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后主刘禅册立太子时,授太子仆,迁太子家令、光禄大夫。反对姜维北伐,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邓艾攻打成都时期,力劝刘禅投降,“有全国之功”,投降魏国后,受封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泰始六年(270年),授散骑常侍,同年去世,时年七十岁。

image.png

  轶事典故

  蜀汉灭亡后,一部分蜀汉大臣被招往洛阳任职,谯周也在其中之列,但是谯周因为病重到了汉中就无法前行了,蜀郡文立从洛阳回蜀时路过汉中,于是就去看望谯周,但是谯周已经因为病重有些语言障碍了,于是就用笔写出了“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是指司马,月酉是指八月,就说司马到八月就没了,到了八月,晋文王司马昭果然去世。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陈寿任本郡(巴西郡)中正,辞官还乡前去和谯周告别,谯周告诉他:“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去世,我已经年过七十,也命不久矣,今后恐怕不会再见到了。”陈寿怀疑谯周以方术得知自己的寿命,所以假借孔子等人的寿命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后世评价

  陈寿:“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李通:“抑抑谯侯,好古述儒,宝道怀真,鉴世盈虚,雅名美迹,终始是书。我后钦贤,无言不誉,攀诸前哲,丹青是图。嗟尔来叶,鉴兹显模。”

image.png

  孙绰:“谯周说后主降魏,可乎?曰:自为天子而乞降请命,何耻之深乎!夫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先君正魏之篡,不与同天矣。推过於其父,俛首而事雠,可谓苟存,岂大居正之道哉!”

  孙盛:“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禅既闇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

  王夫之:“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国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为异说以解散人心,而后终之以降,处心积虑,唯恐刘宗之不灭,憯矣哉!读周仇国论而不恨焉者,非人臣也。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阉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

  袁枚:“将军被刺方豪日,丞相身寒未暮年。惟有谯周老难死,白头抽笔写降笺。”

蜀汉中太监黄皓排挤忠良,乱政误国,蜀汉亡后司马昭将其活剐是怎么回事?。

时期,大家对三国时期的故事耳熟能详,不管是曹魏、蜀汉,还是孙吴,都在尽量抑制力量,不允许太监干预朝政。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还是出现了一名乱政太监,仗着信任自己,其将蜀汉内部弄得一片混乱。因的存在,刘禅堕入深渊,沉迷酒色,不能自拔,其对国家不管不顾,蜀汉因此崩塌。 黄皓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生,但是死在263年。在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黄皓就一直服侍着他,除了阿谀献媚之外,黄皓基本没有其他本事。刘禅继承皇位后,对黄皓更加的器重,但由于此时还建在,黄皓不敢太猖狂,更没有胆量干预朝政,否则分分钟被干掉。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劝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当诸葛亮崩卒于五丈原之上,接替其掌权的是。董允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良臣,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当每次董发现黄皓有干涉权政的苗头时即刻就向后主刘禅劝谏,每每都把黄皓给训斥一通,让黄皓也是不敢言语。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延熙九年,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陈祗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使得黄皓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他和黄皓互相勾结,控制了蜀政,并排挤等忠臣。姜维想杀他,每次都被刘禅拒绝。最后姜维害怕被其所害,于是只得退回沓中屯田,一时间竟然不敢回到成都。 后来邓艾功进蜀地,邓艾早就听说黄皓的为人,就想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杀掉,不想,黄皓用钱和打通了人脉,又顺利的活了下来。公元263年魏灭蜀刘禅投降、押往洛阳,再次抓获了黄皓,以他“祸国殃民”为由,将他凌迟处死。 随机文章巨型小行星带含太阳系98%小行星,或为第十行星爆炸形成探寻美国恶魔之坑,直径1280米是超级陨石砸出来的(深180米)可怕的太阳系皮壳理论,人们看到的太阳系都是假象(阴谋论)北极冰川什么时候消失,冰川什么时候融化(全球变暖冰川消退)水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昼夜温度相差600度(水星上没有水资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武帝刘彻创制度导致蜀汉诸葛亮坐大刘禅被架空

西创立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至东时,黄巾军起,南阳太守刘焉“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于是改州刺史为州牧,并行使行政大权,地方政区亦由此变成了三级制,是荆州牧,是豫州牧,这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此时的“州”幅员广大,譬如蜀汉一国,其实只及的一个益州,换句话说,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之后,后主确实也没啥事可做了。网络配图 话说回来,上海滩的“南京”路虽多,却未能穷尽历史上的南京名称。758年,以江宁位置重要,取“升平之地”之意改置“昇(“升”的繁体字)州”,但如今沪上并无“升州路”(不过南京还有)。 再说到“昇州”之“州”,在中国的地名变迁里实在是个有趣的物事。自古就有九州的说法,但“州”真正在政区里出现则要到汉代了。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二级政区制度,汉代因之。西汉武帝创立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至灵帝时,黄巾军起,南阳太守刘焉“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于是改州刺史为州牧,并行使行政大权,地方政区亦由此变成了三级制,刘表是荆州牧,刘备是豫州牧,这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此时的“州”幅员广大,譬如蜀汉一国,其实只及汉代的一个益州,换句话说,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之后,后主刘禅确实也没啥事可做了。网络配图 可能出于限制州牧权力这个考虑,加上国家分裂,割据政权各行其是(譬如魏吴都设荆州),魏晋时期的州越来越多,辖区倒是越来越小,到南北朝末年,和南陈加起来,居然已经有253个州,而下一级的郡不过698个,基层的县亦只有1562个。这实在是机构臃肿到不能不改的地步了,隋代平陈后罢天下诸郡,等于是把州降级到原来郡的地位,干脆又把州改名为郡,绕了一圈又回到秦代的老路上去了。唐代沿袭隋制,但中央直接管理几百个州实在过于困难,唐太宗就苦于记不住各地长官名字而将其写于屏风之上,中唐之后,遂又变成道州县三级体制。 虽然州在唐代的地位下降,但对中国地名却影响深远。不像秦汉的郡名毫无规律,唐代州名整齐划一,一律是单字加州,许多名字今天也是广为人知的。比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杭州,以及闽粤两省的省会福州、广州;而“扬州”也是在唐代从九州中泛指长江以南搬到了今天的江北。 但唐代的州制也有例外,自从开元元年(713年),把国都雍州(今西安)升为京兆府,把洛州(今洛阳)升为河南府后,“府”俨然就成了拥有特权的州。到就出现了“州郡之名,莫重于府”。府都由州升迁而成,等级均为上州;比如的“行在”杭州升为临安府。好名字自然人人向往,于是府就变得越来越多,到明清更是成为主流,故此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谚语。网络配图 “州”之变为“府”,对于政区本身无甚影响,对地名而言却是大混乱。府名通常都是二字,于是需要重新起名,比如益州改作成都府,并州改为太原府。但有些时候新的名字又不见得比旧有名字顺耳,更多的情况是懒得取新名字,结果在明清时期就普遍出现了先从“苏州”改成“平江府”,最后又改成“苏州府”这样的地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谯周蜀汉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