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抗战英雄地邹平县:游击队设伏击毙日军少将

时间:2023-08-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据邹平县临池镇北台村村书记李元成介绍,1939年,八路军驻扎于北台村,为阻断日本人交通运输而进行胶济铁路的破坏(今309国道)。日本军队便自周村调来部分士兵,将北台村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只有古村落为瓦所造,幸免于难。1961年村民李宪会家挖井还挖出了当年战争所留下的弹壳。

李元成还提到1944年10月末11月初的一天,当时驻扎在北台村的八路军渤海军区长白山独立营探听到消息,一队日军要护送一位日本官员的妻子去往青岛,由于当时胶济铁路因故不通,护卫队将经由北台村去往青岛。八路军得知消息后立即展开部署,在其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以院墙为掩体架起机枪等着日军经过。结果经过一番激战,八路军俘虏了该名日军家属和一名翻译官,缴获了一批辎重。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当时物资奇缺的一些状况,八路军并没有为难该名日本女子,而是将其放回,换取了一些物资。

在抗日的峥嵘岁月中,北台村还出过一些英雄人物。据村民李荣诞介绍,他的本族兄弟李荣祺曾任淄川新编二十五中队队长,后自己拉出一队人马单干,专打日本鬼子,在当地小有名气。后被任命为淄川独立营营长却未上任,可谓傲骨铮铮、特立独行。此事在邹平县志中亦有记载。

抗战英雄地邹平县:游击队设伏击毙日军少将

其实不只是北台村,邹平县本身在山东的抗日战争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37年12月26号晚,在邹平县太平庄的一所小学院内,长山中学60多名老师和学生以及长山九区、桓台二区附近的几十名抗日民族先锋队员,汇集一起庄严宣誓,宣布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任命,廖荣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治委员,几天之后马耀南校长也赶到黑铁山,决定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由马耀南担任主任,姚仲明担任副主任,廖荣标、赵明新担任委员。

黑铁山起义之后,抗日武装力量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三次战斗,分别是夜袭长山城、计伏小清河、血战白云山。第二次战斗在小清河陶塘口(今高青县的范林镇塘口村),和当地著名人士韩子衡一起,廖荣标率领三中队游击队员在小清河的南岸设伏,韩子衡在北岸在小清河里设了河障,阻挡日本的汽艇来往,当日本汽艇来到以后减速的时候,两岸枪炮齐鸣,伏击了日本的汽艇一艘,击毙日军的旅团长一名,军衔是少将,全部击毙汽艇上13名日军官兵,可谓是大振人心。

1939年6月,在长山九区黑铁山揭竿而起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和清河特委机关,在司令员马耀南、副司令员杨国夫等带领下,遵照中共山东分局关于迅速开展章丘、齐东地区的工作,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指示,连夜急行军,进驻刘家井一带。

1939年6月6日,刘家井西北方向的马庄突然大炮轰鸣,随后,刘家井的东北、西北方向也陆续响起了枪声。原来,由于刘家井位于济南以东约六七十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敏感,日军很快侦察到我军的集结行动,妄图将这支刚成立不久的抗日劲旅消灭在萌芽中。

支队司令部在刘家井村东北的大庙里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决定由杨国夫副司令员负责全面指挥这次战斗。经过连番激战,我军顽强作战歼灭了大量的敌人,最终将敌人逼退,我军也乘机向西南方向突围,撤出了战斗。

大英雄狄青为什么抑郁而死 死因竟是祸起于相国寺

是北宋名将,当年在西北时就威震西夏。他临阵时,喜欢披散头发,带铜面具,冲入敌阵,威不可挡,西夏将士看见他就跑,“临阵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对于狄青的军事才能,很早就有人很赏识。朝廷大臣尹洙有一次和狄青谈兵法,发现狄青不只是会冲锋陷阵而已,居然还懂战略战术,于是向、推荐了狄青。这两位也很赏识狄青,说:“此良将材也。”范仲淹还对狄青进行了军事理论培训,特意给他开《春秋》课程,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不少兵法知识。网络配图 事实证明,狄青不只是会冲锋陷阵,也不只是会战术,而且他很有战略眼光。他在西北征战,以及在广西昆仑关平定叛乱的事迹就不重复了。狄青的战略眼光也很高远,在平广西叛乱的时候,交趾国愿意出兵相助,也觉得是件好事,同时打算赐交趾缗钱三万作为军费。 狄青富有远见,极力反对这种借兵的做法,他上奏说:“本来内乱就够麻烦的了,如果再借兵的话,很可能添乱。”朝廷听从了狄青的建议,没有借兵。狄青平定叛乱后,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远略”。网络配图 狄青为人谦虚,很低调,从不争功,为什么最终却抑郁而死呢?原因在于宋朝一向轻视武将,怕他们夺权。狄青因为功劳大,进入了朝廷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于是引来同僚的猜忌。有一年,狄青的一只狗不知什么毛病,长了角,本来很无聊的一件事,却有人上奏,觉得狄青有异象,要赶快抑制这股苗头,最好的办法是将他逐出枢密院,下放到地方去,名义上是保全狄青,其实是排挤他,朝廷没有答应,觉得这样做可能太迷信了,“请出青于外以保全之,不报。” 再接下来又发生一件事。嘉?年间,京师大水,狄青将家搬到相国寺。狄青毕竟是个武人,不知道相国寺的地位,这是皇家寺庙,狄青却在大雄宝殿上活动,“行止殿上”,被认为很不恭敬。于是,反对狄青的人逮着机会攻击他。朝廷于是将狄青降级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到陈州去。网络配图 没多久,狄青嘴上长毒疮,病死,享年不过五十岁,大家都估计他是抑郁而亡的。狄青死后,朝廷还是很怀念他,将他的画像挂在宫中,亲自为其写祭文。 当然,和比起来,狄青已经算是善终了。宋朝对名将的猜忌,始终存在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末年的女英雄虞夫人:巾帼英雄死后化身女神

虞夫人护寨御寇壮烈捐躯的英勇气概深深地感动着村民,绅士徐志道等人捐资在麻寨南坡为其立“寨将夫人祠”。此后,村民们每逢节日都来祭祀,在崇拜与祈盼的氛围中逐渐将她神化。不久,有关虞夫人“得道成仙”、“显灵护民”等神话传说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并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武功过硬人称虞夫人 唐末,吏治腐败,赋敛繁苛,民不聊生,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终于酿成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各地的盗寇也趁农民起义之机兴风作浪,大肆抢掠财物,而地方官员多不作为,致使社会治安愈演愈乱。面对乱世政局,一些有势力的村寨为求自保,纷纷组建民团武装捍卫家园。浈阳城郊麻寨片村(今英城马口一带)就是这样。麻寨寨主曹福被周边各村推选为总团练长,负责组织训练片村青壮年,以打击来犯盗匪。 曹福之妻是麻寨虞湾村人,家中父母早亡,由家兄关照长成。她从小聪明好学,心地善良,活泼开朗;但很要强,喜欢像男孩子一样舞枪弄棒,拜师学艺,练就一身过硬的武功。嫁予曹福后,常与寨内男子们一起巡逻山寨,切磋武艺。寨里人都尊称她为虞夫人。 护寨御寇壮烈捐躯 乾符六年(879年)六月,黄巢军攻占广州,很快发展到50万人。十月,黄巢主力取粤西入桂林,逾岭北上两湖作战。其部将鲁景仁因养病滞留广州,未跟主力北上。其后,他率千骑夺取连州,建立政权,武装割据近20年之久。这支部队北上途经今英西浛洸时,纪律欠佳,有扰民行为。英西贼匪乘机发难,甚至打着起义军旗号胡作非为。时有一个叫王朝的贼首,因其姓名与黄巢同音,便假借黄巢之名纠集歹徒抢掠百姓财物,并一度攻占当时的浛洸县城,周边群众深受其害。 麻寨长径是浈阳城西的隘口,本有兵丁把守,但到乱世时期,官兵们早作了,浛洸贼匪便时逾长径来麻寨一带骚扰。曹福带领训练有素的民团,凭着险要的地形优势,与来犯盗匪打了几场硬仗,每次都把盗匪击溃出境。有段时间,盗匪暂停骚扰,曹福以为盗匪害怕,不敢来劫掠,便麻痹松懈起来,结果误中盗匪突袭之计,被乱箭射死。 虞夫人得知丈夫被害,悲愤交加,单骑怒冲匪阵,挥刀乱砍,好几个匪兵在嚎叫中人头落地,阴阳两隔。盗匪们从来未见过如此勇烈的女子,甚为惊恐,又见麻寨的救援主力冲杀上来,便乱了方寸,匆忙撤退到20里路外的铜锣庙。虞夫人的英武气概赢得片村群众的衷心拥戴,一致推举她为御寇新指挥,尊称她为“寨将夫人”。虞夫人见群众御寇情绪高涨,便趁热打铁,派人联络其他村寨自卫武装,协调行动,分进合击,实施以攻为守斗争策略。他们一鼓作气追杀盗匪,直捣浛洸贼巢,杀得王朝匪部,遁入英西山林,再无进击力量。在这场恶战中,民团武装也死伤惨重,作为总指挥的虞夫人也身受重伤昏迷过去。当她苏醒过来时,曾激动地大叫一声:“我终于为丈夫报了仇啦”!言讫又昏死过去,再未醒来。 日久神化获朝廷加封 虞夫人护寨御寇壮烈捐躯的英勇气概深深地感动着村民。村民中绅士徐志道等人捐资在麻寨南坡为其立祠、塑像,称为“寨将夫人祠”。此后,村民们每逢节日都来祭祀,在崇拜与祈盼的氛围中逐渐将她神化。不久,有关虞夫人“得道成仙”、“显灵护民”等神话传说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并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嘉泰年间(1201-1204年),英州知州念虞夫人“生前曾未闻有尺寸之封,殁后仅庙食兹土,又僻处山谷”,遂特呈朝廷封赐。朝廷准奏,赐为“冥助”。乡民乃改“寨将夫人祠”为“冥助惠妃祠”。嘉定六年(1213),英州城邑曾遭山贼突袭,经过激战,被军民击退。事后,邑民纷传虞夫人“显灵护城,吓退攻城山贼”。知州深不疑,乃将“显灵”异象呈朝廷,得到御批,赐封为“显佑夫人”。嘉定十五年,这位宁宗又加封虞夫人为“正顺夫人”。这样一来,虞夫人总的称谓变成“显佑正顺惠妃夫人”,正式登上庇佑众生之神坛了。当地群众则尊奉她为“曹主娘娘”。 此后,有关曹主娘娘“显灵庇佑”的神奇传说不断传出,祭祀曹主娘娘的庙宇也不断增加。据英德林超富先生调查统计,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德境内有曹主娘娘神位的庙宇共48座,遍布大小北江两岸。其中甚多有规模的庙宇,如英城麻寨庙、英南江口咀庙、大庙峡的大庙、英中琵琶山大岗庙、中隅龙角庙、中隅榕树庙、上隅三圣岩庙、英北沙口长江古庙、英西浛洸曹主娘娘庙、英东长河神前庙等,都以曹主娘娘为主神。英德境外,阳山黄坌、黎埠,广州西林增埗等地,都发现有曹主娘娘庙宇。除庙宇外,英德的民间醮仪文化活动中不少唱词都与曹主娘娘有关;清远清西平原地区的《禾楼歌》中的唱词也有曹主娘娘“洒乳汁壮谷穗”的内容。以上史实说明,在封赐和祭祀文化的抬升下,生前为巾帼英豪的虞夫人,死后逐渐走上神坛,历千年之演变,已华丽转身为北江地区的一位女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