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吴与弼弟子后又分成两派,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学派之宗;胡居仁、娄谅等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中娄谅是心学缔造者王明阳的启蒙老师。吴与弼创立的“崇仁之学”,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作用,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下移的发端,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吴与弼与常山颇有情缘,既有常山籍的知心好友,又有在常山本籍发展的得意门生,他的一生多次经过并走进常山,留下了不少佳话佳作。
常与常山知己谈论教学
清光绪《常山县志》卷五十三《人物志·文苑》记载:徐希仁,字宝山,蒋家园人。明永乐辛卯(1411)举人,乙未(1415)明通榜。授抚州训导,升棠邑教谕。讲学以诚敬为宗。尝修葺学宫,赈恤贫士,士多造就焉。
徐希仁到抚州担任训导时,正是吴与弼归乡讲学、守义不仕时期,共同的志向和兴趣爱好,使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并逐渐成为知心好友和学术知己。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或通过书信谈论学习与教育。
大约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吴与弼给自己的学术知己徐希仁写信:“仆闻天下之至美者,莫如圣人之道,昭明易见,简易易行,然世鲜能之者,不学故耳。原其故,有二焉。懵然无知,而不事夫学者,庸人也。学为而弗克者,未诚也。惟其未诚也,是以事物交前,理欲互战。顺理乎,系累于欲。从欲乎,有所不屑挠乎其中。懑乎,其心苟一念之或失,则圣人之道斯远尔。习俗之溺,弥深几何,不并其少有所得者,而亡者之恶在能有充哉,是虽曰学与不学,同也。仆坐此患,十年余矣,抱懑朝夕,亦云至矣。今年从春来,一以《大学》《语》《孟》《中庸》,熟玩一日,恍然似粗有所见。乃喂然叹曰,圣人之道果易晓也果易行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朝夕之懑,而又以超然乐乎群物之表矣,因益加力焉。所见益似亲切,于是又叹曰:世俗固吾弃,吾庶几以自与;世俗固吾笑,吾庶几以自得吾方。圣贤之亲,而遑恤其他乎哉!仆辱厚于足下有年,古人重于交友者,资以辅仁,仆敢自私哉。足下尝向仆称道慨慕人之善,则知圣人之道之为美,又向仆致自不足之叹,则岂非同于仆之懑耶。今将释子之懑而进子于乐地,不难矣。盖为之之机在我,而为之之方则具于圣贤之书,胡为而不勉之也。仆近走江湖,归得风疾,艰于步,往来得罄,所言于左右,惟尺书不惜,时赐远临,幸甚。”(见《康斋文集》卷八《与徐希仁训导书》)

从这封信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认识:
其一、吴与弼与徐希仁的情谊非同一般,他们之间像这样的感情和学术交流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否则,像“足下尝向仆称道慨慕人之善,则知圣人之道之为美,又向仆致自不足之叹,则岂非同于仆之懑耶。”之类的知心话,是不可能有的。并且,“仆辱厚于足下有年,古人重于交友者,资以辅仁,仆敢自私哉。”也无从谈起。常山明清县志记载:吴与弼曾多次到常山看望早年老友徐希仁,并在其家中居住。这也佐证了吴与弼同徐希仁之间的感情和学术交流是经常发生的。
其二、书信表达了吴与弼一贯重视教育和“学为圣贤”的教育思想。吴与弼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始终以培养一种“圣贤”为标志的道德人格为教育目的。所以,才会有书信的一开头就说:“仆闻天下之至美者,莫如圣人之道,昭明易见,简易易行,然世鲜能之者,不学故耳。”在这里,吴与弼认为,虽然圣人之道是“昭明易见,简易易行”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教育的重要,如果离开学习,就不可能知圣人之道而达到成圣的目的。
其三、书信自始至终流露着吴与弼的一片真情。信中说,通过一个春天对“四书”的系统学习和反思,在圣贤之道的知行上获得了深度的认识,藉以此养诚心,从而实现诚者的“自得”与“自与”境界。这不仅消除了十余年来的懑闷情绪,也解决了“事物交前,理欲互战”的道德僵局,守得了本心,证明“圣人之道果易晓也果易行”。他大胆而自信地指出“将释子之懑而进子于乐地,不难矣”的愿景,并勉励徐希仁勇敢地细读圣贤之书,一起共证圣贤之境。可谓情真意切。
谆谆教诲助郑伉成名儒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卷四十九《理学·郑伉》 及相关史料记载,郑伉(1434—1480),字孔明,家居常山象湖,幼有神童之称,三岁闻父母哭而知其哀,五岁诵故事,十三岁读书主攻科举考试的学业,为文“文理蔚然”。二十岁为博士弟子员。但进入每三年一届的省试,却一再不合、屡试不第。经过深思熟虑,郑伉决定放弃走科举求功名之路,曰:“显亲扬名,恐不在是(指科举)也。”
弃考之后,郑伉走进江西丰城,拜名儒丁潜轩之门下,求践履实学,以圣贤自期。后来又拜当时名儒、教育家吴康斋先生于崇仁。康斋设馆收徒有严格的《学规》:“读书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痛下功夫三五年,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如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小见其可也。”为此,康斋对郑伉说:“此间功夫(学习)非朝夕可得,恐误子远来。”意思是说,如果想要“早栽树,夜遮阴”,一步登天的话,就不必耽误时间了。郑伉已下定决心,当即回答说:“此心放逸(不受拘束)已久,求先生收之耳(收留我),敢欲速乎?”
康斋治学非常严谨,“本之以小学、四书,持之以躬行实践”,常用程子的话勉励学生:“言人,当以圣(圣人)为志;言学,当以道(指法则、规律)为志。然进修不可躐等(越级),必先从事于小学,以立其基;然后进乎大学,以极夫体用之全。”要求学生循序渐进,打好基础,不要好高骛远、一步登天。郑伉也十分谦虚诚恳,因此从熟读基础知识《小学》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提高。
康斋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劳动与读书相结合”的人,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他同学生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在劳动中讲学,在劳动中授教,在劳动中悟“道”。在康斋先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谆谆教诲下,郑伉本人坚持“笃志力行”“日自验于身心”,逐渐细读儒学经典著作,并且烂熟成诵,慢慢领悟到“四书”“五经”之精要,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许久,对于程、朱理学之道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并被康斋先生认定为优秀弟子。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康斋先生70岁时有《书郑伉卷子毕偶成》诗曰:“残经讲罢慨虞唐,步月归来兴未央。诗卷写兰吟更好,试挥余墨两三行。”(见《康斋集》)。诗歌反映了康斋先生对郑伉文学才华的赞誉,也表达了康斋先生以学子成长为荣的高尚情操和高兴心情。是年郑伉27岁,而后方告别归里。
吴康斋理学继承了宋代理学路子,与程、朱理学大致相同,又兼采陆学之长,而自成一体。他的学术思想和一般理学家喜好谈理气、辩有无不同,并不热衷于那些抽象的思辨哲理,而是更加关注道德实践、道德教育的“工夫”问题,他所倡导的为学工夫论,以自己独具的特色,肇启了有明一代崛起的心学思潮。他的这一学术思想对郑伉的影响非常深刻。郑伉学成回归故里后,筑室于象湖龙池之上,经常与诸儒论议学习所得,主张一切以朱子理论为中心。凡古载籍几乎没有不读的,但坚决不读佛老之书,批驳其“毁肢体,灭人伦。”郑伉知之则言,言之则行,一时声名鹊起,被称为名儒。浙赣儒家名流如兰溪章枫山、开化吾文山、南昌张江白等,纷纷与他交往,相互交流讨论学术问题。郑伉的著作也颇丰,作品有《易义发明》《卦赞》《读史管见》《观物余论》《蛙鸣集》,凡数十万言,可惜大多被毁烬,其存世者仅十之一。
郑伉严格遵循康斋先生的教导,不仅在儒学上注重师承,而且在公益事业上尤其是教育事业也以康斋言行“衣钵相承”。其设义学(免费私塾),立社仓(平时购粮贮藏于仓,灾时开仓赈济灾民),事事都“着实”地做,可见康斋先生对其影响之大。正因为如此,郑伉自号“敬斋”,又自号“断述子”,大概是受到先生以“康斋”自号的影响,具有传承康斋“品德高洁,襟怀坦白,学识渊博”的意志,也有不忘师恩之内涵。于是,学者都称之为“敬斋先生”。
《明史》卷一百七十《列传·儒林》记载:吴与弼门下最著名的有胡居仁、陈献章、娄谅,其次是胡九韶、谢复、郑伉。《明史》还对郑伉及其业绩作出了记载。
历经常山留下佳话佳作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卷七《古迹·草萍驿》和卷五十八《隐逸·徐湖》记载,天顺年间,聘君吴与弼东游来到常山草萍驿,正好是农历四月的傍晚时候,忽见驿壁上西乡布衣徐湖《题壁诗》:“莫道深山不产材,春风到处野花开。草萍官道年年在,一任行人自往来。”与弼见诗,悦而访之,徐湖杀鸡、出脱粟饭对食,与弼大喜,曰:“不负此行!”后人比之郭林宗之与茅容。回驿道中,与弼唱诗云:“夜渡柴家坂,寒月照水白。野碓踯躅舂,茅斋一溪隔。”第二天晨起,与弼依然兴致不减,出发时吟诗曰:“小麦青青大麦黄,林间鸟语奏笙簧。好山遽送程程秀,咫尺云帆是浙江。晨促行装度草萍,夜来微雨喜新晴,望中尽是云山色,吟罢时闻野鸟声。”可见其心情非常之好。
又据清光绪《常山县志》卷五十八《隐逸·徐文表》和卷六十八《诗赋上》记载:徐文表,隔街人,闭户读书,吴康斋应聘道出常山,偶步至文表书斋,题“好古”二字赠之。次日,吴康斋夜宿湖头,留下《宿湖头》诗曰:“野阔云争暝,江空雨未休。问程须策马,灯火宿湖头。”
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73岁的康斋东游衢州、建德等地,经过常山,先后在好友徐希仁儿子与学生郑伉家中住宿。见郑伉筑室于村中牛头山西北山腰,山下有洼然一区,怪石林立,泉出其中,旧传为龙湫,“造山下庐,即为书‘龙池精舍’四字”(见光绪《常山县志》卷五《山川·龙池》记载)。并作《宿郑氏村居》:“依稀余墨象湖旁,鹤去山空事渺茫。嗣续喜看仁爱重,灯前聊跪告新章。”对郑伉的循序而进、笃志力行颇感欣慰(见康斋《东游稿》)。
清代前期蒙古族重要将领:博尔济吉特·策棱的生平简介
博尔济吉特·策棱(1672年-1750年),前期重要将领。博尔济吉特氏,嫡裔,蒙古喀尔喀部人,喀尔喀台吉。 三十一年(1692年),其祖父丹律携他从居住地塔米尔投归,康熙帝授策棱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将其属部划入察哈尔镶黄旗。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指婚皇十女,授和硕额驸,并赐贝子品级。后奉命回驻塔米尔旧地,击败入侵的准噶尔兵。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从傅尔丹多次击败准噶尔兵,授札萨克。元年(1723年)特诏封多罗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驻守阿尔泰,授副将军。雍正五年(1727年)偕内大臣斯格等赴楚库河与俄罗斯使节萨瓦立石定界签订《》;雍正九年(1731年)大败准噶尔军获鄂登楚勒大捷,晋封为和硕亲王,赐银万两,并授喀尔喀大札萨克。雍正十年(1732年)光显寺大捷,赐号"超勇",晋封固伦额驸。清廷从土谢图汗部分出19旗赐予他,统称赛音诺颜部。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定边左副将军进驻科布多。元年(1736年)驻兵乌里雅苏台。 乾隆十五年(1750年)去世,终年78岁,襄,入祀京师贤良祠。从雍正十一年(1746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一直驻防漠北,对北方边境的安宁,起着重要作用。 策棱是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喀尔喀部人。他的曾祖父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孙图蒙肯,号班珠尔,对黄教的复兴作用很大,西藏达赖喇嘛非常重视他,赐号为赛音诺颜。他的第八子丹津生纳木扎勒,策棱就是纳木扎勒的儿子。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丹津的妻子格楚勒哈屯携带着策棱及其弟弟恭格喇布坦从塔密尔入朝归顺,康熙帝授予策棱三等阿达哈哈番的职位,在京师为其赐予住宅,下令将他带入内廷教养。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为策棱指婚和硕纯悫公主,授和硕额驸。不久赐予贝子品级,康熙帝下诏令策棱回归塔密尔放牧。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康熙帝命策棱前往推河从军,从北路出军防御策妄阿拉布坦。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出击准噶尔部,策棱跟从振武将军傅尔丹从布拉罕出军,一直到达格尔额尔格,多次击破准噶尔的军队,擒获准噶尔宰桑贝坤等一百多人,俘获与斩首甚众。在乌兰呼济尔大战准噶尔军,烧毁了准噶尔的军粮。大军回师的过程中,在半路遇到了准噶尔的援兵,再次击败了准噶尔军,因功被封为札萨克。 策棱常年生长在漠北,而且多年从军,对当地的山川地理十分熟悉。对喀尔喀部多次为准噶尔部欺凌的事非常愤怒,暗地里训练军队,培养猛士数千,归附于帐下作为自己的亲兵。又因为准噶尔军擅长突袭作战而喀尔喀的军队军纪不规范,每次外出游猎都在当地停止驻军,都会以军法规范自己的军队,而且都是严阵以待、如临大敌。自此,赛音诺颜的军队强大起来,称雄漠北。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特诏进封策棱为多罗郡王。 雍正二年(1724年),策棱亲自入朝觐见雍正帝,雍正帝命策棱和同族亲王丹津多尔济一起进驻阿尔泰,而且授予他副将军之职,下诏策棱可以用正黄旗的仪仗。 雍正五年(1727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派萨瓦伯爵来华谈判中俄中段边界划定问题,雍正帝先命国舅隆科多为中国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与萨瓦会谈。在谈判过程中,朝中有人检举隆科多私抄玉碟底本,雍正帝下令将隆科多逮办,命策棱继隆科多任中方首席谈判代表,策棱和内大臣四格等人一起赴楚库河,与俄罗斯帝国使臣萨瓦勘定边界、竖立界碑。完成这项任务后,策棱竟然陈兵边境鸣炮,朝廷因此事治策棱削爵之罪,雍正帝下令改为罚俸。 雍正九年(1731年),策棱跟从靖边大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出师征讨噶尔丹策零,通过侦查得知准噶尔军自和通呼尔哈诺尔窥伺清朝的图垒、茂海、奎素诸部,策棱与翁牛特部贝子罗卜藏等人分兵将准噶尔军击退。 准噶尔部的首领大策凌敦多布、小策凌敦多布等人,都是噶尔丹策零的同族,与噶尔丹策零沆瀣一气。 噶尔丹策零派遣大策凌敦多布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喀尔喀蒙古诸部。噶尔丹策零听说锡保驻扎在察罕寿尔,振武将军傅尔丹驻军在科布多,于是派遣大将海伦曼济等率领六千人取道阿尔泰向东进军,分兵袭扰克鲁伦及鄂尔海喀喇乌苏,留下剩余的部众驻扎在苏克阿勒达呼作为自己的援军。策棱与丹津多尔济分兵迎击噶尔丹策零,到达鄂登楚勒之后,策棱派遣台吉巴海率领六百人进入准噶尔军,引诱他们出来追击,然后策棱设下伏兵突袭,斩杀准噶尔军的大将,准噶尔剩余的部众全都溃散,大策凌敦多布和海伦曼济等都逃走。策棱因功被雍正帝下诏进封为和硕亲王,赏赐白金一万两。不久清廷又授予策棱喀尔喀大札萨克的职务。 雍正十年(1732年)六月,噶尔丹策零派遣小策凌敦多布率领三万人自奇兰进发至额尔德毕喇色钦,策棱与将军塔尔岱青一起到达本博图山。还没有到,准噶尔的军队就侵扰了克尔森齐老,又分兵侵袭塔密尔,策棱的两个儿子和所部牲畜都被准噶尔所掠去。 策棱前来救援已经来不及,侍郎绰尔铎护送粮饷到达,对策棱说:"王爷应该速速率军前去截断敌军的归路,那样才能破敌。"策棱招丹津多尔济前去救援,但是他没有到达。 策棱回军奔袭准噶尔军,但是距离准军还有两日的路程。 准噶尔的军队直取额尔德尼昭,到了八月,策棱率兵追赶上了准噶尔军,策棱与之作战十余次,多次击破准噶尔军。 小策凌敦多布率军占据着杭爱山一带,靠近鄂尔坤河列阵。策棱令满洲兵于鄂尔坤河以南驻扎,自己亲率一万人埋伏在杭爱山一侧,蒙古诸军在鄂尔坤河以北驻扎,与准噶尔军交战。 准噶尔军看见满洲兵背水列阵,而且军容很差,就非常轻视,径直进击满洲兵。满洲兵败退,准噶尔军前往追击,策棱在山下的伏兵突然出现,像风雨一样冲击准噶尔军,斩首一万余,谷中布满准军的尸体,策棱俘获牲畜、军械不可胜计。 小策凌敦多布率领准军剩余的部队渡河,蒙古兵等待准噶尔军渡到一半的时候出击,准军大多在河流里溺死,河水都染成了血色。 顺承郡王锡保上书朝廷告捷,首先就为策棱请功,雍正帝十分高兴,为策棱赐号"超勇",并赐予黄带。下诏说:"策棱此次军功不是寻常时候的战功可以比的,这次随征的将士,一定要着重嘉奖。" 雍正帝因为策棱原牧地被准噶尔侵扰,赏赐给他们马匹二千、牛一千头、羊五千头、白金五万两,并赈济那些因战乱无可生计的部众,下令建造塔密尔城,为策棱建造府邸。 同年十二月,策棱晋封为固伦额驸,当时纯悫公主已经薨逝,雍正帝追赠她为固伦长公主。 雍正十一年(1733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统军进驻乌里雅苏台,雍正帝下诏令策棱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不久授予他为盟长。 雍正十二年(1734年)五月,清廷下诏令策棱进京商议军务。六月,移军察罕廋尔。 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部向清朝乞和,请求以哲尔格西喇呼鲁苏为准噶尔与喀尔喀的游牧界,雍正帝询问策棱对策。策棱对雍正帝说:"之前喀尔喀的游牧地界尚未到达哲尔格西喇呼鲁苏,准噶尔部这个提议可以允许。但是准噶尔部的游牧边界,必须以阿尔泰山为界,"但是准噶尔部没有同意。 乾隆元年(1736年),大军回师,乾隆帝命策棱率领喀尔喀兵一千五百人进驻乌里雅苏台,并分兵驻防鄂尔坤。乾隆帝因为策棱的母亲常年居住在北京,策棱又在西北军中,不能与其母朝夕相见,于是将其母放归西北,并赐白金五千两进行安置。 乾隆二年(1737年),噶尔丹策零致信与策棱,自称为"车臣汗",并再次提出了之前议定边界的事项。策棱将此事上报朝廷,乾隆帝命策棱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噶尔丹策零回信。策棱在给噶尔丹策零的书信中说:"阿尔泰为议定的边界。你的父亲珲台吉在位时,阿尔泰以西没有厄鲁特蒙古的部落游牧。自从朝廷剿灭噶尔丹之后,朝廷命我来建城,驻兵其地,这是众所共知的事情。这里不允许有游牧者,原来是因为这里是两个部落之间的间隔地带,可以留出缓冲,使两个部落不相及,以减少事端的产生。如今台吉您反而说不能让出这个地方,请你想想阿尔泰是谁的土地,谁能让出这里?如果你能诚心遵从皇上所指定的边界,我肯定不会首先挑起战端,也不会再驻扎在科布多。而且你还声称我们的哨兵逼近阿尔泰,应该撤往内地。在这里设置哨兵的圣祖皇帝时的旧例,既然划定了边界,岂能不设哨兵?请台吉仔细考虑一下吧!"同年冬,准噶尔部的使臣达什博尔济奉表到达策凌处,乾隆帝命策棱与他们一起前来北京。 乾隆四年(1739年)春,乾隆帝降诏策棱返回喀尔喀。准噶尔赴京谈判的使臣哈柳去拜见策棱,哈柳说:"额驸您游牧的部属在喀尔喀蒙古,为什么要居住在别处呢?"策棱回答说:"我的主上居住在这里,我应该跟随主子。喀尔喀只是我部游牧之处啊!"同年冬,噶尔丹策零再次派遣哈柳奉表到达京师,开始商议决定准噶尔牧区不能越过阿尔泰山梁的事情,不再提议迁移卡伦的事。自从雍正年间清廷与准噶尔商议边界,策棱三此去京师,准噶尔忌惮他的权威很重,最终同意了他的提议。乾隆帝嘉奖策棱忠义,封其子成衮扎布为世子。 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命策棱勘定喀尔喀各部的游牧界限,不能越过扎布堪、齐克慎、哈萨克图、库克岭诸地,喀尔喀与准噶尔各守固定的界限。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因为策棱年老,命移军驻扎塔密尔。 乾隆十五年(1750年),策棱病重,乾隆帝召其次子车布登扎布前去侍疾,派遣侍卫德山等前去慰问。不久,策棱病逝,终年78岁。策棱遗言请求与纯悫公主合葬,丧报传至京师,乾隆帝亲自驾临祭奠,命配享太庙,谥号"襄",御制诗挽之。 随机文章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兴义万峰林天坑深达600米,人类在坑底定居了600多年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谷歌创始人佩奇布林,曾计划将230亿美元资产捐给马斯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廉亲王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的生平事迹简介
第八子的福晋,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之外孙女,父络。与胤禩于康熙三十一年订婚,康熙三十七年成婚,四年,因圣旨被休。 郭络罗氏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 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据闻,郭络罗氏自小承欢于岳乐膝下,颇受宠爱,性格泼辣,是胤禩府内的当家人。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也提到胤禩府内的事俱是由福晋掌管的,两相比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风。 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之碧之女",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终其一生,膝下单薄,只弘旺一人。 八福晋母亲简介: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庶出的郡主),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三十日巳时生,母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疑为侧福晋乌亮海济尔莫特氏,万且他布囊之女),与第五女同母;选郭络罗氏明尚为婿,康熙十一年二月成婚;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卒,年二十六岁(女儿郭络罗氏嫁圣祖第八子廉亲禩为嫡福晋) 八福晋之父明尚康熙二十年(注意就是八爷出生那年)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这是三法司定罪时康熙给的意见。需要说明的是,清初,朝廷对待王公贵族十分苛刻,有《王公处分条例》为证。清初禁赌,且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明尚死期不详。 康熙二十三年岳乐第七女、明尚妻郁郁而终。至此,郭络罗氏失去依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被接入安亲王府抚养。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下旨,爱新觉罗胤禩与郭络罗氏订婚,作为康熙对于安亲王一派的安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与郭络罗氏举办订婚宴。 康熙三十七年冬,胤禩与郭络罗氏成婚。 康熙帝第八子允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生母良妃卫氏,原属内务府辛者库罪籍。允禩长大后,以聪敏实干,不务矜夸而受众人夸赞,于诸皇子中较为突出。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他两次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跟随皇子中最小的一位。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首次分封皇子,18岁的允禩封为多罗贝勒,在受封皇子中年龄最轻。满文档案反映,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康熙帝离京外出时,以允禩和长其4岁的皇三子允祉留守京师,联名向他报告京城情况,处理有关政务,并由两人亲自办理密旨交办事务。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因允禩为众臣保举为皇太子,康熙帝对他的看法骤然改变。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废太子前,允禩为父所青睐,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与很受器重的一位当朝皇子,喜结良缘。 关于郭络罗氏与允禩成婚的具体时间,史籍中未见记载,须作以下考察。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曾指派内大臣及海喇逊、多壁等,参加允禩与郭络罗氏的定婚宴,明珠等人向康熙帝作了详细汇报,其于三十七年某月月二十日赴八阿哥福晋之初定婚宴,大臣、侍卫、官员等跪称:"我等理应立于阿哥右侧执杯,反让我等入座,赐与克食,主子洪恩断难承领,喜之不尽。"明珠的奏折中还提到,安王福晋恭奉大内戏子所用银四百两,民间戏子所用银二百两。因有阿哥、福晋初定婚宴,不收恭奉戏子物品之先例,故此次亦未收纳。 上述奏折未书具奏日期,但允禩被称之为八阿哥,说明尚未封爵,故该折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之前无疑。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闰七月,多壁始任内务府总管,翌年(31年)离任。这时允禩只有11岁,在此期间举行定婚宴的可能性似应排除。 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康熙帝为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踏上征程。当月,他写信给留京办理政务的皇太子,敦促尽快确定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的婚宴日期。允禩两位兄长的婚期,最终定于是年闰三月十五日。然而康熙帝给皇太子的上述信中,并未提及允禩的婚事。综合有关情况看,允禩与郭络罗氏举行定婚宴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康熙帝于三十六年五月结束第三次亲征返京之后。 郭络罗氏与允禩正式举行婚宴时,康熙帝又派内大臣坡尔盆、散佚大臣苏永祚、内务府总管海喇逊等前往。坡尔盆等人参加此次婚宴后的奏折,同样未书日期,而赏赐克食、由大内戏班演戏助兴以及安王福晋叩恩,多罗安郡王玛尔珲、固山贝子吴尔占等率正蓝旗大臣、侍卫、官员等叩恩等情况,皆与定婚宴基本相同。 然而坡尔盆等人的奏折中,允禩不再被称之为"八阿哥",而是"八贝勒"。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内务府总管海喇逊卒于任。故允禩的婚宴,举行于三十七年三月他封为和硕贝勒之后,是年十一月海喇逊病故之前。换言之,允禩18岁,即封为多罗贝勒的当年,与郭络罗氏正式成亲。 这门婚事有着丰富内涵。 不过,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之际,岳乐尚未追降郡王。该事发生后,岳乐家族的地位与实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 岳乐"在诸王中,以齿则高,以行则长",且立有军功,有管理部务,参预政事的丰富经验,无论从资历或功绩论,当朝宗室王公皆无人堪比。他共有20子,其中至少有4子,即郭络罗氏的4位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因不同原因成为康熙朝的著名人物。 据说崇德年间阿巴泰率兵伐明时,将很多文学之士延至府中,命教诸子弟,"故康熙间宗室文风以安邸为最盛"。蕴(岳)端自号红兰主人,"喜为西昆体,尝延朱襄、沈方舟为上宾"。编选宗室王公诗作《宸萼集》的玛尔珲,自幼好学,曾受业于阎百诗(阎若璩),"毛西河(龄)、尤西堂()诸前辈皆游宴其邸中"。 享有王爵,根基极深的岳乐家族,在文人内建有一个层次较高的关系网。从某种意义上讲,安王府犹如顺康年间满汉文化交流荟萃的一个特定场所,在清初满汉文化从激烈冲撞走向逐步融合的进程中,起有一定作用。 郭络罗氏的有关情况较为特殊。其生母为岳乐第七女,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岳乐的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所生。该女受封为郡主,康熙十一年(1672年)下嫁郭络罗氏明尚。额驸事迹不详,但死于康熙二十年(允禩出生那一年),郡主则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26岁时去世。郭络罗氏与允禩的辈分相同,是的第四代孙,一为玄外孙,一为玄孙。由于生母早亡,自幼被外祖父岳乐接至身边,在安王府中长大。她的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等,均为岳乐的第三位继福晋,即索尼之女所生。他们是郭络罗氏之母的同父异母弟,比郭络罗氏年长约十余岁。 郭络罗氏成婚前后,允禩被封在正蓝旗,与岳乐宗支同在一旗。由于郭络罗氏与其母家关系非同一般,允禩成为岳乐的孙婿后,便与这一家族紧紧联在一起,形成休戚与共,互为依恃的关系。安邸与其说是嫁女(外孙女),不如说是招进贵婿。故两次婚宴,皆于安王府中举行,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与其诸子玛尔珲、景熙等,俨然女方长辈,而郭络罗氏之父、额驸明尚始终未曾露面,可能已经故去。康熙帝其他皇子的婚姻个案中,类似情况尚未发现。 康熙帝稔知郭络罗氏与其母家的特殊关系,将她选为允禩的嫡福晋,有重视允禩,故以宗亲之女与之匹配之意。但是,对于当朝皇子与宗藩贵胄之家联姻后所具有的政治实力及其对朝政的影响,康熙帝显然尚未虑及。 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后,一起居住紫禁城内数载,继而迁至康熙帝赐予的八贝勒府。该府邻近柏林寺,与时为四贝勒府的之邸,即后来的雍亲王府毗邻。 康熙朝后期,吴尔占任议政大臣,一度署理,康熙帝去世前数日被任命为镶白旗满洲都统。二废太子后,他被康熙帝选为负责看守废太子允礽的大臣之一,足见很受信任。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雍正帝以希翼王爵,"复生怨望","无知妄乱,不安本分"为由,将景熙(希)之子、吴尔占父子、色亨图(岳乐之孙)父子发往盛京。 岳乐家族成员之间素来不睦。[81]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一月多罗安郡王玛尔珲故后,子华玘袭封,五十八年(1719年)九月去世。岳乐众子侄为争袭王爵,相互倾陷。康熙帝生前,未使该爵继续袭封,是多种原因使然。 元年十二月,雍正帝斥责允禩因(吴尔占等)未能袭封王爵,"谗害离间宗室,动摇该王属下人等之心",故将袭封安郡王之本章发回,不准承袭。礼亲王之后昭连在《啸亭杂录》中有下述记载:"饶郡王阿巴泰父子,略定河北,征讨吴逆,累功至安亲王。以其后嗣依附廉亲王允禩,故世宗斥其封。 在雍正初年的特定形势下,允禩力图帮助解决安郡王爵位的承袭问题,显然是授人以柄,极不明智,与其平时处事谨慎,所虑周详的作风,有所不符。这是否顺从妻意而为之?待考。 雍正帝继位后,"群臣请升潜邸为宫,廉亲王府不合相并"。二年(1724年)五月,允禩奏请移府,"上以废安亲王空府与之"。安王府位于台吉(基)厂头条东口,允禩与郭络罗氏居住该处,仅一年有余。 随着雍正皇权的逐步稳固与加强,雍正帝对允禩等人的打击不断升级。四年(1726年)二月雍正帝称:"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惧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此言未可全信,但亦反映出郭络罗氏处境日艰,却依然故我。 是年初,雍正帝下令将允禩革去黄带子。他对诸王大臣说,自即位以来,于允禩无恩不施,无事不教,其"终怀异心,并不悛改,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朕屡降严旨与允禩之妻,又令皇后面加开导,谕伊劝谏允禩,感激朕恩,实心效力,乃屡次教训,允禩夫妻毫无感激之意"。又因将伊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故"允禩之妻亦不可留于允禩之家"。雍正帝命诸王大臣将此谕旨当面"降与允禩之妻",令照先世旧例,将她革去福晋,休回外家,并"降旨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又命将此旨降与允禩,"若因逐回伊妻,愤怒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以重罪。" 郭络罗氏接到该旨,"毫无畏惧,忿然而去"。允禩则以酒浇愁,日在醉乡。一位婢女劝他"于皇上前谢罪奏恳",为郭络罗氏求情,遭到愤然拒绝:"我丈夫也,岂因妻室之故而求人乎!"允禩与郭络罗氏不惧不服的态度,如出一辙,致使雍正帝愈发。他先是"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辜",随即又将允禩圈禁,令其改名阿其那。允禩背负罪状40款,是年九月因患呕吐症逝于拘禁地,终年46岁。其独子弘旺将他葬于热河石洞沟左山之阳。被迫自尽后又被散骨的郭络罗氏,唯有以在天之灵继续与夫相伴。 随机文章海上的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专家称50年后将被水淹没惊人的史前文明的骗局,50亿年的火花塞是为了利益而造假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宇宙中黑洞是怎么被发现的,黑洞最早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