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蒙巴顿(L. Louis Mountbatten,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英国海军元帅,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英国近代最褒贬不一的人物,长于协调,但被指责为虚荣。
蒙巴顿 1913年参军,曾任威尔士亲王副官。

1927至1933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
1942年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指挥英国海军袭击驻法国和挪威港口的德国海军。
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协调、斯利姆、温盖特的行动。
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
1952至1954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
1956年晋升元帅。
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
1965年退役。
1979年8月27日,79岁的蒙巴顿在爱尔兰乘坐游艇时被炸身亡。

1900年6月25日出生于英国的温莎堡。
1913年,13岁的路易斯·蒙巴顿进入怀特岛的奥斯本海军学校,成为少年军校生。
1914年底,转入达特茅斯海军学院。
1916年7月,以80人里名列第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巡洋舰队旗舰、贝蒂海军上将的狮号战列巡洋舰服役。
1917年,路易斯·蒙巴顿随其父亲将姓氏由巴滕贝格更改为蒙巴顿,并放弃了黑森亲王的身份及殿下头衔。
1918年年初,蒙巴顿被调到K-6号潜艇上服役,但是只待了两个月就又被调到P-31号巡逻艇上担任少尉,在英吉利海峡进行反潜警戒,并护送到法国的运兵船队。
1919年1月15日,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中尉,并于10月从海军中暂时退役,前往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国际政治。
1920年3月,蒙巴顿奉令重返海军,前往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报到,然后随同威尔士亲王、约克公爵和格洛斯特公爵访问澳大利亚。
1921年,蒙巴顿被提升为海军上尉,又随威尔士亲王乘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出海8个月,访问了印度、马来亚、香港和日本。
1923年1月,蒙巴顿前往地中海舰队的复仇号战列舰报到,并前往土耳其沿海监视希土战争的进程。
1924年蒙巴顿前往朴次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远程联络方面的课程。

此后两年中,他又在格林尼治的皇家海军学院读完了高级电子学理论,然后在百人队长号战列舰上服役半年。
1927年1月,调到地中海舰队,担任舰队司令的助理无线电通讯官,并被提升为海军少校。
1931年8月,蒙巴顿就任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并在12月被提升为海军中校。
1934年,蒙巴顿就任新建的“大胆”号驱逐舰(HMS Daring)舰长,一年后转任一战时建造的老驱逐舰“威斯哈特”号(HMS Wishart)舰长。
1936年,蒙巴顿被调往海军部任职,负责海军航空兵事务。
在任内作为皇家海军的负责人,同皇家空军争夺海军航空兵的控制权。
1936年初,蒙巴顿被爱德华八世指定为私人海军副官,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又担任乔治六世的海军副官,并升为海军上校。
1939年初,蒙巴顿被任命为新建的“凯利”号驱逐舰(HMS Kelly,F-01)舰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无不胜!蒙古大军西征为什么所向无敌
导读:蒙古大军在13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大军凭借较少的军队战胜了所有的敌人,西征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然而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都很少,总数最多在20万人左右,单次战役的人数就更少了。那么,蒙古大军究竟是凭借哪些因素的? 一、西方各国军队采用的战术不适应蒙古人改进的东方战术 其实,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很早就在双方作战时的战术体现出来了。在东方(以中国和阿拉伯文化为代表的范围内)的战争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方那种队形极其严密、排成密集方阵,步、骑、弓箭、投枪诸兵种密切协同的军队。这是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的表现。而中国战国时代的车阵、组织对付倭寇的鸳鸯阵和对付鞑靼的车、骑协同战阵是远不能与之相比的。网络配图 东方军队作战时,队形不严整,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兵法》的影响,讲究“诡道”而不讲究堂堂正正的正战。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对付罗马帝国和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步兵方阵,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特别强调突出正战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罗马和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队伍,身着厚厚的重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长枪越长,架在前排的肩膀上,这样就在方阵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丛枪如林,方阵的后面则通常由奴隶紧紧跟着,作后勤和护理工作,或者由标枪手不停往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两翼则由骑兵担任保护两翼不受冲击的任务。很明显,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远非东方军队可比的,但它的弱点也非常突出:队伍转动不便,必须时刻注意保持队形的严整。 即使在进入铁器时代,马的鞍具的发展,使得骑兵越来越重要了,双方在骑兵的战术运用上也有巨大的差别。东方的骑兵很少有重装甲,骑兵即能用马刀、长枪也可以使用弓箭。骑兵主要目的是为了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正面的冲击力,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作战。而西方的骑兵部队发展出了威力强大的重装甲骑兵,士兵穿着厚厚的锁子甲,可以有效抵挡刀枪和弓箭的杀伤,骑兵使用长枪和长剑,杀伤力较大。但是与东方不同的是,骑兵战术的使用仍和古罗马时代的步兵方阵相同,讲究队形和正面的杀伤力和防护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战术机动能力,作战范围仍然是在很小的区域内进行。 东西方的军队由于地理障碍,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未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打过照面。唯一可能的机会,在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因病逝而告终。 蒙古人的战术 蒙古在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蒙古军队在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很快,蒙古人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新的发明的火药和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蒙古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族、契丹、女真人都用过。但象蒙古人一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人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网络配图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 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二、蒙古人特殊的装备 蒙古马。 蒙古马若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该是最劣等的马了。蒙古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碍能力也远远不及欧洲的。但是蒙古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无论是在亚洲的高寒荒漠,还是在欧洲平原,蒙古马都可以随时找到食物。可以说,蒙古马具有最强的适应能力。蒙古以长距离不停地奔跑,而且无论严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时,蒙古马可以随时胜任骑乘和拉车载重的工作,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好马最终全部被蒙古马取代的原因而且,蒙古马在蒙古军队除了作为骑乘工具外,也是食物来源的一种---蒙古骑兵使用大量的母马,可以提供马奶。这也减少了蒙古军队对后勤的要求。并且,蒙古骑兵通常备有不止一匹战马。 蒙古马的特殊优势使得蒙古军队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比如,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会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网络配图 蒙古骑兵的各种装备 因为蒙古骑兵从未象欧洲一样对兵种的武器进行严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欧洲军队使用的武器那样笨重,所以蒙古骑兵随身携带各种武器,使得其可以随时完成不同的任务。蒙古骑兵随身携带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马刀、长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们的弓箭较长大,需大约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电视《马可。波罗》中有他始终无法拉开蒙古人硬弓的场面),射程远,几乎是蒙古骑兵的最重要的杀伤武器。此外,蒙古骑兵常常根据个人爱好装备其它武器,譬如套马的绳套和网马的网套,这在正规的欧洲军队看来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胜防的。另外,蒙古骑兵的装甲多为皮革制成,轻便坚韧,虽然远不及欧洲重装甲骑兵身上的锁子甲,但负担轻,容易保持长时间的战斗力,此外,不会象铁制铠甲那样在严寒酷暑时节成为难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军人的训练、忍耐力和其军事化的特殊社会组织 蒙古军队和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早可以算成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待遇几乎从不讲求,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们和中国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 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对杀人带来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对外发动战争时候。蒙古人放手让士兵可以任意屠杀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让杀人的血勇刺激军人的好战情绪和原始勇气,使得蒙古军人成为极其勇敢野蛮的战士。肆意的掠夺则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他们被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作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 蒙古人很聪明,他们建立了与当时战争相适应的组织。各部落的领导他们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每当对外发动战争时,他们可以全民动员,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参加作战行动。如当年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所有部落人员都参与作战,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曾被小郭靖所救是蒙古第一猛将横扫欧亚无敌手
在创建蒙古帝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能征善战的猛将,如木华犁,者勒蔑,,等,他们既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原形。在金庸的小说《》中,年仅六岁的小救了一个被的大儿子术赤追杀的败将,而这个被追杀的人又反过来把小郭靖从术赤刀下救出。他佩服成吉思汗的英勇,降服于铁木真,从此成为铁真真手下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为蒙古帝国的南征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网络配图 而在小说中,他成了郭靖的骑射师父,南征时被郭靖和等从和刀下救出,最后,他又和成吉思汗的小儿子一起救了郭靖。他可不是金庸虚构的人物,在历史上,他是真真实实的人,原名叫 只儿豁阿歹,归降铁木真后赐名,又译为者别,后成蒙古第一猛将,位列号称蒙古四獒(者别,速不台,者勒蔑,忽必来)的四大将之首。 者别最初是蒙古别速部人,在公元1201年铁木真与札木合所率十一部联军在蒙古阔亦田的大会战中,一箭射伤了铁木真的白嘴黄马。铁木真获胜后,他成为众多被俘人员中的一个。当铁木真问是谁射伤了他的马时,者别毫不犹豫地承认了是自己干的。他佩服铁木真,表示: 倘若饶我,赐我一命,,在所不辞! 铁木真认为他很坦诚,可交朋友,赐名哲别(箭簇之意),并要他 就象我跟前的哲别”似的保护我。从此,归降了铁木真,一生为其征战,直至病逝于西征归国途中。 者别精于骑射,能地射中飞动中的碗,并能徒手抓住敌军射来的无头箭,反射过去后竞一箭穿透敌主将心口!可见其箭术和力量之惊人!他的蒙古弯刀也使得,在战斗中,手持弯刀,若入无人之境。 者别不愧为蒙古四獒之首,一生南征北战无数,所向披糜,居功至伟。1204年,铁木真进攻乃蛮部,先锋者别擒杀乃蛮部首领太阳汗,其子屈出律逃走,也于1216年灭西辽的战斗中为者别执斩。最终灭了乃蛮部最后一个隐患。1211年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奉命担任先锋。先后在乌沙堡,野狐岭等战役中配合主力,屡败金军,打通居庸关。堪称经典的的奔袭东京(今辽阳)一战。者别率蒙古精锐袭击东京,善于运动战的蒙古骑兵,对守城战的金军毫无办法。者别并未强攻,而是率部撒退五百里,金军以为蒙军己走,疏于防犯。者别命扔下辎重,一昼夜返回奔袭,大破金军,攻下东京城,掠尽城中财富而回。网络配图 1216年,者别用两年灭了西辽,并控制了的中,东商贸,为蒙古大军西征扫除了障碍。1219年,奉铁木真之命,任先锋,率先攻入花剌子模国(今阿富汗一带),与另一猛将速不台一起,灭了该国,穷追国王(苏丹)莫罕默德摩诃末,一直追到其逃至里海,无路可走的摩诃末最后病死于此。 大概在1220年,成吉思汗命者别与速不台领兵两万西征,为今后蒙古大军的远征作侦察性远袭。两将采取的战略是:愿意屈服的城市,交付一定赎金即可;而敢于抵抗的城市,则大军击之,大肆洗劫,甚致屠城。 者别与速不台率先进攻波斯(今伊朗),占领可疾云,随后进入阿塞拜疆,迫使此省长官斡思别屈服,缴纳白银,衣服,战马无数。之后前往里海之滨,阿拉斯河和库拉河入海口附近过冬。1221年拿下谷儿只王国,重回阿塞拜疆并洗劫而去。至此,整个波斯全被蒙古大军拿下,只是他们并未长期占领,只是打败对方后洗劫,一走了之。 者别与速不台此时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远征欧洲。真正的上帝之鞭来了!欧洲人又将面对来自亚洲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他们无力抵抗,只能逃,形成了又一次欧洲民族的迁徙。 二人从已被他们洗劫一空的外高加索出发,从打耳班通道进入俄罗斯大草原。面对不速的入侵者,四分五离的俄罗斯各公国王公们组建了一个包括高加索山区的勒思吉人,契尔克斯人,阿兰人,钦察人(或称土库曼人)的联盟,准备抵抗这支远道而来的蒙古骑兵。者别和速不台则先软化和争取钦察人继而瓦解整个联盟的灵活策略。要钦察人离开联盟的理由只有两条:首先,钦察人和蒙古人都是兄弟,同属突厥一一蒙古人;其次,可以分一部分战利品给他们。如二人所料,钦察人离开联盟,盟军被蒙军所败,继而者别与速不台又追上钦察人,夺回战利品。网络配图 进入俄罗斯后,俄罗斯基辅公国,契尔尼夫公国,加利西亚公国在第聂伯河集结军队,准备进攻蒙古军,并斩杀了者别和速不台派来的10人和议谈判代表团,战争不可避免。三公国联军共计八万多人。面对人数是自己4倍的敌军,二将采取诱敌深入,不断后退,引敌追击,促敌疲惫,伏击敌人的策略。退到迦勒迦河(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北面),突然回转,迎着俄罗斯军队的前锋冲杀,始料不及的俄军顿时惊慌失措,在混乱的各自为战中被者别和速不台的骑兵击溃。加利西亚公国君主逃跑,基辅公国君主密赤思老被置于木板或地毡下以蒙古人最 体面 的方式压死。 1222年底,者别和速不台转攻东北面的不里阿尔人,打败对方后准备回师亚洲,于是渡过下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征服乌拉尔河以东的康里人,随后趟过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河,回到蒙古。在此归途中,者别不幸病逝。成吉思汗非常满意二人8000多公里,先后击败波斯人,高加索人,突厥人和俄罗斯人的远征,他们带回的情报,为20年后速不台的再次征服欧洲的战争提供了基础。对于痛失的爱将,成吉思汗下令以国葬葬之,给予其崇高的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