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王居正曾公然批评秦桧 被罢官后隐居括苍山3年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海南众多流贬官宦中,有不少人在赴海南路上历经艰难,再加上、心情抑郁,往往到达贬所不久就离开人世,因此对海南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

但是由于前来海南时往往携家带口,在被贬官员离开人世之后,他们的家属往往就地落籍,繁衍发展。

这就形成了海南流贬文化中的渡琼始祖现象。

他们在海南人口繁衍,推动民族融合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曾经担任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使的王居正被贬海南,因此成为过琼始祖。

遭多次排挤 王居正(1087—1151),又名王悦,字习之,又字刚中,号瑞凤,江苏扬州人,系抗金李纲女婿。

政和二年(1112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

《·王居正传》评价他说“仪观丰伟,声音洪畅”,但这个的读书人有着鲜明的个性,而正因为这种个性,为他日后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太学时,大家都争相阅读所撰《新经》、《字说》等,以作进身之阶,王居正反感地说:“穷达自有时,心之是非,可改邪?”因此离开太学流落民间十多年。

后来得到司业黄齐的赏识,在贡举考试中被列为第二名,随后被选调为饶州安仁县丞、荆州教授等职务,但均未赴任。

建炎三年(1129年),年方30的范宗尹被拜为参知政事,向朝廷极力举荐王居正。

王居正得到高宗的赞赏,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不久升为礼部员外郎。

绍兴初年,由于秦桧的排挤,再加上侍御史沈与求的参劾,范宗尹被外放知温州,王居正也因此受到牵连,他自请外放,但是没有得到允许。

后来又先后任职太常少卿兼修政局参议、起居郎等。

王居正最初和秦桧的关系很不错,两人经常纵论天下大事,观点鲜明尖锐。

但是秦桧一旦当上宰相后,就言行不一了,王居正认为他过于诡诈,非常反感,就寻找机会对高宗说:“秦桧尝语臣:‘中国人惟当着衣啖饭,共图中兴。

’臣心服其言。

又自谓‘使桧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

’今为相施设止是,愿陛下以臣所闻问桧。

”这种公然批评使得秦桧怀恨在心,找了个机会将其外放为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

在担任地方官时,王居正多次为民请命,要求减轻赋役,最终得到朝廷恩准,高宗也不由感叹说:“守臣爱百姓皆如此,朕复何忧。

” 因为政绩突出,王居正再次被朝廷征召入京,先后担任召为太常少卿,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等,又多次向朝廷上奏章,得到高宗的认可。

绍兴三年(1133年),又兼权直学士院,擢升兵部侍郎,后升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使,赠太师,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但随即被排挤先后出知饶州(今江西上饶)、吉州(今江西吉安)。

侍御史谢祖信再次参劾王居正凶暴诡诈,倾陷大臣,因此被罢官,隐居括苍山三年,然后起知温州,时为绍兴年(1141年)。

其时,秦桧早已再次拜相,,,打击抗金派,“居正自知不为所容,以目疾请祠,杜门,言不及时事,客至谈论经、史而已。

”但是隐忍退让换来的却是迫害进一步升级,秦桧指派御史中丞何铸进一步弹劾说他“为赵鼎汲引,欺世盗名”,从而被“夺职奉祠”长达十年之久。

(《宋史·王居正传》) 王氏渡琼始祖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初,王居正奉宋高宗之命来广东,由监察御史安置。

他携妻以及两个儿子王斗魁、王斗赳渡海来琼州,居住于府城高第街10号(今琼山新华书店后),当年三月便逝世于当地。

王居正逝世的消息传到朝廷,高宗对这一多次沉浮、才学横溢的干臣伤悼不已,在同年十二月,特地派遣赐进士陈诚之到琼州予以御祭,祭文为:“惟尔人龙著瑞,文虎标奇,绣斧扬威。

乘鹭车而密察金瓯,应卜衔风。

诏以宣猷。

声名争日月之光,勋业焕钟鼎之峙。

敬敷五典,方膺芸省之荣,弼亮一人,特重沙堤之拜。

触邪佞而请上方之剑,贞僚属以淳下士之风。

两登戎府,皆值艰危。

一斥蛮荒,遂成永诀。

特颁御祭,爱贲始终。

”并赐谥号“文义”。

为了让逝者享受无尽哀荣,可能不乏溢美之词,但是朝廷对勤政爱民、多有作为的王居正的极力推崇还是可见一斑。

虽然王居正到琼州并不是秦桧直接迫害推动,但是从御祭文中的“一斥蛮荒,遂成永诀”来看,还是应当视作海南贬官。

秦桧死后,朝廷为王居正恢复了名誉,昭雪虽晚,但让后人看到正义的力量。

王居正逝世后,葬于琼州府城潭谢村(现为琼山府城那央新潭村),其墓园现在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园在古村西侧,坐北朝南,背倚山丘,面临大潭,占地约一亩,用花岗岩筑一米多高围墙。

墓碑上镌有王居正画像,碑文上刻有当年高宗御祭文。

墓前有千亩荷塘,每年五六月间,水潭荷影婆娑,吸引了不少文人。

末年,诗人李熙曾慕名前往祭拜王居正并观赏荷花,有诗为证:“浮沉宦海奈花何,花傍清流胜我多。

白水写心澄似镜,绿波蘸影淡于罗。

任教瘴雾穷边起,剩有香风到底和。

多少村人还自在,耕余来听采菱歌。

”时至今日,王居正墓已经成为王氏后人祭拜先祖以及海南居民感受古代历史的重要去处。

王居正逝世后,他的儿子王斗魁就此落籍生根,后来又繁衍海南各地。

王居正因此成为过琼始祖,到现在王氏子弟繁荣昌盛,约有三四十万人,散居于海南岛北部,还有部分移居海外。

王居正本人在海南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作为王姓过琼始祖,在海南人口繁衍上起到一定作用。

同时,王居正坦荡无私的为人(《宋史·王居正传》:“郊祀恩以任其弟居厚,及卒,季子犹布衣”),一直激励着后人,为后人仰慕和学习。

至今日,当地还专门成立了“海南省王居正研究会”。

2014年4月14日,“纪念海南王氏渡琼始祖王居正谢世863周年祭拜大典”在王居正墓园举办,海内外三万多名琼籍王氏宗亲参加了大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曾姓的来源是和鄫国有关吗?曾姓是如何来的

此前,的女儿嫁给鄫子,生下公子巫。后来因姒的女儿跟君主生下孩子,导致他想让自己的外孙继承君主之位。这件事危及到公子巫的地位。 莒国灭鄫说 西周,兹舆期封于莒(今山东莒县)建莒国。姓已。公元前569年(鲁襄公四年)“莒人伐鄫”,公元前567年(襄公六年)“莒人灭鄫”。《左传》说,鄫恃仗贿赂鲁襄公,以为鲁襄公一定会来救援,无准备,鲁未援,被灭。 鄫国投靠晋国、的行为,受到莒国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前569年十月,莒国联合邾国攻打鄫国。鲁国派大夫臧纥出兵救鄫,结果被打败。 前570年,鄫人又在戚 (今河南濮阳)参加由主持的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等国的联合抗楚盟会,鄫国才得以喘息。前567年,鄫国因有鲁国作后盾,而怠慢了莒国。莒国国君非常恼火,抓住鲁国疏于扶助鄫国的时机,一举灭掉了鄫国。 外姓灭鄫说 《鄫氏源流流传图》说,周简王时,莒子生三女,长女嫁鲁成公生鲁襄公。鄫子(时泰)娶其二女为先夫人生子巫。鄫子与鲁成公为裢襟,巫与襄公为姨表。后鄫子先夫人卒,继娶莒子小女即先夫人之妹为后夫人。后夫人无子只生一女,还嫁回莒家,即与鄫家为姑舅婚。所生子即鄫家外孙。后夫人性悍,爱已女,迫太子巫奔鲁依襄公为附庸。公元前567年,莒人以鄫之外孙嗣位,传曰:“非灭也,以外姓嗣位,灭亡之道也。” 追祖至鄫太子巫,并上溯世系。 《春秋》中有“鄫”(或作“缯”)。《汉书·地理志》有记载“缯”。地方志《峄县志》、《临沂县志》宗圣祠碑直书“宗圣曲烈之后;曲烈,少子。国于临沂之西境,鄫国故里也”,《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曾子志》稿审会专家偕同省界学者多次赴现场考察,认为曾氏的根源就在今苍山县向城镇境内的鄫国故城。 鄫国故城西北及北侧,青山如黛,仙气弥漫,灵气四溢,有一山名叫葬山。据考古学家实地勘察和出土文物推断,此处即是古鄫国贵族的陵园。曾出土苍山首次发现的小型青铜编钟一套,石磬礼乐器一套,还有成组合的青铜鼎、壶等礼器。考古时代为东周,与鄫存在的时间吻合,也是鄫国辉煌历史的见证。 当年鄫太子巫怀着凄苦无助的心情远离故乡,逃至鲁国,在今平邑县筑武城邑,取曾为姓,收复故国的心愿未遂,传至四世孙为曾参。曾参是72贤弟子之一,著《孝经》,后人尊为“宗圣”。曾氏家族与孔、孟、家族同样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尊重,嫡系世代封袭,享受朝廷优惠和特权。 随机文章到底有沒有夏朝?它存在的原因?否定它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牛鞭效应可不是用来壮阳的,而是商品销售流程中产生的波动希尔夫妇被外星人绑架事件,外星人绑架人类做研究/真实事件白洞里面是什么样子,物质只能向外运动/或与黑洞连接形成虫洞揭秘雷利为什么不救艾斯,雷利不知情还是因为意志不同(死无遗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