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风流皇帝乾隆,江南相关的知识】
还不了解: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
风流皇帝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风流皇帝乾隆帝王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风流皇帝乾隆帝王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风流皇帝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风流皇帝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这个请求,本来正好撞到了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风流皇帝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风流皇帝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风流皇帝乾隆正式离京开启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风流皇帝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后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终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风流皇帝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本来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风流皇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风流皇帝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帝王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风流皇帝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风流皇帝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风流皇帝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很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风流皇帝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本来有巨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区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风流皇帝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风流皇帝乾隆帝王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本来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风流皇帝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爱慕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风流皇帝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风流皇帝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文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真相,风流皇帝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风流皇帝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的确是个好帝王,但是也有点自负,风流皇帝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风流皇帝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真相。
目的三:展示军队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风流皇帝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终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帝王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风流皇帝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风流皇帝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风流皇帝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风流皇帝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帆叶网,注重应用。风流皇帝乾隆了解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区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风流皇帝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风流皇帝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不过清代的好日子,从风流皇帝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风流皇帝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风流皇帝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终也被风流皇帝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代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