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消息却是,司马懿患有风痹,不能正常活动,把曹操的征召给推辞了。
曹操本人就奸诈多端,马上就猜测这是司马懿的借口而已,自然非常恼怒。
他立刻就派人扮做刺客,去验证司马懿是否真有风痹。
刺客于夜深人静时,翻墙翻窗进入司马懿的寝室,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但司马懿卧床上不起,完全是风痹瘫痪的样子,面对利刃,丝毫不为所动。
网络配图 事实是怎样的呢?尽管曹操诡诈无比,还是被这位青年蒙混过去。
司马懿是名门之后,虽然已经洞悉汉室衰微,大权已经落入曹操手中,但是曹操是宦官之后,名声极差,自己司是世代簪缨贵族,实在不好投奔于他,于是便装出了这一出。
当然,他的这一招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需要有对刺客来头和用意的准确判断,需要有在仓促之间当机立断的决策能力,又需要有面对利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方可演出这场险剧。
毕竟刀剑无情,万一真的砍将下来,司马懿一定当场毙命。
装病也是技术活儿,司马懿的装病,装得非常彻底和长久,装得连家中下人都被骗过。
又一次,他叫人在院子里晒书,忽然天降大雨,嗜书如命的司马懿一时忘了自己在装病,便起身到院子里收书。
结果被一名侍女看到了,司马懿立马叫夫人将这名侍女勒死灭口,正因为此,连最狡诈的曹操也被他欺瞒过去。
可是病也会有好的时候,曹操也一直没有忘记他。
七年过后,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这时的司马懿,觉察到以曹操的个性,如果再次找借口不肯应召,自己一定会大祸临头。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
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得远。
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网络配图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以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
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
司马懿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狐狸,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儿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
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儿。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虽然正合心意,但毕竟有点儿不放心,就派亲信李胜去司马懿的住处打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
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
单纯的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于是跟司马懿聊天,无奈司马懿老态龙钟,几乎什么都听不清楚。
李胜回到曹爽处,告诉曹爽,司马懿就剩一口气了,大可放心。
249年新年,魏少帝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
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瞬间就好了。
他披戴起盔甲,,带着他两个儿子、,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网络配图 平时只知的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
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
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
依靠装病装傻,韬光养晦,司马懿终于将魏国实际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少年猛将,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15岁时,左右的人多数都称赞他,以凌操死于国事,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代其父统领父亲生前的兵士。
19岁任荡寇中郎将,在历次战役中表现出色,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去世时年仅28岁。
字灌娘,故又称“荀灌娘”,颍川临颍人,散骑常侍、平乐伯荀崧之女。
城中粮草将尽, 荀崧自告奋勇,深夜手执利剑,率领十余武士骑马冲出城外,直闯敌营。
当时叛军将城池围得里三层外三层,13岁跃马挥剑,如一只小猛虎左砍右杀,砍杀哨兵无数,叛军未及反应,她已率十余骑兵冲出重围,无人负伤。
荀灌突围后搬来南中郎将周访和平南将军石览救兵,杜曾两面受攻,仍伤亡惨重,最后败逃。
事后,石览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
”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网络配图 岳云(1119—1142)。
长子,自幼习武,12岁从军,被岳飞编入张宪部。
绍兴四年(1134年),16岁的岳云随父收复随州、邓州等地,他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被誉为“赢官人”。
颍昌之战,以三万对金军十万,岳飞对岳云说:“如果此战打败,就先斩下你的头!”岳云率军飞马金军阵中,往来冲杀数十次,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令金军丧胆。
此战阵斩兀术女婿夏金乌,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
大为震惊,仰天长叹道:“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岳家军之勇,全都仰仗岳云。
周秀英 (1835—1855),亦作周秀成, 江苏省青浦白鹤塘湾人,抗清猛将,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著名女首领,武功高强,手使一百多斤,用“开四门”刀法。
周秀英力大无比,能将大刀舞动如飞,刀法纯熟。
二年(1852年),周秀英与其父起义,一把大刀杀得清军抱头鼠蹿。
1854年12月14日,清军攻进上海县城,周秀英率200余义军在城中与清军激战,连斩清将,杀得清军四散奔跑。
1855年2月17日(正月初一),清法联军冲破城西门,周秀英摧马而出,一把大刀独战联军。
洋鬼子向周秀英开枪,打死了战马,周秀英跌落马下,被清军活捉,凌迟两天,摘心肝活祭。
行刑时,周秀英不吭一声,直至气绝,年芳19岁。
网络配图 张三甲(1876—1898)。
中国最后一个武状元,自幼习武,枪、刀、剑、戟、弓箭、软鞭都有独至之处,尤以使刀闻名乡里,其刀180斤,曾于骑马挥刀砍断大堤上盈尺柳树。
马驮不动,他下马背起约600斤重带冠柳树走三里,脸不变色心不跳。
16岁参军,勇寇三军立下战功,获六品项戴。
清二十四年(1898)参加武举,一举夺魁,光绪准其在京夸官三日,衣锦还乡后暴亡,年仅22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