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14年战争开打,德军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像制定施里芬计划时那么明显,虽然德国利用先进大炮成功拿下了中立国比利时,为攻入法国开路。但随着英军参战,以及德国参谋部对西线形式的乐观判断。施里芬计划失败,西线战事很快陷入僵局。
谁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将耗时四年,死亡人数将超一千万,欧洲一代年轻人都牺牲在战场上。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中立国比利时不宣而战,德军用420毫米的榴弹炮轰破了比利时的列日堡垒。到8月9日,德国的战争铁骰子滚遍了比利时全境。威廉二世延续了其不遵守国际条约的“传统”。残酷的列日战役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程度定下基调。(德军使用的420mm榴弹炮,由克虏伯钢铁公司生产,这种榴弹炮重75吨,需拆分成5个部分用铁轨运输,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才干工作,每小时可以发射10发2200磅(约1吨)的炮弹。)
到8月21日,德军兵分五路攻入法国境内,9月3日,德军已经逼近巴黎。骄傲的情绪阻止了德军胜利脚步:德军看到英法联军的败退,已经认为西线胜负已成定局,此时东线俄国军事已经攻入东普鲁士,谨慎的小毛奇抽掉西线兵力支援东线,此举被备受众人批评,在施里芬弥留状态时,曾留下“加强我的右翼”遗言。果然,在此后大规模爆发的马恩河战役中,英法联军击败了德军的“右翼铁锤”,帆叶网,德军被迫撤退,施里芬计划宣告失败。

而在东线战场,德国取得了两场防守性战役的胜利,成为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大的信心来源。在东普鲁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率领的部队打败俄军,保卫了德国“容克”贵族的发祥地。这两场胜利对威廉二世意味着一切,也成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仕途上最主要的政治资本。(一名法军士兵在战壕里写信,士兵在书信里这样描述真实的战壕生活:“数月都生活在极端的无聊和单调中,但常常被极端的恐惧打破”,战壕中的生活充满了其他的恶劣情景,虱子、老鼠到处都是;堑壕脚病(真菌感染导致坏疽)和堑壕嘴病(嚼口香糖导致牙齿脱落)流行。即使是把士兵当做工具的将军们,也理解“没有人能容忍战壕生活”这个基本事实。)
德军从此转入战略防守,战斗也转变成了阵地战,之后德军在西线战斗中均未能取得大的胜利,到1914年底,战争进入僵持和消耗状态。双方均损失很大的兵力维持战争。伴随着极度恐惧和极度无聊的战壕生活成为西线战场的主旋律。
1915年年初,德军再次在东线马祖里湖击败俄军,并在达达尼尔海峡和加里波利半岛重创英法两军。此前令人难以预判立场的意大利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宣战,开辟出新的伊松佐河战场,超过65万的意大利人在3年的战争中丧命,
1916年2月,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试图逼退法军,最后宣告失败。7月,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发动攻势,遭挫败之后法军又发动了一次反击。双方在凡尔登的鏖战成就了古代上著名的“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伤亡了33万人,法军伤亡了37万人。为了缓解凡尔登局势发动的索姆河战役伤亡更甚,英法军事损失了62万人,德军也损失了45万人。古代学家曾评价说,战争双方都在战场上“流尽了最终一滴血”。( 这场战役使双方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水平。)
1916年,为了突破大英帝国皇家舰队的封锁线,德军主力舰队公海舰队试图诱杀英军主力舰队。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在海上展开了一场世界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虽然最后从战果上来看德军比英军略占优势,但德国海军却无法承受和皇家舰队同样的损失。这促使德国海军转向无限制潜艇战,试图以封锁英国的方式取得胜利。
秦始皇嬴政统一血的代价:22场战役斩敌181万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8万人,认为“史所缺略不书者尚不知凡几,从古杀人之多,未有如无道秦者也”。王玉哲先生认为秦国斩首数量在170万左右。学者们的统计的数据略有不同。本文力图针对秦国斩首现象作一考察。 在前工业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张大程度,掠夺人口是战争的目的之一。军队是一个国家人口的精华部分,击败敌军,将战俘转化为本国的军队和奴隶是古代战争的常规做法。秦国违背常规,实行军功爵制度,将斩首数量作为调动士气、衡量军功和获得富贵的标准,使秦国成为一架效率极高的斩首机器,加快了兼并六国的进程。网络配图 一、秦国斩首的原因考察 战国七国中何以只有秦国崇尚斩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强烈的帝王意识,军功爵制度和尚利尚勇的民风。 首先,秦国历代君主具有强烈的帝王意识 秦国僻处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西周末年畜牧业仍是其主要经济活动。游牧文明崇尚武力,故秦国多勇士,马匹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商周王室积极利用秦的强项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早在舜时,秦之先祖大费负责为舜调驯鸟兽。三代时期至少七人以才力善御和养马服务于商周王室。身为家臣的秦人很难参与到商周贵族社会生活的核心层面,对礼乐仪式和文物充满神秘和向往。他们向往文明,但认识到的仅是礼乐文明的外在形式。由于秦人主要为王室提供娱军事的服务,秦人理解不了权力地位需要品行和功德的累积。,因护驾送有功才获得了诸侯的地位,由家臣上升为贵族,“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终于可以体验向往已久的礼乐仪式,可以和贵族们平等交往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称霸为主成为很多诸侯的政治追求,更是跃跃欲试。他以挺进中原为目标。但其计划因崤之战而被晋阻挡,只称霸西戎。东方六国以夷狄之国待之,对其持敌对防范的态势。穆公后秦国内政的混乱到献公告一段落。秦国兼并天下的大业于献公时期动。其子孝公对“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深以为耻,效祖(穆公)法父(献公)任用,变法图强,国力大增,奠定了秦国兼并六国的政策和制度基础。以后的历代秦君,均以称王为目标,秦惠文君在为君14年改称为王,曾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在公元前288年自封为帝,秦始皇自称,封禅泰山,巡行全国,刻石立碑。网络配图 秦国历代的统治者对成为帝王充满渴望,,毫无顾虑,只求效率。对商鞅提出的帝强的四种不同方案只对强国之术感兴趣。任用商鞅实行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改革,奠定秦国吞并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农战成为秦国政治的核心。 第二,军功爵制的推行 爵位起于三代,西周统治者根据血缘亲疏,军功大小和部族势力强弱等条件来授予爵位而分享亡商的胜利果实,维护新的统治秩序。但西周的分封是一次性的授爵,分封之后便是世袭继承。时期,礼乐征伐先后由诸侯、大夫、家臣而出。这些新兴力量需要新制度调动社会资源为已所用。所以,春秋以后,按军功贡献授爵日益代替世袭制,奖励军功成为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共同内容。 李悝在魏国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在楚国的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燕国有“公子无功不当封”的制度。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最系统最具体最可操作,基本特征如下:军功爵位有20等,授爵和增爵一级的一般条件是斩首一个。不同爵位占有相应数量的土地、宅地、赋税、奴隶,在公共活动中享有相应的饮食标准。 爵位还可以用来为自己或家人赎罪赎身等。这样士兵一斩首一富贵(土地财富权利)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秦国的军功爵制授爵的唯一标准是士兵斩首的数量,占有土地奴隶,获得赏赐,赎罪赎身都和爵位有直接关联。爵位成为富贵权力的核心,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附着在爵位上,而获得爵位的唯一条件是斩首数量,这样军队的战争热情便被调动起来。秦国军功爵制度配套政策完备。网络配图 军功爵制的目的是垄断人们的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手段,如果获利多途,军功爵制度的作用就会被消解。秦国在经济上重农抑商,要想致富必须依赖土地,要获得土地必须去上战场上斩敌之首以换取爵位。秦国建立了以十伍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让国民互相监督;焚烧诗书以愚昧国民。而齐国文化和商业发达,赵国盛行盗墓和业,秦国则不存在这些消解军功爵制作用的问题。秦国的相关政策为军功爵制构成坚实的支持,不会因其他的漏洞脱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过于宠爱李夫人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大都好色,究其原因是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女人(不一定是美女),而且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用个现代词来说这叫以权谋私,不用白不用。 作为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的风流倜傥绝对配得上“神童”二字,想他在青春期还未到之时,就已说出“”的高级情场词汇,其“情商”水平之高可见一斑,情商高也就罢了,偏偏汉武帝还是个“博爱”的人,经常,宠爱上了,跟着就宠幸重用她的亲人、,后来迷恋,就给她的三个兄弟加官晋爵,这个性格导致汉武帝的艳遇越多,对国家的危害就越大,因为历史上的外戚受宠多半会成为国家的毒瘤,引发很多的后果,譬如李夫人带给汉武帝的艳遇,就给大汉帝国带来了不小的灾难。 “夫人”是后宫嫔妃中的一种,这位李夫人生前赢得汉武帝的三千宠爱集一身,死后还赚走了汉武帝的无限思念,若干年后又获得了汉武帝接班人汉昭帝封的皇后头衔,一生荣耀,汉武帝的后妃中无人能出其右,不过可惜的是她虽然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却没有留下自己动听的名字,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是她的籍贯——中山(今河北省定县)。 汉武帝是个好色的人,好色起来不仅不分男女,而且不计代价,当初他喜欢上皇后卫子夫,就是因为人家长得,才动了色心毅然把姐姐家的这个歌伎推上了皇后的宝座,代替了之前的陈皇后,也就是他爹都礼让三分的姑姑的女儿。李夫人能打动好色的他,有张漂亮脸蛋自然是不可或缺的,按照史书的说法,她生得云鬓花颜,婀娜多姿,又精通音律,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不幸的是,因为家境贫寒,李夫人早年曾沦落风尘。网络配图 然而,李夫人有个好哥哥李延年,在汉代的音乐界是大师级的人物,他作曲填词无一不通,而且擅长编排舞蹈,他所作的曲子,经常能让听众听得、鼻涕横流,对于着迷声色之娱的汉武帝来说,他可谓生逢其时,当时李延年在皇宫里担任宫内廷音律侍奉,一天,他为汉武帝演唱自己的新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使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完,色心陡起,顺口就问:“果真有如此美貌的佳人吗?” 李延年还没开口,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接话道:“延年的妹妹貌美超人!” 听完,汉武帝的心早已坐上直升机飞上了天,他地连忙召进宫相见,不见还好,见面的一刻,一生征服无数敌人的汉武帝第一次被别人征服了,眼前的李氏娇美可人,肌肤细腻如玉,所谓“倾国倾城”之貌真是,汉武帝当场下令封李氏为夫人,入宫服侍自己。 李夫人征服了汉武帝的心,汉武帝征服了李夫人的人,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双赢买卖。 在汉武帝的格外宠爱下,李夫人入宫一年就生下一子,被封为,不幸的是,李氏体质太差,生下昌邑王后调理不当,生了一场大病,曾经的美貌变成了病容,憔悴布满了她白皙的肌肤,眼看自己作为皇帝女人的资本正在亏损,李夫人想出了一条妙计,当时汉武帝心里十分挂念她,只要一有时间就跑到宫里来探望,却每每都被拒绝,汉武帝霸道惯了,哪里能容忍这些,后来干脆直接闯了进去,早已料到此事的李夫人把全身严严实实地蒙在被子里,连一根头发都不让汉武帝看到。 汉武帝当然不知道她的小九九,非要看上一眼,李夫人就可怜兮兮地说自己来日不多,想把儿子昌邑王和几个哥哥托付给皇帝照顾,汉武帝一听有门儿,就哄她开心,说只要让朕看看你,就当面给他们封赏,还说:“夫人若能见我, 朕净赐给夫人千金。” 李夫人矜持到底,就说自己容貌不修,装饰不整,邋邋遢遢的实在无法见人,汉武帝执拗了一会儿,李夫人就是不肯露脸,然后翻身在床娇滴滴地哭了起来。平生无所不能的汉武帝第一次在一个病女人面前没了办法,很生气地离开了。网络配图 李夫人拒绝了皇帝,她的家人们可没这胆量,生怕皇帝一生气,把他们的房子、田产全部没收,于是他们集体出动,像蚊子一样在李夫人床前叫个不停,李夫人看着这些不长进的家伙,说了一段很有见地的话:“靠脸蛋儿取悦男人,色衰则爱弛,如果我刚才一时心软,让皇帝看见我这副病歪歪的样子,那么从前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形象就会被他忘得干干净净。如此一来,在我死后,你们,还有我的孩子还能得到照顾吗?”几个人恍然大悟,纷纷对她佩服不已。 李夫人早逝后,汉武帝伤心欲绝,继而把对她的思念转化为对她兄弟的厚待,皇帝手里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值钱的资产无疑是乌纱帽,汉武帝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产生了一道圣旨:任命李夫人的大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二哥利为将军。 封赏完毕,汉武帝摇了摇头,都尉也好,将军也罢,只是一顶乌纱帽,是有保质期的,自己活着的时候,这哥儿俩还能一直戴着,万一自己死了,后面的皇帝全部收回,他们不得要饭去呀?所以,给个乌纱帽不够,得给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赏赐——爵位,这样他们老李家就能世世代代吃皇粮,祖祖辈辈享富贵。 不过想实现这一步,有个前提,那就是军功,所谓无功不封侯,汉武帝封为将军的用意就在这里,希望他有朝一日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到时封侯拜 相也就顺理成章了。但领兵打仗不是小事,碰上那样的笨蛋,吃起败仗来手下数十万将士连骨头都找不着。李夫人的二哥李广利大概就是这样的笨蛋,一没读过兵书,二没扛过红缨枪,汉武帝还偏偏要让他去打仗,而且是跨越千山万水的远征,可见这时的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当时西汉政府和匈奴打打停停,简直就像是例行公事,汉武帝对此倒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另一块地方——西域,这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王国,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兵源上,都是西汉和匈奴必须争取的对象。 因为的外交才能,西域诸多王国大多表示臣服,唯有一个叫大宛的国家例外。大宛大概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境内,远离西汉帝国数千里,境内盛产赫赫有名的。王毋寡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觉得自己和西汉相距很远不说,中间还隔着一个大大的沙漠,汉军就是插上翅膀也飞不过来,何况他们还不是鸟类。偏偏汉武帝是个超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他十分爱马,就下了大本钱,派人带着纯金做的马去换汗血宝马,毋寡一口回绝,并半路截杀汉武帝的使团,汉武帝知道后气得差点拆了,马上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于公元前一〇四年,率领六千骑兵和数万步兵,踏上远征大宛的道路。 如果是汉武帝的爷爷或者爸爸,他们是绝不会做这种事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路途远,这次远征前后一共两年,如果士兵出发时老婆怀了孕,回来时孩会跑了,这是典型的劳民伤财;二是触犯了兵家大忌——以劳待逸,汉军士兵跑上数千里,仗还没打先瘦一圈,大宛士兵则吃饱喝足,个个养得膘肥体壮,就是凭体重也能压死汉军,所以说汉武帝是有点超理想主义的。 事实上,李广利的出征比预想的还要难,西域对汉军一点都不欢迎,各地都紧闭城门,不给给养,可怜的李广利为了不饿死在路上,只能一个城接着一个城打,等到了大宛时,手下的数万大军已经成了几千衣衫褴褛的乞丐了,此时非常不适合进攻,但是脑子里一直想着封侯的李广利,下令马上开始进攻,结果吃了败仗,为了保命,他只好下令撤军,回到敦煌时,兵力剩下的不到出发时的两成,汉武帝本来希望他去给自己争面子的,结果却丢了面子,盛怒之下,让他原地待命,不得进入玉门关。 过了几年,估计汉武帝梦里没少梦见的李夫人,就暂且原谅了李广利,派他再次远征,这次汉武帝雄心勃勃,一次拨给他精兵六万,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和骆驼数万头,另外,还有十八万大军为后备军,随时准备去做他的垫背。在兵力、后勤、后备军充足得不能再充足的情况下,李广利顺利打到大宛都城,就是这样,蠢笨的他还是攻了四十天才攻下来,而且到达时已经减员近一半。网络配图 毋寡被手下大臣杀死,大宛贵族献出三千多匹汗血宝马,上表臣服于。至此,远征大宛结束,李广利如愿以偿地被汉武帝封为海西侯,汉武帝对此说了句著名的话:“犯汉者,虽远必诛!”事实真的如他所愿,西域各国从此规规矩矩,再不敢摸老虎屁股,所以说汉武帝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终究还是现实主义者。 话说回来,海西侯的前后两次远征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各种损失之大是卫青和霍去病打了一辈子仗都没遇到过的,更加可恶的是,李广利人品极差,私吞士兵粮饷,动辄对下属棍棒伺候,使得很多人不是豪迈地战死,而是凄惨地饿死、冤死。 如果你以为汉武帝为这次艳遇所付出的代价就此打住,那就了,李广利先生的破坏力还远不止这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