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死后,进行的大规模的清查,很多的官员都被降职或者是直接撤职,这时候徐敬业不乐意了,他们实行的夺权的计划,以监狱里的死刑犯人为主力,迅速夺取了扬州城。
随后徐敬业人发起了和武则天的正式抗争,他们的口号就是为了夺回李家打下的江山,说起来这次叛乱声势浩大,十余天的时间里,就集结了十几万人的队伍,但是经不住武则天大权在握,直接派兵三十万人,进行有力的镇压,叛乱一个多月就被完全镇压下去。
大唐繁荣昌盛的生活,不光是武则天的政策严明,更少不了朝堂的众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也是最出名的一个:狄仁杰。
狄仁杰出生在公元630年,那时候李世民刚登皇位不久,狄仁杰的父亲叫狄知逊,是狄孝绪的第五个儿子,依照传统,不能继承家业,不过因为家教的原因,读书不错,考试后,进入太子宫,担任东宫内直郎,管家的角色。
狄仁杰成年后,因为考试成绩太差,被分配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人民法院科员。
当时他心里只想做官,虽然没考上,但是狄仁杰却有了新的机遇。
后来因为业务能力强,被侍郎看重,把狄仁杰推荐到了并州那边。
有了刑部侍郎撑腰,狄仁杰在并州干了二十年,终于再次升官,这次的官职,就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首席法官。
这下狄仁杰又发愁了,愁什么呢?案子太多忙的不可开交。
经记载,在那一年狄仁杰的案件里,有一万余人的涉案人数。
再一次意外的案件中,狄仁杰的人生再次得到改变。
原因是什么呢?这天狄仁杰接到了一个卷宗,说是金吾卫大将军在昭陵砍了一棵柏树,只有以死谢罪,轮到狄仁杰接手后,就让大将军把职位辞了,没说其他的,做个老百姓没什么不好。
这事让唐高宗知道后,心里不乐意了,让你办个案子这人什么事也没有,没砍头也没流放,只是丢个官职,你怎么办案的?狄仁杰自幼喜爱读书,可以说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是这么讲的:有个小偷生活艰难,在皇家陵园偷对玉环被当场抓住,大怒要满门抄斩,有个大臣提意见了,说杀一个人就行了,如果说有人带了一抔土出陵园,那是不是也满门抄斩?肯定是不合适的,最后皇帝只能单杀小偷一人,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和张释之。
这些事情听起来很普通,但是狄仁杰成为当时最耀眼的新星有两个主要原因: 这些经历,对于一个朝廷官员来说,好像很普通,没有什么是值得夸耀的地方,可偏偏狄仁杰却成了武则天时期,最出名的官员,主要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武则天上任之后缺少大家族的支持,自己的家族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随后希望看到李唐江山的大臣占据主流,能回到京城被重立太子,狄仁杰可以说功不可没;第二就是狄仁杰的朋友多,在武则天的时候公务员这方面有大的缺口,狄仁杰因此也举荐了不少人才,其中就有敬晖,姚崇等人,再后来神龙革命,他举荐的这帮人一举夺回江山,还给了李唐。
总体来说,狄仁杰说服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政权转为李唐有了无限的可能,而且培养了大量光复李唐的人才,事实证明他也做到了。
但是他并不急于一时,而是从长计议,周密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另有5位皇子,在康熙皇帝驾崩时尚未成年,这当中,最大的是皇二十子,也才16岁。
因此这五位皇子没有参合到皇位之争中,幸运地避开了这一政治漩涡,下场都算比较好。
康熙画像 剩下的15位成年皇子则没这么幸运了,除了登上皇位的皇四子及其同党外,其他或多或少都牵涉到了皇位之争,因此多数也就没有好下场了。
这15位皇子分别为:皇长子胤禔、皇次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皇十四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皇十七子胤礼。
康熙皇帝早先立嫡子即皇次子胤礽为太子,长子胤禔十分嫉妒,采用各种阴谋手段陷害太子。
不断联合其他皇子及官员打太子小报告,并在康熙废除太子后进言杀死废太子,设置用巫术企图害死废太子,由此触怒了康熙帝,被康熙皇帝夺封爵,幽于府第。
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
雍正十二年(1734年)胤禔在囚禁中死去,以贝子礼殡葬。
允礽是康熙嫡长子,很小就被立为太子,但长大后不成器,行为乖张,太子之位两立两废,被康熙皇帝禁锢在咸安宫。
雍正继位后,对允礽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
雍正二年(1724年),被囚禁13年的胤礽忧郁而死。
皇三子胤祉,喜好文学书法,一门心思编书,本来不太热心皇储的争夺。
雍正上台以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
雍正得知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1732年),被幽禁10年的胤祉,病死在禁所。
皇四子胤禛,继位为雍正皇帝,就不多说了。
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胤祺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
胤祺基本上没有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
因此雍正继位后没有对胤祺有什么行动,只是后来借故削了他儿子的封爵。
雍正十年去世! 皇七子胤祐,安分守己,也没什么突出的事迹,雍正八年病死,也算是善终吧。
皇八子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一位,也是势力最大的一个。
他是雍正在帝位方面的最强竞争者,也是雍正继位后,最大的政治威胁。
雍正先假意封他为亲王,后又找借口削他王爵,将其高墙圈禁,并给他改名“阿其那”, 据说“阿其那”一词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
皇九子胤禟是胤禩一党,自然为雍正所不容。
雍正继位后借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
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
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胤俄,也是胤禩一党,为雍正所忌恨。
皇十二子胤祹,在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所以遭雍正猜忌。
胤祹虽然没有结党谋位,但仍被雍正降爵,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
胤祹度量大,所以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岁。
皇十三子胤祥,是雍正一党,所以雍正继位后境遇很好,被雍正封为怡亲王,对其很信任。
皇十四子胤禵,本名是胤禎,雍正同母的亲兄弟,但他党同允禩,而且又有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禎”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再将胤禵父子禁锢在景山寿皇殿。
因为他是雍正的同胞兄弟,所以雍正也没有下狠手。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打发他去守景陵,就是给康熙守墓去了,雍正九年死。
皇十六子胤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袭封庄亲王。
皇十七子胤礼,也是“胤禛党”,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后又封为亲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