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何要圈禁了隆科多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雍正五年,突然下令,将正在与沙俄使节谈判边界问题的隆科多,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的罪名,抓捕下狱。

是年十月,隆科多被定罪四十一款,被圈禁于畅春园。
雍正元年,隆科多与一起被加封为太保,一起被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荣耀至极。
年羹尧为雍正朝的国舅,而隆科多为雍正帝的国舅。
雍正帝专门下谕内阁,要在正式的公文中称谓隆科多为舅舅,这一份殊荣,是有清一代的独一份。
然而,随着雍正疯狂打击允禩集团,追责已死多年的康熙四十七年推举允禩为储的、揆叙,查出当时还是一等侍卫的隆科多,追随阿灵阿等支持允禩。
这是雍正极为痛恨的。
李世民夺位是生死相拼,是明火执仗,窃位是偷天换日。
也许他们害怕愧对祖宗,才殚精竭虑设法证明自己才能,造就了各自的盛世。
在康熙朝“九子夺嫡”战中,众望所归的是皇八子胤禩,他的“贤王”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还有经康熙授权、手握重兵的征西大将军皇十四子胤禵,也引发朝野的接皇位猜想。
可最终,接位的是不显山露水的皇四子胤禛。
最关键之点;这是步兵统领、九门提督隆科多在非正式场合(深夜、畅春园、康熙咽气的病房病床前)单独口头宣布的,后亮出的康熙传位胤禛的遗诏也是他提供的;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是否公中有私做了手脚?这可是天大的秘密! 隆科多出身显赫,是一等功佟国维的儿子,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又是雍正上位过程中的重要推手。
可以说,初期的雍正极其非常信任舅舅隆科多,不断给予封赏,于是在康熙朝不太出彩的隆科多,突然间成为股肱重臣,形成了“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的局面。

不过从隆科多的迅速陨落来看,雍正对他的重用恐怕还是为了让自己站稳脚跟。
一旦皇位稳固,生性多疑的雍正就开始看隆科多各种不顺眼了。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次子(并非电视剧中所演的是佟国维的侄子)。
这样显赫的出身也注定了隆科多始终离不开权力的争斗。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
在康熙、雍正两朝的权力交替之时,隆科多也成了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众所周知,清代八旗包衣在皇族宗室面前,常常以“奴才”自称。
绝对的皇权覆盖了所谓自然的亲戚关系,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仅仅是隆科多一人,看起来是一个好事情。
隆科多出身高贵,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满洲镶黄旗人,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
《》对隆科多生平的描写多有曲笔,且更多是从资治为臣角度。
隆科多也算是“坐在火箭上升迁”的代表,而他尽职尽责,表现优异,得到了康熙的青睐。
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为属下违法所连累,康熙帝责成隆科多没有实心办事,故而罢免其副都统、銮仪使的职务,仍在一等侍卫上行走。

隆科多还犯了雍正的另一个大忌,那就是皇位继承人问题。
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大忌,皇位继承人是皇帝自己思考的问题。
除非皇帝问你,否则是决不能开口的。
当年要求立太子,也就是老包遇到了宋仁宗这个千古仁君,换成其他人,包大人就保不住了。
宋高宗杀的原因之一,就是岳飞希望赵构立太子,而赵构当时没有儿子。
雍正站稳脚跟以后,必然要清洗这些两面派。
就这样,隆科多作为一个牺牲品,被雍正清洗出了朝局。
不过念在隆科多确实帮助过自己的份上,雍正将隆科多终身囚禁。
不过没过多久,隆科多就死了,死因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既然杀了杨修,为什么没有把宣皇帝司马懿也一起杀掉
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的主簿。不过,对于聪明的杨修,曹操非常不喜欢,对此,曹操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也即公元219年,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对此,杨修在临死前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反而杀了杨修?毕竟对于司马懿所在的司,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江山。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由此,曹操是在公元220年病逝的。而在公元219年,也即曹操临终前,选择杀了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司马懿和杨修,曹操为何一放一杀呢?对此,一方面,就曹操来说,其之所以放过司马懿,主要还是因为后者比较谨慎,没有犯什么可以借题发挥的错误。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懿也是个士族子弟,家族势力非常显赫,他也是个的智谋之士,这点和杨修有点像。 二 但是,相对于性格张扬的杨修,司马懿则非常低调深沉。当然,后来曹操还是发现司马懿抱负远大,有雄心壮志,似乎不甘于人臣,越来越像年轻时的自己。在此基础上,曹操对司马懿还是存在一定的杀心。不过,自此之后,司马懿就更加谨慎和低调了。因为司马懿获得了的支持,也即司马懿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此时、等谋士都已死去,所以对于之后即位的曹丕,也需要司马懿这样的谋士来辅佐。在此基础上,出于长远的考虑,曹操决定放过司马懿,以此为之后即位的曹丕留下一位人才。 三 另一方面,历史上杨修被杀的原因,分为正史和演义小说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有一些共同点,但又不完全一样。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熟知的杨修之死,是《》里面的情节,并不是正载中的曹操杀杨修的原因。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曹操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操之所以杀了杨修,一方面是杨修数次助通过曹操的考验,这让曹操非常不满。 四 最后,在明确曹丕作为世子后,曹操决定对曹植身边的杨修痛下杀手,以此消除曹丕之后的威胁。换而言之,如果曹操不少杨修,后者显然会成为曹植的助力,而曹植和曹丕之间的争夺,势必加剧曹魏内部的消耗,从而让蜀汉和东吴获益。另一方面,杨修背后所在的世家大族,也让曹操颇为顾忌。由此,曹操杀杨修,也是希望给曹魏内部的世家大族以震慑。此外,杨修会在曹操死之前的数个月内被杀掉,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曹杨两家的嫌隙,毕竟当时杨修可是掌握着丞相府的很多秘密。总的来说,曹操最终放过了司马懿,却杀掉了杨修。 随机文章虽结拜为兄弟…但让刘备死都无法原谅张飞「一件蠢事」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葫芦娃七兄弟各自有什么能力,法天象地/喷火吐水个个令人羡慕不已北极为什么只有冬夏两季,地球绕太阳自转轴导致(冬季长达6个月)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孔有德被大清王朝封为什么王 孔有德为什么会自焚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在平定各方势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战败自杀,被清政府封为定南王,追谥武壮。定南王孔有德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1621年与其兄孔有性和耿仲明、耿仲裕一起投奔,与耿仲明、尚可喜一起被称为“山东三矿徒”。1628年,处死了毛文龙,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管辖,后来刘兴治发生叛乱,陈继盛被杀死,黄龙去镇压,孔有德等不服黄龙的管辖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1861年,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自称元帅。1861年1月,孔有德攻占登州,2月孔有德围攻莱州,后来孔有德被明军打败,在1633年四月投奔了清军。1636年孔有德被清政府封为恭顺王出兵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后来孔有德一直在朝鲜作战,迫使朝鲜臣服了清军。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孔有德一直带领军队追随着清剿南明势力,1646年,孔有德被授为平南大将军,进攻南明政权,1647年,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出征广西,。1652年,孔有德兵败退守桂林,并且在守卫桂林的战斗中头部中箭,这个时候明军开始架云梯攻城,孔有德见到大势已去,于是手刃爱姬,自焚而死。孔有德之子孔庭讯几年之后被李定国处斩,清朝廷对孔有德予以厚葬,并且追谥为武壮,定南王孔有德被明军统帅李定国焚骨扬灰,清政府为孔有德建立了衣冠冢,孔有德唯一幸存的女儿被收为义女。 孔有德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孔有德一生都是戎马倥偬,经历了战役无数。孔有德却是明朝的叛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孔有德与自己的兄长孔有性和耿仲明、耿仲裕兄弟一起投奔了明朝的辽东纵兵、左都督毛文龙,但是这支军队军纪很坏,不听指挥,并且危害地方,所以1628年袁崇焕处死了毛文龙。毛文龙被处死之后其旧部发生了兵变,于是总兵黄龙赶去镇压,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不服黄龙的管辖,于是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1631年八月,祖大寿被清军围困在大凌河,孙元化下令让孔有德带领八百骑兵前去救援,但是孔有德抵达登州吴桥的时候军人因为给养不足发生了哗变,孔有德于是自封为元帅,走上了叛离明朝的道路,史称孔有德叛乱。1632年一月,孔有德围困了登州城,而孙元化认为可以招降孔有德,所以疏于防范,孔有德让三百士兵假装前去投降,与在登州城内的耿仲明密谋策划,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攻占了登州城。活捉了孙元化、宋光兰、王梅等官员。总兵张可大杀死妻妾后自尽于太平楼。孙元化逃回天津,被明政府处死,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攻破黄县,并且在1632年二月围困了莱州城,但是明政府认为可以招降孔有德,一味的对孔有德进行招抚,但是孔有德不听明政府的招降,攻城更加的猛烈,后来还诈降抓住了谢链等官员。明军见招降措施不奏效,于是对孔有德叛军展开了攻势,孔有德很快不敌,于是退守登州,但是登州很快也失守,孔有德带领着一万多人突围而出,乘船向辽东半岛去了,而辽东半岛之上的明朝军队也正在严阵以待想要消灭孔有德,但是明军并没有将孔有德完全消灭掉,孔有德上岸之后去了盖州,后来在1633年四月投降了清朝。孔有德叛乱至此告一段落。 孔有德是明末清初的一代枭雄,一生征战四方,作战无数,一般认为孔有德是从吴桥兵变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1631年八月,清进攻大凌河,祖大寿被被困在城内,孙元化急令孔有德带领八百骑兵赶去前线支援,孔有德在到达登州吴桥的时候遇到了大雨春雪,部队的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于是孔有德发动了吴桥兵变,自己当上了大元帅。1632年一月,孔有德围困了登州,登州告急,在登州驻防的孙元化相信自己可以招降孔有德,所以疏于防范,孔有德于是让自己的部下三百人前去诈降,混入了登州城内,并且与在城内的耿仲明秘密策划,趁着夜间人们熟睡之际,里应外合占领了登州城,活捉了孙元化和守备宋光兰以及王梅等官员,总兵张可大坚守水城数日,最终还是被孔有德攻陷水城,张可大兵败之后将自己的妻妾杀死之后,自己在太平楼自尽身亡,孔有德占领了登州城。 1632年二月孔有德攻打莱州,但是久攻不下,后来明军的援军来到,孔有德被迫退兵,明军将孔有德围困在登州城内,开始了大力攻城,孔有德带领一万余人突围出去乘船逃往辽东半岛,但是在上岸之后遭到了等在那里的明军的围剿,孔有德于是逃奔了盖州,1633年四月,孔有德带领着残部投奔了清朝,登莱之乱告以结束。孔有德是在登州发动了吴桥兵变起家的,那些跟随孔有德的登州军人称为登州水军,孔有德带着登州水军最后投奔了大清,并且为大清征战沙场,屡立战功,逐渐的成为了定南王,可以说没有登州水军就没有孔有德的定南王。 孔有德一生之中戎马倥偬,为大清的江山立下了,大清朝也没有亏待孔有德,给与了孔有德高官厚禄,并且将其封为定南王,可见孔有德在平定南方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有德怎么死的?关于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孔有德是在征战沙场,凡是征战的人没有常胜将军,孔有德是在兵败后自焚身亡的。孔有德开始的时候投奔的是明朝的毛文龙,后来辗转各处,后来在登州吴桥发动了吴桥兵变,自己做了元帅,并且曾经在登州和莱州造成了登莱之乱,孔有德在莱州兵败之后乘船从山东半岛到达了辽东半岛,1633年四月投靠了清朝。 后来清朝入关之后被清朝派往南方追随者多铎平定南方的叛乱,可以说在平定南方的叛乱的时候屡立战功,在1646年被封为平南大将军,1647年又被封为定南王,可以说是荣极一时,这个时候清朝让其出征广西,1651年,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残部李定国的大军在收复湖南的大部之后,南下广西,定南王孔有德于是亲自率兵前去兴安县严关扼险据守,李定国采取了大象阵攻破了清军的防线,孔有德狼狈的逃回到了桂林,下令紧闭城门,但是后来孔有德再次打了败仗,只身逃回了桂林,李定国将桂林包围,七月初四,大军架设云梯攻城,孔有德头上中了一箭,看到大势已去,于是手刃爱姬之后自己自焚身亡。孔有德是为清朝平定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孔有德最终战败自焚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