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生卒年不详),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两城乡)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之弟。刘表死后继承刘表官爵,当一代奸雄曹操大军南下之时,他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之下举荆州而降,被一代奸雄曹操封为青州刺史,后迁谏议大夫,爵封列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物生平
得父宠爱
刘琮是荆州牧刘表之次子,刘表初以长子刘琦之相貌与自己甚为相像,十分宠爱他,但后来刘表次子刘琮娶蔡夫人的侄女为妻,蔡夫人因此爱刘琮而恶刘琦,常向刘表进毁琦誉琮之言。刘表宠耽后妻,每每信而受之。刘表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同样得幸于刘表,亦与刘琮相睦。刘表和蔡夫人打算立刘琮为继承人,而蔡瑁、张允则为其党羽。刘琦因蔡氏的中伤而失宠,最后依从诸葛亮的计策请求出镇江夏,刘琮因着兄长失宠和蔡氏的影响,很受父亲的宠爱,亦打算让他接手荆州。刘琦和刘琮兄弟之间亦因而生了仇隙。

接管荆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重,刘琦从江夏回来探望父亲。蔡氏弟弟蔡瑁和蔡瑁外甥张允怕他们父子相见会感动刘表,令刘表改让刘琦接手荆州,于是将刘琦拒于门外,不让他见刘表。刘表不久逝世,刘琮在蔡瑁等人拥护之下接任荆州牧。
同时,一代奸雄曹操正领兵南征荆州,面对大军压境,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游说刘琮归降一代奸雄曹操。刘琮仍想反抗,说:“今天与你们诸位据守荆州,守父亲的基业,观望天下转变,不行吗?”但傅巽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我们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建设的荆州去对抗中原,必然是危险事;以刘备抵抗一代奸雄曹操,是不适当。三项都显得不足,想用以抵抗朝廷军事,是必然灭亡之道。将军觉得自己与刘备相比如何?”刘琮答:“不如。”傅巽因而说:“若刘备不能抵抗一代奸雄曹操,那么荆州就不能自存。若刘备能抵抗一代奸雄曹操,那么刘备就不再是将军的臣下了。希望将军不要再疑惑。”

不战而降
刘琮因此决定投降,在一代奸雄曹操进军到襄阳时,刘琮就举州请降,刘备出奔夏口投靠刘琦。一代奸雄曹操以刘琮为青州刺史,帆叶网,封列侯。
按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诏令所示,刘琮及后获一代奸雄曹操表为谏议大夫,参同军队。及后事迹不详。
东汉桓帝刘志:史上唯一在厕所里搞政变的帝王
由于聪明小孩儿被“淘汰”,王朝的宝坐再次空了下来。又跑到禁中跟妹妹梁商议立谁家的倒霉孩子做皇帝了。梁太后正在着手张罗一门亲事,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此时也从封国赶到了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迎取新媳妇儿。梁太后一合计,不如干脆就让自己这个准妹夫当皇帝,一来这孩子也才十五岁,还是容易控制的,二来他马上就要娶自己的妹妹,将来妹妹当了皇后,梁家还可以继续以外戚的身份专权。网络配图 事情基本就这么定下来,蠡吾侯刘志,看来是对梁家最有利的人选。梁冀决定就立刘志了。可是以太尉为首的朝臣们对这个选择感到不能接受,他们另有一个人选,就是“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结果梁冀跟群臣在朝堂上一番争论,最后大家都不有说服对方,只好暂时散会,各回各家,寻找更有利于自己的武器,准备在下次辩论的时候击倒对手。 梁冀回到府里,正为如何对付李固的花岗岩脑袋苦想对策之时,一个重要的人物前来拜访。此人,名腾,是宫中的中常侍,当初曾经和梁商一同被张逵陷害过,也算是梁家的“患难之交”了。梁冀一见来了,连忙向曹腾求问立谁做皇帝适合。梁冀的用意是想借此探明宦官势力对立君之事的态度。此时,外戚与朝臣势均力敌,如果曹腾所代表的宦官势力支持哪一方面,那么哪一方就能胜出了。曹腾的回答很让梁冀长出了一口气。曹腾说“清河王清正严明,一旦立他为帝,将军难免大祸临头,不如拥立蠡吾侯,可长保宝贵。”梁冀于是知道,跟自己是哥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刘志了。 第二天,群臣再次开会继续研究立谁当皇帝的问题。梁冀当即宣布,就立蠡吾侯刘志做皇帝,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大臣中原本反对立刘志的的胡广、赵戒一看梁冀急了,都不敢再坚持己见,连忙改口附和梁冀,说“我们都听大将军的!”,其他大臣也都说“我们都听大将军的!”李固和杜乔还要坚持,梁冀干脆不等他们发言,大吼一声“散会”,说完自己一扭头走了,就这样通过了立刘志做皇帝的决定。随后,梁冀亲自用青盖车将刘志接入洛阳南宫,称帝。史称孝桓皇帝。网络配图 因为李固一直跟梁冀作对儿,梁冀彻底恨上李固了,不久诬陷李固、杜乔谋反,将他们处死。 虽然桓帝是梁冀的妹夫(桓帝即位后就正式迎娶了梁女莹,并立为皇后),但是梁冀当然不会因此就对桓帝表现得恭顺。因为拥立有功,桓帝时期的梁冀获得了更多的封赏和更大的权势,甚至连梁太后也无力约束他。这也难怪,梁商那么大能耐都搞不定自己的儿子,梁太后一介女流又怎么可能摆得平自己的哥哥呢?所以天下大权,尽归梁冀所有,梁太后可以控制的,除了皇帝妹夫之外,就是一班宦官。所以这一时期宦官的势力,比之从前更加大,成为用来制约梁冀的唯一武器。 和平元年(150年),梁太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时,她下诏归政于桓帝,并希望桓帝与梁冀都能“”。这个“好自为之”是明显偏坦梁家而对桓帝不公平的。网络配图 此时的梁家,先后已经出了七位侯、三位皇后(一名死后追封)、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七名诰命夫人和女封君、三名驸马,至于卿、将、尹、校的数量更是多达五人七人之众。真正是权倾朝野,富贵满门。只要梁家不去祸害别人,梁家本身想要“好自为之”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想要“好自为之”就只有两个出路:一是跟梁冀好好“合作”,当好梁冀的傀儡,就跟日本幕府时代的那些天皇一样;二是消灭梁冀,夺回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王允使用连环计除董卓为什么还被质疑忠诚
在东堂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施暴政,倒行逆施,导致官员不满,百姓怨声载道。忠于的大臣非常想除去董卓,奈何这不是容易实现的。因此,王允假意归顺董卓,表面上对他非常忠心,实际上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时机除去董卓。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演义》中,就是王允除去董卓的重要助力。王允看到府中的貂蝉色艺双绝,且她又表示愿意为自己分忧,遂心生一计。 王允请来董卓的义子过府喝酒,席间,吕布对貂蝉一见倾心。王允便地将貂蝉许配给他,吕布自然是欣喜不已。之后,王允又故技重施,将董卓请到府中,好色的董卓见到献舞助兴的貂蝉,被其美若天仙的相貌所迷。王允见此情形,表示愿意将貂蝉献给他。于是,董卓便连夜将貂蝉带走了。而另一边,吕布苦等貂蝉不得,来到王允府中,方知心上人已被义父强行霸占。再加上王允在一旁的添油加醋,这时的吕布已经对董卓产生了嫌隙。 貂蝉嫁给董卓之后,为了离间其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偷偷与吕布见面,哭诉衷肠。吕布咬牙切齿,想要将她夺回身边。这时,他们在一起的画面被董卓发现,董卓,用身边的画戟刺向吕布。幸得吕布武艺不凡,身形迅速地躲过了。之后,吕布来到王允府中,王允趁机说服其一起合作,共同杀掉董卓,为民除害。 最终,董卓在进宫途中被吕布所杀。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连环美人计”。 王允是忠臣吗 东汉末年的大臣王允,尽管他并不像董卓、吕布那样为人所熟知,可是他却是在铲除董卓的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总有人对他是不是忠臣这一问题产生质疑。虽然在董卓死后,王允处理善后问题有许多的不妥之处,但仍然不能抹灭他心系东汉社会的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允自幼在家族和亲人的影响下,立志要在将来为国家、为东汉、为社会、为百姓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他也确实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着。为官之后,王允一直秉公执法,赢得了不少官员和百姓的称赞。后来,朝廷局势混乱,王允于危难之中担任司徒。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施暴政,百姓、怨声载道。王允表面上归顺董卓,私下里积极地筹谋如何铲除他,并最终计划成功,董卓身死。这一时期的王允不可谓不忠心。 董卓死后,王允作为大功臣,有些居功自傲,再加上事件,他失去了百官的拥戴,吕布也逐渐与他不和。又因处置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一事,导致李傕、郭汜和樊稠等人打着为董太师报仇之名,率军进犯长安,要求杀掉王允。吕布兵败出逃时,曾经要带上王允一起,但是王允不愿弃下国家和皇上,断然拒绝。最终,王允向当时的行完最后的君臣之礼,走下城楼,被当场处决。 由此可以看出,王允虽做错过一些事情,但他仍然算得上是一个忠臣。 王允怎么死的 王允在成功铲除了董卓之后,成为世人称颂的大英雄。原本,残暴的董卓死了,王允作为大功臣,在官场上应会更有作为才是。可没想到,他却在董卓死后没多久也死了。那么,王允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卓死后,仍然留下了一些旧部和将领,王允这时候应该做的其实是安抚军心。不过显然,在铲除董卓一事中虽可以看出王允的谋略之深,但在事后的处理问题上却也可以知道他在政治上的眼光还不够深远,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王允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害了蔡邕。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因为在王允面前感叹董卓之死而被押入狱问罪。许多大臣为其求情,蔡邕本人的才学也非常高,且罪不至死。但王允一概不听,终导致蔡邕死于狱中。当时,董卓刚死,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王允此举着实寒了不少人的心。 此后,在处置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一事上,也是导致王允最后身死的重要原因。王允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同样没有听取他人以安抚为主的意见,而是想要派其畏惧的关东兵去解散他们。凉州兵得到消息,恐慌不已,此时已经不是担忧前途的时候了,他们更担心自己会性命不保。凉州军中的将领李傕、郭汜等人决定拼死一搏,他们集结部队,以为董太师报仇之名,率军进犯长安。吕布兵败出逃,长安被攻陷,李傕、郭汜等人要求杀掉王允。无奈之下,王允走下城楼,被他们当场处决,终年五十六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