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出身宗室疏支,为唐高祖李渊堂弟、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
贞元十二年(796年),李程中丙子科进士第一,以状元及第。

不久后,他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博学宏词科),历任地方使府幕僚。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程入朝任监察御史。
同年秋,充任翰林学士。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其亲信王叔文掌权,打击李程,免去其翰林学士之职。
经屡次调迁,任员外郎。
元和(806年—820年)初年,李程出任剑南西川节度行军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李程再次入朝,拜兵部郎中,旋即兼任知制诰。
此前,宣武军节度使韩弘于淮西削藩战争期间出任淮西诸军行营都统,宪宗曾命李程衔命对其宣谕。
元和十一年(816年),李程被授为中书舍人,并权知京兆尹事。
次年,又权知礼部贡举事宜。
元和十三年(818年)四月,改为礼部侍郎。
六月,出任鄂州刺史、鄂岳观察使。
之后入朝拜吏部侍郎,封渭源县男,食邑三百户。
四年(824年)五月,命李程以吏部侍郎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宰相。
十二月,加中书侍郎,进封彭原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李程被罢相,外放为检校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

太和四年(830年)三月,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
太和六年(832年),在河中节度使任上获加检校司空官。
七月,被征入朝拜尚书左仆射。
李程学识精深,但为人放纵,不讲究礼仪,诙谐擅戏,故而他任左仆射(为尚书省实际最高长官)时,遭到舆论的轻鄙。
太和七年(833年)六月,李程被授为检校司空,外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
太和九年(835年),第二次任河中晋绛节度使,并加检校司徒。
开成元年(836年)五月,再入朝任尚书右仆射(《·文宗本纪》作左仆射),兼判太常卿事。
十一月,兼判吏部尚书铨事(《旧唐书·文宗本纪》作兼吏部尚书)。
开成二年(837年)三月,加官检校司徒,出授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即位后,李程又任东都留守。
但据《旧唐书·武宗纪》载,李程在会昌元年(841年)正月曾以“右仆射”之衔为权宦撰写纪功碑。
会昌二年(842年),李程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朝廷追赠太保,谥号“缪”。
轶事典故 李程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参加考试《日五色赋》,被批落榜。
出了考场。
碰到大官杨于陵从衙门里出来回家,杨于陵问他考试情况。
李程从靴筒里掏出手稿给杨于陵看。

开头词是:“德动天鉴,祥开日华。
”杨于陵看完对李程说,你应该做状元。
第二天,考试杂文,李程又没名。
杨于陵很气不平,便在旧试题集的后面写了李程的文章,但没署名,拿去见主考官,骗他说,你这次考赋,怎么出旧题目?主考说没有的事,杨于陵说,不仅题目是旧的,而且有人写过,连限韵都一样。
主考官吃了一惊。
杨于陵就把李程的赋拿出来给他看,主考非常赞赏,杨于陵说:“如果这次考试中有人写出了这样的赋,你怎么办?”主考说:“没有则罢,有的话,肯定中状元。
”杨于陵说:“这样的话,你失误了,把好的人才给丢掉了,这文章是李程写的。
”主考立即让人把李程的卷子拿来对照,一字不差。
主考当面致谢,并同杨于陵共同商量。
于是,李程中了状元,前面的榜,予以更正。
李程后来仕途通达,出镇宣武军。
听说有一个叫浩虚舟的人去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也考这个题目。
他担心浩的文章超过自己,专门派了一个仆人把浩的文章取来,拆封前还感到忧虑。
读到浩虚舟的破题:“丽日辉煌,中含瑞光。
”李程大喜,认为浩虚舟这破题解的意思,并未超越自己所解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四度担任宰相崔胤最后为什么会被杀死
崔胤,生于公元853,卒于公元904年,主要成就有:四度担任宰相、屡任朝廷要职、设计诛杀宦官。他出身官宦世家,是右仆射崔从之孙,工部侍郎崔慎由之子,《》、《新唐书》以及《新五代史》中均有对他的记载。那么,关于崔胤简介是怎样的呢? 崔胤画像 崔胤是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别称崔昌遐、崔四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乾宁二年,进士及第,他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后官拜御史中丞。唐大顺年间,崔胤历任吏部、兵部侍郎,不久又以本官任平章事,这是崔胤第一次拜相。崔胤所处晚唐时期,当时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廷大臣互相争权。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又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在暗流涌动的朝廷中,崔胤可谓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起兵反叛时,宰相杜让能等人惨遭杀戮。李茂贞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 不久,昭宗开始昭雪杜让能等蒙受不白之冤的朝廷大臣,罢免了崔胤的相位。当时崔胤立刻写信向独霸关东、势力强大求援,朱全忠马上上书给为崔胤辩护。昭宗无奈,只好让崔胤再度为相。之后,崔胤先后四次拜相,世人都称他为“崔四人”。 崔胤受父亲崔慎由影响对宦官的专横十分憎恶,内心一直想将宦官铲除。昭宗与崔胤密谋,于900年杀掉宦官景务修等人,令宦官们对他十分畏惧,不胜忿恨。天复三年,劝尽杀宦官,筹谋重建禁军。天复四年,崔胤被朱温杀死。 崔胤的评价 崔胤,别称崔昌遐、崔四人,字昌遐,一说字垂休,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他出身官宦世家,曾担任司徒兼侍中、判六军十二卫事等官职。那么,人们对崔胤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崔胤作品 唐末时期,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宦官与朝廷大臣互相争权。他们树立朋党、结交外镇的藩帅,在朝廷中相互攻击。崔胤为人阴险狡诈,又善于阿谀附合,外表看上去老成持重,实则内心险恶。在暗流涌动的朝廷中,崔胤如鱼得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起兵反叛时,宰相杜让能、韦昭度惨遭杀戮。李茂贞待崔胤以宗人之礼,屡屡大加推荐,崔胤因此而官运亨通。朱全忠在给唐昭宗李晔的奏章中曾这样弹劾崔胤:“司徒兼侍中、判六军诸卫事、充盐铁转运使、判度支崔胤,身兼剧职,专权乱国,离间君臣。” 光化三年十一月,述等人发动兵变,囚禁了唐昭宗李晔。刘季述极度嫉恨崔胤,碍于朱全忠的面子,只是罢免了他的职务。之后,刘季述向朱全忠献出了大唐江山,崔胤也怂恿朱全忠进军长安。但是朱全忠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恰恰相反,他以勤王为名,出兵讨伐刘季述。在朱全忠尚未入关之时,唐王廷却发生了变故。神策军大将孙德昭受的崔胤的鼓舞,诛杀刘季述,迎昭宗重登帝位。昭宗即位后论功行赏,让崔胤辅领朝政、执掌大权。崔胤工于心计,就连叔叔崔安潜也对他颇为失望:“吾父兄刻苦以持门户,终为缁郎坏之。” 公元904年,崔胤被弹劾诛杀,时年51岁。洛阳百姓们都评价崔胤为:“国贼崔胤导全忠卖社稷,使我及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史上的诸多太上皇!为什么武则天的待遇比其他人都好?
史上的诸多太上皇!为什么的待遇比其他人都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国古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位太上皇,比较出名的如李渊、等。你可不要以为当上太上皇后,他们的权势会比要高。要知道,太上皇其实就只是个空壳而已,不仅没什么实权,而且还事事都得听从皇帝的。不过有一位太上皇比较例外,她就是武则天。那么,同样都是退位做太上皇,为则天的待遇那么好,而其他人则很糟呢? 这其实跟武则天退位时做得一个举动有关,如果大家对唐代历史比较熟悉的话,应该就知道,武则天退位的时候曾经下过这样的旨意:她希望自己的身份能够从皇帝变回新即位的皇帝的母亲、的妻子,改为唐朝,并且死后能够以李治皇后的身份跟李治葬在一起。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窍,其实这正是武则天高明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武则天实际上是篡夺了人家李唐的江山后才得以当上皇帝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她的身份其实是蛮尴尬的,她的这个皇帝当得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如果她退位后仍以前任皇帝自居的话,那可就会变成在她没有实权的情况下被坐实了篡夺皇位的罪名了。而若她以李治妻子的名义自居的话,那就会给外人一个这样的好印象:一个失去丈夫的妻子为了帮助儿子,无奈下才当上的皇帝。这样一来,她身上就没有那么多罪名了。正因为如此,她的晚年生活才会过得那么好,而这就是她手段的高明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