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每天都要让妃子们喝一种东西 苦不堪言!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真正出身草根的布衣天子只有两位,一个是西汉开国之君,一个是一手开创大明的。

朱元璋的祖上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到了朱元璋的父亲那一代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朱元璋因为家里穷,打小就去给村里的地主家放牛,算是混口饭吃,后来当地发生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染上瘟疫病死,朱元璋痛失亲人,处理完父母的后事之后,朱元璋只好外出自谋生路。

网络配图 在外面流浪的期间,朱元璋做过和尚,本想靠这个吃个饱饭,没想到后来寺庙里面也吃不起饭了,朱元璋被寺庙的和尚强行赶走,朱元璋只好去要饭,每天忍饥挨饿,过着游走在死亡边缘的痛苦生活。

有一次朱元璋外出要饭,此时朱元璋已经饿了好几顿了,肚皮都快贴到后背了,可是当时吏治腐败,水灾旱灾不断,加上战争破坏,庄稼根本没有收成,老百姓哪里有多余的饭施舍给朱元璋呢。

饥饿难耐的朱元璋走到一座破庙的时候,是在忍受不了饥饿,竟然晕倒了。

如果没人发现,朱元璋应该会被饿死,历史也就改写了!这时来了两个中年乞丐,他们刚好从外面要了些剩菜泔水,回来准备热热自己吃,没成想发现庙里晕倒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面黄肌瘦一看就是饿晕了。

网络配图 乞丐们心眼好,就拿出破锅,点上火,把剩菜泔水加上一点面粉做成面疙瘩炖在一起,煮成了一锅热气腾腾的菜汤,然后乞丐扶起晕倒的朱元璋,盛了一碗汤慢慢地喂给朱元璋,朱元璋迷迷糊糊的闻到诱人的香气,一激灵醒了过来,大口大口的喝起了菜汤,一直喝了一大碗,不一会朱元璋就满头大汗,精力也恢复了。

朱元璋本来还可以再喝几碗,但是他看见菜汤不多了,就忍住了,他感激的看着眼前的两个救命恩人,跪下边磕头边说:“谢谢两位救命之恩,您让我喝得是什么,真好喝!”两个乞丐笑呵呵的回答说:“都是穷苦人家,能帮就帮一把,我们做的是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的离开了。

网络配图 后来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飞黄腾达成了大明开国之君,吃尽了山珍海味,不过他始终觉得最美味的食物,是自己做乞丐的时候吃过的那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可是朱元璋让御厨做了很多次,始终没有当时的那种美味,其实不是御厨做的不好,而是朱元璋的口味变了。

不过朱元璋为了纪念自己年轻时受过的苦难,也为了提倡节俭,他命令御厨每天都要做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令后宫的妃子和自己共同分享,妃子们哪里喝的惯这种泔水一样的菜汤,但是碍于朱元璋的威严,只好皱着眉头强行下咽,因此这道每天都要喝的菜汤,让朱元璋的妃子们,也成了朱元璋的一个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吃饭时吃出一根头发,后来厨子如何样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火烧庆功楼,兴大狱,明太祖朱元璋当上帝王后为什么如此残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对文种的劝告,说的就是可以同患难但不能共富贵的事情,文种不信,于是等来了越王剑;同样的话,也没听,于是他倒在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谋臣良将们,似乎寻找雄主打天下同样是个高风险的活,不仅仅是成功前的血雨腥风,成功之后同样有被清洗的风险。 柔和点的君王选择,暴戾点的会直接刀子杀人,像,像朱元璋,最典型的还要数朱元璋——。 根据《大明英烈》的记载,朱元璋设计群臣并纵火烧楼,达到了清洗群臣的目的。那么历史上真的这样么? 一、为子孙计运琢以安天下 “汝弗能执欤?使我运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刑余也,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说到朱元璋对于功臣的忌惮,莫过于上文的话最为直接,面对太子批评自己诛杀臣子过度,他把一根布满刺的木棍扔在地上,让朱标捡起来。在朱标迟疑之下他说出了这句话——除之以安汝,福莫大焉。(我为你的安全,除去那些有威胁的人) 透过父子间的温情脉脉,我们更能感受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应该是就是了吧,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朱家王朝的延续,他背叛了曾经的约定,将屠刀刺向那些曾经的同袍! 这样看来,似乎火烧庆功楼也不是不可能?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 带着疑问,我们在现存的古籍中发现,火烧庆功楼这一故事所属的英烈传对于的诸多君王臣子,褒奖不多,反而是批判居多。 再结合一些民俗历史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个带着演义色彩的传奇并非成型于朱明时代,而是三百年后的满清,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不妨大胆推测——这本书其实是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极力妖魔化明代君王而组织文人败类捏造。 当然,这个传奇并非全部凭空而来——历史上确实有庆功楼,并且在太祖时期是作为商讨军政大事的场所,由于意外此楼曾被烧引起火药爆炸,火光冲天。 这一巧合,更是为满清的传说提供了佐证,从而成为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传说的滥觞。 二、朱元璋与功臣 虽然从历载中我们没有发现朱元璋火烧功臣的记载,但是在朱元璋时代功臣们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公、公、公常茂(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公、公冯胜、公邓愈。 28位大将军被封为侯爵: 、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顾时、、陈德、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俞通源、华高、杨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郭子兴(已去世)等。 初始,朱元璋对于功臣还是不错的,甚至赐给了他们免死的丹书铁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朱的疑心病开始加重——担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要无情地清洗。尤其对其子孙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 同时这些功臣中的一部分也开始迅速腐化——不少人迅速腐化变质。杀人伤人、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奸淫妇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甚至造刀枪、穿龙袍的都有。 他们以为免死金牌有用,却没有想到伴君如伴虎。 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券,第一个失效。他因为私自穿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属于逾制,等同于有篡国夺权而被处死;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父子被活活鞭打而死。他镇守广东,仍然恶习难改,鞭打当地官员,接受富商贿赂,做了很多违法犯罪的事情。 1384年,临川侯胡美因为犯禁被处死。 不久,朱文正被鞭打而死。他是朱元璋的亲侄儿,坚守江西南昌城85天,阻挡住的疯狂进攻,为朱元璋取得鄱阳湖决战的胜利奠定基础。他后来娇纵不法,公然抢夺妇女,玩腻了就投到井中淹死。还割人舌头,残暴不法。还用龙凤图案装修自己的寝室。朱元璋亲自到江西将他逮捕,幽禁于安徽。 1383年任大都督(军队最高领导人)兼祭酒(相当于南京大学校长)的李文忠被赐死原因在于结党。 1392年,性格仁慈的朱标太子病死,而新立的皇太孙更加孱弱。身后之事,成为65岁的朱元璋的一块心病,他杀起人来就更狠了。 同年,朱元璋的儿时伙伴周德兴因为儿子行为不谨被杀。不久叶昇被杀。1394年,永平侯谢成被杀。1394年,颍国公傅友德自杀。1395年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毒杀宋国公冯胜。 30多名公侯大约只有四个得以安享天年——刘基后来重病,于1375年病死;大将汤和1390年得中风症,瘫痪在床,1395年在安徽凤阳去世。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两人则坚强的活到了成祖年间。 三、兴大狱,血腥恐怖 朱元璋虽然不曾火烧庆功楼,不过他的举动甚至比那个更可怕! 历史记载,当时的臣子每天上朝前都要和家里人告别,而到了傍晚如果安然回家,一家人一定会兴高采烈的庆祝一番,由此可见当年的血腥。 单个的处死似乎没有效率,老朱随着年岁增长,也开始规模化操作——兴大狱。初年,著名的两次大案由此爆发,和成为了最大的祸首,因为这两个案子牵连的官员多达十几万,朝堂都几乎为之一空。 四、原因浅析 1、功臣自身腐化,违法乱纪,甚至结党营私意图架皇权;典型的像胡惟庸,其当丞相连决策国家大事都不报备,长期下来皇权受到威胁; 2、兴起大狱的直接目的则是为后继之君计,防止文臣武将专权,扫清子嗣统治的政治障碍; 2、为了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通过胡蓝之狱废除丞相,改革军制。 总之我们可以得知,为了统治朱元璋虽然没有直接火烧庆功楼,但些大狱似乎又不亚于一场场烈火,荡涤了朱明的威胁…… 命运有时很可笑,老朱防备了一生外人,却没想到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如果他知道不知道会不会气的跳脚…… 下一讲,我们看下老朱的继位者,窝里斗、杀叔叔不停休的建文帝。 铁索连环,陈友谅60万水军,为何在鄱阳湖一夜尽墨,自己兵败生死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屌丝逆袭记” 龙湾之战,陈友谅十万大军,为何被朱元璋一万弱旅打到哭爹喊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