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是为了游山玩水是真的吗?风流皇帝乾隆为何先后去了六次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了解: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

  风流皇帝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风流皇帝乾隆帝王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风流皇帝乾隆帝王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风流皇帝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风流皇帝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image.png

  这个请求,本来正好撞到了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风流皇帝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风流皇帝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风流皇帝乾隆正式离京开启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风流皇帝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后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终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风流皇帝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本来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风流皇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风流皇帝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帝王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风流皇帝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风流皇帝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风流皇帝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很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风流皇帝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image.png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本来有巨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区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风流皇帝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本来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风流皇帝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爱慕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风流皇帝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image.png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风流皇帝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文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真相,风流皇帝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风流皇帝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确是个好帝王,但是也有点自负,风流皇帝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风流皇帝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真相。

  目的三:展示军队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风流皇帝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终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帝王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image.png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风流皇帝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风流皇帝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风流皇帝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风流皇帝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帆叶网,注重应用。风流皇帝乾隆了解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区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风流皇帝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风流皇帝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image.png

  不过清代的好日子,从风流皇帝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风流皇帝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终也被风流皇帝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代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风流皇帝乾隆给嘉庆派了什么样的人 竟然连续救他性命呢

给派了什么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乾隆,就得提提他在位时的功绩以及他在晚年时期做的那些荒唐事,乾隆一直守着皇位不愿意让给儿子,等他坐了60年皇位之后,这时乾隆的十几个儿子也就只剩下了4个,这时应该将皇位传给哪个儿子也难住了乾隆。虽然乾隆的父亲和祖父都为的社稷打下了安稳的基础,但是乾隆上位之后却没有给像父亲和祖父那样继续让清朝长久昌盛,只在在上位早期时让清朝兴盛了几年,等到在位晚期时乾隆干了几件糊涂事,这也直接促使清朝走向衰败。等到乾隆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时,看到儿子如此的平庸,也让乾隆十分的不放心。 乾隆最初并不看好最为平庸的十五子,本来乾隆心中最为理想的继承人是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只是两个嫡子的命运都十分坎坷,嫡长子不到10岁就夭折了,嫡次子在2岁时也夭折了,两位嫡子离世不久之后,发妻富察也离世了,这时乾隆不得不选择新的储君。观察了几年,好不容易看到皇五子各方面资质都十分不错,日后定能登上大位,只是永琪在22岁时也离世了。后来乾隆看上了孙儿绵恩,只是孙儿年纪实在太小,乾隆也不放心让绵恩掌权,于是最后皇位就到了嘉庆手里。 乾隆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嘉庆这个儿子,就算他是宠妃令妃所生也是如此,毕竟嘉庆才智平庸,将江山传给嘉庆定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另外,乾隆也担心嘉庆上位之后会让清朝开始朝着反方向发展,到时候他这个传位给嘉庆的帝王也会被后世所诟病,乾隆又不放心将皇位传给孙儿,在剩下的4个儿子中只有嘉庆一人稍微优秀点,皇位自然就到了嘉庆手里。乾隆在临终之前就想指派一位心腹大臣,让他帮助嘉庆。朝中虽然有能力的大臣数量很多,但是乾隆对他们并不放心,最后乾隆将博尔济吉特·拉旺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 多尔济是嘉庆的姐夫,也算是半个皇家人,所以乾隆一直都很信任他。在多尔济第一次面见乾隆的时候,乾隆就对他这个蒙古小伙十分满意,最后将心爱的七公主赐给了他,于是多尔济就成了乾隆的女婿。七公主因为是宠妃令妃所生,所以从小就一直受到乾隆的宠爱,由于她不是男儿身,不会对皇位有竞争力,所以后宫的妃子也都十分疼爱她。到了该出阁的年纪,乾隆也想着给她找个靠谱的夫家,虽然清朝的很多公主都是作为政治工具送到关外部落或者关外小国和亲,但是七公主的命运却很好,因为乾隆对她十分宠爱,最后将她留在了京城。 在多尔济和七公主成婚之后,乾隆还特意为爱女七公主在京城建造了一座公主府,即便在嫁人的第六年七公主就离世了,不过驸马多尔济却依旧留在皇宫中为乾隆办事,在乾隆88岁那年,乾隆的身体已经十分不好了,虽然他已经将皇位传给了嘉庆,但是对嘉庆实在是不放心,于是乾隆就将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并让嘉庆重用这位姐夫,如果当年乾隆没有将多尔济留给嘉庆,或许在叛贼想要谋杀嘉庆时,嘉庆当场就丧命了。 嘉庆正式上位后,确实也按照乾隆的吩咐重用了姐夫,有一年,嘉庆和几位武将一起到围场狩猎,结果有一只熊冲到了嘉庆的身边,当时如果不是多尔济立马冲到嘉庆的前面,和母熊进行搏斗,或庆就要惨死于母熊之手了。在嘉庆执政晚期,朝中再次发生了一起大事件,当时有几个叛贼冲到了宫中,几位保护嘉庆的臣子根本抵挡不了叛贼的进犯,多尔济收到消息后,立马赶到皇宫,不出几个回合就将叛贼全部生擒,在和叛贼的这场搏斗中,多尔济也受了重伤。 小编觉得,当年乾隆将多尔济指派给了嘉庆是乾隆临终前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如果当年乾隆没有多次告诉嘉庆让他日后重用多尔济,或许多尔济已经回到了老家蒙古,也不会在京城继续保护嘉庆了。在嘉庆时期,朝中的侍卫和武将的武力值已经大大降低,他们根本就没有多少能耐保护帝王,而且他们看到叛贼不是想着保护帝王,而是想着自己保命。若不是多尔济多次出场保护嘉庆,或许嘉庆最后就会死于叛贼之手了,而不是能够安稳的活到60多岁,因为被姐夫多次救了性命,所以嘉庆对这位姐夫也十分敬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帝是如何死的?为什么不逃江南去做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乾隆江南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