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秦始皇灭六国时有十大名将 抗击项羽和刘邦的为何只有章邯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秦国名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帆叶网 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嬴政灭六国的10大名将,他们都去哪了?为什么仅秦国名将章邯在抗击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每当提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让人想到不可一世的周天子。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

  每当听到这句话就不得不提起这么一个人,他结束了中原之地的动荡,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壮举,古代上称其为秦始皇嬴政,也有人称之为“祖龙”。

  在我国古代上,虽然后人对秦始皇嬴政褒贬不一,但不得不肯定的是在那个年代,始帝王的贡献巨大。当时,秦军是那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军事,秦朝的铁骑没有一个国家能阻挡得住。

  靠着强大的军事,始帝王完成了统一的壮举,北方的匈奴也不敢南下一部,所获得的成就也让他成为了千古一帝。当然,始帝王能如此耀眼,也离不开他手下的十大名将。

  可是,为什么在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等人起义时,秦朝只有将军秦国名将章邯一人在应战,其它人都去了哪里?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看看秦朝的十大名将都有谁?

  一门三忠烈之秦国军事家王翦家族

  提及秦朝的十大名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都是哪位,但要说起秦国军事家王翦是哪位?想必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秦始皇嬴政心中排名第一的将军,也是白起之后的第第一次世界大战神。

image.png

  嬴政夺权、灭六国之战中,谁对秦朝做出的贡献最大,秦国军事家王翦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秦始皇嬴政幼年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将嫪毐带入了太后赵姬的后宫中,这对秦王嬴政而言是一种耻辱。

  但面对嫪毐淫乱后宫的行为,嬴政因为手中没有权力只能忍气吞声,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军事家王翦出现在了嬴政的面前。也正是因为秦国军事家王翦,秦朝的皇位才没有易主。

  几年后,嬴政正式大权在握,立马就把秦国军事家王翦提拔为了将军,后又成为了大将军。秦国军事家王翦得到重用后,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嬴政选择自己是没有错的。

  秦始皇嬴政想一统六国,就必须要解决掉一个难题,那就是和自己国家实力旗鼓相当的赵国。战国末期,虽然秦朝一家独大,但赵国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帆叶网,大将李牧让秦朝吃尽了苦头。

image.png

  秦国军事家王翦也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但他还是站了出来把这件事儿给担了起来,利用强大的兵力与庙堂策划,先将李牧给害死了,随后攻入了邯郸城。

  消灭赵国之后,秦国军事家王翦还带兵灭了韩、楚两国,尤其是面对楚江项燕时,秦国军事家王翦步步为营,最后打入了楚国的都城。总的来说,东方六国秦国军事家王翦自己就灭掉了一半,可见他对秦始皇嬴政的贡献之大。

  在嬴政的心中,秦国军事家王翦是秦朝的第一将军,不过秦国军事家王翦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天下一统后,秦国军事家王翦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太过突出,必定会遭到同僚的妒忌,以及皇帝的担心。

  胆怯自己“功高盖主”的秦国军事家王翦,在天下太平后再三向嬴政表示自己年岁已高,再加上常年征战落下了不少病根,想要卸甲归田,他的坚持也让自己活了下来。

  当时,秦国军事家王翦已经四十多岁,等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起义时,他已经老死在了家中,所以不可能再护秦朝周全。除了秦国军事家王翦之外,他的儿子王贲也为国尽忠职守。

  秦国军事家王翦的儿子名叫王贲,年幼时期就跟随父亲练武、学习各种兵法,可以说是尽得父亲秦国军事家王翦的真传。在灭赵国这件事上,王贲没有出什么力,但在灭魏、楚的事情上,可以说立下了赫赫战功。

  攻打魏国时,诸位将领对大梁束手无策时,王贲就想到了用水攻的办法,这才让秦朝士兵一举拿下魏国。征战楚国时,他当作军事的先锋军,一口气竟攻下了楚国十几座城池。

  除了魏、楚,在灭燕、齐也有功劳,秦国军事家王翦才灭掉了三个国家,而王贲在灭四国上都居功甚伟。可是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却在公元前219年,跟随始皇嬴政东巡时下落不明。

image.png

  有的人说他是病死了,有的人则说他触犯了嬴政,被就地格杀。王贲(不算十大猛将)有一个儿子名为王离,虽然没有参与始帝王的统一之战,但也是功劳赫赫。

  王贲失踪后,王离坐上了父亲的位置,替秦朝守卫边境、与胡人作战。秦国爆发起义后,王离被调去平乱,被霸王楚霸王项羽击败后下落不明。

  王离属于秦国名将章邯后期的队友,但秦国名将章邯参加了统一之战,他则没有。即便如此,王离依然是秦国知名的大将,王氏一族也算是一门三忠烈吧。

  蒙氏家族:蒙武、蒙恬、蒙毅

  蒙武出身于武将世家,其父蒙骜是昭襄王时期的老臣,可以说是军武立家,蒙武本人也曾与秦国军事家王翦两次率军攻打楚国,斩杀楚军将领项燕,俘虏楚国国君。

image.png

  在秦朝十大将领中,蒙武属于低调的那种人,他虽然不具备帅才,但却有很高的将才。值得一提的是,蒙武有两个儿子,比之秦国军事家王翦的儿子、孙子也不逊色。

  蒙武的大儿子名叫蒙恬,灭国之战中蒙恬单人就灭了齐国,甚至不费一兵一卒(齐国是投降的)。当然,蒙恬最大的功劳不在美国之战上,而在于抵御北方的匈奴。

  秦国军事家王翦等一众老将退位后,蒙恬深得嬴政的器重,率领30万秦军抵御北方匈奴,同时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他不仅收复了失地,还打入了匈奴的地界,建立了九原郡等。

  可是,蒙恬的下场十分悲凉,被赵高和胡亥咄咄相逼,最后服药而亡。蒙毅(不算十大猛将)算是始帝王的秘书,主管秦国法律、跟随始帝王东巡,在秦朝古代上也是居功至伟,可惜同样被赵高等人杀死。

image.png

  其余五人都是哪位?

  接下来的这一位将军,就是年轻版的秦国军事家王翦,他就是李信。不管是秦军征战那个国家,李信必然会参与其中,而让李信成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消灭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当时,燕王逃向了北方的苦寒地代,李信只带了少许的兵力就敢深入其中,让始帝王记住了他的勇猛。可惜的是,灭楚之战中李信轻敌冒进,不仅害死了20万秦军,还毁了自己的名声。

  与李信比较类似的人名叫内史腾,他曾担任过内史一职,重要成就是促成了韩国的覆灭,也在灭楚之战中立下了功劳。不过,统一六国后,内史腾却突然没有了音信,低调退出了古代的舞台。

  上述咱们提到了第第一次世界大战神秦国军事家王翦,同时期能够与秦国军事家王翦相媲美的人名叫杨端和,也是最让嬴政信任和满意的人之一。杨端和擅长马术、骑射,战斗力十分惊人,军队才干不比秦国军事家王翦差。

image.png

  杨端和有一个绰号是“常胜将军”,也就是说他一生之中从未打过败仗,或许在眼界上不如秦国军事家王翦吧,所以才会屈居于他人之下。攻打赵国时,杨端和围了邯郸得以取胜,当居功劳第二。

  秦国军事家王翦领兵攻打赵国后,杨端和去攻了魏国,轻松取下四座城池后就止步不前,第二年就和王贲联手拿下了魏国。可以说,在攻魏、赵国这件事上,杨端和功劳很大。

  可惜的是,秦二世继位时,杨端和已经不见了踪迹,史书中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不知他因何真相去世。辛胜与任嚣也是秦国军事家王翦、杨端和是同一阶段的名将,只不过名气没有前两人大。

  辛胜是秦朝著名的将军,荆柯刺秦王后率秦军灭燕国,此后一直留在了当地,后来便没有了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秦二世继位之后,辛胜已退出了古代舞台。

image.png

  任嚣在与六国之战中不出名,但他的级别与蒙恬相当。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南征百越,任嚣领兵攻打岭南,于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了岭南地区,区别设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此后岭南一地划入秦朝版图,任嚣则成为了南海郡尉,中原大战时任嚣突然病重去世,也就没能参与保卫秦朝之战。介绍完了9大名将,我们就可以得知他们为何,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无法出现在战场。

  一个是因为政治阴谋被害死,另一个就是因为岁月不饶人,历史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年,从他们的出现时间和起义爆发的时间来看,9大将军无一不是已经老死,或者是到了垂暮之年。

  所以说起义爆发后秦朝无大将可用的重要真相,重要还是因为领导者的昏庸无能,秦二世和赵高狼狈为奸,害死了很多将领,才将秦国推向了灭亡。

image.png

  大将秦国名将章邯因为年轻,始帝王消灭六国时,他只能算是一个“准猛将”、“潜力股”,虽然也立下了大功,但与上述九大猛将相比,只能排在最终一名。

  直至秦国末年,秦国名将章邯才真正登上政治舞台,秦二世时担任秦国的少府,成为了秦国的军队支撑。可惜的是,秦国名将章邯一己之力无法挽救秦国于危难之中,以“秦王朝最终一员大将”的身份宣布秦国的落幕与自己的结束。

  对于以上十个位将领,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东汉第一将门”是哪一家?名将耿弇、耿恭、耿秉的故事!

“第一将门”是哪一家?名将、、的故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跟随建立东汉,曾收复46郡、300余城,一生功勋累累,在云台十八将中排名第四。“有志者事竟成”这个的典故就出自耿弇。实际上耿家在当时出了好几位名将,例如耿弇的两位侄子耿秉和耿恭,都是东汉十分著名的将领。他们都为东汉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耿家这三位名将的生平,以及他们的功绩,感兴趣的朋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耿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人胡寄垣说的这句话,大家肯定很熟悉,但是“有志者事竟成”这六个字最早是东汉刘秀夸奖耿弇的一句话!!! 当初光武帝刘秀初到河北,处境十分艰难,关键时刻,是耿弇说服父亲率兵归附刘秀,并且又为光武帝攻下河北大部,这才成就了光武帝的初始基业!!!并且用不到10天时间就灭掉了齐王张步二十万兵马,为光武帝打下了半壁江山,刘秀于是大赞耿弇: “昔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 有志者事竟成也!” 耿弇21岁起兵,22岁拜大将军,23岁食邑两县,34岁就退休回家,游山玩水去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很多人30岁还自认为没长大,耿弇30岁就已经横扫了大半个中国,助刘秀一统天下了。 耿恭 耿恭是耿弇的侄子,耿恭一生最大的伟业,就是坚守西域。“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荡气回肠,每每读起,总会让人热泪满面。 公元73年,东汉重设。耿恭担任戊校尉,统帅两千汉军驻守西域都护府。没多久,匈奴两万人包围西域。坚守大半年之后,都护陈牧力战殉国,天山南麓己校尉关宠驻地守军也。北麓的耿恭死守疏勒城。没有吃的,就先是宰杀牲畜,然后是树皮草根,最后只得把皮甲和弓弦的兽筋部分煮软了吃。一年后,城里能战斗的士兵就剩几十人了,几乎被撕成布条的汉军军旗却依然飘扬在疏勒城上空。匈奴单于敬耿恭是条汉子,派使臣招降,结果进城就被押上城头斩了。然后当着匈奴兵的面把使臣的肉一块块割下来煮了吃。这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来由。 正当匈奴单于决定发起总攻的时候,苦苦等待的汉家援军先锋两千人终于出现在疏勒城外。此时城里能站起来的士兵仅剩下二十六人了。汉军在掩护撤退过程中,数百壮烈殉国。待随汉军回至玉门,这二十六人仅剩了十三人。 耿秉 东汉与匈奴重夺西域,耿秉深入天山,斩首数千级,因此被拜为。十余年后,耿秉上书: “昔武帝单极天下,欲臣虏匈奴,未遇天时,事遂无成。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也!” 于是,东汉永元元年北伐匈奴,以为统帅。而事实上,窦宪是个纨绔子弟,他仅仅只是名义上的指挥官。因为窦宪在前一年犯下重大命案,急于寻找抵罪的功业,而他的妹妹此时正以身份临朝听政。所以,窦宪就成了永元元年远征的名义统帅,而实际指挥官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副统帅——耿秉。 耿秉率耿家将中的后起之秀耿夔、耿谭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大胜,并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前后共斩首名王以下一级,缴获马、牛、羊、橐驼等牲畜百余万头。北匈奴八十一部总计二十余万人向投降。两年后,左校尉耿夔又率轻骑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至金微山(今俄罗斯阿尔泰山脉),将北单于残部团团围住,一场大战,斩捕其母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并缴获其所有财畜,只北单于与少数部众逃脱——汉朝与匈奴三百年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北匈奴灭国。 历数东汉两百年,耿家总共培养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耿家世世代代忠于大汉王朝,满门功勋卓著却从不恃宠而骄。这个东汉第一将门,应该永远被历史铭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国灭亡时南越不是有50万大军吗?为什么没有回来平叛

二世而亡,开天辟地创造历史的同时,迅速走向衰亡,千年以降,总是惹人评说。说大秦倾帝国半数兵力,征讨人口极少农业极差的百越之地,这五十万大军南下之后还一去不回头,以至楚地空虚,刘项并起。 有人甚至假设,如果这五十万大军回师北上,镇压起义军,历史是不是就会改写?小嘎啦明确回答:改写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压根就没有那五十万大军。 秦军南下的数量50万,这个说法最早的出处,是《淮南子》,淮南子是怎样一部书呢?是创作于西汉时期的一部论文集。从时间上来看,离灭亡的时候倒是不远,应该能记录下一些真相。但事实上,在秦军南下这个细节上,并没有。 小嘎啦带大家看看原书,《淮南子》是这么写的:“始皇遣国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越人)夜攻秦人,大破亡,杀尉屠睢,仗尸流血数十万……”就这几句话,小嘎啦给各位捋一捋,发卒50万进攻,一场野战就损失数十万,这还能令人信服么?2200年前,什么样的战争机器,能一场野战杀死几十万人?以那时的生产力水平,那时的武器装备,这数字基本就是个修辞手法而已了。 严格来说,《淮南子》这本书主要是哲学、思想著作,该书继承了先秦道家思想,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内容十分庞杂,把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所以,淮南子那书很大程度上就是本神仙书,神仙的数学,可以说就是淮南王刘安编着玩的,把这里面记载的数字拿出来论证历史,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从秦朝的兵制、官制来分析,也能发现50万大军的说法有多不靠谱。 秦军南下的统兵首领叫屠睢,官职是尉级,也就是郡守的军事副手级别。 《商君书·境内篇》论军爵,以国尉低于将一级,“将短兵四千人”,“国尉短兵千人”。也就是说,按照秦国官制,主管军政的国尉可以掌管卫兵1千人。 后来在越地留守的任嚣也只是一个郡尉,连郡守都没设置,任嚣的副手,后来大名鼎鼎的南越王赵佗,当时只是个龙川县令。 说实话,以屠睢、任嚣、赵佗这些人的官职,在秦国是绝不可能率领50万大军的。要知道,秦朝时那些带兵几十万的,都是亲自登台拜将的正牌将军才有资格。 先秦时期,将军名号相当值钱,只有执政卿士才能做将军,也就是最顶级贵族的权贵大臣,比如:秦国的、李信、这些能参与大政的重臣,才有资格做将军。 另一方面,秦国的人口和军队数量,也不可能发兵50万南征南越。官拜上将军的名将王翦,灭楚的时候说要60万大军,结果秦始皇立刻选了说只要20万兵力的李信和蒙恬。灭楚都不舍得出动60万,何况百越。 随机文章卢修斯·科尼利厄斯·苏拉简介汉朝的成就有哪些?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昆式战斗机存在吗,专家认为数百年人类才有技术制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名将秦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