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山龙骨坡遗址:东亚人类的祖先、史前文化的原点
帆叶网据上游新闻(重庆市地质调查院研究馆员 魏光飚):被誉为“东亚人类摇篮”的龙骨坡遗址,出土了东亚地区迄今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也是迄今欧亚大陆时代最早、内涵最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巫山龙骨坡遗址的发现,是近40年来东亚史前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文化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龙骨坡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西南坡,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于1984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等发现,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系统发掘:1984-1988年、1997-1998年、2003-2006年、2011-2012年。
龙骨坡遗址的出土物包括人科化石、石制品及多种脊椎动物化石。其中,人科化石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俗称巫山人。龙骨坡遗址出土了大量早更新世早期的动物化石,其中哺乳动物116种,这是迄今东亚地区相同层位中发现的最为丰富的化石动物群,该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被称为“龙骨坡动物群”,是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早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化石群。
龙骨坡遗址的地质时代
1991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刘椿等用古地磁法测定含“巫山人”化石的龙骨坡遗址第8水平层的地质时代为距今204万年前。2015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韩非等用电子自旋共振法和铀系法等测年技术,对来自于龙骨坡遗址的不同层位进行了系统的年代测定,含人工石制品的第14水平层距今约250万年前,含人科化石的第8水平层距今约220万年前。2021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邓成龙等利用古地磁法对龙骨坡遗址进行的最新测年结果表明,龙骨坡遗址文化层的地质时代介于距今250—200万年之间。对于龙骨坡遗址的年代,不同的研究团队、测年方法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
龙骨坡文化的定义
迄今为止,龙骨坡遗址中已出土了上千件人工痕迹清楚的石制品,类型主要包括砸击石锤、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原型薄刃斧、钻具、原型手镐、原型手斧等,自第2水平层至第15水平层呈连续分布。更为罕见的是,在第3-4水平层和第7-8水平层分别发现了大量食草类动物的前、后肢骨的人为堆积现象,被研究者称为“最后的晚餐”,充分体现了一种人类特有的行为。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远古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龙骨坡文化”。
龙骨坡文化的主人
龙骨坡遗址自发现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关于“巫山人”的争论迄今尚未平息。龙骨坡遗址尽管发现了上千件人工石制品和少量骨制品,但人科化石只有一段属于“巫山人”的残破下颌骨和一颗门齿。争论的焦点是“巫山人”是人还是猿?迄今为止,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共有三种类型:一段带臼齿的下颌骨、一颗上门齿以及14颗巨猿牙齿。这三种高等灵长类化石中,谁最有可能是“龙骨坡文化”的主人?这牵涉到“人”的科学定义。
人,这个字形最简单而内涵最复杂的汉字,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有着不同的解读。前者更关注人的生物属性或自然属性,以两足常规直立行走作为人最重要的标志;后者则更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或文化属性,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中国诸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表明,由于区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类体质形态的演化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两个标志的出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同步的。
1876年,恩格斯提出“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文化,是从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工具开始的。石制工具,这个历来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区分人和猿的标准今天依然有效。文化遗物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经过有意或无意的创造而产生的物质产品,往往比人类化石更具丰富性和可对比性。文化的发展具有区域性、传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将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作为区分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主要依据,更容易建立起一个明确的分类、比较标准,厘出一条清晰的文化起源、发展脉络。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巫山人”是猿是人还有争议,但人工打制痕迹清楚而且数量丰富的人类活动证据—石制工具无可置疑。这些文化遗存必定属于某类主人。那么,他们是谁?是人,是猿,还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灵长类动物?或许,在体质人类学上,“巫山人”尚处于“猿”的阶段,但在考古学上他们又属于“人”的范畴。或者说,他们的体质特征是“猿”或介于“人”与“猿”之间,而思维能力是“人”。
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之前,龙骨坡已发现的三种高等灵长类标本所代表的个体,都有可能是龙骨坡文化的主人。当然,也可能还有一种尚未亮相、类似于“能人”的化石,会在将来的发掘中进入我们的视线。所幸,龙骨坡遗址还有十余米厚的富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堆积没有发掘,这为我们将来揭开“巫山人”的神秘面纱留下了极大的希望和无限的可能性。
黄国的遗址在现在的什么地方?黄国是如何灭亡的
以都城为中心的黄邑地区,地处如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边界,沃野千里,山清水秀,水陆交通方便,农业发达,人民丰衣足食。当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麻、鱼鳖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是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鱼米之乡。 据历史资料记载,颛顼帝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当时还处于后期阶段,社会总人口少,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所缴的赋税和贡品不足于统治者的特殊生活费用。帝王的子孙人数太多,必须分封一大批王子王孙到全国各地为小王侯,食邑当地,由当地人民的赋税和贡品,供给王子王孙的特权阶层的生活。宗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来到黄国当统治者,过着统治者的贵族生活。夏、商、周历代王朝,遵循先祖帝王分封制度,承认黄国的王侯地位,世袭相传至公元前648年被所灭之后,黄氏宗族结束了统治者的地位,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谋生存,共谋发展。 黄国故城位于今潢川(光州)西北6公里处的隆古乡,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椐专家考证,黄国故城最迟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规模。城址呈长方形,周长672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城墙残高5米-7米,时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现存城墙系用黄土夯筑而成,城墙高处为7—8米,低处为4—5米,基宽59米,上宽10—25米,如今尚存三处城门豁口,其墙之厚、路之阔、基之固,均可见当年之巍峨。 如今在故城遗址内,仍遍布着陶片、瓦当和多处青铜器作坊遗址,从这里曾铸造出许多精美作品,仅在今潢川、光山等当年黄国疆域内出土的黄国青铜器就有80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为38件,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黄太子伯克盘、黄父盘、黄君簋、叔单鼎4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潢川,被郭沫若收录入其所著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197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今潢川李老店磨盘山收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的铜镭肩部有“黄孙须子亚伯”铭文。铭文中所提“黄孙”就是黄国贵族;“须子”即须颈子,是亚伯臣的称号,由此又证明黄国在今潢川。 在黄国故城西南约20公里的今光山县宝相寺一带,发现黄国贵族墓地。1983年发掘出黄君孟夫妇墓,1988年发掘出黄季佗父墓。在黄国疆域内的罗山、光山、潢川等地都出土不少珍贵的黄国文物,时代多为春秋早期。现尚存三处城门豁口,是目前江淮西部地区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由于它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所灭,迄今经过2650多年的改朝换代和灾荒战乱,时过境迁,古城荒废倒塌,今天的黄国都城已经荡然无存,已经掩埋在一片田野百植之中。 在黄国都城故址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个小水池,池边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边刻着“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黄国宫殿天池,潢川人民政府立”。在黄国都城的西面,有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坟墓,是公元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其余的古迹荡然无存。解放后发掘黄国都城时的700多件青铜器的历史文物,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随机文章为何秦始皇要放置兵马俑?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黄河水从哪里开始变黄,真正位置其实在这里/专家都不知道的地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国的遗址在哪里?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古代江国位于正阳境内,领土疆域在淮河流域一带,其都城遗址在而今的大林乡涂店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2公里。在古城遗址内,曾出土有商、周时代生活用陶器残片。公元前623年,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外逃,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在最近几年的寻根认祖活动中,国内外的一些江姓族人纷至沓来,其中新家坡的“南洋总会”一直与我县的“江氏宗亲会”保持联系,并捐资在大林乡修建了沿淮小学和江氏祠堂。 遗址内西北有一高台,高8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古江亭遗址。江亭在西汉时犹存。《·、、列传第十五》载:术,不得过,复走还,六月,至江亭。《后汉书·郡国二》载: 汝南郡,高帝置;安阳、候国,有江亭,故国,蠃。《》:淮水又东经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楚灭江。 江国故城曾经有口皆碑的二柏土地遍、三步两架桥、七步两座山、十二莲塘月儿弯、凤凰台、江祠、江亭、卧牛堆、观音寺等遗迹,如今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当年的古江国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江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玄孙之后。时代,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子名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今河南正阳县涂店附近)。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正阳为江姓的发源地。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自伏羲氏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姓氏产生最为频繁的时代,当推春秋时期。姓氏多以国名、封邑、、官职、居住地或赐姓产生。江姓是以国名为姓氏。明末,由于自然灾害、战乱频繁,江国故地少有江氏后裔。清初,江梅、江榜二兄弟由湖北麻城返回,居住在江国都城遗址附近,今涂店以西3公里淮河湾岸边,后称其居地为江家埠(现名江湾),江氏兄弟以淮河摆渡,捕鱼为生,勤奋劳作,繁衍生息,不久江氏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成为当地望族,之后有三个支系迁往他乡。一支定居在今罗山县子路乡江老坟山;一支定居在正阳县兰青乡江店;一支定居江湾西北3.5公里远的大、小江庄。现今,居住在江湾的江氏有100余人,江店有700余人,大、小江庄有200余人,加之散住县境各地者,总计正阳县江姓人共近3000人。 随机文章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改变历史的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意外发现(考古改变世界)海螺共和国是什么时候独立的,1982年独立/美国未承认主权垃圾分类太麻烦?古代长安就是因为垃圾太多才遭弃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