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了防止死后墓地被盗,可谓是绞尽脑汁,各种方法都会用上,甚至在墓中设置杀伤力巨大的机关,刻上令人畏惧的咒语。尽管如此,由于陪葬品太具诱惑力,盗墓贼就想方设法将墓地挖开,将陪葬品一扫而空。几千年来,除了极个别的墓地,其他基本都没有逃过盗墓贼的魔爪,很多文物都下落不明,这令人相当惋惜。然而,在如今的苏州市,却有一座距今两千多年的古墓,里面有几千件绝世文物,就连千古一帝秦始皇都曾想将它挖开,但它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人们常常说,天底下的土地,全部都是属于掌权者的,而生活在所有土地上的人民,也全部都是属于掌权者的。其实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君主的权力非常的大,是没有人可以进行侵犯的。按照这种说法,皇上这种东西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可是在历史上,秦始皇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遗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在他统治的时期,曾经派人去挖掘过位于苏州的一处古墓,可是几次挖掘全部都失败了。根据史书记载,在他统一天下之后,他曾经派人去南海巡游,等到了苏州这地方的时候,他就下令把军队都集结在一起,开始挖掘位于苏州的这个古墓,这个古墓里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使得他如此的大费周章呢?

江苏有一座古墓叫剑冢,是吴王阖闾的坟墓。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其子吴王夫差为营造阖闾墓,征调十万民工使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专诸、鱼肠等剑三千殉葬。陵墓上方剑池为清泉一泓,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都曾派人来此凿石求剑,但无所获,惟凿处成为深池,故称剑池。一说剑池为冶炼宝剑淬火之处。

据史书记载夫差修墓之时,调来数十万人修建,修好之后便放水淹了墓。里面的陪葬品,金银财宝无数,最关键的是,因为他父亲阖闾喜欢宝剑,他还将历史上一些出名的宝剑拿来陪葬,比如鱼肠剑等。
史书记载,此墓之内,仅宝剑就有三千余把,因此也被称之为剑冢。试问这样一个宝地,谁不动心呢?秦始皇自然也不例外,他调来了大军,在虎丘山扎营,连续一月,在周围不停的挖掘,愣是找不到进去的入口,最后无奈放弃。
在秦始皇死之后,项羽起兵到了苏州,听说阖闾坟墓里面埋葬着宝剑,所以也想挖开来看看,结果也是乱找一通,什么都没找到。到明朝正德年间,有一次苏州大旱,阖闾剑池的水干涸,露出了水底。而在这时候,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下去查看阖闾剑池有了新发现,这个人就是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自然是知道阖闾的这一个传说,所以等到水干之后,就下去查看一番,果然发现一个石洞。就在唐伯虎把朋友找来,想要一起进去看看的时候,官兵却赶来,把唐伯虎一行人赶走,不让他们动阖闾的坟墓。官员们为防止唐伯虎等人继续挖掘,还把洞口进一步封死,至此这座古墓才能保存至今,得以幸免。
阖闾墓历经二千余年,从各类记载来看,该墓仍保持完好。
年,苏州市政府在重修虎丘园林的时候,曾经抽干剑池水,并在水底发现了一块石板,上面记载了明朝唐伯虎等人的这次经历。纵观两千多年史书的记载,如果阖闾墓真的在剑池下面,那它一定还保存完好。因为在1978年,考古人员有了新的发现。

在这一年,苏州虎丘剑池的水再次被抽干,这一次考古人员对池底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勘察,结果发现一个人字形洞穴,可以容人进入。但进入之后,就有三块石板挡住了去路,根据石板的摆放还有形制,考古人员确定这是人工所为。但是为了保护剑池上方虎丘塔的塔基,考古人员不敢轻易移动石洞中的石板,也就没有对墓葬进行试掘。关于吴王阖闾墓是否真的就在洞中,这个缠绕人们两千多年的秘密,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期待今后更多的发现。
《大众科学》:2024年10项引人入胜的考古发现
今年,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的一个古代墓地发现了三具尸体,尸体上埋着一些奶酪。uux.cn杨益民等.考古科学学报(神秘的地球uux.cn)据《大众科学》(劳拉·贝萨斯):岁末之际,人们通常会深情地回顾过去。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回顾过去几乎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以下是《大众科学》今年报道的10项最有趣的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和早期人类更早地融入了欧洲在拉尼斯发现的林科姆-拉尼斯-杰兹曼诺维奇(LRJ)文化的石器。项目1是LRJ的部分双面刀尖特征。项目2还包含精细制作的双面刀尖。uux.cn致谢©约瑟芬·舒伯特,伯格·拉尼斯博物馆。今年1月,对德国中部一个考古遗址的骨碎片进行的一项新的基因分析发现,现代人类在45000年前就到达了北欧。这个新的时间线意味着他们的到来与尼安德特人重叠,尼安德特人在灭绝前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几千年。这也支持了一种理论,即大约5万年前现代人类进入欧洲和亚洲的运动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这些发现发表在《自然》和《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的三篇独立论文中。神秘的铁器时代墓葬在意大利维罗纳的Seminario Vescovile发现了一只青蛙和一个人的骨骼遗骸。致谢:uux.cn/S.R.Thompson/SABAP-VR/Laffranchi等人,2024年来自意大利和瑞士的一组考古学家发现,与人类一起埋葬的动物可能是为了在来世作为食物或伴侣。根据他们2月份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他们也可能是铁器时代复杂葬礼仪式的一部分。在意大利维罗纳的Seminario Vescovile遗址埋葬的161人中,有16人与动物一起埋葬。这个遗址的四个人被埋在狗和/或马的遗骸旁边。这些动物不常被吃掉,马和狗的存在对团队来说意义重大。铁器时代早期在法国和瑞士的发现表明,马和狗在当时是象征性的,经常出现在祭祀仪式、葬礼仪式中,并且经常与当时的特定神灵联系在一起。对于这项研究的团队来说,一个名为“埋葬46”的情节的特点特别有趣。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人类学家Marco Milella告诉《大众科学》杂志:“它包括一匹马的完整骨架,以及一只狗的头骨和其他马的遗骸。”。“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葬礼仪式的一瞥。虽然从两个案例中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一事件是否只是巧合,还是表明了更深层次的模式。”古玛雅球场不仅仅是为了比赛在今天的墨西哥,古玛雅城市奇琴伊察的一个球场墙上,镶嵌着一枚由雕刻石制成的装饰戒指。来源:uux.cn拉纳卡纳达。古代玛雅人可能在建造用于体育赛事的球场时进行了仪式性供奉。环境DNA(eDNA)分析的进展帮助一组科学家发现了几种已知具有药用和宗教用途的植物的证据。该团队发现了四种不同植物的证据,这些植物与古代玛雅医学和占卜仪式有关。这些古代植物的微观碎片是在今天墨西哥的一个玛雅球场的地板下发现的,收集它们可能是有目的的。4月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描述了这一发现。本研究中的球场用于几场球类运动,包括乒乓球。这种足球和篮球的结合也在当今复兴。球员们可能试图将球穿过固定在墙上的环。球场被认为是城市中的重要场所,甚至建在一些最大的寺庙附近,包括危地马拉蒂卡尔等古玛雅城市。解码诺顿迪士尼Dodecaheadron纽瓦克博物馆国家内战中心展出的十二面体。来源:uux.cn诺顿迪士尼历史与考古集团。春天,已知最大的罗马十二面体在英国展出。这件青铜铸件是在英格兰东部中部的诺顿迪斯尼村发现的。它的中间是中空的,大约有握紧的拳头那么大,有12个平面,形状像五边形。它大约有三英寸高,重半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这些奇怪的罗马物体中最大的一个。十二面体位于罗马坑的废墟中,可能是在大约1700年前放置在那里的。它是“就地”发现的,或故意放置在公元4世纪罗马陶器中的某种洞穴或采石场。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澄清这个坑的确切用途。诺顿迪斯尼历史与考古小组在一份声明中写道:“罗马社会充满了迷信,这是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与当地宗教实践的潜在联系是我们目前的工作理论。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调查。”太空考古?国际空间站右舷维护工作区的一个样本位置。黄色虚线表示样本区域的边界。来源:uux.c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ISSAP对于考古发现来说,冰冷的太空并不是第一个想到的地方。这并没有阻止加州查普曼大学的一个团队去看看他们在国际空间站(ISS)上能找到什么。该团队首次在国际空间站上应用了传统的现场策略。他们利用铲子试验坑来分析国际空间站上不断变化的“微观社会”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适应和变化的。回到地球上,这些项目通常涉及在一个遗址上定期挖掘小坑,以收集有关文物分布的信息,然后选择特别有前景的坑进行更彻底的研究。由于国际空间站上真的没有什么可“挖掘”的,该团队在整个空间站中选择了六个位置,并在2022年的大约两个月内让宇航员每天拍摄每个空间的照片。他们的研究于8月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确定了5438个“人工制品”的例子,包括增强现实耳机、便利贴、手套、工具和Sharpie笔等书写工具。虽然这只是对这一主题的初步调查,但这是首次记录人类如何适应一个与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进化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的新环境。巨石阵的祭坛石是从哪里来的?祭坛石,在两块更大的萨尔森石下面。致谢:uux.cn尼克·皮尔斯教授,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Picasa8月,《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巨石阵六吨重的祭坛石起源的新假设。它可能起源于苏格兰以北400英里处,而不是像科学家之前认为的那样来自威尔士或英格兰南部其他更近的地区。这次漫长的跋涉表明,大约5000年前,这里可能存在更先进的交通方式和社会组织。祭坛石长约16英尺,厚约19英寸,位于圆圈的中心。虽然它目前不像其他石头那样直立,但科学家们仍然不确定它是否在某个时候垂直站立。它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到达该地区,但它的确切到达日期仍然是个谜。颗粒中的化学指纹与苏格兰东北部的岩石相匹配,与威尔士基岩非常不同。具体来说,根据石头中锆石矿物的年龄,该团队有95%以上的把握认为它来自苏格兰东北部。俗气的木乃伊来自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的塔里木木乃伊。来源:uux.cn李文英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的一个古代墓地发现了至少三具尸体,尸体上埋着一些奶酪。死者脖子上的小块发酵乳制品代表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奶酪,大约有3500年的历史。这种古老的奶酪保存得非常完好,但对大块奶酪的新评估揭示了一些关于人类文化的长期观察知识,以及乳制品如何在亚洲传播的潜在途径。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份的《细胞》杂志上。古埃及木乃伊的新面貌Chenet aa夫人的木乃伊包括人造眼睛,以帮助她在来世看到东西。致谢:uux.cn菲尔德博物馆/摩根·克拉克/大众科学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一个团队使用CT扫描仪确定了古埃及夫人Chenet aa的埋葬程序。Chenet aa夫人生活在大约3000年前的埃及第三中间时期的第22王朝。在她去世后不久,殡葬专家为她准备来世的方法之一是制作一个卡通——一个类似纸制的盒子,里面装着死者的尸体。然而,Chenet aa没有任何可见的接缝,这让埃及古物学家多年来一直想知道防腐人员是如何将她放在外壳内的。菲尔德博物馆高级保护员JP Brown将木乃伊及其卡通棺材比作瓶中的模型船。布朗向《大众科学》杂志解释说:“内棺看起来完整光滑,没有任何外部接缝(与木制外棺不同),这一点显然很重要。”。“…[而且]如果你看看卡通的形状,脚下的开口太窄,木乃伊的肩膀无法穿过。”庞贝DNA告诉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庞贝考古遗址的两个石膏身体模型。鸣谢:uux.cn庞贝考古公园对庞贝古城发现的14具尸体进行的一项新的遗传分析,对灾难性火山爆发前这些人是谁的一些初步解释提出了质疑。一组科学家使用新的基因组分析发现,他们的生物性别和家庭关系与最初的解释不符。这一发现发表在11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一个戴着金手镯的成年人被发现抱着一个孩子。传统上,这被解释为母亲和孩子,但新的分析发现,这是一个无关的成年男性和孩子。此外,据信是姐妹或母女的一对,包括一名遗传男性。尼安德特人也喜欢收集东西这些海洋化石是在尼安德特人洞穴遗址中发现的,但并非该地区的本土生物。来源:uux.cn第四纪根据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一个洞穴中发现的文物,收集物品的行为可能至少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尼安德特人祖先。考古队分析了在普拉多-巴尔加斯洞穴系统第四层发现的15块小型海洋化石。虽然一件文物显示出用作锤子的物理证据,但其他14件化石没有明显的物理磨损或实用价值。洞穴中的其他证据也表明,该遗址是一个半永久性的尼安德特人营地,可能用于制造工具、狩猎,甚至可能用于仪式活动。早期的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参与了文化仪式,如装饰性手工艺品、洞穴壁画艺术,甚至家庭和社会葬礼。专家认为,由于这些仪式,人类祖先很可能参与了一些消遣活动,比如收集他们认为有趣或特别的东西。让衣服适合冰河时代骨针和针标本的显微CT扫描及其比较物种。致谢:uux.cn/Pelton等人,2024,PLOS ONE11月,怀俄明州的一个团队提出,旧石器时代的北美人可能使用狐狸、野兔、兔子、山猫、山狮、猞猁甚至现已灭绝的美国猎豹的骨头制作针头。在北美考古记录中,像这项研究中的骨针在这一时期很常见,因为为应对上一个冰河时代带来的寒冷气候变化,缝制复杂的天气服装是必要的。几乎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种服装,但骨针和用于制作毛皮的毛皮动物的骨头为这种早期裁缝提供了一些间接证据。该研究的合著者、怀俄明州考古学家斯宾塞·佩尔顿告诉《大众科学》杂志:“它们是复杂的服装,边缘有红狐、野兔和猫的皮毛,其中一些皮毛上还有脚,这在现代捕猎者中很常见。”。“它们可能与因纽特人穿着的类似服装相当,能够承受怀俄明州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寒冷和多风条件。”
2014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巨石阵曾是完整圆形
2014年里考古界有很多重大发现,下面是盘点的2014年最重要的十大考古发现,一起来看看吧。 1. 揭开广东旧石器早期文化的面纱 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发掘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王幼平 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发现岭南地区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填补了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发掘区揭露的石制品平面分布、古人类活动区域、石器生产操作链及古人类适应行为等多方面信息,反映了亚洲东南部低纬度地区早期古人类独特的石器生产活动与适应模式,亦显示出亚热带与热带地区、华南北部与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早期旧石器文化与古人类行为的联系与区别。南江盆地目前已发现的60余处旧石器地点,展现出区域内由中心营地与临时活动地点组成的古人类栖居形态。同时,由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的三期文化遗存,为研究岭南乃至华南与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南江流域的旧石器考古发现既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契机。 2. 跨越千年的文明变迁 河南郑州东赵遗址 发掘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发掘领队:顾万发 2012年至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东赵遗址进行了近三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考古收获。 发现了一座新砦期城址,这是目前嵩山以北区域发现的第一座新砦期城址。发现了一座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这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二里头文化早期城址。发现了二里头时期单个遗迹出土卜骨最多的单位;首见二里头时期城墙基槽内奠基现象。这些发现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发现大型“回”字形二里岗期夯土建筑基址,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规模仅次于偃师商城的早商建筑基址,由此可彰显该建筑等级之高、聚落性质之重要。 发现一座东周时期大型城址及丰富的西周、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有助于文献中两周时期该区域诸多封国的探索。 总之,东赵遗址考古学文化延续时间长、文化序列连续完整,尤其是三座先秦时期城址集中发现,在中原地区同类遗址中甚为罕见,将进一步完善中原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体系与文化谱系,有助于解决中原地区夏商分界、商周分界等学术难题。3. 钟鸣鼎食 射御不违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襄阳市博物馆、枣阳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方 勤 郭家庙墓地的发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车马坑1座,出土铜、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类质地文物千余件,其中青铜鼎、盘等有“曾子”铭文。墓地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一处以曾国国君墓M1和陪葬的大型车坑、马坑为中心的曾国公墓地。 从年代序列上,郭家庙墓地填补了西周早期叶家山曾侯墓地和春秋中晚期文峰塔曾侯墓地之间的缺环,对曾国历史的研究及其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建立至关重要。进一步厘清了郭家庙墓地与其东南约1~2公里的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的关系,基本确定了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为当时曾国都城。 M1陪葬车坑和马坑均为迄今发现的曾国最大的车坑、马坑,并首次在车坑沿边发现了柱洞遗迹;M1出土较多钟、磬、瑟、鼓等乐器,其中瑟、建鼓、彩漆木雕编钟架、编磬架,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好的实物;M1出土了弓、矰矢、缴线轴组合,是迄今所见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出土的墨色块状物,经检测可书写,为迄今最早的人工书写颜料,可能是墨的早期形态。 墓地出土金属制品材质多样,金、银、铜、铁、锡等均有,采用了多种制作工艺,如捶锻、模锻、冲孔、鎏金等,技术成熟,部分器物为迄今发现的这些工艺制作的最早实物,对研究古代金属器制作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