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苏辙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和父亲苏洵、哥哥苏轼齐名,号称“三苏”,他曾结识一位异人,从中悟出很多道理。
苏辙把自己和异人的交往写在了《栾城集》一书中。
《栾城集》其中一篇《乞者赵生传》记载:“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
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江西高安有个乞丐叫赵吉,整天穿着破衣烂衫,蓬头垢面,从不洗澡,喜好饮酒,喝酒醉了就在集市上耍酒疯,殴打痛骂集市里的人。
即便是有人很友善地和他说话,赵吉依旧谩骂那个人是恶人。
高安市井之人都称呼赵吉为“狂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神经病,没人愿意主动靠近他。
赵吉疯狂归疯狂,当然也有异于常人之处,他和人接触,即便是从不认识,也能说出某人有啥疾病,某人平生善良、某人作恶多端,因此,有识之士认为赵吉是个得道异人。
元丰二年(公元1079 年),苏辙“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高安古称)盐酒税,五年不得调”,因为受哥哥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苏辙被贬到高安,负责管理盐税事务。
第二年,苏辙在路上偶遇赵吉,听说他是个酒蒙子兼精神病,苏辙也很畏惧,不敢和他搭讪。
两人见面后,苏辙质问赵吉:“我听说你从不求人,今日却来拜谒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吉回答说:“我心里就是想要见先生呀!”
赵吉告辞时,请求晚上住在苏辙的家中,苏辙表示同意。
赵吉说:“我原打算带着你去一个异度空间,可是又担心先生受到惊吓,受惊吓会伤了元神,因此不敢带你去了。
赵吉说:“我去的地方在太山(位于山西太原西南)之下,就是和世人传说的地狱很相似的地方。
先生若看到那里的场景,就会选择离开仕途了。
赵吉说:“那里多是僧人和官吏,僧人是因为破了戒,做了过分的事,而官吏是因为过于浪费财物。
苏辙又问:“你能到那里,那里的人对你是否尊敬呢?”
赵吉说:“先生有所不知,我能看到那些人,而他们看不到我。
赵吉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我这是邪术,不是正道。
先生能够修身养性,使得元气和本性俱全,则出入生死之术不学自会,如此才是正道啊!”
苏辙很疑惑,说:“养气,我可以按照你说的去做,至于养性如何能做到呢?”
过了几天,赵吉对苏辙说:“先生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你有梦中和醒来的区分,这就是本性不全。
苏辙大为惊讶,为赵吉的一番如禅学深奥的理论所深深折服,觉得赵吉是个得道的异人。
赵吉两只眼都有影响视觉的一层白膜,看物体不是很清楚,可是白膜偶尔也会脱落,露出碧色的瞳仁。
赵吉说自己出生在甲寅年,已经一百二十七岁了,老家在代州(今属山西沂州代县),年轻时跟随五台山僧人学经文,没有坚持到底,后离开老僧游历四方。
因为年轻气盛,又多行不法,赵吉与扬州蒋某一同求学,蒋某厌恶赵吉,就用毒药弄伤了赵吉的双眼,因此眼里生出白膜,终生视物不清。
赵吉喜爱饲养禽鸟和六畜,常常随身带着一只,饮食起居就和禽兽在一起。
苏辙认为,赵吉忌讳别人了解自己的秘密,于是就佯装疯狂,以恶语伤人以及污秽的行为去掩饰自己,然而却欲盖弥彰,很多德行在他谨慎的时候就会暴露无遗。
赵吉看上去粗俗、拙劣、愤恨、窘困,这都是他在藏匿自我,而他的言语是合乎道义的,是异于常人的得道高人。
自以来,历朝历代“连中三元”的大概有十三人,一说是十四人,似乎尚无确切定论。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有:“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
”文中所及,冯京即江夏郡人;商辂则系明代状元。
这位曾给讲过“羽衣仙女”故事的大才子,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时,从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独占鳌头,连中三元,确实是气冲牛斗。
冯京高中状元后,曾出任、知州、知府,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副相)。
冯父在京师买得一妾,当了解到该妾之父本朝廷命官,因纲运欠折,鬻女以为赔偿之计时,十分同情,不忍侵犯,遣还其父,并不索钱。
回家后,将此事告诉其妻,妻说:“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 不久,妻果然有孕。
临产前,邻居们皆梦见鼓吹喧阗迎状元,冯京乃出生,后果中状元。
朦胧中,似听见有人呵叱道:“冯侍中在此,安得不避!”渔夫惊起,借着月光在岸边寻觅,看见一人和衣熟睡草丛中,一问,果然。
渔夫立即作揖拜见曰:“他日贵显,幸勿忘。
”并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冯京,又恭恭敬敬地请冯京到船上安歇,以避风露。
后来,冯京显贵,派人寻访那艘渔船,不复得见。
一次,被巡夜的街卒拘留,当时,武昌郡守王素极力为其开脱,将其释回。
后来,冯京奉使关中,王素正在渭地帅兵,两人见面,酒燕甚欢。
冯京作诗赠王素,中有句云:“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思。
”意思是说,即使改变了容貌声音(暗指地位身份的改变),我也忘不了当年被街卒拘留之事;即使后来居上(暗指自己此时的地位超过了王素),我也为难以报答你的大恩而惭愧。
后人评论这件事说,一些人年轻时,血气方刚,不拘小节,容或有之。
待到贵显之后,按常人言之,提起从前的过错尚不愿听,哪会主动向故人谈及,并写进诗文中去呢?冯京如此不以为讳,“可谓贤矣”。
冯京庆历年间,在武昌应乡试,阅卷官庸谬寡鉴,开始要将冯京黜落,后又要放在最末一名。
幸亏监试的礼部官员拆封定卷时,为其鸣不平,极力推荐冯京为第一名,后果然在殿试时一举夺魁。
冯京进京赶考过江时,江面上曾,船几乎被沉没。
第二年春天,中状元后,再过大江,却是风微浪稳,舟楫安然。
冯京乃题诗江亭云:“江神也世情,为我风色好。
”意思是说,江神也那么势利眼,见我高中了,态度也变谦恭了。
这两句诗是借取唐人及第后过扬子江诗句,施肩吾原诗曰:“忆昔将贡年,抱愁此江边。
” 这首诗哪里是嘲讽江神,实是势利小人的真实写照。
随机文章“海禁令 和“迁海令隋文帝杨坚都有哪些政治举措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风靡整个大学的床帘现象,大学生陷入人际交流的困扰(自我隔离)万里长城起点和终点在哪,丹东虎山长城是起点/终点是嘉峪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在,第三位就更夸张了,父亲儿子是皇帝不说,连自己的老婆都是皇帝,到后面自己的女儿儿媳都有当皇帝的想法了,不得不说是古代皇帝中奇葩的存在。
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但是在宋朝,却有三位原本不想当皇帝的皇帝被各种原因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见识下这三位“生性淡薄”的皇帝 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弟弟濮王的儿子,也是宋朝第一位不想当皇帝的皇帝。
宋仁宗久未得子,好不容易生下两个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不得不说皇权真的很现实。
在仁宗病逝前,无子继位的他只好留下遗命让赵曙登基。
两度废立的赵曙生怕自己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屡次拒绝登基,在大臣的再三逼迫下还是以装病来逃避。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找不到继承人的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即使成为皇帝,赵署依然想要摆脱,在仁宗皇帝的入葬时,还提出要守丧三年让大臣代理军政来逃避,不过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对,只好接受这个“残酷”的结果。
不过可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登基不到三天的赵署真的病倒了,后来也仅仅在位五年就驾崩,死时才36岁,看来当皇帝对他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出路。
当时北方金军经常南下侵扰,河北沦丧后,宋徽宗害怕自己成为成为“亡国之君”,果断退位,并将皇位传给了。
不过徽宗自然有办法,在金军直逼开封时,看到前方传来的情报,直接气昏过去,并写下皇太子继位诏书,皇帝昏迷不醒,战局需要人来稳定。
无奈之下赵桓被大臣们推上了皇位,没多久徽宗又醒了,赵桓只好捏着鼻子当起了皇帝。
不过赵桓的为人处事与徽宗一样优柔寡断,对于政治上不利局面缺乏决断力,因此在赵桓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虏,死在异域。
赵扩继位时他的父亲宋光宗仍然健在,但是在赵扩爷爷病逝时,继位的光宗以病为由拒绝亲自主持丧礼,被大臣们借机弹劾想要改立赵扩为皇帝。
不过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极力推辞。
但是碍不过权势过重的赵汝愚逼迫,加上太皇太后命人将黄袍强披在其身上,众大臣山呼万岁才接受登基事实。
初登基的赵扩还能够招贤纳士,勤政爱民,但是到了后期年老昏庸,无法辩驳奸忠,使得朝堂藏污纳垢,政局混乱。
宋朝出现这么多皇子不愿当皇帝的现象,也侧面说明宋朝皇帝的软弱性吧,在宋朝两代数十位皇帝中,绝大多数都是优柔寡断之辈,对内听信谗言,对外胆小怕事,遇到外敌入侵都是割地求和以保一方安平,所以才会造成宋朝国土越来越小,直到最后灭亡吧。
随机文章东晋的开国和灭国君主各是谁?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外星人屠牛事件,牛羊被残忍屠杀身体器官被摘走/被提取DNA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