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王莽用言官的心理让女儿当上了汉平帝的皇后

时间:2025-04-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之时被赶出京城的教训对来说太深刻了,哀帝死后,王莽因为有处理丧事的经验被姑姑王政君召回京城任大司马,但这时候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年纪也大了,王莽虽然位居三公,但是朝中还有成帝家族的势力等各种势力,暂时不能做到独霸朝纲。

王莽担心姑姑死后政局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变化。

所以就考虑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自己也就可以享受国丈的尊位,这样自己就有姑姑和女儿的双重保险,因为从来说,即使也不能把国丈当成臣子。

网络配图于是王莽就上书太皇太后,说:“皇帝已经即位三年了,还没有娶皇后,以前国家遭遇危机,都在于皇后缺乏品德和威仪,皇帝没有太子,所以要根据礼仪选定十二名后妃,以使皇帝子孙昌盛。

选妃的范围应该限定在名门望族之中。

”太皇太后一看此事合情合理就同意下诏为皇帝选妃,大臣们就从各名门望族中挑选了不下两千名女子列给皇室,王莽一看名单,当然也有点懵逼,自己的女儿在这两千多人里没有之处,很难确保被选为皇后。

于是心生一计,遂上书太皇太后:”我本人品德修养不够,我的女儿气质容貌也差,请下诏不要选我女儿当皇后。

“太后也搞不懂王莽的真实意图,只对他的“至诚无私”之心大加赞赏,然后特意下诏“不选王莽之女”。

诏令一下,言官和贵族们就坐不住了,言官的职责就是监督和纠察,并且以死谏为荣,纷纷上书太皇太后:“安汉公(王莽)品德高尚如巍巍泰山让人仰望,功勋累累无人可比,为何选皇后要单单排除安汉公的女儿呢?我们盼望安汉公之女能为天下母后。

”网络配图王莽则开始找人假意劝解这些言官贵族,无非是说自己德行修为不够,女儿气质一般的话语。

结果越劝解,这些人越认为王莽是谦虚的忠臣,上书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众人又开始争辩皇后是否非要广泛选择,结果本来遵礼守法的选皇后过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王莽之女能不能当皇后的大辩论。

网络配图当然这一切都在王莽的意料之中,太皇太后最终只能派人去王莽家中实地考察,结论是:“安汉公之女贤惠仁义,窈窕端庄,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就这样,王莽的女儿成了皇后,自己成了皇上的老丈人,王莽的安汉公爵位再加上”宰衡“一职,地位超过了所有的诸侯王。

而且女儿成为皇后之后,王莽又把皇家赏赐的聘礼分给另外11个妃子的家人以及自己族中贫困的人。

使得当时的人都认为王莽”品性清静,爱好道义,温良谦恭,礼贤下士。

王莽的仕途又一次取得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帝王心术:汉桓帝当朝戏弄文物百官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虽说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戏弄百官这种行径在帝王心术中是决不允许的。但在就有这样一位,他就是。汉桓帝东汉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出师表》曰: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也就是说,东汉王朝之所以没落,是因为汉桓帝、这两个东汉的昏君亲近小人导致的。这两位皇帝,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宠信宦官,两开,还卖官鬻爵、沉迷享乐。尤其是那些宦官,倚奉迷惑皇帝,滥行淫威,鱼肉人民,朝政日益败坏。网络配图汉桓帝为了减轻国库的负担,开了东汉卖官的先河。而汉灵帝更是过分,在宦官的怂恿下,当官、升官都要花钱,好的位置还要公开竞标。当时官位的标价大概都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就是四百万钱。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高额的 做官费 而吓得弃官而走。汉桓帝当皇帝的前13年受到大将军梁冀的控制,后来他利用宦官除掉梁冀开始亲政,压抑许久的欲望一发不可收拾。他大规模征召美女入宫,数量高达五六千人,他的后宫一下子成了嫔妃的海洋。一次他兴头上来,竟然把数千嫔妃全都集中起来,全部,让自己的宠臣们跟她们做最亲密接触。桓帝一边喝酒,一边不时放声狂笑。汉灵帝在这方面也是不甘落后,他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再引来渠水绕着房屋到处环流。渠水中种植着进献的荷花,花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 夜舒荷 。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汉灵帝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嬉戏追逐。他给这处宛若天上人间的花园赐名为 裸游馆 ,有时他自己高兴起来,也亲自参与,众人一起开天体大会。网络配图汉灵帝深居内宫,就这样还觉得没意思,挖空心思尝试新花样。汉灵帝的宫里无驴,一个善于逢迎的小从外地精心选了四头小驴送进宫。汉灵帝见后,大为稀奇,爱如至宝,每天命人牵着驴驾的小车在宫内游玩,有时甚至还亲自驾车。皇帝驾驴车的消息传出,京城许多官僚士大夫竞相摹仿,以为时尚,一时民间驴价陡涨。正当驴车的潮流向宫外弥漫之际,灵帝又对驴车失去了兴趣。不要紧,自然有宦官出主意。有个出心裁,将一条狗打扮一番,给它戴上朝冠、穿上朝服、系上绶带,领着它就摇摇摆摆上了朝。汉灵帝远远看去好生奇怪,及至走近一看,认出乃是一条狗,不禁拍掌大笑,连声赞道: 好一个狗官。 满朝文武一听顿感受到奇耻大辱,但却都敢怒不敢言。汉灵帝时期,宦官和赵忠深为灵帝宠信,灵帝甚至将二人分别比作自己的父母。这些宦官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汉灵帝要登高观看京城全景。宦官们担心皇帝看到宦官的宅邸不高兴,于是就请中大人尚但进谏说: 天子不适合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 汉灵帝对他的鬼话言听计从,不再提这件事情了。网络配图史学家胡三省说:“观灵帝以尚但之言不敢复升台榭,诚恐百姓虚散也,谓无爱民之心可乎?使其以信尚但者信诸君子之言,则汉之为汉,未可知也。”也就是说,汉灵帝因为不愿百姓离散而不再登上高台,从这方面看此人还是有爱民之心的,如果他能像相信尚但一样相信君子,那还不一定怎么样呢!但历史不可假设,这两位皇帝就是亲近小人,对宦官言听计从,“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东汉王朝也就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王莽的人生悲剧 一生低调死后被割下舌头

红潮导语: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死得也很惨烈,甚至舌头都让人割下来吃了。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依旧有数以千计的人愿与他同归于尽,不知这是否能带给他一丝安慰。 说是位圣德明君,笔者不敢苟同;说王莽是野心勃勃的篡汉者,笔者也不尽然赞同。还原真实的历史,也许你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 都说王莽是反面人物,史上贬多褒少,有史学家认为他也有积极作用,肯定了他的改革意图。但是阴谋与虚伪始终都是扣在他身上的帽子,篡汉的野心家也成了推不翻的定论。 王莽的姑母是的皇后,的生母,其伯父执掌大权之时,他的叔伯弟兄大都生活骄奢,唯有王莽始终保持着虚心朴素,谦恭俭约,礼贤下士的生活姿态,二十四岁的时候升为射声校尉,深得宫中大臣的赏识。他们纷纷在和汉成帝面前举荐他,很多名士也赏识王莽的品德和才华,联名上书夸赞。公元前16年,年仅三十岁的王莽被汉成帝封为新都侯,升任骑都尉和光禄大夫侍中,专门侍奉,参与朝政大事。这时的王莽权倾朝野,却丝毫不见傲慢骄横,反而更加谦卑恭敬,广交名士,将家中钱财散与贫寒之士。网络配图 曲阳侯王根是王莽的叔父,担任大司马多年,几次称病说要退休,王莽的表兄、太后的外甥淳于长为九卿之首,按照惯例,他应继承大司马之位。淳于长从前帮助成帝立为后,成帝一直心怀感激,封其为定陵侯,淳于长的权力开始膨胀。这时淳于长飘飘然,不断接受各方贿赂,骄奢淫逸,成帝废掉的许皇后也送给淳于长财物,希望他能帮忙说情让成帝立她为左皇后。王莽知道这些事以后,就假借探病跟王根说:“淳于长看到您久卧病榻高兴极了,觉得应该替您辅政,已经许下不少誓言,说要帮他们封官加爵。”王根很是气愤,马上禀告太后,太后就叫成帝罢了淳于长的官位。没过多久,王莽的另一个叔父王立接受了淳于长托儿子王融送来的,从而替他说情。成帝开始调查此事,王立怕引火烧身叫王融自杀,成帝更加怀疑其间有诈,就把淳于长关在位于洛阳的诏狱中审讯,终于查清了他的罪行,将他处死狱中。 通过此事,王莽因大义灭亲,揭发表兄罪行有功,荣升大司马。 升任后的王莽更加勤于政务,克己奉公,选贤举能,生活上节俭,却厚待士人。其母患病,各位公卿大臣派夫人登门探望,却只见一位穿着寒酸的女人出来迎客,众贵妇以为是佣人,得知此人便是王莽的妻子后,都。 王莽的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成帝驾崩,哀帝即位了。成帝本无儿子,太子是其侄儿,刘欣即位,他的母亲就成了外戚,王家遭受了沉重打击,所有相关的官员也都被革职。王莽回到新都侯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唐河县西南,一直闭门谢客,不再与外界联系,对当地官员也极其恭敬,没有一点架子。他的二儿子杀了一名奴婢,受到了他的斥责并令其自杀偿命。王莽罢官大司马后的三年以来,为王莽上书喊冤的大臣数以百计。终于,在元寿元年,哀帝借侍奉太皇太后之名召回王莽。一年后哀帝病死,哀帝亲信被免职并自杀。太皇太后再次成为皇太后,王莽也再次被封为大司马,他们辅佐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太子。 再次掌权让王莽快速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心腹班底。在元始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的正月,诸位大臣建议王莽应因“定策安宗庙”的功绩受到嘉奖。王莽却表示,他是与、王舜、、甄邯四人共同定策,应当嘉奖这些人。而当此四人受封后,王莽依旧不愿接受表彰。于是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太傅,称安汉公,增加封邑二万八千户,以萧相国的故居作为安汉公官邸,并定为法令,永远遵守。网络配图 王莽感到诚惶诚恐,虽接受了称号,却无论如何都不要增封的土地与民户。几经推辞,最后朝廷改为披泽天下,全国所有人都受到了王莽的恩惠。这让全国上下都对王莽。 这一年年底,平帝驾崩,而就在这个时候,武功县令孟通在井中挖得一石,用红字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大臣们认为这是天诏,请王莽做“摄皇帝”即“摄行皇帝之事”,皇太子为“”。 这时的王莽想做皇帝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渐渐开始铲除各种阻挡自己当皇帝的障碍,而此时各种因素也都在帮助王莽。在他登基前的几十年里,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频发,天降陨石,日食月食,老天爷,搞得百姓人心惶惶。石头之事更让人觉得是天降福瑞,正巧王莽上台后,灾害大大减少,更让人相信王莽是天降之才。 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一个小官——淄博县昌兴亭亭长上表朝廷说:“梦见天公对自己说:‘摄皇帝当为真,还说倘若为真,早晨起来就会看到亭中长出一口新井。”’结果第二日,亭长果然发现平地出了一口深井。同时,全国各地都争献载有“天命”信息的物件,内容都是王莽应顺应天意,即位称帝。面对这些,王莽只是推辞,而他越推辞,臣民越迫切地希望他能登基,他越是无私,臣民越发狂热地推举他即位。 终于在公元8年11月,也就是王莽任“摄皇帝”满三年之时,又有人向朝廷进献催促王莽即位的神迹,王莽终于即位做了真皇帝。 从此改国号为“新”,王莽同时废掉刘婴的皇太子名号,封他为定安公,赐予定安公方圆百里的土地,并把宗祠安置在那里。自此,西汉二百一十四年的历史结束了。 现在看来,说王莽是那个时代的民主选举的皇帝,其实是有些道理的。王莽当上皇帝,当时著名的学者写了一篇《剧秦美新》,说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夸赞王莽功德无量。网络配图 当然也有研究学者认为,那些“神迹”不过是王莽想登上皇位而自导自演的丑剧罢了,这只能暴露王莽的篡汉野心。但是,结合各种的实际情况,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这更有可能是臣民自发自愿的行为,因为王莽之前毕竟给百姓不少恩惠。不妨说这些行为中其实暗藏着百姓的真心期盼,也是王莽未即位之前的三十几年里的赢得了臣民的拥护与爱戴。 王莽废除皇家的呼池苑,把穷人都迁往此地居住,乔迁的饮食和建设田地所需的器具牲畜以及作物,都由当地官府供给。他还下令在京城中建设廉租房小区供给贫民居住,他还扩大了太学招生,兴建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在长安城成立了不少研究所,把对研究古典文献书籍有贡献的人全部召集至此,做研究做学问。除此之外,他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学习《周礼》的各种礼仪制度,按照等级划分了着装、住房、婚丧的式样,还规定禁止对童叟加以刑罚,妇女如非重罪不予逮捕。每逢天灾,王莽便主动食素,大赦天下。 种种史实表明,王莽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掌握政权并制订改革方案的。纵观整个世界,宗教的创始人大都有着宽怀的胸襟和伟岸的人格,信仰他们的那些人,往往只看到了偶像身上的光环而忽略了他们身上的缺点。但是,在西汉时期外戚专政的混乱情况下,是有必要出现这样一个顺民意、安民心的人的。王莽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死得也很惨烈,甚至舌头都让人割下来吃了。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依旧有数以千计的人愿与他同归于尽,不知这是否能带给他一丝安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