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大家把目光转移到中国魏晋的十六国时期,而介绍的一位帝王就是十六国时期最为传奇的帝王,在位二十余年的他,曾经让前秦统一北方,一时拥兵百万,资财如山。
而数年之后,却是北方大乱,最后身死人手。

但没有为天下人嘲笑,而是。
或许,从他的失败经历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什么,他就是宣昭帝。
网络配图1、诛杀暴君,承继大统苻坚本身不是国君,或者应该这样说,本身他没有资格承继帝位。
他的爷爷,是三秦王符洪的,但是继任君主符健却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伯父。
当然,自己的伯父待他不薄,后来封他做了东海王。
符健死后,第三子符生即位,如果说自己的兄弟好好执政理国,可能苻坚最后也不是发动政变,偏偏这个符生生性残暴,好杀人。
史书记载:大臣每至,则令侍从箭上弦,刀出鞘,大臣每战战兢兢,因稍有不慎,即杀之。
这日子久了,大臣们自然对符生不满意,于是私底下有一些大臣就劝说苻坚夺取皇位。
而苻坚因为自身力量不足,加上符生力大无穷,勇猛过人,未敢动。
而事件多的导火索却是在一个侍女身上。
所以说,有时候不要小看历史上的一些小人物,他们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写历史。
这符生有一天晚上又喝多了。
这竟然拉着侍女的手说:苻坚符法兄弟不可信,旦日当杀之。
可是这个侍女呢?恰恰是苻坚它们安排的人,于是连夜出宫报信。
这让苻坚它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连夜点起亲兵,杀入宫中。
抓到了烂醉如泥的符生。
苻坚不敢背负弑君的骂名,于是让手下带符生到隔壁房间,秘密处理了。
然后就是召集大臣,商讨皇位问题。
这有人可能说,还商量啥,这肯定是苻坚了呀。
但是不要忘记,苻坚还有一个哥哥,同样参与宫廷政变的符法。
于是两兄弟开始让来让去,符法推辞,是因为知道自己不如这个弟弟,苻坚则是处让。
最后还是它们的母亲,一位大妈站出来了:这我儿子确实没有能力当,这就算了,可是以后诸位要是还推举错了人,这责任就要大臣们来担了。
这大臣们一听,跪着求苻坚当皇帝,最后苻坚这种处理了一下,不称皇帝,号大秦。
2、励精图治,推举贤良这苻坚即位后,一看,天下就是个烂摊子嘛,所以一方面,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效仿先王,励精图治。
一方面,却又苦于没有得力助手。
这有一日,听闻一个手下叫吕婆楼的人推荐,见到了一个汉人士子。
一聊天,发现这个人不得了,立马任命做中书侍郎,后来听说始平县豪强们闹得凶,于是让王猛前往治理。

这一去就出事儿了,王猛一到任,立刻杀了一个欺男霸女的豪强,这下子捅了马蜂窝,豪强们抱团凑份子,贿赂执法官,把王猛投进了大牢。
这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这件事情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这苻坚听说王猛被关入大牢,赶紧的就去看他。
结果苻坚就问,为啥去就杀人啊,你这样搞的我很焦灼啊。
这王猛索性说,老大,这不杀一儆百的,以后天下还咋管。
反正人是我杀的,这你要放我出来呢?我该杀害的杀,这你要讨好那些豪强呢?就赶紧把我杀了,这事儿就当没发生过。
这苻坚一听,有道理。
索性放人。
虽然没有明言夸奖,但是其实就是在说:你干的不错,这些家伙我老早看不顺眼了。
毕竟作为老大有时候是不能好好说话的。
网络配图这王猛被放出来了以后,又瞄准了一个大头,这家伙叫做樊世,和前面的人不一样,这家伙不光是豪强,还是个侯爷。
下面咱们听一听樊世和咱们王猛大爷的对话:樊世:这位和先帝打天下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现在敢和站在一起,信不信我削你。
王猛:你要打我啊,我看你啊,连劈柴都不配,不光劈柴,你以后还得给我当伙夫。
樊世:咱两走着瞧,我非把你狗头揪下来不可。
这的,有时候樊世还要当众打人。
苻坚烦了:你们吵吵啥,你樊世就知道吵吵先帝,现在是我当老大,你这么喜欢先帝,下去陪他把。
咔嚓,就把樊世给杀了。
这以后,豪强们被吓住了,所以后来虽然还有少部分人闹事,但是王猛都可以独自解决。
3、积蓄国力,统一北方整顿豪强只是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积攒国力。
苻坚首先就是以身作则,他先是下令,宫里除了我老婆以外,其他人只允许穿布衣,然后自己每天也不追求山珍海味了,能吃饱就行。
除此以外,他还带着老婆亲自去从事劳作。
一个人种地,一个人养蚕。
同时,削减官员工资。
用来干嘛呢?捐给灾区,或者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就这样,短短数年间,前秦出现了人民家给人足,商贾往来不绝的场面。
一时间,天下大治。
当然了,苻坚也明白加强官员教育的重要性,他兴办太学,在各地兴办学校。
后来更是规定,官员们必须要精通一经一艺,不然,就回家卖红薯吧。
当然,效果是明显的,汉文化在前秦得到了传播,也有利于加强官僚建设。

当然了,这统一北方,是苻坚和王猛等人一直以来的愿望。
王猛在临死之前就说过:前燕、前凉这些皇族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就是不杀它们,也要让他们甘心归顺。
而东晋现在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等它们自己出乱子比较好。
当时的北方,除了前秦以外,还有前燕、前凉、代国(后来北魏的前身)等政权。
苻坚在积蓄力量以后,在前燕精疲力尽之时将其消灭,之后又陆续消灭了其他政权,统一了北方。
4、骄傲自满,最终身首异处这苻坚统一北方以后,立刻将眼光放到了东晋身上。
在那时,益州也已经被攻下,大半个天下已经在苻坚的手上,可是他还是想完成统一大业。
但问题是,北方政权尚不稳定,最终使得统一的前秦如同。
而当时很多人都反对对东晋用兵。
如苻坚弟弟符融说:从天象上看,东晋天象平稳。
而且北方新定,根基不稳,同时士兵疲惫,人民厌战,不是好时机啊。
可是,那时的苻坚已经听不清谏言了。
打就打,偏偏苻坚要集中步兵60万,骑兵27万,结果军队因为战线过长,一时不能集中,加上很多士兵士气不高,最终导致了惨败。
网络配图这一败不要紧,前秦开始了。
北方之前臣服的慕容家族纷纷起兵,龙骧将军也趁机起兵,苻坚先是在洛阳收集散兵,后退往长安,在那里,和昔日男宠打了几仗,互有胜负,当然,长安城粮食稀缺,已不能久持。
这个时候,偏偏又出来了一个谣言,说:帝出五将久长得,就是说,你苻坚去五将山躲躲就没事儿了。
结果苻坚带着一部分老婆孩子去避难,让太子符宏守城,结果他前脚刚走,长安就陷落了。
可惜了苻坚花大力气建设的崭新的长安城,就这样被破坏了。
长安被焚毁严重,苻坚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刚到五将山,就被昔日手下姚苌围起来了,后来把他捆到了新平寺。
应该说,苻坚还是有帝王气息的,在姚苌询问玉玺的时候,苻坚大骂道:小子你也配问玉玺,老子我已经把它送到东晋了。
有要求苻坚退位,要搞一个禅让。
苻坚由骂道:你也配当皇帝,还禅让,那是圣人做的事情。
这姚苌心理承受能力确实不强,一怒之下,把苻坚勒死了,结果让自己在后来被众人骂。
应该说,苻坚还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而前秦的灭亡,不应该都怪罪在他身上。
在一个民族矛盾突出的大家庭里,分家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后世常常将苻坚失败的一大原因归结为对别国皇室太过宽容,乃至“柔情似水”,所以后世很多皇室在国家灭亡后,难以保全。
同时,大家也学习到了,在内部稳定以前,绝对不能对外开战,因为这样往往容易被动,后来的北魏,在统一北方后就吸取了前车之鉴,一直以来,没有倾尽全力对南朝发动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了增加湘军战斗力,曾国藩实行了什么制度?
在刚刚继位之后,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次农民起义席卷中国,南方基本上全部波及,形成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此时清王朝的绿营和子弟都不管用,倒是为首训练出的湘军成为了救命的稻草。 后人探索湘军成功之谜,总结出了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纪律、策略、领导人的能力等方面,但据我看来,湘军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原因是因为一方面给人高薪,解决了当前的最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人实行了保举制度,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高薪可以理解,当时曾国藩规定,湘军的饷银是朝廷正规军的三倍。因此,在那个饥荒频发、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湖南人便义无反顾,踊跃参军。那么什么是保举制度呢?这是说按战功保举一定数额的将士为国家武职官员,当然作为高级将领还能被朝廷封为文官。 虽然,曾国藩在衡阳的时候,在湘军誓师时,就喊出了“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的口号。他虽然是理学大家,但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要官、不要钱,这在保境安民时偶尔说说还可以。要让士兵们带着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几年,鬼才会不要命,人都会跑光了。 所以,曾国藩让湘军的将士获“利”,不仅要获利,而且还要用“名”来鼓励将士。曾国藩鼓励部将大胆保举亲信: 鄙人前衔奏补实缺,最足新耳目而鼓士气,不可畏干部诘而预自缩手也。 至于怎么保举,当时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但湘军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不成为的,与朝廷达成默契的规定,那就是每打一次仗,一百人中可以保举三人,此后,逐年递增。在攻克武昌一役中,湘军之中就有两百多人被保举。 这样的制度,当然能凝聚将士的心。湘军领袖能受朝廷的封赏,升官发财,普通的士兵也能在历次战斗中分一杯羹,自然更有战斗力,更有士气。不过后来,这个风气越来越盛,一场胜仗打下来,无论时参战的、未参战的,只要有关系就能获得保举。 都说太平天国封王太多,天京城一块砖头掉下来都可能砸到一个王爷。当时的湘军何尝不是如此,由于是乡勇组织,裙带关系特别严重,保举之风盛行后,哪怕是在老家务农的,未成年的孩子,甚至还在肚子里未出生的都可以想尽办法冒领军功。 这个风气在的“吉字营”最为突出,这也是曾国荃笼络手下的一个方法。曾国藩曾经也忧心忡忡的和心腹幕僚赵烈文说,保举之风增加了战斗力,也为国家埋下了隐患。但是,在当时,太平天国胡乱封王,湘军肆意保举,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行为,哪里还顾得明天后天的事情? 湘军之中,各营保举的武职官员共达十几万人,其中三品以上的数万人。由于在湘军之中,被保举太容易了,不仅是湖南人竞相投奔,甚至一些文人也不惜来到湘军之中,或出谋划策做幕僚,或为湘军提供技术帮助。比如数学家李善兰就来到湘军幕府,一住就是八年,为机械制造局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俞樾、吴汝纶、王闿运和王安定等士子竞相投奔。不及第的希望能够,及第的甚至认为在湘军比在朝廷更有前途。 然而,湘军初期,曾国藩只有二品虚衔,并没有实职。因此,湘军举荐的人都只是虚衔,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履职的机会(徒有保举名,永无履任之实)。这样一来,在湘军后期普遍产生了厌战情绪,严重影响了湘军的战斗力。 直到曾国藩多次明示暗示朝廷,终于获得了两江总督的实职。这样以来,湘军就有更多的将领有机会担任职位,保举制度发挥了更大的效果,吸引湘军不断向太平军步步紧逼。 随机文章唐朝是否仍有古体诗?不是袁世凯!李鸿章临终前举荐「他」 葬送了大清帝国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众神之王宙斯的故事,杀父成为天界主宰/风流成性处处留情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初开国名将傅友德的生平简介,傅友德的人物事迹
弃暗投明 傅友德世代为农,家境不是很宽裕。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元至正十年(1350年),农民起义军领袖 刘福通到砀山迎接 韩林儿,傅友德即投奔红巾军,成为起义军中的一名士卒。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遣部将出击,傅友德随 李喜喜入关中。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四月,李喜喜进军巩昌,兵败后傅友德跟随他进入蜀地。这一年, 徐寿辉的部将 明玉珍占据重庆,攻打成都,尽有蜀地,傅友德便归顺明玉珍。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 。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位于江西县北长江中)。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称 汉帝,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不满。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 收复 安庆,进攻江州(今江西九江),驱兵至小孤山,陈友谅之将傅友德、 丁普郎率众来投,傅友德听说朱元璋前来,喜悦地说:“我得到了真正的主人了!”朱元璋一看到他就感到很特殊,立即提拔为将领,让其跟随 征战。 开国功臣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傅友德随常遇春救援安丰,掠取庐江而还, 朱元璋与 陈友谅双方发生了 ,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3月4日,朱元璋以武昌久攻不下,亲自前往视察军队。3月20日,朱元璋到武昌,对攻城很关心,诸将从城东南的高冠山可俯视城中,却被汉兵占据,诸将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傅友德率数百人一鼓先登,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终夺高冠山。后傅友德被任命为“雄武卫指挥使”。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傅友德随朱元璋下淮东,攻取 江北辖区,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缴获敌军战舰千余艘。闰十月,夺取 泰州,围困高邮,转战 江淮各地。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攻下湖州,攻破苏州。由于傅友德军功卓著,擢升为江淮行省参 傅友德知政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傅友德又随徐达挥师北上,破沂州,下青州,攻莱阳,取东昌,很快就平定了山东。随后南下,平定汴洛。闰七月,会师河阴。傅友德为先锋,北渡黄河,克卫辉、安阳、磁州及广安,集结临清,分兵北进,攻占德州、沧州,直逼元大都(今北京),迫使元朝降明。十二月,又进军山西,攻占榆次,进军太原,元守将来援,万骑突至,傅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又夜袭其营, 扩廓帖木儿仓皇逃走,追至士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又大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脱列伯于宣府。克复太原,山西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移兵伐蜀,领前锋,夺略阳关,克汉中。蜀将吴友仁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救援,攻其山寨,又令兵士点燃十支火炬布于山上,蜀军惊慌撤退。傅友德因战功受到朱元璋的犒赏,赐白金、文绮。 明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席卷天下之大功,位次列第二十八勋,授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 荣禄大夫、 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为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免死铁券,子孙世袭。 西伐巴蜀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分道伐蜀。汤和率廖永忠等乘舟从水路攻瞿塘,傅友德率顾时等以步骑出陇西。朱元璋对众将说:“蜀人听说我军要西伐,必定将其全部精锐部分东守瞿塘,北阻 金牛,抵抗我军。如果出其不意,直捣阶、文,门户已毁,腹心自溃。,只怕军 傅友德队不勇猛啊。”傅友德疾驰至陕,召集诸军声言兵出金牛,而暗地里却率军直趋陈仓,攀援岩石,昼夜行进。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蜀人弄断白龙江桥。傅友德军修桥渡江,攻破五里关,于是攻克文州。然后渡过白水江,直趋绵州。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傅友德军为此伐木营造战舰。为将军威通达瞿塘,于是便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文、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蜀守军见后,全部解体。 当初,蜀人获悉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然聚集所有部众防守瞿塘。等到听说傅友德攻克阶、文,直捣江油,才分兵支援汉州,以都。还未到达时,傅友德军已经在城下打败其守将向大亨,并对将士说道:“援军远道而来,听说向大亨兵败,便已经丧胆,无能为力了。”然后加以迎击,大败蜀人。遂拔汉州,进围成都。戴寿等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等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登记府库、仓廪钱粮,反绑双手到军门投降。成都平定。然后分兵巡行未下州县,攻克保宁,将吴友仁捉拿押送京城,蜀地全部平定。傅友德进攻汉州时,汤和还屯军于大溪口。在江流中得到木牌后,这才进兵。而戴寿等此时已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下老弱防守瞿塘,所以廖永忠等才得以乘胜直捣重庆,降服明升。因为这样,太祖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廖永忠次之。回师之后, 北征大漠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 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 傅友德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独只有傅友德,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 洪武六年(1373年),傅友德出雁门,为大军前锋,俘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还镇北平后,傅友德被朱元璋召还,陪太子讲武于荆山,俸禄每年又增加一千石。 洪武九年(1376年),傅友德再次率兵北伐,生擒帖木儿于延安,降甚众。 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大将军徐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随晋王、燕王再征大漠,擒乃儿不花。还军驻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后,复征宁夏。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杀元朝辽王军队。此役,傅友德又施以诈计,追杀间忽令大军班师,敌军得知后便放松了警惕和防备。这时,傅友德又令大军悄悄地潜至黑岭,大破敌军。得胜后,出任练兵山陕总屯田事,加封太子太师。 南平云贵 建立之初,贵州尚未归附,云南为元把匝刺瓦尔密盘踞。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 、 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 傅友德云贵。傅友德率部至湖广,便分遣都督胡海等领兵5万经永宁赴乌撒(今贵州威宁),自率大军经辰州、沅州奔贵州,克普定、普安后直逼云南曲靖。元梁王遣司徒、平章达理麻领十余万精兵屯驻曲靖以抗拒明军。傅友德率部趁大雾逼近白石江边,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沿江摆开阵势,做出强行渡江的样子。达理麻也集中全部精锐把守白石江另一边,准备迎战。而傅友德则暗中另派数十人从白石江下游偷偷渡江,进至达理麻军后,鸣金击鼓,摇旗呐喊,达理麻闻报急撤将士抵御,引起江边元军的阵势骚动。这时,傅友德乘机挥师渡江,以勇猛且善游泳的兵士作先锋,攻破达理麻的前军,傅友德又令沐英率铁骑直捣达理麻中坚,元军大败,活捉了达理麻,平定了曲靖。 接着,傅友德又分遣蓝玉、沐英率师进军昆明,自率数万兵马奔乌撒,驰援胡海等部。元梁王得知达理麻失败被擒,便弃城逃跑,与妻子一起投滇池而死,元右丞观音保出城投降。 占据大理,传了十代后到了段宝手上。段宝听说是从江南开奠基业的,便派他的叔叔段真从会川奉表向明朝廷投诚。洪武十四年(1381),征南将军傅友德攻克云南,授予段明宣慰使的职务。段明派都使张元亨给征南将军送一封书信,说:“大理是与相互交好的外国,鄯阐实际上也是的玉斧画下来不要的国家。这两个地方很难驻扎军队,动用武力也没什么用。请求你依照 宋朝的事例,允许我们、段氏独立成国,则我们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佩戴印章向你们通好,每两年向明朝廷献小贡一次,每三年献大贡一次。”傅友德看后很愤怒,羞辱了段明的使者。段明又送书信来说“: 大动干戈,仅仅设置了一个益州郡, 亲自出征,也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鄯阐。请求你们还是班师回朝吧。”傅友德回书给段明说“:大明王朝是龙从淮河郊区起飞,统一海内。我们看不上、唐朝那些小小的智计,也看不起宋朝、元朝那些浅薄的图谋。我们明朝大军一到,神龙会来且助阵,天地也会与我们呼应。你们段氏承接了蒙氏的领地,运数在已经断绝了,只不过是宽待你们而延续至今。我们的军队已经歼灭了梁王,替你们报了世代的怨仇,你们此时不向朝廷投降还等什么? 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食禄三千石,再次授予免死和世袭铁券。 无罪赐死 亲家 朱棡,女婿 朱济熺贵为九大攘夷藩王之一,藩王国地处山西冲要所在手握精骑重兵,且傅友德本人也常在山西前线布置防务。太子死皇孙幼后,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很近而且战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门口的那个守卫者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当时他很生气,但是没有发作。这个守卫者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 [2] 2七战七胜 傅友德洪武五年,傅友德率领五千骑兵攻打西凉,击败元将失刺罕;后攻打 永昌(今属甘肃),击败元太尉朵儿只巴,杀敌数千;攻打元军于扫 林山(今甘肃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并杀敌五百余人;攻打 甘州,元将上都驴迎降;攻打 亦集乃路(今内蒙古 额济纳旗),元军守将 卜颜帖木儿开城投降;别笃山遇元 岐王朵儿只班的元军主力,击溃元军上万人,抓获平章长加奴二十七人,马驼牛羊十余万。元岐王朵儿孤身一人逃走;傅友德追至 瓜州(今甘肃安西),击败当地元军,缴获牛羊等大量战利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