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为什么活该项羽败给刘邦?连善都不肯伪装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认为,现代科技是双刃剑;而我则认为,科技是工具而己,主宰的是人,它是无辜的。不出所料,他说:“你看看原子弹……”

数据摆在那里,但各位看官可能没有留意过。原子弹作为被使用过的最厉害的杀伤性武器,被使用过两次:第一次爆炸当日死者计 8.8 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 5.1 万余人;第二次当日死亡6万余人;两次原子弹爆炸的直接死亡人数加起来约二十万(后来还有一些人陆续死于受伤和后遗症)。没错,是极其残酷。不过,类似这种级别的屠城,在中国的历史上比比皆是,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一次就坑了二十万人;早几十年,秦国大将白起一次就坑杀了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光是他的军队在与列国的战争中就斩首近90万众。当然,这两组数据被严重夸大了,考虑到两千多年前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大概这些参战国的男丁都死得七七八八了。

为什么活该项羽败给刘邦?连善都不肯伪装

所以说,原始的冷兵器杀起人来虽然麻烦,可威力比原子弹还有过之无不及。没有任何武器的杀伤力能够与人心的残忍相比拟。

不得不说,在战争时期,屠城是家常便饭。以我熟悉的楚汉战争为例,项羽就很喜欢屠城。在《史记》中记载的就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羽屠襄城。同一年,刘邦、项羽屠城阳。两年后,项羽屠咸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又屠齐地:“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楚怀王为什么派刘邦先入关?他私下和一些老将商量说,项羽这个人慓悍残忍,曾经攻打襄城,攻下后不给襄城留一个活口。这一点,从侧面旁证了屠城之实。

而刘邦,也并不见得有多良善,除了与项羽一同屠城阳之外,秦二世三年,他也屠了颖阳,又引水灌废丘;在打败项羽后,刘邦还打算引天下兵屠鲁,但后来出于别的打算放弃了,鲁国也投降了。而在刘邦立国之后,还发生了刘贾屠城父;樊哙屠胡陵、煮枣、废丘;周殷屠六邑;周勃屠马邑;柴武屠参合;栾布灌赵城邯郸;周勃屠浑都(存疑)。以上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在秦末战争当中,将军们真不把屠城看成一回事,更不把人命看成一回事。脾气暴躁些的,杀人就杀得眼红一点,如项羽、樊哙;性格正常的,像刘邦,就挑几个城市来杀;手下的将领屠城,老大也不会把这当作一回事。

有了项羽这种暴虐的货色作为对比,刘邦这种暴虐程度一般的,也成了大善人了。而且,如此频繁的屠城,在史书中往往只用一个字“屠”。谁知道这一个字后面,是多少万条人命?

为什么活该项羽败给刘邦?连善都不肯伪装

问题是,项羽的名声并不差,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他只是一个失败的悲剧英雄,被同情、被讴歌的对象,仿佛那些被屠杀的都不曾存在过似的。刘邦常被批为“伪善”,不过,像项羽这样连“善”都不愿意“伪”的人,杀宋义、杀义帝、杀二十万秦军连借口都懒得找的人,连恶都不愿掩饰的人,怎么可能当了皇帝之后,忽然柔情似水?

实际上,在后来的历史发展当中,每逢战乱,屠城(包括灌城、坑卒)仍然是一个可怕的传统一样,断断续续地维持着。

众所周知,在热兵器时代,有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更大,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包括饥荒、瘟疫等)的人约为7000万,其中中国死亡约1850万人。这两次战争动用了各种先进武器,杀人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中国历史上惨烈程度堪与其比肩的战争多了去,中国古代史保持了多项杀人的纪录。

大概很多人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刀箭的杀伤力怎么能跟飞机大炮原子弹相提并论?而且与热兵器时代的远程杀伤不同,冷兵器时代一般都要面对面近身作战,面对鲜活的肉体,杀人者身上溅的血更多,嗜血者的心理更需要更强健、更残忍才行。但这都没关系,技术和工具落后也通通不是问题,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的杀伤力。

为什么活该项羽败给刘邦?连善都不肯伪装

我这里所说的“他们”,主要是指乱世之中意欲问鼎天下的起义者。虽则帝王能让万千人头落地,但所杀者多为政治对手,一般不杀无辜百姓,因为国民是他的子民,也是他的财富;而传说中的起义者或征服者,却不乏如醉如狂的饮血为乐者。除了个别能深谋远虑,抑制自己也控制住军队、最终成了改朝换代的胜利者之外,大部分都走上这条路。因为历史告诉他们,残忍者方能得天下(治天下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越是杀人如麻者,越是容易被捧上神坛。项羽如是,黄巢、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张献忠、洪秀全也如是。这些人,常以“英雄”、“反抗者”“征服者”的姿态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

历史上的惨烈的事实,史书中早有记载,并且互相佐证,并没有什么新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们被蒙蔽了,而是我们被灌输了一种奇特的价值观:如果有人有本事能杀一百万、一千万人,那么他就是旷世的枭雄,哪怕是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自然有人给他的所作所为杜撰出合理性。

如果说,屠杀是第一次巨大的灾难的话,那么,美化杀人狂,则是第二次。

处女座b与天蝎座a 处女座可以看出天蝎座的伪装吗

处女座b与天蝎座a:完美的星座组合 天蝎座和处女座是十二星座中最完美的配对之一。处女座b和天蝎座a在一起可以创造出强大而稳定的关系,两者有很多共同点,基本上可以说是心灵相通。下面详细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和最佳实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女座b的性格特点 处女座b,是一个拥有双重性格的人,虽然他们平时看上去有点神经过敏,但是他们也非常的聪明而且实事求是。他们的外表可能给人印象比较冷淡,但是一旦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很有亲和力。处女座b通常会做好计划和准备,并始终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保持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 天蝎座a的性格特点 天蝎座a的人神秘、深沉且保密。他们不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对待感情亦是如此。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渴望知道所有的事实,但他们决不轻易表现出来。天蝎座a给人的印象非常稳定,为人非常的强势和领导力。他们精力充沛,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思想。 处女座b和天蝎座a的匹配度 b型天蝎和a型处女座 虽然处女座b和天蝎座a都是敏感的人,但他们对待问题的方式却是大不相同的。处女座b拥有一种预知未然的本领,在生活中可以非常有效果地避免一些危险和不幸,而天蝎座a则喜欢以独立思考方式对待问题,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们的不同之处恰恰也正是他们能产生火花和缔造更甜蜜一段感情的原因。 在交往的过程中,处女座b可以不计较得失的为天蝎座a提供帮助和支持,而天蝎座a也会以特有方式对处女座b表达自己深深的情感。他们之间对感情的态度和行动隐藏在深深内心但是基本能够达成共识。 处女座b和天蝎座a的优缺点 处女座b和天蝎座a性格上的高度契合使得他们拥有不可估量的优势。但是,他们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他们都是比较顽固的人,一般不太会妥协。当发生分歧的时候,需要两个人保持冷静,沟通好,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其次,从情感上讲,他们都希望对方完美,但现实总是没有那么完美。因此,双方需要谅解对方的错误,接受对方的不足。 如何维持两人关系 维持这样一段恋爱的关系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好好处理双方之间的分歧,并经常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尤其是在性格上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找到一个契合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在恋爱关系中,互相信任也是非常关键的。双方可以时刻保持开放和诚实,互相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避免产生误解。此外,他们也需要共同创造美好回忆。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他们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度过感情中的一些低潮期。 处女座b和天蝎座a是一对非常契合的星座组合。他们拥有很多共同点,这种相似性成为他们的良好基础。当然,无论是谁的人生都会遇到一些挑战,最重要的是双方要以理解和信任为基础,创建一个稳定的、健康的、充满着温馨和甜蜜的恋爱关系。如果两个人都愿意为这段关系努力奋斗,那么这个星座组合绝对是最完美的!

汉朝酷吏张汤:善于伪装 经常以权谋私打击报复

说起酷吏,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们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就像地狱里的人物,青面獠牙,黑白无常,动辄就是大刑伺候,往死里打人。即便是好一点儿,那也不过是像判官、钟馗一样,剑眉倒竖,眼似铜铃,目光如电,虬髯四张,人听了看了都会不寒而栗。然而,历史上那个有名的酷吏,却有另外一副嘴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当小官时尊重上级,当大官时结交天下名士,即便是内心很是看不起他们,表面上也会装出一副非常仰慕的样子。尤其是在面前,他更是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遇到皇帝表扬,他就说都是办事人员的功绩,遭到皇帝谴责,他就主动揽过检讨。但是,他能够进入酷吏的行列,杀人甚多,得罪人也不会少了,终于有高官联合起来告发他。令人的是,皇帝在处置他时竟然犯了难!最后还是另一个酷吏赵禹给他说明了利害,引诱、逼迫他自杀才将案子了结。更厉害的是,张汤即便是死了也阴魂不散,他因为家中没有多少产业、薄葬而得到了皇帝的同情。下令追查告发张汤的人,三个长史被杀,丞相受牵连自杀。 张汤究竟是如何从一名基层小官走向三公九卿行列?这种一人多面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样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呢? 张汤自小就表现出内心狠毒、睚眦必报的一面 张汤的父亲曾任长安县丞,张汤当时还小,有一回出门,父亲让他在家看门。父亲回来后,看到老鼠偷了肉,就责罚张汤,用鞭子打了他。张汤掘开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就用处置犯人的方式处置这些老鼠。他检举揭发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审问,记录审问过程,把判决的罪状上报,并把剩肉当作证物,当堂定案,最后判了一个“斩立决”,把老鼠分尸处死。他父亲看到这情景,又看到他那判决词就像是老练的法官所写,特别惊讶,于是就让他学习断案的文书。父亲死后,张汤就做了长安的官吏。 这件事充分说明,张汤有作为法官的基本素质,有按照程序办事的性格特征,也有内心狠毒的报复心理。就一般人来说,谁会和一个老鼠较劲?即便是因为老鼠吃了肉遭到了父亲的责罚,人要泄愤,大多会捉到打死完了,谁会去像审问案犯一样处理?连他父亲都惊讶他所写的判词,可见他有一个法官的基本潜质。 张汤有意巴结权贵,揣测上司心思,办事干练,屡获升迁。 周阳侯田胜是汉武帝的舅舅,他曾经因为犯罪被拘禁在长安,那时候,张汤虽然官职不大,却利用长安官吏这个“现管”的便利条件,尽其全力加以保护。等到田胜出狱被封了侯,与张汤密切交往,经常把张汤介绍给当朝权贵,让他们与其相识。张汤调任内史,做了宁成的属官,因为办事干练,宁成就像上级推荐。张汤再一次升官,调任为茂陵尉,主持陵墓的土建工程,也就是修建汉武帝陵墓的实际指挥者。汉武帝的另一个舅舅当了丞相,征召张汤当了内史。田蚡经常在汉武帝面前推荐张汤,张汤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并让他处理案件。可巧赶上了陈皇后阿娇巫蛊一事事发,案件交到了张汤手上。这时候,汉武帝已经娶了九年,对于陈皇后早已经冷落,只因为姑姑,也就是现在的丈母娘当年立自己为太子时出了大力,碍于面子没有废掉阿娇的皇后之位。张汤揣摩皇上的心思,有意识地把事情搞大,好让汉武帝有充分的理由废掉皇后。教唆陈皇后使用巫蛊术的人是女巫楚服,张汤从她入手,深入调查,受株连的人达到三百多人。有了这个结果,汉武帝终于有了充分的理由废了的皇后,收回了她的玉玺,将她贬到了长门宫。 这件事情再一次看出张汤的歹毒和能干,一个皇宫巫蛊案件能够牵涉三百多人,心何以忍?情何以堪?人何以信?可是张汤调查的是女巫楚服,又是何等的精明!给皇帝解决了一块心病,张汤终于得到了回报,汉武帝任命张汤为太中大夫。从审理案件到升官加爵,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帝的心思和需要,从这件事情当中也可以看个明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赵禹一同制定法令。他们俩制定了一个“见知法”,就是让官吏互相监督,互相检举。同样,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法律由宽泛走向了严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汤尊重上级,表彰下属,结交天下名士,善于顺从皇帝的心意,本性狡诈却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张汤和赵禹合作过一段时间,不久,赵禹提升,张汤也当了廷尉,主管案件的审理。但这个张汤依然保持着和赵禹的友好往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赵禹。而赵禹呢?为人傲慢,即便是三公九卿前来拜访,赵禹也不回访答谢,只把心思放在公务上。张汤却完全不同,当小官时,他结交富商大款,当了高官,他结交天下名士,即便是内心非常看不起这些人,表面上也表现出十分仰慕的样子。 汉武帝崇尚儒术,张汤在判大案时,总会想方设法附会儒家的观点,并事前向皇帝汇报,然后根据皇帝所说,按照皇帝话里的意思判决。如果案件得到了皇帝的表扬,他就说这是皇上圣明,下属办具体事情的人办事认真;如果皇帝责备,他就说,皇上责备的对,其实下属曾经提醒过我,我没有采纳,我真是愚蠢!他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在处理案件时,如果是皇上想加罪,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人去办理;要是皇上想宽恕,他就交给执法宽缓的人审理,很得汉武帝信任,并升任为御史大夫,进入三公九卿的行列。张汤还善于推荐提拔下属,尤其是老朋友当官的子弟,不避寒暑拜访享受最高荣誉的三公,所以他虽然执法严酷,处理案件不能公平公正,却仍然落得了一个好名声。但是这一切为什么不能掩盖他的酷吏本质呢?关键在于,他在处理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谋反案件时,穷追猛打,广泛株连,不知枉杀了多少无辜,真正是杀人如麻,冤魂遍地。 一旦触及张汤的地位和不同政治主张,张汤立刻就会撕下伪装,露出本来面目。 张汤尊重上级,关怀下属,结交名士并装出一副仰慕的样子,这些都是他主动而为的行为,一旦有人和他的政治主张不同或对他有所危害,他马上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必欲置之于死地。在与匈奴战与和问题上,汉武帝内心主张战,在征求群臣意见时,有一个叫狄山的博士主张和亲,汉武帝就转而征求张汤的意见。张汤不说用兵好还是和亲好,而是攻击狄山愚蠢!狄山说:“我愚蠢,但是我忠诚。不像张汤,他的忠诚是表现出来的,是狡诈。”这显然是张汤引起来的舌战,汉武帝却大发雷霆,问狄山说:“我给你一个郡,你能抵挡住匈奴不来抢劫吗?”狄山只是一个文人学者,人实在,如实回答说:“不能。”汉武帝再问,一个县呢?狄山还是说不能。汉武帝又问一个哨所呢?狄山知道,如果还是说不能,皇帝一定会把他交给法官治罪,落到了张汤手里,恐怕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只好回答说:“能。”于是,汉武帝就派遣狄山到一个边塞哨所任职。一个月后,狄山被匈奴人杀死并砍下头颅。本来是一场朝廷上的讨论会,张汤却引发了一场个人攻讦,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有一个叫李文的官员和张汤有矛盾,他曾经收集整理过张汤的黑材料。张汤有个喜爱的下属叫鲁谒居,就以流言所说之事告发李文,这事情正好交给张汤处理,张汤毫不犹豫地判李文死罪,接着把他杀了。后来这个鲁谒居病了,张汤去探望,竟然亲自为鲁谒居按摩脚。这就是一恶一“善”的张汤。 有人盗挖了陵墓,丞相庄青翟和御史大夫张汤约定,上朝时一同谢罪。到了皇帝面前,老实人庄青翟向皇上谢罪,张汤却认为这事与自己无关,没有谢罪。汉武帝竟然把庄青翟交给了张汤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事情惹恼了庄青翟手下的三个长史,他们共同发难,告发张汤。这三个人分别是朱买臣、王朝和边通,他们曾经都比张汤的官职大。以往官职卑微的时候,张汤见到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等到官职升到了这三人以上,立刻就是对待他们。除了在接见他们时坐着不起身,冷眼相看,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们的跪拜之礼,还经常欺负压制他们。于是,三人合谋说服了丞相庄青翟,派属吏逮捕了张汤的同案犯田信。在张汤要和皇上奏请政事的时候,田信总是能够预先知道,然后就囤积物资,发财后和张汤分赃。汉武帝知道被人利用了,非常生气,当面问张汤:“是不是有人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人?”张汤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说:“应该说是有人这样做了。”这时候鲁谒居告发李文一事和张汤为鲁谒居按摩脚的问题也被人告发,汉武帝这才知道张汤果然心怀狡诈。 张汤不为求生而认罪,却因死后薄葬而复仇,儿子也因此而得到了皇帝的照顾。 汉武帝想让张汤认罪,毕竟他为皇帝做了那么多事情,像皇后陈阿娇的案子就是张汤为皇帝处理的棘手问题之一,如果认罪,皇帝保住了面子,处理起来回旋余地会很大。但是,这个张汤此时又表现的很坚强,坚持不承认自己有罪,同时还对自己被抓不服。汉武帝连续派出八批使者审问,张汤始终没有承认。 对付张汤这样的酷吏,一般的正人君子是不行的,汉武帝派出了另一个酷吏赵禹审问张汤。赵禹对张汤说:“你在办理案件时,被灭族的有多少人你想过吗?如今人家告你罪状都有证据,你还要等待什么呢?难道皇帝不知道你的情况吗?只不过他难以处理你的案子罢了。你觉得这样一次一次地对证答辩有意义吗?皇上不想让你活你还想活吗?”张汤终于没有了指望,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说:“张汤没有尺寸之功,能从一个小吏位居三公之列,只因为陛下宠幸我。我无法推卸自己的罪责,然而,阴谋陷害我的罪人是三位长史。”然后自杀。 张汤死后,家产很少,除了俸禄和皇上的赏赐,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兄弟和儿子想厚葬张汤,他母亲说:“张汤是天子的大臣,遭受恶言诬告而死,何必要厚葬呢?”言下之意是说,如果厚葬,不是正好说明人家告他告得对吗?于是就用最简单的葬仪和没有外椁的棺材埋了张汤。汉武帝听说后说:“没有这样的母亲,生不出这样的儿子。”于是把三个长史全部杀了,丞相庄青翟也畏罪自杀。汉武帝怜惜张汤,逐渐提拔他的儿子。 汉武帝杀了三个长史,好像是因为他们诬告了张汤,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说给张汤平反,而是说为了张汤的母亲,这只能说明,张汤必须死,就像赵禹说的那样。不过,汉武帝需要张汤这样的酷吏干才,他又要杀死告发张汤的人,以便后来出现更多的“张汤”。只不过,这个“多面人”酷吏张汤最后的结局,是可悲呢还是令人可叹?恐怕没有人能够说的明白。不过有一点可以看明白,由于张汤的多面人生,使他能够爬上酷吏的最高官位,也使他在酷吏当中具有最大的名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