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大事者,必定具有凡人不能理解之智慧,同时更有凡人难以洞彻之天机。
古来影响中国历史走势深远的帝王将相,莫不如此。
比如说,太祖……还是说说高祖皇帝的事情吧。
各国公子为了自己和本国的利益,流行养士。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的、的、的春申君黄歇、的。
说起魏无忌呢,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窃符救赵”的故事。
事实上,信陵君还曾经两次出任合纵长,组织五国合纵攻秦并取得了胜利。
与孟尝君的“”、赵胜的“自荐”、黄歇的“”相比,信陵君谋的是全局,其他人谋的是一隅。
所以我们看,刘邦成为信陵君的粉丝就不是的了。
他一直都是一个游侠,因为他不愿意到任何人的门下去当门客。
他是天生领导别人的人,所以就不会接受任何人的领导,更不会去仰别人的鼻息。
刘邦当游侠的日子貌似是在打酱油,实则不然,因为在这段时期他认识了一个人,此人正是。
当时张良到处寻找游侠一起去刺秦,那时候结识了刘邦,可惜刘邦的武艺并不够高,不过刘邦的恢宏帝王之气还是给张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深知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之后,张良继续远走他乡,据说到了海外找到一个大力士,然后谋划刺秦大业暂且不表。
如果说,一辈子当这样一个游侠,或许刘邦难有出头之日。
可是天降大任于身,上天必定要给他创造机会。
大家都知道,当年变法之后,留下了一个户籍身份证制度。
如今,虽然商鞅已死多年,可是秦始皇觉得这个制度还是不错的,要执行下去。
他发现,这许多的游侠就是对户籍制度最大的挑战。
这些游侠没有固定职业,到处流浪,简直就是城市里的流浪汉,这要是天天聚在一起,时间一长,还不闹事呀。
于是,秦始皇发出诏书,凡城市中没有户籍、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固定职业的流民,全部返乡。
游侠看来是做不成了,可是刘邦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落花踏尽游何处,银鞍白马度春风”的漂泊生活。
虽然回到了家乡沛县,他还是到处流浪交友,然后一起畅谈理想。
要说这段时间他的日子过得的确有些蹭蹬拮据,毕竟没有经济来源呀。
他虽然不干农活,可家里两个哥哥都是本分人。
刘邦整天带着一群朋友来家里吃吃喝喝,他大哥二哥不堪其扰,最后都分家另过了。
于是,他的朋友们决定帮助他暂时找一份工作。
说了半天,他的朋友都是谁呀? 其实,刘邦的核心朋友有五个。
都是他们一个县里的,这些人现在都籍籍无名,马上就都会光耀史册了。
他们就是:县文书,狱吏,屠夫,马夫,乐师。
他是给县长写材料的,所以经常接触县太爷。
萧何来找刘邦说,给你安排一个泗水亭的位置干不干? 刘邦说,不干呀。
其实在那个时候,许多人都非常愿意当官的。
因为大的税收很高,当官的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可以转化为利益的。
刘邦并不是看不上这样一个小官,而是他对大秦实行的这种压榨百姓的制度非常不喜欢。
萧何就跟他说,先有个事情做,慢慢再寻找机会。
从那时候起,萧何就看出来,刘邦是成大事之人。
所以说,他不是在之后才跟着他,而是从很早时候就已经打算跟着刘邦了。
萧何有才学,那时候,他本来有两次升迁去省城的机会,可是他都没有去。
那么除了萧何,刘邦手下曾经有汉室三杰,分别是萧何、、张良,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他就是,可称为汉室四杰。
如果说,张良以“谋”见长,被称为“谋圣”;那么萧何就是以“智”见长,堪称“智圣”,陈平以“计”见长,可称“计圣”。
那么,在萧何劝说之下,刘邦终于答应了去当泗水亭的亭长。
就这样,刘邦暂且算是“于盛世,于猪狗”了。
这俗话说得好,是扑棱蛾子总会破茧成蝶的。
虽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也有慧眼识珠的。
一次县长组织宴会,要根据送礼的多少排座次。
看,吃饭坐个位置都要竞价,大秦的索贿制度居然这么堂而皇之耀眼夺目,怎不令人瞠目结舌? 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高喊,我出一万。
结果,刘邦被排在了首席,恰好与本县的大富户吕公坐同桌。
他的泗水亭亭长相当于什么官呢?大概就是一个小镇的派出所所长的位置。
这天,刘邦奉命押解一批囚犯到骊山去修墓。
他把剩下的囚徒召集到一起,就说,大家也别跑了,我这个派出所所长也不干了,正如王所说,天下苦秦久矣。
就这样,刘邦带人到芒砀山斩白蛇,这就算起义了。
再说沛县那边,萧何听说刘邦起义了,马上跟曹参商议,咱也别闲着了,跟县长说说,让他去芒砀山迎请刘邦,等到开国时候这也是大功一件呀。
开始时候,觉得这个买卖做得过,就让樊哙负责去迎接刘邦。
结果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人里应外合,把县令杀了,攻占了沛县。
前面说了刘邦手下有五个元老都是他的嫡系,其实还有一个人也算是元老,此人就是雍齿。
雍齿跟萧何、樊哙这些人没有什么区别,平时都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的主。
要说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人的心有点野。
就在这时候,前面咱们说的刺秦的谋圣该出场了。
张良在博浪沙刺秦不成,看天下都起义了,他也组织了以前韩国旧部一百多人起义了。
那他不去攻打咸阳,跑下邳干什么来了啊?他来这里,当然是专门偶遇黄石老人的。
众所周知的“圯桥拾履”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下邳。
张良因为在沂水圯桥为黄石老人三次拾鞋子,得授《太公兵法》。
听说了刘邦的遭遇之后,张良说,别急,我帮你介绍一个人吧。
在张良的推荐之下,刘邦从项梁处借兵五千,再次攻打丰县的时候,就把雍齿打败了。
虽然这次战斗胜利了,张良跟刘邦说,以后咱们打仗,要尽量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刘邦就问,你这些兵法都是谁教给你的呀?张良就说,我刚来下邳时,在沂水圯桥遇到了黄石老人,恩师赠我一本《太公兵法》。
自此之后,刘邦没事就跟张良一起研究兵法,在相争之前就很少打败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彭越的不幸遭遇和刘邦的严酷命令,引动一位豪侠人物前来抗命祭奠。
那时,彭越是渔民,栾布是受雇于酒家的伙计,都穷得叮当响,都喜好游侠交往。
往来数年后,栾布被强人劫持,卖到燕国做奴隶,曾经为主人家复仇雪恨,在燕国的游侠社会,名声远扬。
秦末乱起,燕王韩广部下的将军臧荼,看重栾布,推举他做了都尉。
项羽灭秦分封天下,臧荼受封为燕王,栾布成为麾下的重要将领。
汉帝国建立,臧荼举兵谋反,栾布随臧荼与汉军作战,兵败被俘。
当时,彭越领军随同刘邦作战,念及旧情,用重金将栾布赎买出来,任命他为梁国的大夫,甚是亲近信任。
出使结束后,得到彭越被秘密逮捕,送往洛阳的消息。
他前往洛阳,见到的是彭越被枭首城头的惨景。
他放声痛哭,跪伏于彭越头下,将奉命出使的结果一一上奏,宛若彭越在时一样。
奏事完毕,栾布取出准备好的祭祀用品,哭灵祭祀。
刘邦大怒,备下大锅柴火,下令将栾布带上来,劈头就是一通痛骂:“你这王八小子,要与彭越一起谋反?下令不准收尸哭灵,你偏偏要来号哭祭祀,地谋反。
马上给老子煮了!”被提解赴刑的栾布,回过头对刘邦说:“希望说一句话再死。
” 刘邦道:“有什么话?” 栾布说:“当初,陛下败走彭城,困于荥阳、成皋之间,项王之所以不能乘胜一路西进,完全是因为彭王,彭王往来游击于项王身后,在梁国地区为汉攻扰楚国。
当时,彭王一回头,与楚联合则汉败,与汉联合则楚破。
更何况陈下、垓下会战时,若没有彭王的参战,怕就没有项王的灭亡。
” 见刘邦听着,栾布继续说道:“天下已定,彭王领取剖符,接受封王,一心一意守成,指望代代相传。
而如今眼下,陛下紧急征兵于梁,彭王因病不能出征,就被怀疑谋反。
臣下惊恐不安,担心功臣们从此人人自危,天下惴惴不安。
现在彭王已经死去,臣也生不如死,请赴汤就刑。
” 据说,刘邦听了栾布这一番辩白后,下令释放,任命他为汉之都尉。
史书上说,这位豪侠栾布,经此大灾大难后,从此顺风顺水。
不仅仕途上一帆风顺,而且声名远扬于江湖里巷。
栾布死后,在燕国和齐国的民间,出现了不少祭祀栾布的神社,名为“栾公社”,都是景仰栾布的老百姓修建的。
他们敬重栾布的侠行厚义,以为他能有后来的功业富贵,都是因为当年有德于彭越之善行的结果。
这位豪侠栾布,在历史上留下一句有名的话:“穷困的时候不能忍受屈辱,算不得好汉;富贵时不能随心快意,算不得贤人。
”据说,他发达后的为人行事,都以此为准则。
承受过的恩德,必定厚重回馈,遭遇过的仇怨,必定设法报复。
真真是爱憎分明,公私不分,不愧为名重于游侠社会的枭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