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女娲炼就36501块五色石,补天用掉36500块,剩下1块怎样了?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上古时期,“水火不容”的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在天空中激烈打斗。

战败的火神共工,一怒之下撞倒了支柱天地的不周山,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滔天,人间变成炼狱。

女娲娘娘不忍心看到自己创造的人类就此毁灭,于是在大荒山无稽崖炼制补天石。

女娲娘娘总计炼就36501块五色顽石,补天用掉了36500块,还有1块被弃置了。

1596974634617185.jpg

剩下这一块石头,后来如何经历了如何样的历程呢?

在《封神演义》中,有一个顽石化成的石矶娘娘。

在《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从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就含着一块玉石。

这几块石头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都是补天剩下的那块顽石吗?

01 顽石修炼成石矶娘娘

1596974677206060.jpg

在《封神演义》里,石矶娘娘就是源自一块顽石,它生于天地玄黄之外,经过地水火风,炼成精灵。

在2003年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中进一步说明,这块顽石就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一块五色紫石。

按照这种说法,石矶娘娘的故事是这样的。

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顽石,经历数千年的修为而成精,拜在通天教主门下,人称石矶娘娘。

石矶娘娘的道场在骷髅山白骨洞,座下有碧云和彩云两童子。

有一天,洞外突然飞来一箭,正中碧云童子咽喉,使其登时毙命。

石矶娘娘看到那只箭上刻着“陈塘关总兵李靖”几个字,勃然大怒,便捉住李靖质问。

李靖很快查明原因,原本是儿子哪吒拉开了乾坤弓、射出震天箭,无意中射死了碧云童子。

石矶娘娘找到哪吒,收了他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小哪吒一看打不过,赶紧躲到师父太乙真人那里。

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将石矶娘娘制服,并用三昧真火,将她炼出原形,化回一块顽石。

可惜,悲惨的石矶娘娘尚未修成正果,就被哪吒师徒给欺负死了。

那么,这块蒙冤的顽石能就此善罢甘休吗?被打回原形后有没有就此消亡呢?

我们知道,在神话的世界里生死不断轮回,任谁都可以再度修炼,石头也不例外。

02 石头里蹦出个孙行者

1596974709536573.jpg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身是石矶娘娘。

因为石矶娘娘与哪吒师徒有宿仇,所以化身为齐天大圣孙悟空,与哪吒斗、与天兵斗,甚至大闹天宫。

在《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是一块仙石,仙石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排列。

这九宫八卦正是道教的标识,说明这块仙石是由道家高人炼就的,这和太乙真人火烧石矶娘娘正好相符。

之所以后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没有被烧死,也恰是因为它早已经受过了三昧真火的历练。

按照这种思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是这样的。

太乙真人将石矶娘娘烧回顽石,随后将其安放在花果山以待来日完成特殊使命。

石头在花果山上历时千年,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再次有了灵通。

后来,仙石崩裂产出一个石卵,随风化成一个石猴,它跟随菩提祖师学艺,被赐名为齐天大圣孙悟空。

菩提祖师说齐天大圣孙悟空会遇到三灾,躲不过,形神俱灭,躲得过,寿与天齐。

三灾指风、火、雷三灾,巧合的是,石矶娘娘也怕火,她正是被九龙神火罩给打回了原形。

齐天大圣孙悟空很快学习了躲避三灾之法,也就是七十二般变化。学艺归来后,上天入地,吃蟠桃、盗仙丹。

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最终惊动如来佛祖,将齐天大圣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以待五百年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但自从保了唐僧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战斗力突然就不可以了。

大部分妖怪,包括在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本来在仙界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九头狮子,都有技能可以对抗齐天大圣孙悟空。

那么,说明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众神仙一定是有所保留的,真打起来,齐天大圣孙悟空未必能打的过。

那么,众神仙为何要让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呢?

因为他们早知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出身不一般,它既是女娲补天石,又是石矶娘娘再生,还肩负护送唐僧取经重任。

最终,齐天大圣孙悟空师徒历尽八十一难取得真经,齐天大圣孙悟空也修成正果,授封斗战胜佛,也弥补了石矶娘娘的遗憾。

那么,齐天大圣孙悟空成佛后,那块石头去哪里了,一直跟随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吗?

03 贾宝玉嘴含玉石降生

1596974791743005.jpg

神话故事里,无论人或者妖修炼成佛后,都需要脱离真身方能飞升。

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真身就是一块石头,那么被脱离后的这块石头又落到了哪里呢?

《大话西游》里演绎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与紫霞仙子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之后斩断尘缘,护送唐僧西行,一路上从未被女色蛊惑。

可情丝是说斩断就能斩断的吗?成佛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真身会不会再留恋凡尘呢?

《红楼梦》中说,女娲补天留下的一块补天石,因尘缘未了,化为“宝玉”降临凡尘。

按照这个逻辑,宝玉的故事是这样的。

齐天大圣孙悟空成佛后,真身还原为石头,落在青埂峰下,又经千年修为,灵性再现。

有一天,石头听见一僧一道讲了一大通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不觉凡心已被打动。

石头再三央求二位僧道将其带入凡尘,僧人只得施展幻术,将其变成一块通灵宝玉。

随后,二位僧道托梦甄士隐,说有位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投胎去了。

神瑛侍者投胎到贾府,出生时嘴里含着一块通灵宝玉,于是取名为贾宝玉。

贾宝玉生在温柔富贵乡,专爱胭花脂粉。他与家中姐妹、丫鬟最为亲近,与林黛玉更是青梅竹马,互为知己。

可惜红尘美梦不长,他欣赏的女子死的死、散的散。在家族的安排下他稀里糊涂的与薛宝钗完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亡。

被抄家之后,他更是疯疯癫癫。后来,为了重振家业,贾宝玉用功读书,赶考喜中第七名举人,可他在出考场后就失踪了。

二位僧道称贾宝玉俗缘已尽,夹着贾宝玉飘然而去,回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处,各自云游而去。

石头又到凡尘走了一遭,到头来终究是一场梦,滚滚红尘,万境皆空。

1596974804482175.jpg

中国神话体系之博大精深,重要包括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以及小说神话等,世界上没有哪个神话王国能与之匹敌。

很多神话故事看似荒诞不经,但仔细深究,却又蕴含着严密的逻辑和寓意。

半道冤死的石矶娘娘,不禁唏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得不服:强中自有强中手,历尽磨难成正果!

黄粱一梦的贾宝玉,不由叹息:问世间情为什么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块被遗落的石头如此奇怪,从女娲补天炼制而出,先后化身石矶娘娘、齐天大圣孙悟空、贾宝玉。

不知几千年后,这块石头能否再次转世,演绎出一段什么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野史秘闻:解密活人殉葬第一人 竟不是秦始皇嬴政

殉葬源于我国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秦本纪》记载:“二十年(前678年),(秦)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武公为何要承袭以往旧习而遭千古骂名呢?宁公时,武公被立为太子,宁公死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拥立宁公之妾的儿子出子为君主。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又杀害了出子。拥立了原太子武公。武公登位三年后杀了三父等人,夷灭了他们的三族。身为太子的武公没有被大臣立为君王,登位后,出于对自己威信的维护,实行了暴政。 武公在位20年虽无大作为,但却开创了自周朝废除“人殉”以来的先河。他的子孙将此传统作了继承和发扬。“三十九年(前621),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 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秦缪公是个为祖宗基业立下的君主,他在位39年、功城掠地,使秦增加了十二个属国,开避了千里疆土,称霸于西戎地区,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秦缪公还是位极为仁义的君王。 有一次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抓来吃掉了,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仁义君王,其死后却用了177人陪葬,陪葬的人中还有深受秦国人民敬重的三位良臣。“人殉”的实行毁了缪公的一世英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后各诸侯国的君王包括秦,大多采用了土偶陪葬,但仍然遭到士大夫的反对,曾担心,即使以土偶殉葬也会助长以人殉葬的风气,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言下之意用俑殉葬都应该废除。 在缪公400多年后的秦始皇为了统一版图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一场战役少则数日,多则数年,每次战争都杀人无数,最少六千人,多则数万数十万人,秦赵,活埋降卒四十万。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当时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地震甚至彗星不断出现,可见残暴之一斑。暴虐的始皇帝在自己死后的殉葬上却实行了“仁政”,制作了大量的兵马俑作为殉葬品,然而他这“美好”的愿望却被二世皇帝击碎。 胡亥秉承了其先祖的遗训,将先帝后宫没有留下后代的嫔妃以及制造陵墓的工匠数十万人全部作了陪葬。“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据有关报道,最近在西安南郊疑为秦始皇祖母的墓葬中发现了“天子驾六”,但没有发现活人陪葬的迹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不是秦始皇实行“仁政”的又一印证呢?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消息,有专家称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打开墓的时刻,如果消息属实,我们就可以得知胡亥到底用了多少人作为秦始皇的陪葬品。 同时也可以结束两千多年来关于秦始皇墓葬和兵马俑的各种传说,但是制造活人陪葬的始作俑者应该是胡亥,而非秦始皇本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野史秘闻:残暴的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会后悔杀一个男人?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众所周知,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慎到,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 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是变化的,李斯本初并没有必须杀韩非子的想法,但韩非子多次向秦王纳谏,要求铲除权臣,李斯就是最大的权臣,岂有不先下手为强之理;网络配图 二、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太过实诚,推出法家思想,治理天下,让政权巩固,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出在实诚上,秦始皇看重的是他的治国思想,却不是他本人,当他将法家精要和盘托出之时,他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更不要说秦王不会杀李斯,而去救韩非子,相比之下,李斯有更大的用处。 三、虽然精通权谋,但未认真思考,一山不容二虎,秦国已经有了一个李斯,而李斯又如何能容纳下一个才能比自己高,却又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的师弟呢?所以韩非子必死。《》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 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李斯想害韩非,说韩非是韩国间谍,继而促使秦始皇杀的决断,虽然史记上说秦始皇后来后悔了,但其实韩非子进入秦王宫的那一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很简单,秦王不需要他,需要他的思想,所以李斯才能趁虚而入。 向就是合作,背就是离去。这是一个选择,关乎人生旅程是否平坦,有时候我们看古人比如韩非子,韩信,我们都会为其最终结局而惋惜,甚至会臆测,要是韩非子不投靠秦王,韩信不投靠,或者背叛刘邦就好了,可惜历史就是历史,人生不会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选择了,就要为当初的选择而承担后果。网络配图 有人把当成谋略圣经来看,也有人对鬼谷子嗤之以鼻,实则不必如此,他只是给后人一个善意的提醒,起的是一种迪、借鉴的作用。我们的人生不可能会因为读了一本书而改变些什么,更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变成另一个人。那么鬼谷子是否给了我们一些提醒。 鬼谷子的格局比较高,是从宏观大势上考虑问题,古代懂得向背之理的人,能协同联合天下的力量,根据天下大势,采用忤合的理论而不断变化,然后才会选择合适的人与之联合结盟。所以过去五盗用臣肫,五次臣服夏,洞察大势后离开,就决定一心臣服商汤王。网络配图 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臣服殷纣,发现纣王无道,而投靠周文王,这就叫懂得天道,天命所归,所以才能归顺一主而毫不犹豫。所以不懂得天下至理的人,不能治理天下,不认真思考的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不洞察人心,不能成就名声,才华智力不高,不能用兵。 太过忠诚,不善于思考,而不能了解他人。所以说忤合之道,必须自己揣度才华和智慧,度量优势和不足,远近的人的能力是否超过自己,才能选择进退,纵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