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从争家产到争皇位?高阳公主是如何自己作死的?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争家产到争皇位?是如何自己作死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风气开放的历史上,美艳且胆大的高阳公主,是个出名的“红人”,这位唐太宗的宝贝女儿,的姐姐,直到今天还是好些野史小说里的“熟脸”,其“奔放”的私生活,更叫多少野史粉们。

可这样一位“大唐名媛”,却还是在永徽四年(653)被“赐自尽”,死在自己弟弟唐高宗李治手中。

野史里素来以“窝囊”形象示人的唐高宗李治,怎么会下得了这狠手?这桩典故,可不止是骨肉相残的悲剧。

确切说,就是高阳公主“作死争家产”引发的“政治大地震”。

作为一位生年都不祥的公主,深受唐太宗娇宠的高阳公主,在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就是相当“走红”:她被唐太宗安排嫁给了大唐名臣之子房遗爱,在唐初诸多公主里,是出名“嫁得好”的一位。

脾气自然也刷刷涨,平日里飞扬跋扈成习惯,还一个不小心,与僧人(《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闹出了丑闻,还伙同老公房遗爱一道,与大伯哥房遗直争家产,闹得。

几番折腾下来,这位高阳公主也自然在大唐爆红,可贞观年间有唐太宗宠着,惹多大的祸,都有这位铁腕帝王来打扫残局。

等到了弟弟唐高宗李治在位,可就不惯她这臭毛病。

一看房遗爱哥俩还在掐,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两家人都给贬到外地做刺史。

那挨了一闷棍的高阳公主,是不是就该消停了?继续争! 要知道,这高阳公主,可是个不屈不挠的脾气,当年她与僧人辩机的丑闻事发,惹得唐太宗一怒处死了辩机,还杀了数十个婢女。

可她却是再接再厉,继续闹各种丑闻。

争家产的事儿,那岂能甘休?特别是房遗直继承的世袭爵位,那更是充满诱惑力。

那怎么争?高阳公主想了个“高招”:姐当年不是因为“丑闻”栽的跟斗嘛,那就拿丑闻做文章。

于是,永徽三年(652),大唐政坛上平地一声惊雷:高阳公主愤怒揭发大伯哥房遗直“无礼于己”:一代房玄龄家的长子,竟然敢性骚扰身为大唐公主的自家弟妹?这还了得!震惊的唐高宗李治,连忙命自己的心腹重臣,亦是大唐政坛的头号人物,负责审查此案。

但高阳公主哪里想到,等这事进入了司法程序,就完完全全跑了偏。

审案的长孙无忌,半句“性骚扰”的事儿都不问,竟反复在查“你们有没有谋反”。

这节奏一带,房家哥俩的互撕模式暴烈开,被扣了“性骚扰”大帽的房遗直更是愤怒反击,陆续爆出震撼猛料:我“性骚扰”她?你知道他们俩口子(房遗爱夫妇)都干了啥不?他们还和大唐战神薛万彻嘀嘀咕咕,说要拥立荆王李元景造反呢! 好好的“性骚扰”案,怎么就跑偏到“造反”上去了?因为这为争家产泼脏水的高阳公主,引爆的却是一枚危险的哑弹:唐太宗晚年的夺嫡之争。

比起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来,唐太宗晚年的“太子争夺战”,也是掐的一塌糊涂。

而高阳公主与丈夫房遗爱,却都是昔日“争太子热门”魏王的亲信。

虽说此时李治已经登基,李泰也已去世,可相关的暗流依然涌动。

特别是在主审此案的长孙无忌看来,与其办个“性骚扰”案,不如拿这事当个引子,把那些当年的“反对势力”,统统来个一勺烩。

顺着这个思路,这件案子的“画风”也就陡然突变。

胆怂的高阳公主老公房遗爱,更是说话不把门,几乎是长孙无忌暗示招啥,他就乖乖说啥。

比如战功卓著的大唐名将薛万彻与执失思力,甚至还有李治的堂叔江李道宗。

而除了荆王李元景外,吴王,这位李治当年“上位”太子的最强竞争对手,也跟着悲催躺枪,被房遗爱胡乱攀诬,做实了谋反大罪。

于是,这桩让大唐上下议论纷纷的“桃色新闻”,最终以血腥方式收场: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三人被定为首犯,惨遭“伏诛”。

这三人里,最让多少后世军事迷痛心的,当属薛万彻。

这位曾经北击西击吐谷浑,打出唐王朝赫赫天威的名将,刑场上依然仰天长啸:“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其英雄气概,令刽子手也打哆嗦,连砍了三刀,才砍下这位硬汉的头颅。

而高阳公主,也被赐自尽,以作死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折腾。

与她一同被赐自尽的,还有李恪李元景两位王爷。

以大唐的法律来说,这桩案子,确实是百分百的冤案。

“躺枪”的李恪,更在自尽之前,悲愤喊出了此案的真相:“长孙无忌构害良善,窃威弄权,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多年后,遇上“新对手”的长孙无忌,果然应验了这声怒吼。

而对于唐王朝来说,这桩冤案的伤害,不止是几个家庭。

大唐的诸多文武英才,都在这场案子里蒙冤,看似依然蒸蒸日上的唐王朝,其实元气遭了次重创。

而从唐高宗晚期起,后来者们也是有样学样,一次次罗织罪名兴起大狱,还差点叫上升期的大唐,一不留神就改了姓。

这样的争斗,伤害的是国家,最终,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备是用何筹码让自己从苦命商贩到开国帝王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古时候谋臣第一人范蠡:从政复国安邦 从商富天下

大家知道,有一个叫做“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的越国亡国之君,为了能够一雪亡国之耻,天天睡在柴禾上,天天舔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果然,最终勾践灭了吴国,大仇得报。于是,有人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是,这变成了一个励志故事。其实,立志固然重要,但越国能灭掉吴国,单单靠勾践舔苦胆是不可能完成的。勾践能够成功,关键是有两个一流的谋臣:文种和。其中,从整体的智慧而言,范蠡又胜过文种一筹。因为范蠡知进退——当然,这是后话了。当时,越国被吴国所灭后,按照规矩,越王勾践是要被弄死的。可是,吴王却留下了勾践的性命。为什么呢?只因范蠡献计,让勾践上演了一出苦肉计。这出苦肉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三个字:装。勾践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自我羞辱的方式,给夫差当马夫,当奴仆,当孙子,最终使得夫差一时心软,不仅留下了勾践的性命,还把他放回了越国。回到越国后,勾践一方面富国强兵,一方面又接受范蠡的计谋,给夫差进献美女,以迷惑其心志。这个美女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著名的。经过了足够的准备后,越国瞅准一个合适的时机,攻打吴国,一举成功。这次,轮到吴王夫差变成了阶下囚。和忍辱负重的勾践相比,夫差“忍”的功夫要差一点,而且内心阴暗的勾践深知的巨大危害,也不可能放过他。最终夫差只得自杀。大业成功后,作为大功臣的范蠡,本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可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远离勾践。理由是,他看透了勾践的阴暗性格,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他也劝过文种,可惜文种没有范蠡的这种大智慧,最终落得个被勾践赐死的下场。离开勾践后,成功的大谋臣范蠡,转型当了一个商人。然后,他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富甲天下。我们现在所说的“”,就是范蠡。范蠡经商,亦是有大智慧。比如,在几千年前,范蠡就知道研究市场需求。他经商的绝招之一就是“发战争财”。怎么发呢?他会根据自己的政治智慧,判断哪些国家要打仗。然后,就会事先大量囤积打仗所需的物资。战事一开始,这些物资变得越来越紧俏,他就找准时机,在最高价的时候选择卖出,如此套取巨大的利润。不得不服,不管是从政还是经商,范蠡都是个天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