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区别是哪些?为什么会有夷陵之战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古代时期,重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区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就夷陵之战来说,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历史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终一场。在夷陵之战中,南征北战一生的刘备,却被相对年轻的陆逊击败,并最后在永安白帝城病逝。值得注意的是,夷陵之战的规模不过10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的规模不算大,为什么会成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呢?

  一

image.png

  首先,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夷陵之战的规模可以说是最小的。就夷陵之战来说,刘备亲自率领了5万大军,而东吴陆逊也率领了5万大军。由此,这是一场10万人规模的战役。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夷陵之战之前的赤壁之战中,一代奸雄曹操一方的兵力在20万人左右,而孙权、刘备的联军在5万人左右,也即这是一场25万人规模的战役。至于更早的官渡之战,虽然一代奸雄曹操的兵力不过3万人左右,但是,就袁绍来说,则在官渡之战中投入了11万的大军。由此,帆叶网,在规模上,官渡之战也要超过夷陵之战。

  二

  同时,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有不少战役的规模,也超过了夷陵之战。比如在渭南之战中,一代奸雄曹操一方派遣了10万大军,而马超、韩遂等关中诸侯的联军,也有10万人左右。比如石亭之战中,曹魏派遣了10万大军,东吴则在9万人左右。再比如兴势之战中,曹魏大将军曹爽派遣了15万大军征讨蜀汉,结果被王平的3万大军击溃。至于古代上的多次合肥之战,其兵力也经常在10万人以上。那么,问题来了,夷陵之战的规模不过10万人,为何其可以列入三国三大战役,而渭南之战、石亭之战、兴势之战等战役没有入选呢?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重要是因为夷陵之战的意义和影响极为深远。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夷陵之战后,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之后,东吴和曹魏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基础。一方面,就直接影响来说,夷陵之战是蜀汉古代的主要转折点,在夷陵之战前,蜀汉整体上是一个向上的趋势,甚至有望和曹魏争夺天下,但是,在夷陵之战后,尽管有诸葛亮北伐,实际上,这都是在延续蜀汉的生存时间。换而言之,在刘备病逝,且蜀汉损失数万士兵后,蜀汉的灭亡,几乎无可幸免了。

image.png

  四

  最终,另一方面,就东吴来说,虽然在夷陵之战中战胜了蜀汉,守住了从关羽手中偷袭的荆州,但是,这也意味着东吴承担了更大的防御压力,这一压力来自于曹魏。比如在夷陵之战中,魏文帝曹丕就派遣了大军征讨东吴。在此之后,曹魏和东吴经常在荆州、江淮等地交锋。而从整个三国古代的走向来说,在夷陵之战前,魏蜀吴三国的疆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夷陵之战后,魏蜀吴的疆域格局就相对稳定了,也即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并且,就魏蜀吴三国的实力也基本上固定了,也即曹魏一家独大,东吴居中,蜀汉最弱的格局。因此,夷陵之战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显然是比较适合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三国马超和黄忠:竟是刘备招纳贤士的广告牌!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不靠谱:史上温酒斩华雄的竟然是孙坚!

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羽一生以勇猛著称,说到关羽最经典的战役,很多人都会提到温酒斩华雄。但是这场战役事实上并不是关羽打的,而是打的,我们都被欺骗了,因为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把孙坚换成了关羽,于是才有了这个经典的典故。网络配图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典故,演义的第五回,说的是:关东十八路诸侯起兵讨,各路兵将在洛阳外围驻扎,也带领关羽,和一同前往。各诸侯推选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而董卓则派华雄出战迎战孙坚,但华雄连斩孙坚和和部将祖茂,然后再次下关挑战,连斩关东二将。这时候,袁绍叹息说,“可惜我上将、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关羽大呼,“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但袁绍认为关羽职位太低,不同意他出战,关羽说:“如不胜,请斩某头!”支持他出战,教斟上热酒一杯,与关羽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不大的工夫,关羽便回来了,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网络配图但是这个事情呢,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并且这时候刘备这时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怎么会随公孙瓒前来呢? 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是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斩华雄这个事情,史书也有明确记载,不过呢记载的是孙坚,并不是关羽。当时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孙坚也起了兵,从湖南北上,到鲁阳与会师。按照史书的记载,华雄的出场是在阳人战役,而且就在这个战役中被斩杀了。当时孙坚进攻梁县之西的阳人。网络配图董卓派,华雄来攻打孙坚,但董卓部队出现了内乱,军中自相惊恐,士卒散乱,孙坚率军追击,胡轸和吕布、华雄等败走,孙坚麾兵斩了华雄。而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的如此厉害,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但这个事情并不是关羽干的,原本是孙坚斩了华雄。《演义》把战功强加给了关羽头上,而孙坚则被描写成了手下败将,这对孙坚来说实在是不公平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三国战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