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网络配图可见南唐的文化还是很发达的,除了会做诗词的君王,还有一大帮很有文化的大臣,诸如被王国维赞赏不已的冯延巳,再如文士徐铉。
徐铉确实很有才,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像模像样的文章了。
他不仅文采好,口才也很好,每次出使到去谈判,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宋朝的文武百官乃至都。
这一年,徐铉又代表南唐,北上汴梁和宋朝进行谈判。
宋朝这边听说徐铉快要来了,十分紧张,大家商量着该怎么对付这位徐“铁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赵匡胤却不紧张,说:“你们先退下,我自有办法。
”没多久,他下旨从殿前司中选了十个人当迎接徐铉的使者,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大字不识几个,“具殿侍中不识字者十人以名入”。
赵匡胤最终大笔一挥,选了其中一位不仅不识字,连话都不会讲的大老粗,并且还很有把握地说:“好啦,就选这位去迎徐大学士吧。
”网络配图在场的文武百官大惊,不知道赵匡胤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按照旨意派这位哥们去迎接南唐使者。
这位哥们也是,想不到皇上给他这么光荣的使命,又不敢问,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殿侍者莫知所以,弗获已,竟往”。
到了宋、南唐分界的江面上,宋使者见到了徐铉,徐铉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理论、摆事实,大宋方面的随从团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而他们那位不识字又不善言谈的团长,对徐铉口若悬河的辩才也完全无感,连起码的回应都没有,跟徐铉满肚子才华相对应的基本上就是一堵墙。
一路上,缺乏对手的徐铉感到寂寞无比,他与大宋使者既缺乏充满机智的交锋,也缺乏良好的互动,二人完全没有交集。
反倒是这位傻使者弄得徐铉以为对方高深莫测。
既然没有回应,徐铉也就哑炮了,一路无趣地到了开封。
网络配图赵匡胤的智慧在于,在应对高明的对手时,不是找与对方水平相当的人,而是找一个与之根本毫无交集的人,让对方感到无用武之力,使不上劲。
当然,这种奇怪的选择后面,是大宋的实力在说话。
不得不说,还是性情中人,当然,也有点小小的恶趣味。
这样的,谁不喜欢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英布出身寒微,曾和郦山的一货囚徒出来在江泽作强盗。
起义后,他聚众上千人也开始起义,投靠,拥立。
项梁被秦将杀了后,杀宋义夺得楚军的指挥权,以英布为先锋,击败围困巨鹿的秦军,后杀二十万秦降兵。
项羽军队进军咸阳,末代皇帝奉玺跪地在城外向迎,可是项羽却让英布“手起刀落”杀了子婴。
其间项羽迫使楚怀王迁都,暗中派英布在路上予以截杀。
英布到九江上任后,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出兵伐齐,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部将率几千人前往。
在彭城击败项羽,英布还是托病不救,这就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怨恨。
在刘邦再次和项羽彭城大战,刘邦兵败时,刘邦派隋何去九江游说英布反项羽。
英布听了隋何的话,表面上答应,但是心里还是拿不定注意,刚好此时楚使来催促英布发兵,隋何是趁机跑出来说英布已经降汉,楚使慌忙逃走,隋何给英布说反叛已成事实,应派人赶去杀了楚使,英布此时只能照做,杀了楚使。
项羽大怒,派龙且攻九江,英布不敌,败逃汉地,从此开始事汉。
后随汉军转战至垓下,项羽最终乌江自刎,战争结束。
没过几年安生日子,被杀,紧接着也被杀,三个“异”只剩他一个,他担心会有同样的命运,所以积蓄力量,制定作战计划。
二、 吕布是三国名将,勇冠天下,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吕布先跟随并州刺使丁原,董卓进京后,被董卓利诱杀了丁原,率众投奔了董卓,认董卓作义父。
董卓迁都长安后,肆无忌惮,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司徒遂用貂禅设“美人计”挑拨董卓与吕布的关系。
最后“美人计”成功,吕布为貂禅杀了董卓。
后成一股势力,投奔兄弟,可是袁氏处处利用和暗算他,后投奔张扬,后被击败又转投。
在刘备和相斗时,抢了刘备的地盘,害的刘备只能成了“无地”的势力,只能投奔了曹操。
陈寿在《——吕布臧洪传第七评》对吕布有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 可见,吕布乃是一反复小人,惟利是图。
军事上无甚谋略,比曹操强大时也未能战胜曹操。
当然他也是一代情圣,他对于貂禅的情可是呀! 三、 侯景可以说是时期除了名的叛将。
侯景乃北魏怀朔镇人氏,是一个鲜卑化的羯族人,自小臂力过人,善于骑射,早年在北魏边镇当兵,后因带兵击败葛荣,而升任定州刺使,受封濮阳郡公。
后来北魏的实权分别被和控制,侯景投靠了高欢。
成了东魏和西魏,高欢任东魏丞相,为东魏实际掌权者,对侯景很不放心,高欢死后侯景果然带人马投了西魏。
西魏宇文泰了解侯景为人,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是侯景须来长安述职,实际就是想解除其兵权。
侯景是聪明人,现在只能选择投降南方的梁朝了,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准备接纳侯景,让带五万人北上接应侯景,路上遭到东魏军队的进攻,兵败被俘。
东魏军队趁胜进攻侯景,侯景大败,逃到南梁境内的寿阳。
东魏此时不愿和南梁发生战争,遣使愿意归还俘虏萧渊明,这事被侯景知道后,他想借此试探梁武帝接纳他的诚意,遂派人假冒东魏使者,提出用侯景交换萧渊明的罢战条件,梁武帝答应了。
侯景得知梁武帝这一态度后,马上又叛变,招兵买马,一直打到建康。
梁武帝被俘,最终被饿死,侯景扶持了两个傀儡皇帝后,最后干脆自己当皇帝,国号汉。
侯景到处屠杀掠夺,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史称“侯景之乱”。
后来,梁朝大将王僧辩、率领大军从江陵出发,进攻建康。
侯景的叛军兵败,侯景只带了几十个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狈逃走,半路上被他的部下给杀了。
侯景此人先叛东魏,接着又叛西魏,后来又背叛南梁,还差点都吞并整个南梁,改写历史了!用“狡猾多变”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他可是反叛类的最高境界呀! 四、 众所周知,吴三桂是明末清出的大汉奸。
后升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部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铁骑部队。
当时已经快攻到北京了,皇帝是飞书要求吴三桂部回守京城。
可惜吴三桂部慢慢吞吞,到达河北丰润时,北京已经沦陷,崇祯也自尽了。
吴三桂遂退守山海关,李自成招降吴三桂,吴三桂答应投诚,在路上遇见家仆诉说父亲被虐和爱妾被占,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又反了大顺,重新夺回山海关。
李自成亲率大军来攻打山海关,吴三桂战败,向满清借兵,引清兵入关共击李自成,李自成大败。
吴三桂在北京城本欲立朱明后嗣继位,好招揽自己的实力,可惜清兵入关后一发不可收拾,多尔衮早看出吴三桂是投机分子,立即命令他西追农民军。
后来入主中原后,吴三桂被列为三藩,封平西王,镇守云南、贵州一带。
自称周王,与其它两藩尚之信、耿精忠,以及起原部下王辅臣等一起叛清,史称。
最后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同年病死。
做人毫无原则,居然勾结满清打击本族势力。
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最终目的就是要登基当皇帝。
最后他的愿望的的确实现了,但是太短暂了,还没来得及体味,就死了。
他的愿望已经建立在“大汉奸”的基础之上,愿望虽然实现,但是最终落一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这个当下时尚,在讲究明媒正娶、程序繁琐的古代似乎不可能。
网络配图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婚姻,就很典型。
王宝钏是唐朝宰相的三女儿,她天生丽质,聪明贤惠。
到了婚嫁年龄,她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偏偏对在家里做粗工的薛平贵产生了爱意。
无奈之下,她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然后毅然和薛平贵“裸婚”,住进了破弃的寒窑。
在崇尚“”的封建时代,产生如此伟大的爱情实属不易,按理应当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事实并非如此。
王宝钏和薛平贵“裸婚”后,薛平贵从军征战,远赴西凉,尽管遭到垂涎王宝钏美色的魏虎暗算,但总算没丢掉性命,屡闯难关,战功赫赫。
可此人胜利后却忘记了仍住在寒窑里苦苦度日的原配妻子王宝钏,而是迎娶了西凉国公主玳瓒,当上了西凉国国主。
薛平贵18年未回家,而远在长安寒窑里的发妻王宝钏却苦守寒窑18年。
18年来,王宝钏贫病困顿,挖光了周围的野菜,苦度日月。
网络配图 18年后的一天,薛平贵终于良心发现,想起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王宝钏,于是回到长安与王宝钏寒窑相会,然后封王宝钏为正宫皇后。
可苦命的王宝钏却消受不起这样的福气,在被封为皇后之后第18天就死了。
由此可见,勇敢裸婚,貌似爱情段位很高,但它背后的隐患是无穷的。
爱情是易耗品,生活又具有磨刀石般的品质,一旦爱情和生活相互摩擦起来,大抵是爱情被磨损得。
所以,我们不反对裸婚,前提是女方主动要求裸婚。
但如果男人谆谆诱导女孩子与之裸婚,那就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进行诱骗。
这并不是笔者只重物质,一定要男人掏银子证明感情的深厚度,而是希望男人对女人有点最起码的尊重。
有人说,“裸婚”是年轻人的一时冲动,我说不对,与裸婚时,姜子牙72岁,马氏也68岁了。
网络配图 当然,姜子牙与马氏裸婚的故事,刚好与王宝钏和薛平贵的“裸婚”相反,率先背叛婚姻的不是姜子牙而是马氏,但结局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裸婚实在是相当的危险! 相传姜子牙出生时就已经家道中落,一直靠人接济度日,直到他72岁了还没有结婚。
常年帮助姜子牙的好友们为他说了一门亲事,这名叫马氏的女子自愿“裸婚”,嫁给了身无分文的姜子牙。
马氏总是抱怨姜子牙没出息,看到他每天拿着无钩的鱼竿出去钓鱼更是反感。
因为无法忍受婚后的贫困生活,马氏最终抛弃姜子牙改嫁。
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称帝,贵为国相,马氏又回来找他。
姜子牙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向地上泼了一盆水,告知覆水难收的道理,让马氏懊悔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