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武则天墓前的石碑为何空无一字?无字碑有什么含义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武则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武则天,就不能不提她的女皇岁月;提到女皇,就不能不提女皇墓前的无字碑。它庞大无比,高约8米,重约99吨。但令人蹊跷的是,这么大的石碑上竟然空无一字,和它旁边唐高宗那块刻有密密麻麻碑文的述圣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武则天本身就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所以有关于她的一切,后人都会拿到桌面上讨论讨论,无字碑这么独一无二的事情当然逃不了众人的“吐沫星子”。有些后人通过揣测武则天的心意,给武则天的无字碑赋予了三种解释:

  一、武则天觉得自己功盖千秋,再长的碑文也无法叙述她的丰功伟绩;二、武则天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把自己的事迹刻到石碑上;三、武则天故意为之,把对自己的评价留给后人评说。

image.png

  乍一看,这三种民间流行的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本来都是些无稽之谈,因为这块无字碑是武则天驾崩之后由当时的皇帝唐中宗李显立的。既然立无字碑不是武则天授意而为之,那么前文所述的三种解释就不攻自破了。

  但是,根据中国古时候的礼制,皇帝的墓前是不应该立墓碑的。因为皇帝当作天子,他们的功绩怎能用区区一篇碑文来叙述?因此,皇帝这一群体也就没有了立碑的必要。为什么唐中宗李显要违背礼制,给母亲立一块高大的碑呢?

  本来,违背礼制的是武则天。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并没有遵循先例,反而为唐高宗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刻着她亲自为丈夫作的《述圣记》。高宗和武则天是合葬的,高宗有墓碑,武则天岂能没有。因此,唐中宗李显也为武则天立了一块墓碑。

  对于皇帝唐中宗李显来说,立一块宏伟的墓碑易如反掌,但在碑上写什么就不是件易事了,因为武则天这一生充满了矛盾。在性格上,她既冷酷又温情。对待敌人,她心狠手辣;对待大臣,她又很有人情味;

  在政治上,她重用酷吏,成为执政一大污点;但她也改革科举,任人唯贤,选拔出了很多人才,像姚崇、宋璟等开元贤臣都是武则天时期被选拔出来的。可以说,武则天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人才基础。

image.png

  综合好多因素,唐中宗李显并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的碑文也就一拖再拖,等到唐中宗李显崩逝,他也没有为武则天做好碑文。之后,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相继登上古代舞台,给武则天作碑文这件事被抛诸脑后,碑文也就不了了之了。

  于是,无字碑就这样立在了乾陵前面,成为了武则天的又一大象征。

  古代叶子有言:此篇文章过后,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写武则天了,在此做个总结吧。中国古代源远流长,为什么就出了一个女皇帝?这固然和唐朝女性家庭地位相对较高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也和武则天的运气脱不了干系。

  但最关键的还是武则天自身的性格起了决定性作用,她想冲破男权社会的束缚,她想证明女性也能当一个好皇帝,也能治理好国家。在武则天称帝前几年,有很多人反对她,像徐敬业发动的扬州叛乱,像李冲、李贞父子的举兵造反等。

  他们往往没有特别让人心悦诚服的理由,只是出于对女性的偏见罢了。但正是他们的反对,他们的偏见激起了武则天心中的不屈、不服、斗志。

image.png

  你们越反对,我就偏要让你们失望,让你们看看,女性,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皇帝。

  确实,武则天的一生也做过很多错事,但我们不能因为她的性别就恶意扭曲她的形象。提起武则天,很多人脑中可能首先冒出的就是“心狠手辣”这个词。

  非也。在读了很多关于武则天的史料后,我觉得“心狠手辣”只是她的工具,是她抗击男权社会的手段,而武则天本身,是一个仁慈、有人情味、倔强、顽强、睿智又合格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一对夫妻帝王的历史真相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武则天发明意见箱引发告密风:设计者反被诛杀

公元683年,病死,以皇身份掌握了唐王朝的朝政大权。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置匦,匦字读音为“轨”,其意思就是匣子。因此,这个匦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意见箱。说起来武则天是为了,征求意见,实际效果后来却变成了鼓励告密。 据《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记载: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为能及时阅读和处理这些意见,武则天特地设置了一个专门机构—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并以谏议大夫补缺拾遗一人任“知匦史”。凡臣民有冤滞和匡正补过、进献赋颂的,皆可写成书面材料,分别投入不同的匦中。《·唐纪》具体记述了匦的使用方法:“太后命铸铜为匦: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据称,由于设置了匦和匦使院,从此“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然而奇特的是,当时武则天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这可是十分优厚的待遇了。这五品食的标准据《唐六典》:“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所以“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因为“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第一,;第二,说错了,也不追究,,朝廷还管饭;即使造谣诬陷,残害无辜,照样有五品食吃,说不定还有五品官做,告密者还有什么顾忌呢? 于是,告密风起云涌。“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尤其是武则天使用了来俊臣等一批酷吏,更是,滥杀无辜。当时的官员或因入朝密遭掩捕。每朝日,官员辄与家人诀曰:“未知复相见否?”一时,冤案无数,许多正直之士都是因为匦而遭到迫害以至于惨死。这种黑暗持续了十几年,直到公元697年(神功元年),酷吏来俊臣等被杀后,才使这股告密之风渐渐落下帷幕。 这当中, 最具戏剧性及讽刺意味的,莫过于“意见箱”的设计者鱼保家了。鱼保家挖空心思,设计和铸造了铜匦,本来他以为帮助武则天发明了“意见箱”,讨了武则天的欢心,可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哪承想就是在他制作的这种“意见箱”里,收到了一封指控他“为徐敬业做兵器,杀伤官军甚众”的告密,揭露了他隐瞒反叛之事。武则天阅之大怒,立马下令逮捕鱼保家,查实后予以处斩,鱼保家“遂服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