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历史上的十大权臣:深受皇权忌惮 都没好下场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所谓权臣,就是掌握实权的大臣,自古至今,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歇过,而相权代表的就是臣子们的权利,但是一朝一代传承下来,皇权越来越重,相权越来越弱,到“军机处”建立后,几乎可以宣布,相权正式没落,这个就不细表了。

现在,来说说历史上的十大权臣,其中没有可比性,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不予排名: 1、【西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异母弟,汉昭帝皇后外祖父,皇后之父。

历经、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

期间曾主持废立。

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过世后第二年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他常被人和并提,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

霍光此人,矛盾,在霍家最鼎盛的时候,夺取皇位毫无悬念,可是却没有,而且还为国为民做了很多好事。

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史家认为西汉自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

但是,霍家已深受汉宣帝忌惮,虽然表面和睦,但是内心已深下杀心,不过在霍光在世之时还不敢,等霍光一死,满门抄斩。

实乃可惜可叹,一心为大汉,最终却被几近灭族。

2、【西汉】 王莽生于西汉末年,少时,随叔父田猎。

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出任大司马,是西汉最显贵的家族。

族中人,多为将军、列侯。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向奏定,让王莽接受“安汉公”称号,王莽欣然应允,食禄二万八千户。

此外,王莽与其三大亲信升任“四辅”之位: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首事;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

“四辅”,除封爵事外,其余政事皆由“安汉公”决定。

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推行新政,史称“”。

始建国元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

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

从此,国泰民安。

其后,匈奴、高句丽等国,先后臣服新朝;但是不久后,就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新朝覆亡。

其实,一直怀疑王莽是一个穿越者,其实施的政策,与封建时期的政策相差太大,有点像现在的政策了,其实,王莽的政策如果能够贯彻实施下去,对下监督到位,或许新朝能成为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可惜了。

3、【】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建安十七年(212年),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复《禹贡》九州。

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

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

王子皆为列侯。

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汉献帝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但是,曹操其实早已能够称帝,可是曹操从未称帝,而且曹操快速的结束了北方中原地方的诸侯之乱,且实施开明的政策,百姓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在对外,分割匈奴加以管理,远征乌桓等,但是历史上因为某些原因,不断丑化曹操,只为突出汉室正统。

4、【蜀汉】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诸葛亮涕泣地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但后来因为不断伐魏,过于操劳,加上年纪渐大,最终在五丈原的时候病故,享年五十四岁;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

诸葛亮死后30年,派遣邓艾、钟会伐蜀。

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至此,诸葛亮一脉,终究还是难以保全,血脉断绝。

诸葛亮也应该算是权臣,在世时期,蜀汉国内,刘禅虽然睿智,可是却不敢与之争。

5、【东晋】 东晋末年,政局混乱,各方起义割据等不断,刘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军功起家。

于公元399年前参军起义,对内平定孙恩和,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

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林邑国全境归附。

自桓玄作乱以来,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

东晋境内,全由刘裕势力统治了。

刘裕在消灭司马休之后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崇礼,次年(416年)正月更获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诸军事,至此其一人已经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并、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共二十二州。

巨大的军功,使刘裕在朝廷的地位显赫无比。

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

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宋国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国包括了二十郡。

年末刘裕又获加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礼。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刘裕即位为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但是,刘裕在位时期,版图由东晋时期仅依靠黄河天险负隅顽抗到后来的几乎就收复了西晋时期版图,且政策开明,国富民强,无奈一代雄主,却在六十岁之时病逝,裕曾计划在422年出征北魏,结果422年五月刘裕病卒,北伐取消。

6、【】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

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为首辅。

当时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 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

军事上任用、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7月9日(六月二十)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

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

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

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

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

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

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7、【明朝】 性机巧,好动斧锯以及涂漆之类的事情,累年不倦。

每次在拉线削墨时,魏忠贤之辈常来奏事。

朱由校很厌烦,荒谬地说:“我已知道了,你们。

”魏忠贤因此便任凭自己的意愿恣行威福。

他一年中多次出行,每次总是坐着文轩,羽帘青盖,四马如飞,铙鼓鸣镝之声,随着轰隆而过的车轮,隐没在飞扬的黄土之中。

官校腰围玉带,踏靴着胯,提刀相随,夹驰于左右,厨师、优伶、百戏、奴婢这些随从的人,又以万计。

百官的奏章,要用快马才能赶上。

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欢呼,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举朝阿谀顺指者但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头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

” 而魏忠贤还,不加理睬。

客氏居于宫中,胁持皇后,残虐宫嫔。

偶尔出宫回私宅,侍从声威显赫,光照道路,看上去就像是皇帝的仪仗队。

魏忠贤原来愚笨无所长,他的党羽便日夜教他,又有客氏做内主,于是群凶肆虐,荼毒海内。

十一月,便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魏忠贤在去凤阳的途中,仍豢养一批亡命之徒,闻悉后大怒,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审判。

李永贞得知消息,连忙派人密报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行到阜城时,听到后一项命令,便与同伙李朝钦在阜城南关客氏旅店痛饮至四更,最后一起上吊自杀。

朱由检诏令将魏忠贤肢解,悬头于河间府。

将客氏鞭死于浣衣局。

8、【清朝】鰲拜 鰲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

鰲拜本人亦随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而且也是皇太极的心腹。

1644年清军入关,鰲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

1646年鰲拜出征四川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於阵,因此以首功被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鰲拜参议清廷大政。

1661年顺治帝崩,爱新觉罗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鰲拜四大臣辅政。

当时鰲拜四辅政大臣中在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所恶,因此鰲拜才得以擅权。

鰲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的意旨,先後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後康熙终设计将鰲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鰲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鰲拜死所。

9、【清朝】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

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最不应该的就是称帝了,其实仔细看看袁世凯的政策手段,无一不是最符合当时中国的措施,如果袁世凯能忍住不称帝,或许历史会被改变吧。

10、不敢写。

空着,也别瞎讨论,别被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社保缴纳的档次要如何调整,可以调整吗?(2025年4月20日)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调整社保缴费档次社保缴纳的档次要怎么调整,可以调整吗?如下:社保缴费档次是可以进行更改的。更改社保缴费档次的方法取决于你是通过单位缴纳还是个人缴纳。(一)、单位缴纳的社保更改缴费档次确定公司社保缴费档位及员工薪资情况,选择适当的档位进行改变。在社保缴费平台或人力资源系统中操作,输入员工身份证号码或社保卡号等信息,确认其社保基数档位,并进行修改。也可以联系当地社保部门咨询操作方法。改变后需重新计算员工的社保缴费金额,并及时告诉员工变更情况。(二)、个人缴纳的社保更改缴费档次个人可以直接带上社保卡、身份证等资料亲自去社保部门办理更改手续。在每年的5月份去更改缴费档次,但注意社保缴费档次每年只能更改一次。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缴费档次,经济实力一般可选低档次缴纳,经济实力较好则可选高档次缴纳,以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同时,务必确保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更改操作。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险待遇的合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社保需要交多少?山东枣庄社保缴费多少钱一个月?2025年社保缴费最新标准据新社通app-社保缴费查询工具数据显示如下:缴费比例(2025年)1、养老保险缴交比例:公司缴纳比例:16%;个人缴纳比例:8%;2、医疗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6.5%;个人缴纳比例:2%;3、失业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0.5%;个人缴纳比例:0.5%;4、生育保险缴纳比例:公司缴纳比例:0.7%;由单位全额缴纳;5、工伤保险:单位:对照本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由用人单位全额缴纳;个人:无需缴纳;最低基数缴费一年也需要缴纳4239元,最高缴费基数22078元。(注:本文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缴费标准为准)提示:若您想知道更多的社保缴纳明细,可点击下方使用查询社保计算器,新社通app还为您提供社保养老规划方案。新社通社保计算器计算所得,数据仅供参考。(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

历史上最偏心眼的母亲:武姜为什么不喜欢大儿子?

这世界上亲近的关系有很多种,母子、夫妻、朋友……在这些亲近的关系里,母子之间应该是最最纯粹、最最真挚的关系了。母慈子孝本是天性使始,但是在春秋时期偏偏有这样一对母子,不但水火不容,而且儿子还放出狠话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可见这矛盾真不是一般的深啊! 春秋初期,郑国的国君郑武公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武姜这个名字里的“姜”字,是表明她娘家,而“武”字则是她丈夫的。按照当时的习惯,她就被称为武姜了。 武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后来的郑庄公,也就是说出“不到黄泉不见面”的那位,次子叫共叔段。 其实武姜和长子庄公弄到势同水火的地步,还真不能全怪庄公不孝,没有前面的因,也就没有后面的果。 武姜打从小时候起就不喜欢庄公,而且非常不喜欢,为什么呢?这还要追述到庄公出生的时候。 《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庄公寤生,惊,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对于“寤生”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说逆着生,也就是腿生出来的,那当然就是难产了。另一种解释是说,小孩子生下来眼睛就睁开了,武姜一看就吓了一跳,因为小孩子一般是过一段时间才能睁眼的。反正不管是哪种解释,总之是因为庄公出生的时候不太顺利,惊吓到了武姜,所以武姜就非常讨厌他,并且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寤生”。 真是让人不能理解,这姜氏夫人也太矫情了吧! 别说在古代医疗条件那么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在现代社会难产的情况也不少见。可是谁家亲娘会因为孩子生的时候不顺利,就恨上他啊!那可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亲骨肉,而且这个孩子还是丈夫的嫡长子,未来的至高无上的君王,她居然给孩子起个“寤生”的名字,试想谁长大以后听到自己叫“难产”会高兴的起来啊! 如果光是因为这点小事儿,可能后来母子俩也不至于发展到近乎决裂的程度。不过随后姜氏夫人又生下了小儿子共叔段。 这下问题就来了! 这姜老太太偏心啊!偏心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说她“亟请于武公”,“亟”就是屡次的意思,屡次向丈夫请求。请求什么呢?请求丈夫废掉长子,改立次子为君。这可就不是一般的家庭矛盾了,这已经上升了国家层面了。 好在郑武公倒是不糊涂,立谁为储君,这是有严格制度规定的,,是封建社会正统的传承方式,在嫡长子无重大过失的前提下,随意改变继承人,这是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的。 郑庄公听到这样的消息能不生气吗?母子间能不离心离德嘛! 好在后来郑庄公还是登上了王位,按说这个时候,姜老太太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在后宫忍着去了,作为亲儿子庄公再恨她也不可能真的去动她,该有尊荣还是会有的。 可是老太太豪横了一辈子不甘心哪!这次她又忍不住出手了。原来她看中了一块封地,亲自跑来向庄公讨要,要求庄公把老二封到这个叫制邑的地方去。她也不想想,当初就因为她,庄公都差点儿没当上国君,如今你老头子也死了,大儿子羽翼也丰满了,你还在这儿耀武扬威的不知收敛,这不光是要把自己,同时也是要把小儿子置于险地啊! 庄公当然不会答应,他告诉自己的老娘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您的吩咐办。”于是,最终把他弟弟封到京这个地方,所有后来老二又被称为“京城太叔”。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武姜这么纵容自己的小儿子,简直把小儿子培养的,目无纲纪。反正有老娘在背后撑腰,犯多大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于是到了京这个地方,他就又开始嘚瑟了。先是把都城盖得很大,然后开始招兵买马,招降纳叛,发展自己的势力。接着,又开始蚕食封地之外的郑国的土地。 这个小老二儿,真是有其母之风,都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又太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了。 对于弟弟这种明显违制的行为,庄公是怎么应对的呢!庄公采取的是“捧杀”,,你就随便的作,等你作到,我再名正言顺的收拾你。 因此对于手下大臣的屡次劝谏,他都表现的很是无耐,大臣对他说:“这样不成啊,大王,一个国家怎么能有两个君主呢,您得赶紧采取行动阻止他啊!”这时庄公却开始抹稀泥:“哎哟,这是我母亲支持他这样做的,我也没办法啊!” 史学家在评价这段历史的时候,用了四个字——“处心积虑”,我不搭理你,你就折腾吧,如果因为一点儿小事儿我办了你,姜氏会不答应,庄公自己也会落个刻薄手足的恶名。等你的野心膨胀到明火执仗要造反的时候,我再给给你来个一网打尽,永除后患。 这一天没有让他等太久,自不量力的傻小子共叔段真的觉得自己的人马已经足以和哥哥对抗了,于是他就和老娘武姜约好了要偷袭郑国,武姜负责里应外合,打开城门。 郑庄公听到共叔段的人马要来攻打郑国都城时,他只用了两个字——“可矣”!可以了!终于让我等到你了,这下子新仇旧恨咱们一起清算清算吧! 被宠坏了的傻孩子共叔段根本不抗打,战争一开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于是只好逃命去了,他逃到了鄢地(今河南鄢陵)。同年五月二十三日,郑庄公的军队在鄢地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再度逃到卫国的共地 (今河南辉县),因此才称后世称为共叔段。 至于那个导致这场兄弟相残的武姜夫人呢? 庄公对她也没客气,把她送到了郑国的一个小城里软禁起来了,还恶狠狠地说了那句话:“不及黄泉,不相见也。”庄公说完这话,估计几十年受的窝囊气儿终于全都发散出来了。 不过故事还没完,据说放了这番狠话之后,庄公又有些后悔了。于是大臣就出来打圆场了,“这事儿好解决啊!您不是说不及黄泉不相见嘛!那咱们就挖一个大坑,打一个隧道不就完了吗?您通过隧道去见母亲,这不就是见了黄泉了吗?”庄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故事的结果是美好的,但总觉得有些粉饰太平。试想那么深的积怨,谁看谁都没顺眼过,心里的隔阂哪里是那么容易就消除的呢!恐怕也就是,维持个表面的太平罢了。反正姜老太太没有了依靠再也翻不起风浪,而庄公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博取一个贤孝的名声而已。 如果庄公真是大贤大孝之人,当初就不会对自己的亲弟弟采取那样纵容的手段,看着他一步步走向灭亡。共叔段的悲剧结局固然和母亲无原则的宠爱分不开,但是作为亲哥哥的庄公,何尝不是用了一把软刀子杀人呢? 随着周王室的逐渐衰落,春秋时期天下大乱。,人伦巨变。母亲因为儿子难产就可以赤裸裸的嫌弃他,想方设法的排挤他,最终导致手足相残;哥哥为了除掉弟弟不惜让他自我膨胀,然后一击毙命绝不手软;弟弟不知安守本分遵守为臣之道,反而招兵买马起兵叛乱。 武姜的偏执,共叔段的愚蠢,郑庄公的冷酷,都反映了那个乱世人伦关系的丧失,真是母不母,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 随机文章中国史上最可怜的皇帝为何是隋炀帝杨广米尔蒂亚德斯Miltiades简介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遗址,仅活56年的世界七大奇迹为什么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现原因(太阳光太强看不到月亮)高斯枪威力有多大,可击穿任何装甲/对付太空战舰最有效武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