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刘备年轻时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逆袭成功的呢?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我们都知道,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得知消息的一代奸雄曹操十分气恼。他痛骂刘备是织席小儿,还想起兵全力讨伐刘备。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在一代奸雄曹操眼中是和自己不相上下的英雄。在此时,一代奸雄曹操却骂他是织席小儿,可见刘备此举对一代奸雄曹操伤害之深。那么,刘备出身是织席贩履之徒,他又是如何从一介草根逆袭为一方君主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古代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织席贩履的出身。

  在古代记载中,刘备的血统十分高贵,是中山靖王之后。在和一代奸雄曹操一起到许都的时候,刘备和汉献帝论起辈分,还得到了皇叔的称呼。可是在他年幼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刘备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贩履织席为业。这一点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因此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

  但是,我们看刘备小时候的举止,又会对这个人另眼相看。他虽然身处草根阶层,却并不以草根自居。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汉朝的官吏,而他的祖父还是汉朝的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当作一个孝廉的家庭,有着自己的家风。也许是这种家庭的熏陶,使得刘备心中播下了第一颗逆袭的种子。

  在刘备家的庭院旁,有着一棵高大的桑树。这棵树高达五丈,长得如同车盖一般。刘备和邻里小儿玩耍的时候,指着这棵桑树说,自己将来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帝王所坐的车辆,因此刘备的叔叔告诫刘备,要他不要再这样随便说话,会招来灭族大祸的。这是因为刘备遥远的皇室宗族身份,并不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从这一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心中的志向。可是这种志向不会无缘无故地就来到刘备的脑海中的。那么,能够让刘备拥有这种志向的人,肯定来自他身边的人。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刘备的母亲。她经历了家道的起伏,有着一颗不屈服命运的心。正是这种言传身教,才使得刘备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性格,让他对那个行将变乱的天下,有了自己的志向。

  刘备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最黑暗的时期。在昏庸君主的统治下,宦官当道,奸佞横行。由于刘备所处的环境,对当时的世道十分痛恨。在许多年以后,他和诸葛亮谈起那个时期,依然是愤恨不平。在刘备幼小的心灵中,此时已经怀有了重整这个世界的志向。

  和一代奸雄曹操不同,一代奸雄曹操出身官宦家庭,起初是想当作治世之能臣为汉朝效力。而刘备由于有皇族的血统,再加上身处社会的底层。他的志向是延续东汉的做法,去开创季汉的朝代。在西汉末年,刘秀兄弟的故事是刘备的榜样。因此,刘备便以两汉开国君主为榜样,开始了他的草根逆袭之路。

  二、进学镀金的起始。

  在刘备十五岁那年,他奉母亲之命,出外求学。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母亲的不凡。她并不想让刘备安于现状,而是希望他有所建树,重振家业。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不过他的祖父、父亲都有当官的经历,因此刘备能够得到亲朋的资助,去当时的名士卢植的门下进学。

  在汉朝的时候,一个人的前途在巨大程度上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当时当官是举荐制,如果得到有势力的人士举荐,就可以出仕为官。比如中国的第一贤母陶侃的母亲。她为了招待儿子的朋友范逵,不惜卖掉头发买米,锯掉一半房柱做柴火,去掉房顶的草喂牲口,让范逵感到满意和钦佩。在范逵的举荐下,陶侃成为一代名臣。

image.png

  刘备到卢植的门下学习,与他结为师生关系,对他的未来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卢植的门下,刘备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刘备的志向并不在此。史书记载刘备不太喜欢读书,他更喜欢的是狗马、音乐和美衣服。在卢植的门下,他和公孙瓒结为好友,把公孙瓒当成兄长一样看待。

  从刘备在卢植门下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的志向并不是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官吏。他在读书之外,更重视的是怎么进展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他所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是用来交际的东西。凭借爱好关系,让他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在这些朋友之中,公孙瓒与刘备志同道合,并且在日后刘备的事业道路上,公孙瓒给了刘备极大的帮助。

  当然,刘备在卢植门下获益良多。他开阔了视野,充实了学识,拓宽了人脉,为他日后事业的进展奠定了基础。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整个刘备阵营中,刘备肩负着几乎所有文官方面的担子。在作战中,刘备还要担负着指挥、谋略方面的任务。这些能力,几乎都来自于在卢植门下的学习。可以说,在卢植门下的学习经历,让刘备从一位普通少年成长为了一方英雄豪杰。

  三、割据一方的势力。

  刘备早期的生活,在史书中一笔带过。可是我们从史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刘备早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以建立季汉为己任,自然不会走举孝廉的道路,而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对于刘备,史书有一句评价,说他有高祖之风。可是我们要问一句,那就是汉高祖何许人也?

  我们知道,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在看到秦始皇嬴政的仪仗之后,就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从那个时候起,汉高祖刘邦就以当帝王当作自己的梦想。他在家乡结交豪杰,打造自己的一方势力。当时县令的客人吕公看出了汉高祖刘邦的不凡,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汉高祖刘邦在斩白蛇起义后,就拉起一支武装。在秦末大乱时,他率领这支武装,带领着交结的豪杰,推翻秦国,建立汉室江山。

  同样的,刘备走的也是汉高祖的老路。我们看刘备起兵后的人员,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刘备早早就拥有了上千的人马,其中包括幽州乌丸杂胡骑这样的精锐。连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都专门提到,刘备拥有的数千人马是他多年纠合的精锐,不是一州所能有的。

  这支人马的建立,是刘备多年经营的结果。刘备身在涿郡,帆叶网,他有条件能够收集训练乌丸骑兵。但是,当作一介草根,他从哪里获得这样的资金呢??在史书上记载,说是有大富商张世平、苏双等人,在涿郡贩马,他们看刘备感到他与众不同,就多给他金钱,刘备也就靠这笔资金来建设他的队伍。

  我们从这段记载就会明白刘备起家的方式了。史书说刘备这个人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侠。因为他这样的品行,使得当时的少年争相来投奔他。刘备在大家的拥戴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混乱的吏治环境,再加上涿郡的边境地理位置,刘备形成的这个势力自然会引人注目。

image.png

  我们不能揣测刘备在最初进展势力时的情况,我们能够明确得知的是,当刘备的势力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往涿郡的大客商便与刘备达成了协议。他们向刘备缴纳大笔的钱财,其目的当然不是喜欢刘备,而是出于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真相。这样,刘备和这些大客商达成了协议,用自己的保护得到他们的钱财,进而进展自己的势力。

  这样,有了资金来源的刘备,就成为了当地的一方不可忽略的势力。在他的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豪杰。其中的关羽在当时的身份就是个逃犯,刘备能够公开收留他,并且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和自己形影不离,仅仅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刘备在当时的做派。

  本来,这种做派汉高祖刘邦、刘秀在起兵之前都曾经有过。刘秀的姐姐曾经向刘秀抱怨说,在他当平民的时候,家里窝藏逃犯,当地官府都不敢上门捉拿。可刘秀当了帝王后,自己的家奴被强项令董宣杀死,刘秀都管不了。刘秀听了笑着说,当平民和当帝王当然不一样了。

  刘备就是这样进展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发生战乱的时候,他就带领着自己的部下投入了战争。正是得益于刘备长年积累的人脉、才学、能力和兵马,刘备才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蜀汉的君主。

  结语:

  当作三国中出身最卑微的君主,刘备被他的对手一代奸雄曹操骂作是织席贩履的小儿。但是,就算是这样出身卑微,刘备依然依靠他的能力,完成了草根的逆袭。刘备的成功,并不是依靠运气,这从他早期的奋斗就能够看出端倪。

  首先,刘备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凭借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面对身处社会底层的环境,早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那就是以汉高祖刘邦、刘秀等人为榜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季汉王朝。其次,刘备利用在卢植门下学习的机会,开拓视野,增强能力,建立自己的人脉。第三,利用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势力。在刘备的努力下,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建立起自己的王朝。

赵云的师傅 三国历史上赵云的师傅是何许人也?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有两个孔明 一个活到88岁一个只活54岁

核心提示:坚守不战,叫人送来一套女式衣服,想用羞辱之法激他出战。司马懿问来使,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几许米?网络配图 一 时有两个,一个是诸葛亮,字孔明,54岁时去世;另一个是胡昭,字孔明,卒年88岁。同样生在的年代,两人的寿命却不同。诸葛亮于公元234年,在伐魏的前线去世。关于他的死,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记载。晋人王沈所写的《魏书》说:诸葛亮敌不过司马懿,是在逃跑的路上愁死的,王沈是的官员,为了奉承司马,可能说了一些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话(不可信) 二 陈寿在《》里说,诸葛亮在渭南前线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天,劳累过度,生病而死。临终前,对蜀军的安全撤退,作了精心的安排。蜀军退后,司马懿观察其营垒,日:“天下奇才”(客观) 三 《》载: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叫人送一套女式衣服他,想用羞辱之法激他出战。司马懿问来使,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 使者曰: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司马懿笑曰:吃得很少,事情却没少操劳,难道能够活得久吗?(较客观)网络配图 四 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可嘉的,但这种包办代替的作风是不可取的。大事小事一把抓,忙得晚睡早起,累得汗流侠背,食不甘味,睡不安席。总是担心别人办不好事情,事事都要亲管,其下属没有机会去锻炼,就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为先锋的局面。 五 三国中还有一个孔明,《三国志·胡昭传》载,胡昭,字孔明,河南人。太祖()曾招他入朝做官,胡昭曰:我是一个山野村夫,没有治军之才,请准许我离开。太祖曰:“人各有志,不可勉强” 六 胡昭爱好读书,经常阅读《》等古书及一些史料,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地里休息,只要有空闲,就读起书来,并把读经书作为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读书使人聪明,胸怀坦荡,即使有了烦恼,也会烟消云散。网络配图 七 胡孔明长期生活在农村,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而且他酷爱劳动,耕田犁地、担水挑粪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长期劳动的磨炼,大自然风雨阳光的洗礼,活动了他的筋骨,对他老年仍能保持健康的体魄起了重要的作用。 八 胡孔明能长寿,还得益于他练字静心。书法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劳动,胡孔明从小喜爱书法,他把练字作为静心养性的一种高尚艺术享受。练字时,要用手、腕、肘臂,集一身之力于笔端,还要呼吸配合,就像打太极拳一样,能平衡大脑兴奋,调节内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在军阀称雄、天下大乱的年代里,胡孔明能活到88岁高龄,可谓长寿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刘备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