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爷爷起兵反叛孙子,孙子堪称历史最荒唐帝王

时间:2025-04-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我国历史悠久,光是王朝就有十多个,因此也出了数百位。

这些皇帝中除了极少数几个雄才大略的,例如、和唐太宗李世民以外,大多属于那种昏庸无能、、玩世不恭的皇帝。

例如喜好花鸟鱼虫的,喜好斗蛐蛐的,也有喜欢当木匠的,反被瓦剌俘虏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荒唐奇葩的皇帝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出自。

的确,有明一朝,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以外,几乎清一色都是非昏即庸的皇帝。

除了上述几位以外,还有几十年不上朝、躲在深宫里当宅男的皇帝。

还有软弱无能、使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的。

不过这几位皇帝的荒唐事迹,跟作者今天所要讲述的这个皇帝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这位皇帝甚至后来还成了反面教材,的皇子如果不务正业、吊儿郎当,他们的老师便会说:难道你想学朱正德吗?没错,这位荒唐到极点的皇帝便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

这朱厚照荒唐到什么地步呢?除了日常的之外,还经常溜出皇宫四处游荡。

他还将四处搜刮来的佳丽、美人安置在西苑的豹房,供其享乐(见《万历野获篇·卷二一》)。

因为“猪”与“朱”同音,朱厚照还下命令不许百姓杀猪、吃猪肉,如有违反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不光如何,这个皇帝还喜欢领兵打仗,为了满足自己征战沙场的乐趣,竟然给自己封了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头衔。

最让人的是,听说有起兵反叛自己,朱厚照居然拍手叫好、,丝毫没有一点忧患意识。

种种荒唐事迹,哪怕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也不为过了。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然而到朱厚照这儿就行不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厚照的父亲不光在明朝,在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仁孝之君。

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樘,是一位英明有为的君主。

与唯一的妻子张皇后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老来得子的朱佑樘难免对儿子十分宠爱。

后来朱佑樘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厚炜夭折了,朱厚照便成为他唯一的儿子,所以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太子。

明孝宗朱佑樘对独子朱厚照的宠爱达到了溺爱的地步,甚至经常带着朱厚照微服出宫游玩。

公元1505年,开创了的明孝宗朱佑樘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三十六岁。

朱佑樘临终前把一个庞大的王朝留给了年仅十五岁、不读书、好逸乐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

没有了父亲的约束,朱厚照更是了,把政务抛在一边,整天跟自己的亲信,号为“八虎”的八个,终日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不知今夕是何年。

皇帝如此荒唐,难道没人站出来反对吗?有,宁王朱宸濠。

公元1519年6月14日,宁王朱宸濠实在看不下去朱厚照的荒唐事迹,乘机起兵十万反叛。

这个宁王朱宸濠是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而明武宗朱厚照是朱元璋的八世孙,所以按辈分来说,朱厚照得管朱宸濠叫爷爷。

当“爷爷”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十万反叛的消息传到朱厚照耳中的时候,这位荒唐皇帝不同于其他皇帝愤怒,而他却是拍手叫好,乐的合不拢嘴。

朱厚照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自己御驾亲征去平叛,既可以正大光明的过一把当将军的瘾,顺道还可以去江南好好的玩一次,一举两得。

可惜,令朱厚照非常恼火的是,他率领大军刚行进到涿州,江西巡抚成功平叛的捷报已经送到了。

原来朱宸濠起兵后的第一个军事目标便是占领军事重镇安庆,所以他亲自率领军队,倾巢而出去攻打安庆。

而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只有他的世子和几千老弱病残守卫。

江西巡抚王守仁得知朱宸濠倾巢而出攻打安庆的情报后,集结兵力直捣朱宸濠的宁王府所在地——南昌。

朱宸濠听闻自己的老巢被围,且安庆迟迟攻不下来,急忙回身去救。

7月26日,双方在黄家渡相遇,朱宸濠被王守仁打的溃不成军,旋即被俘。

朱宸濠从起兵到反叛到兵败被俘,只过了一个多月。

明武宗朱厚照收到王守仁的捷报后,却装作不知道这个消息。

为了继续将自己的计划进行下去,朱厚照一路游玩到,他将爷爷朱宸濠放了,然而又亲手将他抓住,算是过了一把征战沙场的瘾了。

朱宸濠叛乱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平定,是因为他胡作非为、不得民心。

更重要的原因是明朝的藩王势力几经削弱,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问鼎了。

所以,虽然荒唐的明武宗朱厚照,也能轻易平息这次叛乱。

由于江西巡抚王守仁平叛的速度太快,使朱厚照找乐子的计划落空,所以虽然王守仁有大功,但朱厚照并没有给他多少封赏。

在这次荒诞的平叛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521年,朱厚照死于豹房,年仅三十岁。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妃子众多,也经常耕耘,但是至死都没有为老朱家添上一个男丁。

所以大臣和们不得不从他那帮堂兄弟中挑选出一位继承大统,这位幸运的人便是日后同他堂兄朱厚照一样荒唐的道士皇帝嘉靖。

荒诞皇帝朱厚照的人生就此结束,但大明王朝却因他的荒唐一地狼藉,无人收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爷爷名叫大野昺,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咱们中国人,原来都是有氏,姓氏都是分开的。比如现在的,原来都是姬氏,现在的,原来都是嬴氏。的时候,有一个家伙,嬴姓名虎。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爵封唐国公,还被赐姓大野氏。古代的时候,讲究“尊者赐,不可辞”,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李虎和他的后代只能以大野氏为姓了。 大野虎打仗英雄了得,生孩子的本事也非常强。据《新唐书.宗室列传》记载,大野虎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大野延伯和次子大野真都早逝,三儿子大野昺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大野昺有个儿子名叫大野渊,大野渊又继承了大野昺的唐国公爵位。大野渊碰到了“”改汉姓名为“”的影响,也改回汉姓李氏,成了大名鼎鼎的李渊。李渊改姓之后,大野虎和大野昺又成为李虎和李昺了。大野昺或者说李昺这个人,身为李渊的亲爹,也就是李世民的亲爷爷,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大野昺没存在感,跟名字没取好有那么一点点关系。昺字,也作昞,读音念饼,这个字太生僻了,我以前读《》碰到这个“昺”字,硬是不知道念啥,去查了字典,才知道念“饼”。拿这种生僻字取名,很难让人记得住。当然了,如果一个人非常出名,他的名字再怎么用生僻字,也不会没有存在感,还能让生僻字变成常用字。比如大名鼎鼎的,那个“鞅”字够生僻吧?人家硬是把“鞅”字给弄成常用字了。再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彧字够生僻吧?但是也很少人把他的名字念成“狗货”吧? 大野昺没存在感,关键是他没有什么像样的功劳。大野昺这个人,身为李渊的亲爸爸,被追封为世祖元,但是他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或者政绩。打个比方说,称帝之后,他的爸爸也被追封为皇帝。人家孙坚就有战功,以勇猛著称于世,《志》专门给了孙坚列传。再比如,也是追封的皇帝,也是追封的皇帝,也是追封的皇帝,这父子三人,都是有大功的,所以在《》里面,都有本纪。李昺同样是追封的皇帝,但是实在没什么事迹好写,所以《新旧两唐书》都是以李渊的本纪开头。 也是一天皇帝都没当过,《三国志》照样以他的《武帝纪》开头。要成为曹操这样的人物,你得对这个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啊。唐国公的爵位,是大野虎打下来的,大野昺只是这个爵位的传承者。李昺这个人 ,对于李渊的仕途基本上没有帮助。李渊的前途,主要是靠他妈妈独孤元贞的妹妹独孤文献。 独孤文献是的皇后,李渊在独孤文献的关照之下,小小年纪就成了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跟李渊同样是西魏八柱国后人的李密,由于朝中无人,所以仕途就很悲剧。大家去翻看《新旧两唐书.李密传》就会发现,李密由于朝中无人,身为八柱国后人,却只能去给隋明(炀、闵)帝站岗。看李密不顺眼,一句话就把李密打发回家读书去了。把李渊和李密的遭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李渊有个皇后小姨是多么的重要。 在我看来,李昺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远远不如他的老婆独孤元贞重要。他对大唐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娶了独孤元贞为妻,就是成了生出三个皇后的牛人的女婿,就是他与独孤元贞一起生下了李渊。李昺那一辈子,也是运气好,他先是熬死了两个哥哥继承了唐国公爵位,又娶了皇后的姐姐当老婆。他的一生,身为功臣之后,却乏善可陈。偏偏他的儿子李渊和李世民厉害,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昺死了45年之后,他的儿子突然当了皇帝,他也被追封为皇帝了。李昺作为追封皇帝,但是实在没有英雄事迹值得史书记载。史官们没办法,只好写一写他的谥号、追封的爵位什么凑数。大家去翻看有关唐朝的史书《》《唐会要》《新旧两唐书》,就会发现关于李昺的记载都是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封为王,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封为皇帝,某年某月某日被追加谥号那一类的记载。 由于李昺在历史上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事迹,导致史书对他的记载实在太少。又由于记载李昺的史料太少了,再加上他又取生僻字为名,导致他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好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李世民的亲爷爷。在我看来,大野昺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后来会变成李昺,也不知道他死后会追封为皇帝,所以没有存在感的事情不能怪他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帮李渊起兵的功臣唐太宗为什么会不重用?真相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帮李渊起兵的功臣 唐太宗不予重用 原因不是李世民铲除异己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618年的八月六日,刚当上没有多久的唐高祖李渊,就对十七位臣子进行了奖赏,这十七人大都是参加太原起兵,对李渊当上皇帝有很大帮助的人,除了对这些人加官进爵,李渊还赋予他们一个特权,那就是可免除死刑。 除了李世民、裴寂、刘文静可免除死刑两次之外,其他十四人可免除死刑一次,然而,到了公元619年,刘文静就以谋反的罪名被唐高祖赐死了(事实上刘文静并没有谋反)。另一位功臣赵文恪(特恕一死),由于在与敌人作战的时候,弃城而逃,也被李渊给赐死了。 除了被李渊赐死的这两位功臣,其他的如裴寂、刘世龙、柴绍、殷开山等帮助李渊起兵的功臣,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并没有受到重用,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不怪李世民。 武德九年的九月份,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先是下诏宣布参加“”的、、尉迟敬德、、五人为一等功劳,并封为国公。 到了十月份,李世民又分封了四十三位功臣,虽然当初帮助李渊太原起兵的功臣,有八人同样获封,比如裴寂,他虽然位列功臣第一位,有1500多封户,但是,他在武德九年的一月份,就被免去左仆射一职,改任名誉极高,其实是虚职的司空。 这些“太原功臣”,除了驸马柴绍被优待以外,其他人的封户都不多,并且在唐太宗时期再没有受到重用,裴寂更是被李世民流放到静州,最后凄惨的死去。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觉得唐太宗李世民是在铲除异己、扶持亲信,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当初帮助李渊起兵的“太原功臣”,未能受到唐太宗的重用,其实一点都怪不得李世民。 裴寂这些“太原功臣”大都是武将,并不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那样具有过人的文才武略,大多数的“太原功臣”本是的低级官员,只因投靠了李渊、参见太原起兵,才成为功臣中的一员。 到了唐太宗时期,天下大局已定,皇帝李世民更需要一些文韬武略过人的臣子来参与朝政,来治理国家,而当初的那些帮助李渊起兵的功臣,早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自身的才华、素质限制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所以,皇帝李世民才不重用他们。 另外,被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的确极大的促进了贞观盛世的形成,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李世民识人、用人的过人本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