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的队伍经过碣石,阿瞒扬鞭跃马上山。
面对浩浩渤海,天地辽阔,云卷浪翻,诗意在他胸中涌动,欣然挥笔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翌年时节,阿瞒回到邺城,六月,做了大汉曹丞相。
转瞬二十年矣,二十年的打拼,从白手起家,到今天头顶大汉的名分,坐拥中原大地,千里沃野,,政令畅通,号令八方。
阿瞒此刻志得意满,笑傲江湖,巨大的成功连他自己一时之间也恍如梦中…… 梦,从董贼乱政做起。
面对朝纲衰微、战乱纷起、,热血奔涌的青年阿瞒,怀揣一把七星腰刀,踏上了济世救民建功立业之路,——一条旷世英雄之路。
像无数怀抱梦想的创业者一样,,出师不利,阿瞒杀贼不成,亡命天涯。
是英雄还是孬种,命运将阿瞒推向了人生的两难境地,逃亡的路上,阿瞒可以选择归田园,携妻子,避乱遁匿,饱食终日;天性不服输的他却选择了进取,选择了再一次抗争,青春的火焰不仅没有被浇灭,成就一番伟业的雄心反而愈加浓烈。
男儿闯天下,既要心怀大志,更需手握。
在病入膏肓的末年,也许这不仅仅是阿瞒一个人的顿悟,而拿起刀枪的初衷,阿瞒与那些拥兵自重、盗国自保、草寇乱贼们。
也正基于此,仓惶容身于陈留,阿瞒却呼朋唤友,第一个举起了“义兵”的大旗。
须知,那时的神州大地上,手握重兵的人物比比皆是,而这面正义的旗帜,却高擎在一位势单力薄、兵少将寡的年轻人手里。
一时之间,应者云集,阿瞒似乎看到了大业成功的曙光,兴奋使他彻夜难眠,大展宏图似乎指日可待。
遗憾的是,阿瞒转瞬便陷入失望的深渊。
当他披尖执锐身先士卒以弱小之旅杀向董贼,身中流箭几近丧命的时候,脑满肠肥的们,正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宛若隔岸观火,津津有味地欣赏一只羔羊误入狼群的游戏。
无需骂袁绍们,燕雀与鸿鹄怎能比翼?徇私自利者万难与慷慨赴义者携手前驱。
阿瞒又一次遭受挫折,然而,在诸多聪明人的不屑声中,他也又一次得到人生的历练和智慧的升华。
看破世事,方能搏击江湖,阿瞒暗暗告诫自己,有梦就有路,志不失则永不言败!沿着崎岖坎坷、荆棘密布的道路,咬紧牙关、脚踏实地、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谁让我阿瞒选择了“以区区一己之躯,担天下兴亡之任”的人生艰难之途呢! 天道酬勤,天公眷勇,三十万青州兵是上苍对阿瞒的垂怜和馈赠,阿瞒终于收获了“第一桶金”。
阿瞒完全可以就此收手,做个人皆不敢小觑的一方霸主。
然而,他的梦中,从来不曾有过偏安一隅的小家子样。
自步入血雨腥风的第一天起,阿瞒胸中装着的,就是寻求万里呈祥的华夏一统和黎民安康的太平盛世。
天赐良机,落魄而威仪失尽的汉,这时走进了阿瞒的视野,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浮现:借壳上市,奉天子以令不臣!历史早已证明,这是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是一个旷世奇才的神来之笔。
当阿瞒的政治抱负包装上汉廷的庄严外衣,宛然猛虎添上双翼,一页页的辉煌画卷渐次展开:三战张綉、官渡灭袁、北征乌丸、南讨孙刘、降服韩马…..。
眼看着阿瞒所向披靡,此刻,观望于各方的地头蛇们,纷纷站出来地指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阿瞒闻之笑曰:哥们,葡萄一点都不酸! 让我们回到邺城,仔细看看阿瞒创建的理想王国,这里,,正是来日汉民族江山稳固、万民安康的家国的缩影。
漳河岸边,一座雄伟繁华的大都会,殿阁巍峨,铜雀高筑,物资丰裕,街市喧闹,百姓,礼教时兴传昌,文化空前繁荣。
南疆北国、东海西域,人人向往着这块心中的圣地。
一时、群贤毕至,各路精英悉集于此。
望着自己一手创造的人间祥和景象,诗人阿瞒禁不住又要“歌以咏之”。
阿瞒带着他的几位公子,率文武百官登上高高的,祥云万里,春风拂面。
来呀,拿出你们的文采风流,我们同做一曲《登台赋》。
汉末战乱以来,文人雅士们第一次呼吸着自由的空气,簇拥在他们的领袖周围,畅快、放诞而恣意地把酒挥笔酬唱,“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
阿瞒轻拈美髯仰天长叹:苍天、祖宗、同胞啊,江山虽留余孽,固当,然则中原的福祉出于阿瞒系于阿瞒,此足以告慰我的良心,不枉生为男儿!功过任人评说,阿瞒一路走来,无愧于天下! 2、江山诗意—— 半壁江山握于老爸曹操之手,当朝的皇帝不过是聋子耳朵,繁盛的邺下,仿佛自家的私有花园。
子桓、子建兄弟,像自古所有的富二代子弟一样,,王宫贵子的身份,锦衣玉食的生活,老爸一手擎天,坐享其成,,逍遥自在,沉浸在父辈血汗创造的优裕富足之中。
,,歌舞狎妓,吟诗作赋,两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游走在邺城的花街柳巷,出入于亭园酒肆。
相较之下,子桓偏爱俗艳,而子建更钟情于诗意。
建安九年,曹丕入邺城后的第一件事,便将袁熙之妻据为己有,令其父阿瞒悔之晚矣。
定居邺城,贵游、射猎、宴饮、棋牌,其豪奢浮华生活,世人无不称羡。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如神。
”大公子聪慧灵动,机巧善玩,,自顾沉醉其中,体味着众星捧月的美妙感觉。
无意之间,“奇才妙伎”王金琐闯入眼帘,子桓惊见仙子一般,“不得自胜”,当下放话给诸位:“谨卜良日,纳之兰房”,宠作美妾。
邺城宛若天堂,父辈给予的生活赛过神仙,日复一日,“弹棋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人云“玩物丧志”,那是俗人的逻辑。
闲适优游,庸人单知酒肉穿肠、纸醉金迷,子桓却并未被其锈蚀、淹没,固然人生得意须进酒,但男儿自当怀大志。
既不能效其父以干戈扬威沙场,何不借文字而?即使已经身为太子,子桓心中却装着自己的梦想,“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世。
”何况,在子桓看来,文章也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以文章建立万世不朽的功名,是曹丕最初的人生选择。
于是,一场场的宴饮游乐,转眼化作了他笔下精妙的诗赋文章,记述贵游、描摹人物、抒发情怀、弘论文章,子桓迈向他的以文而“流千载之英声”之路。
然而,当意气风发的十六年邺下风流将近尾声,现实命运告诉他,政治,是他回避不了的人生课题,一副沉重的担子即将压在他的肩上,历史的使命告诉他,一个潇洒倜傥的文人,不得不去扮演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子桓具备完成这个角色巨大转换的天赋,他适时而恰如其分地调整了自己人生的重心,顺利地从父亲曹操手中,接过了曹魏的家业与权柄,进而出色地导演了一场汉皇自觉禅让、曹魏体面登基的历史传奇剧。
命运既然把子桓向往文章传世的理想逼向次席,帝王之业自然要做得、有声有色。
父王未了的遗愿、基业的传承、男儿不朽的功名,当权力足以使他兑现这一个个宏愿的时候,子桓方显,他毫不犹豫、毅然付诸行动。
面对年轻的魏王,汉皇日甚一日自知其“汉道陵迟”、“天禄永终”,按照上天规定的帝王相继的顺序,该轮到曹魏了,“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
”恭恭敬敬地把江山交到子桓的手中,多少英雄梦寐以求的金銮宝座,曹丕端坐其上,像模像样地过了一把天子瘾,,丝毫不逊于其舞文弄墨。
——只是,也许缘于他最初的梦想,这皇帝当的,远不如文章那么精彩。
3、—— 曹植生来就是个诗人,未做帝王及其与子桓的立嫡之争,虽非空穴来风,但多属当朝臣子的一厢情愿,又不乏后世文人的捕风捉影、穿凿附会。
“”不是他的向往,诗酒文章才是他生命之花得以绽放斑斓五彩的正道。
聪慧天资和坎坷际遇,是冥冥上苍给予每一个千古留名的伟大文学家特别的恩赐,子建位当其中。
十岁起,孜孜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显现出子建与文字间天然的缘分;十三岁后,跟随父亲“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热衷于刀光剑影杀气腾腾的军旅生活,这无疑是一个天才诗人的独特气质,也是其难得的人生积淀。
当人们把“绣虎”的雅号,戴在年少而才华横溢的子建头上时,父王阿瞒掩饰住心里的得意,故做出不大相的样子。
子建心知肚明,深谋远虑的父王,是替周遭所有讶异的人疑惑。
登上铜雀台前,老爸就已经构思了一场让爱子一展文才、艺惊四座的好戏。
子建没有让英雄的父亲失望,一篇辞采华美、意境悠远的《铜雀台赋》,援笔立成。
曹操“大异”,众则惊见“天人”。
一时之间,邺城街巷家喻户晓,黄河内外传为佳话。
怀揣梦想奔向邺下的文人雅士们,,簇拥到这位天才少年的周围。
率性而狂傲的子建,既恃父宠,又得众望,“静闲居而无事,将游目以自娱,……。
奋袂成风,。
”“文人骋其妙说兮,飞轻翰而成章。
……。
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
”简易放达,恣意而行,纵情宴游,不拘小节,他诗情大发,诗才奔涌,字字珠玑,章章锦绣,数年光阴便奠定了他建安第一诗人的地位。
年轻才俊慷慨遒劲的文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传神绘饰贵游生活,“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风雷激荡、草木生辉;慷慨抒发报国之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悲壮激昂、气势如虹;倾心叙写人间友情,“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
”真缠绵、动人心魄。
子建也曾自励,“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但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气质,注定子建只能以诗文成就威名,而绝非用韬略做万民之主。
父王曹操的失望,正是对其难当曹魏江山之托的失望。
然而曹操万难料及,他藐视了一个权利场上的庸才,却淹没不掉一位文坛的巨星;或者还应心存感激,恰恰是阿瞒对子建的疏远冷落,交班于长子曹丕,拂逆了曹植的乐观精神和洒脱风貌,塞翁失马般激起了子建心底浓浓的忧思和悠悠的愁肠,使他的创作从“但美遨游”而跃至“忧生之嗟”,步入更为宽广深厚的境界。
沉郁、忧伤、哀婉、悲壮,子建焕然以新的更加绚丽的光芒驰骋文坛。
篇篇佳作,将他推向了魏晋时代无人可与之比肩的峰巅。
《赠白马王彪》,情与景水乳般交融,路难行而情难尽,感物伤怀,抚心长叹,牵心撕肺的情感,付诸于完美精巧的篇章结构和文句词章之中,堪称五言诗歌的经典。
《洛神赋》,开古往今来爱恨交加的主题,美丽掩抑于雾霭,情爱隔绝于人神,相见、相望、相思而不得执子之手,千古哀怨,无穷遗恨,形象而浓烈地漫漶开来,倾倒无数读者,醉了多少有情人!让我们来用心仔细品味这一段描摹美丽女子的文字: 其形也,,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廻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连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相应图。
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深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这传神如画的精妙文字,优美、雅致、生动、撩人,后人多有借鉴,连那样的大家,遇子建若景仰高山而难逾越,宝黛身上之笔墨时有效法。
“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占八斗。
”“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
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英年早逝的子建,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伟大诗人的生命历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一座耀眼的丰碑。
或有人会云“天妒英才”,岂不知天才诗人之寿迥然非同之命,正因“天佑其才”,让他在挥笔泼墨绘就壮丽华章之后,溘然逝去。
——魏太和三年,子建登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
一代文豪曹子建,安卧鱼山之麓,伴梵音而长眠,身后留下煌煌篇章,千古传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