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
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五代前蜀天汉元年公元(917年),邓艾被王建追谥为彰顺王。
邓艾出兵蜀汉前,曾梦见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着流水,于是找来殄虏将爰邵,问梦境的暗示。
爰邵以“即使能取胜蜀汉,恐怕将军也难以返国”相告,后来果然一如所料。
《世说新语·言语篇》中有一则关于邓艾机敏的故事,记曰邓艾有口吃,每次说话提到自己时老是“艾、艾”连呼,司马昭故意戏弄他,便问:“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啊?”邓艾回答:“所谓‘凤兮凤兮’,还是只有一凤而已。
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邓艾大志”一语。
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
作战中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
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邓艾在生活中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在作战中又能身先士卒,种田时手执耒耜,阴平道上,他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正因为他能处处作出表率,部队才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取得一系列的胜利。
曹髦: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
曹奂: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
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
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
段灼: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
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脩治备守,积谷强兵。
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
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
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司马炎:①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
②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
陈寿:①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闇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
袁准:今国家一举而灭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
方邓艾以万人入江由之危险,钟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
国家前有寿春之役,后有灭蜀之劳,百姓贫而仓禀虚,故小国之虑,在于时立功以自存,大国之虑,在于既胜而力竭,成功之后,戒惧之时也。
唐彬: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
虞预:王基、邓艾、周秦、贾越之徒,皆起自寒门,而著绩于朝。
王安石:昔邓艾不赖蔡河漕运,故能并水东下,大兴水田。
梁周瀚:亚夫则死于狱吏,邓艾则追于槛车……凡此名将,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谁当无累,或从澄汰,尽可弃捐。
尉元:进无邓艾一举之功,退无羊祜保境之略。
成淹:至如邓艾怀忠,矫命宁国,赤心皎然,幽显同见,而横受屠戮,良可悲哀。
刘克庄:十里稀逢寸地平,且无木影荫入行。
杨巨源: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
孟知祥:奈何躁愤,自毁功庸,入此槛车,还为邓艾,深可痛惜,谁肯愍之!
汉末时代,手下最厉害的几位大将,宗族大将,以、、、曹洪、、曹休为代表,外将,以、、、、为代表,这五人也被称为“”。
在这些人中,真正打仗厉害的,同时又勇猛的,曹氏宗族大将,以曹仁和夏侯渊为代表,有人说,夏侯惇不是地位最高吗? 但是,夏侯惇打仗真不行,他勇猛是勇猛,统兵并不出色,真正厉害的是曹仁和夏侯渊,因为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战死沙场,是其一短,因此,曹仁更显突出。
在外姓武将中,五子良将都很厉害,武力和统兵能力都很出色,尤其以张辽和于禁最为出色,因为乐进死的早,后期无法表现,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败给,被俘后投降,是其一短,而张郃在第四次北伐时,中了埋伏,战死沙场,也是一短。
虽说徐晃没有什么败绩,但是,跟张辽一比,还是逊色一些,因此,张辽更为突出。
所以,曹氏宗族大将,最厉害的是曹仁,外姓武将中,最厉害的是张辽。
那么,曹仁和张辽比较起来,谁更厉害呢?谁才是曹魏武将中的一哥呢? 有一部史书作出了评价,认为张辽比不上曹仁,也就是说,曹仁强于张辽,这个说法合理吗?换句话说,张辽服吗? 这到底是哪部史书呢?是怎么评价的? 《》注引《傅子》记载: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
《傅子》作者傅玄,字休奕,北地池阳(今陕西耀县)人,是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
太和末年(233年),开始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
要想知道谁更厉害,我们从两个战例,可以比较一下曹仁和张辽。
曹操曾派曹仁镇守江陵,当时,东吴在的带领下,攻打南郡,周瑜兵力数万,至少三万以上,而当时曹仁的兵力,大约五千左右,兵力悬殊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曹仁招募了三百敢死队,派部将牛金挑战,结果,牛金被围,形势危急,曹仁见此情况,当即披甲上马,带领麾下几十个,冲出城去,救援牛金。
曹仁带了几十个人,杀进重围,救出了牛金之后,牛金的部下还被困在里面,曹仁又返回去,杀退敌军,救出剩余的部下,最终,曹仁杀了不少吴军,将其击退。
等曹仁回到城中,被众人赞为天人,三军都赞叹曹仁之勇。
曹操听说之后,也夸赞曹仁,封他为安平亭侯。
《三国志 曹仁传》记载: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
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
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
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张辽镇守合肥期间,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将领三位,张辽、乐进和。
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张辽也招募了八百敢死队,冲进孙权大军中,横冲直撞,张辽冲在最前面,杀死了数十名敌军,还斩了两员敌将,大喊自己的名字,冲到孙权的麾盖之下。
孙权吓坏了,赶紧让长戟护卫,张辽喊孙权下来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
最终,张辽冲出重围,这时,有部下陷在里面,大喊,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吗?于是,张辽又返回,救出了余众,孙权大军乱作一团,无人能抵挡住张辽。
孙权围了十几天,没有办法,只得退军,张辽率军追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这一战,杀得东吴人心惶惶,小孩子晚上听到张辽的名字,吓得都不敢哭,曹操得知消息,夸赞张辽,封张辽为征东将军。
《三国志 张辽传》记载: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
两场大战,曹仁和张辽表现都非常勇猛,两个人都差不多,都是以少胜多,都是招募了敢死队,并亲自参加了突袭作战,表现都很厉害,两个人都打赢了。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也就是说,分析一下谁的含金量更高。
曹仁的对手是周瑜,周瑜是汉末三国名将,军事才能一流,是当时的人物,曹仁以几千人马,大战周瑜数万人马,没有输,打赢了,可见,曹仁是非常厉害的。
张辽的对手是孙权,孙权打仗很差,比他哥哥差多了,当然,也比不上周瑜,差太多了。
张辽打孙权,就像是专业的,打业余的,不是一个重量级。
曹仁守江陵,周瑜数万人来攻打,守将只有曹仁自己,可以说,没有什么帮手。
张辽守合肥,守将还有乐进和李典,都是名将,打仗都很厉害,也就是说,张辽有两位好帮手。
所以,综合比较来说,说曹仁强于张辽,是成立的,史书的评价是合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