又委身于韦昌辉。

拜上帝教发展早期,洪宣娇在教众中地位的上升与其刻意神化洪秀全的地位有关。

在洪秀全1847年到达紫荆山之时,聪明的洪宣娇曾声称自己曾梦见上帝,告诉她“十年后有人来此教人拜上帝,汝当遵从”。

而当时洪秀全也恰恰自称在那一年发梦,开始以上帝次子和使者身份来“拯救世人”,实现双赢。

两个人各自编造的梦话一拍即合,珠联璧合,蒙蔽了底层民众,对洪秀全的宗教威望自然有极大帮助。

不过,学界对洪宣娇是否真有其人仍存在争议。

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关洪宣娇的记述都是把另一有名的太平天国女将娘的事迹以讹传讹所致。

有些专家如罗尔纲先生等甚至认为洪宣娇就是苏三娘。

苏三娘原,其丈夫苏三乃天地会首领,经营运输业,后被叛徒出卖被杀,苏三娘率众投奔了太平天国。

由于这种相似性,或许就是两人被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由于洪宣娇个人的能力,因此一时间成为上帝会的核心人物,一时在女会众中影响很大。

洪宣娇的归宿,大概有四说: 第一,天京之变被杀说。

有人认为她在天京之乱中被乱军杀死。

洪秀全在平息内乱杀死杨秀清,韦昌辉心有不愤,同时顺便搞掉这个能量很大的“御妹”也并非没有可能。

第二,清军杀死说。

另一些人则认为洪宣娇是在清军攻陷天京时战死,甚至被清军蹂躏。

第三,美国行医说。

野载,天京城被攻破之日,洪宣娇乔装成民妇,随着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而后又辗转随同洋传教士远渡美国,在美国旧金山一带开业行医,后年老亡于国外。

第四,命运不详说。

由于资料缺乏,而有些野史大多又是附会,故而一些学者认为其最终命运不详。

由于古代社会女性地位的失落,洪宣娇的“流星闪耀一刹那”,在后世文人笔下不断被神化或丑化,也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其形象再建构与多向塑造。

可以说,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的太子是哪位 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是哪位

是大唐第六位,作为皇帝总是会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储君的人选,以稳定民心。而立太子的过程总是不会那么的顺利,因为有册封就会有废黜。那么,李隆基有哪些太子呢? 是李隆基的长子,可惜他英年早逝,李隆基就追封他为靖德太子。与李琮一样,是死后追封的还有李隆基的第六子。当然,这样追封而得的太子没有任何的实权,只是一个名号而已。 715年,李隆基册封他的次子为皇太子。李瑛初名李嗣谦、李鸿后改名为李瑛。李瑛之母赵丽妃,在进宫之前很受李隆基的宠爱。在武惠妃进宫后,包括赵丽妃在内的多位嫔妃相继失宠,因此李瑛等皇子颇有怨言。 武惠妃的女婿明白武惠妃的心思,常常暗中观察李瑛的行为,并向武惠妃进言。于是,武惠妃在李隆基的面前诬陷李瑛勾结党羽,意图对她及其子不利。李隆基听后龙颜大怒,于是将包括李瑛在内的三子废为庶人,并赐死。 在李瑛死后,李隆基就册封第三子李亨为太子。从李亨738年被册封为太子,到756年,趁登基为帝,在这漫长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李亨的太子之位做得十分不安稳。自从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宰相势力的威胁,一直与他们明争暗斗。他曾遭受两次大案和两次婚变,这让他遭受了极大的精神冲击,以至于华发早生。 李隆基的儿子中,被册封为太子的有四人,其中两人是死后追封,徒有虚名。 李隆基的父亲是谁 李隆基的父亲是,在他的一生中,曾两度称帝,两度禅位,称帝之路颇为坎坷。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李隆基之父,李旦的简介吧。 李旦是最小的儿子,他曾两度让天下,第一次是让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在被废后,武则天因还无力称帝,于是就将李旦立为帝。但李旦即使称帝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没有任何的权利,有的只是表面的皇帝的尊严。等到时机成熟后,武则天就露出了改朝换代的意愿。为了自保,于是李旦就主动请求母亲登位。于是武则天改唐建周,而李旦也从皇帝成为了皇嗣。 第二次让位,李旦让给了自己的皇兄。李显被武则天接了回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为了保护兄长,也是为了给自己组建势力团体的时间,所以李旦主动让出了继承人的身份。 李显登基以后,集团把持朝政。至李显被韦后毒死,妄图临朝称制,李旦之子李隆基与联手诛杀了韦后,帮助李旦重登了帝位。 后来,为了求得政治的稳定,又在短时间内将帝位传给李隆基。只是,李旦在传位之后,仍然握有实权。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一直在李旦面前说他的坏话,让李旦对李隆基不满。于是,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包围了公主府,也围困了李旦。至此,李旦彻底失势。 716年,李旦病逝,时年五十五岁。 李隆基是谁的儿子 李隆基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也是使唐朝出现中衰之象的始作俑者。那么,李隆基又是谁的儿子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谁是李隆基的父母吧。 李隆基之父乃是唐睿宗李旦,其母乃是窦。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一生两度登基,两度让位,帝王之路走得颇为坎坷。但李旦却能在经历了武则天和韦后两世,还能够平安无事,实属不易,他最后是病逝于宫中的。 李隆基的母亲是将作大匠窦抗曾孙女,为李旦生了一子两女。693年,有人诬告窦德妃和皇嗣妃用巫蛊诅咒武则天,使得她们在面见了武则天后同时遇害,连尸骨也不知所踪。李旦虽然知道是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宠妃,但是却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有丝毫举动。在李旦复位后,将窦德氏追封为皇后,并举行招魂的仪式,将其安葬。李隆基登基后,将其母追封为皇。 李隆基出生之时,他的父亲李旦还是帝王,而他的母亲还是德妃。李隆基四岁的时候,被武则天强迫过继给了他的伯父李弘。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自幼孝顺仁德,能够体恤民情。可惜的是一直体弱多病,终于猝然去世。那一年他才二十三岁,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武则天就命令李隆基做李弘的嗣子,来承继李弘的香火。 所以,李隆基的父亲虽然是李旦,但他却也是李弘的嗣子。 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姑是谁 李隆基的父亲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武则天一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安定思公主早夭,而太平公主则是武则天的次女,所以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 太平公主画像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最后的一个子女,所以太平公主受到了武则天和唐高宗,极其一众兄长的溺爱,甚至后来也权倾一时。 太平公主的出生年月及其本名,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据推测她大约是出生于665年。而她太平的这个名字,其实是她的道号。在她八岁那年,为她的外祖母出家祈福,获得了太平的道号。后来,吐蕃请求和亲,不愿爱女远嫁,于是修建道馆,让她出家。 681年,16岁的太平公主有了第一次婚姻,嫁给了唐高宗外甥为妻。可惜七年后,薛家卷入谋反之中,薛绍死于狱中,太平公主的首次婚姻正式结束。690年,太平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堂侄。在这段婚姻里,太平公主大肆包养男宠,极其荒淫。 之后,因武则天对太平公主的偏爱,就让她参与朝政,渐渐地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后来,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毒死韦后,助李旦登基,而李隆基也被封为了太子。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权位更加显赫,但是李隆基英明果决,注定一山无法容二虎。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激化,意欲发动叛乱。713年,太平公主事情败露,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关于李隆基的电视剧有哪些 李隆基是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皇帝,是他将唐朝的一步步推向顶峰,也是他差点将唐朝推向无底的深渊。而李隆基又是一位满身风流的皇帝,关于他与杨贵妃又惨淡收场的爱情故事,流传了千年之久。所以,关于李隆基的电视剧也总是层出不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哪些电视剧吧。 2000年,由陈浩明出演的《天子寻龙》里的李隆基。该剧主要以武则天末年,李显复辟为背景的一部古装神话剧。而主演李隆基的李浩明更是有“古装剧王子”之称。 在2007年中的《大唐芙蓉园》里,饰演李隆基一角的是赵文瑄。赵文瑄给观众的印象一直都像是张爱玲笔下的那些深沉的男子,亦是李安镜头中的出格的男人,透着一股文艺的气息。而这部电视剧讲述的则是杨贵妃那传奇的一生,特别是那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他在三个男人之中辗转,在三段感情中纠缠。而李隆基,则是她最后的归宿。 在2009年播出的《杨贵妃秘史》中,李隆基这个角色是由黄秋生扮演的。黄秋生是中英混血,也是香港的实力派演员。有人评价他是香港影坛的一个异类,为在一片商业土壤中孕育出像黄秋生这样实力派的鬼才而感到十分的庆幸。而这部电视剧,依然是围绕杨贵妃与李隆基的感情而展开,讲述了杨贵妃的秘密后宫史。 自1986年至今,关于李隆基的电视剧已经有了13部。李隆基作为一个传奇的、风流的帝王,成为影视作品下的宠儿并不为奇。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什么 李隆基是唐朝的皇帝,开元盛世曾使唐朝空前繁荣;而安史之乱却使唐朝开始衰败。那么在李隆基可谓传奇的帝王生涯里,他有哪些年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用来纪念的称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少的年号,并没有规定,一般当帝王遇到大事时都会更改年号。 李隆基一共有三个年号,分别是先天、开元、天宝。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的时候,将年号改为先天。在712年至713年的一年多里,李隆基用的都是先天的年号。在这一年里,还曾发生过太平公主图谋政变的事件,只是太平公主还来不及实行,就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了。而这次政变也因先天的年号,而命名为先天政变。 在解除了来自太平公主的威胁的一个月后,李隆基就将年号从先天改为了开元。据说,这是李隆基为了表达自己要再创唐朝辉煌的决心。从713年的十二月到741年,李隆基以开元为年号的时间,长达二十九年。在这段时间里,李隆基开创了一个开元盛世,如他所愿般,再创了大唐繁荣的盛景。 742年正月,李隆基改年号为天宝。据说,李隆基改年号的原因有三:一是有官员上报了一件祥瑞之事;二是李隆基觉得自己功业已成,只待自己享受成果;三是在开元末期,发生了一些晦气的事情。李隆基以天宝为年号的时间,共为十五年。 所以,李隆基的年号一共有三个:先天、开元和天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才能不亚诸葛亮的奇材为什么被刘备忌恨不予重用?

时的可谓是不亚于的一代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是什么造成了他的郁郁不得志?网络配图 出身名门鄙视 刘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远近闻名。也许正是他颇有才名而且出身名门,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偏执性格。 据史书记载,刘巴一直不喜欢刘备。史家分析认为,虽然出身同姓,共尊汉室,可刘巴认为刘备即使贵为一方豪强,也只不过是靠武力打拼出来的,而且出身只不过是一个街头混混,与自己出身名门又比起来差距太远。这成为他一生都鄙视刘备的重要理由。而正是他性格中这种偏执导致他终身未得到扬名立万的机会。 公元l90年,刘巴在零陵躲避兵灾,担任郡署户曹吏主记主簿,刘备仰慕他的大名,叫他的远房外甥周不疑去向他求学,刘巴一听是刘备介绍的,拼命推辞。刘巴心想,我的职位是主记主簿,是管会计的,不是批作业簿的,叫你外甥来拜我为师,岂不是莫名其妙?于是忙说自己承当不起,拒绝了刘备的仰慕。 前夕,刘备被击败,开始逃难。在新野驻兵时,荆州许多名士都追随刘备。江北的名士也涌到了江南,而江南大才子刘巴却逆江北上,赶到江北去投向了曹操。可见刘巴宁可做汉贼也不跟随刘备,刘备从此恨上了刘巴。 四处逃避不肯归顺 曹操对刘巴的投诚自然十分高兴,并任命他做自己的助理。不久,曹操叫他去招抚江南的长沙、零陵等地。刘巴坦率地对曹操说:“刘备的目的是荆州,江南是守不住的。”曹操固执地说:“如果刘备攻打江南,我派大军做你的后盾。”刘巴明知江南守不住,但还是听从了曹操的命令,到零陵去策反。刘巴如此效忠曹操,刘备得知后愈加愤怒。 刘巴到了江,正如他所料,刘备、诸葛亮已经站稳了脚跟。他进退两难,便想从交州取道返回京城交差。当时诸葛亮住在临蒸,他追赶上刘巴说:“刘公雄才大略,盖世无双,拥有荆州的土地,天意和人意的离合,从中便可知了。你离开后打算到哪里去呢?”刘巴说:“我冒尽艰险,来到自己的故土,我没有能力打动这些民众。但是我决不改变初衷,即使把性命交给大海,也不回头看一下荆州。”还表示,“我奉曹公之命南下,没有完成使命已是失职,至少应该回去销差。你们不借道,我也不要求,你们别劝我投降”。刘备闻此更加不悦。随后刘巴干脆逃到交趾(越南),改,在交趾的太守士燮手下做事。士燮是拥吴派,是三国时代少数没有卷入斗争的领导者。或许是刘巴的意见与他的作风不合,两人处得不好,刘巴不久便离开了。 刘巴辗转来到益州,益州牧见到他,任何大事都向他请教。公元211年,刘璋听信张松、等人的话,引荆州的刘备到四川,讨伐。刘巴劝阻刘璋说:“刘备是人杰,不可久为人下,他入蜀,一定会成为国家大害,不能让他进入四川。”刘璋不听,刘备入川后,刘璋还替他补充兵员,接济粮饷。网络配图 刘巴再次劝说道:“迎刘备入川已经错了一步,再让他讨张鲁,等于是。”但刘璋依旧不以为然。等到刘备,刘璋后悔莫及,只好出城投降。只有刘巴、黄权两人闭门不出。刘备的将士愤怒不已,要去杀这两人。但诸葛亮十分欣赏刘巴的才华,多次向刘备举荐,并语重心长地说:“运筹策于帷握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刘备才连忙下令:“敢杀刘巴者,我诛他三族。”刘巴这才向刘备赔礼,表示归附。刘备也对他予以任用,任命他为左将军。 得罪激怒刘备 此时的刘巴对刘备还是流露出了一点感激之情。刘备初定成都时,因军用不足而发愁。刘巴建议他铸造面值百文的铜钱流通于市;派官员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早在那个时候,刘巴就懂得用货币的供需量来调节经济增长,用政府手段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比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整整早了1700年。刘巴因此遇到了人生难得的转机,但就在境况稍有改善时,他的毛病又犯了。 张飞喜欢和士大夫交朋友,他十分敬仰刘巴的名声。一次,张飞特地从老远骑马来拜访刘巴,并在刘巴处投宿。刘巴却从骨子里看不起张飞,以致整个晚上不跟张飞说一句话。弄得张飞异常尴尬,并由尴尬而生怨恨。诸葛亮听说这件事,赶紧劝刘巴不要过于清高:“张飞是个武人,敬慕您。您虽然禀赋高明,但还是应有一些谦恭之意才好。”而刘巴却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我和一个兵痞子有什么话好说!” 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特殊关系,对张飞不恭,也就是对刘备不恭。刘备虽然慕贤爱才,但也容不得刘巴如此无礼,自然大为恼火。他愤怒地说:“我想定天下,才容纳这种人才,刘巴竟来捣乱,他本来就心在曹营,岂是帮我打天下的。”言语之间,露出了杀机。话一出口,又觉得不妥,就又说:“子初才能智慧超过常人。也只有我,可以任用他;换了别人,难以特别地加以委用啊!”但怨恨之意再难消弭。 余生未得信任重用 一波未平,刘巴却又再次玩火,彻底让刘备对他失去了耐心。公元221年,刘备开始为当做准备,手下文武官员陆续道贺。刘巴和益州雍茂却地劝说刘备:“称帝,中原的人未必服他,他们正要来蜀中投靠大王,兴复汉室,如果你也称帝,他们会失望的。”刘备听了这番话,大倒胃口。网络配图 他碍于刘巴的名气,宽赦了他。而雍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刘备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一番话决定了刘巴不受信任的命运。从此刘巴再也无法施展其才干,甚至谨慎到“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恃才傲物、自命清高的刘巴,不经意得罪了张飞,起先并不以为然。刘备的态度,终于给了他,足以让他胆颤心惊。在当权者面前,他不得不收起傲气和清高,夹起尾巴做人。而且一反常态,变得格外谦恭,循规蹈矩,除了起草文件,几乎无所作为。 刘巴的命运引起了魏、吴的普遍关注。魏国宰相专门为此写信给诸葛亮,询问刘巴的情况。东吴朝野也就此进行议论。以为刘巴过于偏狭,不应该那样对待张飞。而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刘巴如果为了讨好刘备,交他所不愿交的朋友,那还能称为高士吗?话虽这样说,但恐怕任何一位封建君主都不会喜欢刘巴这样的人。 刘巴的遭遇,固然有他性格悲剧的一面,但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在作祟。然而这样的遭遇,千百年来并非仅仅发生在刘巴一人身上。有关三国的大量文史资料中,记叙刘巴的文字寥寥无几。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只有三十九岁,葬于郡西岳阳。后来因为他的大名,就把岳阳改为巴陵。时人语曰:“生居三湘头,死葬三湘尾。”一个人死了,能令地方改名,可见他的名声还是受到后人承认的。惟一让人惋惜的是,以他的才智是应该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名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