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唐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唯独喜欢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鸣的黄鹂。
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赏析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日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还蕴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帆叶网,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爱慕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爱慕。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本来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其实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作为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哀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爱慕和不爱慕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唐朝吉顼是什么人?人物生平简介,重要成就介绍
吉顼早年参加,以进士及第,累迁至明堂尉。他生性阴毒,但敢于进谏。 神功元年(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善于相术,称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而这历来都被视为禁忌。 吉顼得知消息,心中不安,便告知酷吏,让他向朝廷告发。但来俊臣不但将功劳据为己有,还罗织罪名,准备加害吉顼。吉顼忙向朝廷告变,得到的召见,面禀实情,这才幸免于难。 是年六月,来俊臣下狱,被法司判处死罪。但武则天却认为来俊臣有功于国,始终犹豫不决,迟迟不肯批复。当时,吉顼正担任右肃政台御史中丞。他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道:“天下臣民皆对陛下不肯处死来俊臣感到疑惑。来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乃是一个国贼,杀之何惜!”武则天遂下定决心,命处斩来俊臣。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入寇,攻陷赵州、定州等地。武则天任命吉顼为相州刺史,让他招募士卒,抵御突厥南侵。吉顼虽以不通武事相推辞,但未得到武则天的批准,只得到相州赴任,却招募不到士卒。不久,武则天命太子遥领元帅之职,当即便有数千人应募。吉顼回朝后,在朝堂上当众讲述此事。诸王都对他非常憎恶。 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成立控鹤府,任命男宠为控鹤监。吉顼因与张易之交好,也被引入控鹤府,与银青光禄大夫、殿中少监田归道、凤阁舍人、正谏大夫员半千、夏官侍郎李迥秀一同担任控鹤内供奉。他为人干练,被武则天倚为心腹。是年腊月,吉顼升任天官侍郎,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久视元年(700年),吉顼因拥护太子,受到武氏诸王的嫉恨,被揭发出其弟冒官一事。他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琰川尉,又改固尉(《新唐书》作始丰尉)。不久,吉顼去世,但具体时间不详。 景龙四年(710年),继位,追论吉顼之功,追赠为左御史台大夫。 吉顼为相时间不足一年,在施政上并无建树。但他在拜相之前却颇有一番作为。 主要成就: 谏杀来俊臣:吉顼担任御史中丞时,曾劝谏武则天,使得武则天下定决心,诛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抑武拥唐:吉顼曾通过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进言,劝其迎复庐陵王李显。后来,吉顼被贬出朝廷,仍不忘进谏,试图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 抵御突厥:吉顼在突厥之乱时出镇相州,负责招募士卒,抵御突厥南侵。后又担任河北道监军使,辅佐,迅速驱除了突厥势力对赵州等地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脏唐乱宋”唐朝究竟脏在哪里呢?
对于历代宫闱,有“臭汉、脏唐、宋不清、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的说法。 从脉络上说,“脏唐臭汉”最早是在《》中提出的,之后才有人附会到其他朝代。 如果说,“明邋遢”大意是指妃子大多出身寒微、所以“邋遢”的话,这还有可解之处,但“宋不清、元迷糊、清鼻涕”之类,就完全是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脏唐臭汉”倒是,的确有事实根据的。这里只说说。 李唐贵族原本就带有鲜卑血统,其母族也难免有鲜卑游牧民族的遗风,相比于讲究正统伦理的后世,其开放开化的尺度自然是大得多,同时也为后世论者所不容。 不说别的,就说唐朝宫廷女性的着装,各种袒胸露乳,领口很低,不着内衣,酥胸半露。这不仅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得到体现,流传下来的画作及各项记载均可证明。 譬如唐诗也有很多记载,什么“粉胸半掩凝晴雪”;“云鬓花颜金步摇”;什么“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之类,比比皆是。 再如李唐王公贵族之间的男女关系,也是混乱不堪。譬如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人物武则天和杨玉环,就是典型例子。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但老死后,李世民的儿子、却很快将武则天纳为妃子,并进而立为皇后。 事实上,在李世民还没有死之前,李治其实就和武则天有一腿了,史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说的就是这事。您看看,李世民一世英雄,这绿帽子戴的! 至于杨玉环,就更乱了。杨玉环原本是儿子、寿王的王妃,孰料李隆基宠爱的病逝后,老爷子竟说儿媳杨玉环和武惠妃长相、性情都很相似。 最后,李隆基也搞起来唐高宗李治的那套:唐太宗事后,武则天不是当了一阵子尼姑吗,好,杨玉环去当个道姑,“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完了,这儿媳妇就冠冕堂皇的入宫了。 事实上,唐朝之乱并不仅仅在于武则天和杨玉环,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如唐高祖李渊当年晋阳起兵的一大原因,据说是酒后在晋阳宫淫了其表弟的尹、张二妃; 而这两位妃子后来又与太子私通,因此,李渊不仅是之首,也是唐朝皇帝的绿帽子之首; 而在后,李世民在将其弟李元吉杀死后,其弟媳也被纳为妃子; 唐朝男性贵族如此,女性也好不到哪去。如武则天好男宠、养面首,其公开豢养的“面首”、沈南璆、、等人,这就不必说了; 李治与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其先后下嫁、,但其天性淫荡,与之通奸者不下十余人,其中既有和尚(胡僧惠范)、又有朝臣(如司礼丞高戬等);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还有“”薛怀义等,都是太平公主进献给武则天的。母女同享数男,不但中国历史上仅有,世界历史也是罕见吧? 此外,唐太宗之女也同样如此,其嫁给功臣次子房遗爱后,外出打猎时即勾上的高徒和尚,。 (李治之子)的皇后韦后更是淫乱异常,其干脆在中宗眼皮底下秽乱春宫,上至、杨均等,下至宫中御医、厨子,甚至连女婿武延秀(之夫)都不放过; 中宗和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深得其母遗风,其两任老公(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之子武延秀)都是苟且在先、成亲在后,什么改嫁、再嫁,完全不在话下。 据统计,唐朝前期公主中,再嫁者23人,其中还有3人是嫁了三次的。 唐朝皇室,乱伦苟合之事可谓不胜枚举矣。称之为“脏唐”,算是客气的! 而之所以如此,恐怕还是因为李唐王朝本就有胡人血脉、残留胡族遗风。类似的事,在正统儒学看来惊世骇俗,但在他们看来却并不为过。 随机文章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秦晋崤之战赏析毛毛虫效应是什么思维?是要不断创新不然一事无成怎么弄死僧帽水母,僧帽水母有剧毒是真的(触之毙命/离开水会死)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