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民为何会相信希特勒纳粹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德国人的反思是深刻的,但这反思却与民族性无关,而是因为有了公民政治意识。在战后一段时间,许多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其实充满谬误,尤其在涉及到纳粹的国内政策和犹太人问题上。历史是大人物创造的,但在大人物背后却站着千千万万小人物,他们是纳粹统治的民众基础,没有他们历史就没有体积。正是由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就重返德国,在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了十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其答案正如他为自己的书所取的书名: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一战后,德国背负了巨额战争赔款,新建的魏玛共和体制一直处于混乱之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更使德国雪上加霜:马克大幅贬值,失业率高达30%,而各派政治力量却整天互相攻讦、无计可施。希特勒上台前,这十位普通德国人都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无着。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纳粹靠着使德国强大和富裕的承诺赢得选举,上台后即大搞基础建设,整顿社会秩序,迅速振兴了经济,恢复了公共服务。仅仅三年间,德国的高失业率即下降为零,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并且实现了共同富裕,连工薪阶层也能和管理阶层一样去国外度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民为何会相信希特勒纳粹

纳粹所以能迅速壮大,全靠大量工人、失业者、农民与中产人士的支持。在那段时间,这十位德国人的家庭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不再受穷挨饿。一位裁缝告诉记者,1918年的共和使他父亲变穷,是纳粹给了他父亲工作。他想要的就是安全保障、国家提供的工作,而且有保险和养老金;1935年他成为纳粹成员后,这些梦想全都实现了。一位木工则说,纳粹缩小了贫富差距,每个人都有了工作机会,而战后虽然有了自由,但自由却不能作为生活的替代品。

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开始镇压反对派,迫害犹太人,但只要让民众得到他们想要的物质生活,他们就会支持纳粹。在他们看来,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他就仍将作为历史上振兴德国的伟人而载入史册。

那位木工就发现,纳粹制度“有许多好处”:纳粹打破了阶级区分,使他与上层人之间有了同等地位,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在群众组织“劳工战线”中,他与一位教师也成了战友,大家完全平起平坐。那位裁缝曾给大学教授做衣服,他对此既自豪又忌恨,成为纳粹成员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对教授们指手划脚了,这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希特勒非常懂大众心理,他争取他们支持的办法不是提高福利,而是增强他们的翻身解放意识。社会福利的增加毕竟是有限度的,而平等甚至在政治上比他人优越却能使普通人获得幸福感,哪怕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太好。

实际上,这些普通人都是很正派勤劳的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没有受过迫害,也不认识任何高层人士,甚至不知道大屠杀。即使他们知道一点也不相信,认为是犹太人的谣言。由于缺乏公民权利意识,他们总觉得犹太人经商太有钱,感到很不公平,认为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是应该的。那位裁缝就告诉记者,正是犹太人偷走了自己祖先的所有东西。一位银行职员则认为,应当让犹太人的经济下降到与他们的人数成比例。他们渴望社会公平,但却缺乏把各种事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把宣传和事实分开来的能力,因而看不到纳粹的“公平”是在攻击人的基本价值和所含的权利。

导致纳粹上台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而是当时的德国人的政治观点多是从个人处境出发,对他人的权利漠不关心。他们没有社会公民意识。

所以与许多普通德国人一样,纳粹宣传说通货膨胀是犹太人造成的,他们就相信了。报纸上整天告诉他们,“犹太人是世界资本家”,“犹太人统治着英国”,“犹太人控制着俄国”。那位裁缝曾与记者谈到毒气室,说:“如果发生了那种事,那它是不对的,但我相信它没发生过。”偏见使他只相信官方媒体的宣传,而不是相信事实。即使发生了屠杀事件,他也认为领袖是好的,坏事都是周围人干的,是地方上的纳粹滥用了党的原则,领袖只是受骗了。但他自己每天看到犹太人佩带耻辱的袖章,却视为理所当然。1938年11月10日,发生了犹太会堂纵火案,一群孩子从被砸的犹太人糖果店搬运糖果,警察和成人在旁边看着。此事他们也都知道,但并不觉得这是在犯罪,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说过穆勒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也没有听说过汉密尔顿的名言:“先生,你们的‘人民’是一只巨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民为何会相信希特勒纳粹

为了巩固对民众的思想统治,纳粹强调的都是一些非智性的品格,诸如忠诚、纯洁、劳动、简朴和爱国主义等,并把喜欢思考的知识分子看成是不可靠的、有危害性的阶层,这给那些不愿思考的人提供了一个不思考的借口。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多数普通人只有二选一的简单思路,一位收账员曾告诉记者,他最喜欢的希特勒的名言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这给大多数德国人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解释: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完全可以放弃维护个人权利。在这位美国记者看来,这些普通德国人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缺少政治权力意识,不懂得自己拥有最高权力的公民的责任,总认为国家是崇高的,而个人无足轻重,因而对他人的苦难漠然置之,甚至参与迫害。

战后德国人开始了新生活,这十位普通人的生活又一度变得艰难,他们需要承担比从前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责任,对此他们总是抱怨和不满,觉得纳粹曾经把一切都管理起来,统治得很好。这表明,他们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受骗,他们以为他们在纳粹统治下是自由的。事实上,他们渴望的从来不是自我实现的自由,而是想要摆脱“自由选择的可怕负担”(陀思妥耶夫斯基语)。

这位美国记者由此得出结论,这是自由制度与不自由制度造成的价值观之别。从一个习惯于凡事自主的美国人的角度看,这些普通德国人缺少的其实是公民意识和勇气:“一种能够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统治别人而是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价值观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现代世界分裂的主要原因。对于从前的许多德国人来说,纳粹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邪恶,只有当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价值观,具备了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明白对他人权利的剥夺即意味着对自己权利的剥夺,才会真正认识到纳粹的实质与危害。

解析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基督教的第二次大分裂如何造成的?

在所有新教派别中,英国国教和罗马天主教最相像,它和天主教最大的区别在于首脑不同:罗马天主教以教皇为普天下所有基督徒的唯一首脑,而安立甘派则把英国国王奉为首脑,谁继承英国王位,谁就担任教会首脑,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其他方面的差别,包括仪式、理论、教义、组织机构等差别都不大;当然,天主教教堂装潢华丽,宗教仪式也更加豪华,国教教堂就平实得多,仪式也比较简单。这样,新教派别就很多了:路德派、茨温利派、浸礼会派、加尔文派、安立甘派,等等。这些教派在教义、礼仪、宗教理论诸方面都有不少差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承认教皇的权威,不承认罗马教廷。这使新教在那个时候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一旦人们否认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上帝直接沟通,那么每一个人就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而对宗教做出自己的解释。这样,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念仍然存在,但自由的思考已经形成了,一百个人读圣经可以产生一百种理解。 就好比我给同学们布置作业,让你们读一本书,然后写读书笔记,除非你们互相抄袭,或者到网上下载,否则你们一百个人写来的作业应该是一百个样子,有一百种不同的感想。不要以为不相信宗教才能解放思想,其实在宗教的框架内也可以解放思想。这样,大家就能体会到的巨大意义。不过,并不是天主教才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束缚,新教可以同样固执,同样造成思想束缚。新教各派也迫害信仰不同的人,和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没有两样。在那个宗教极端的时代,谁都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选民”,是真理的拥有者,为了信仰,为了“真理”,为了“上帝的事业”,人们互相争斗,彼此打得死去活来。那个时代是宗教战争的时代,马丁·路德以后,西欧在差不多一个世纪里深陷在宗教战争中,不仅德意志如此,整个西欧都是这样,都在打仗,甚至中欧也在打,而战争的理由就是信仰不同。 一直要打到大家都意识到靠战争解决不了问题,谁也不能消灭谁,上帝其实没有站在任何人一边—直到那时,宗教战争才停止了,每一个教派都开始承认其他教派存在的权利。而其他教派也承认这个教派存在的权利,到那个时候,宗教纷争才平息下去,人们学会了相互容忍。于是,在1648年,战争各方签订,各个教派都取得了存在的权利。但是,因信仰或意识形态不同而大打出手的现象并没有停止,直至现在,西方仍然以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为理由发动战争,并且把它说成是“解放”别人。不同的是,16、17世纪的宗教战争中,信仰的因素可能更强烈一些,人们有更加虔诚的信仰;而现在,意识形态被用作发动战争的借口,这些借口连发动战争的人都不相信。 我们看看现在中东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是怎么回事。受到新教冲击,天主教岌岌可危,面对强大的冲击波,天主教几乎要崩溃。这时,天主教开始进行自我更新,这叫“反宗教改革”。“反”在这里,功不是“反面”的“反”“反动”的“反”,而是“反过来”“相反方向”的“反”。中国人常常把“反宗教改革”理解为“反对宗教改革”或抗拒宗教改革,这种理解并不对;“反宗教改革”的意思是反过来进行的宗教改革,那么,什么是反过来进行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目标是摧毁现有体制,重建一个教会组织,路德教会由此产生。原有的教会就进行抵抗,抵抗的方式是它也改革,不过改革的目标是维护原有的体制和结构让现存教会延续下去,这就是“反宗教改革”。 所以反宗教改革也是改革只不过它的目标是维护现有体制、不让路德的改革将其摧毁。马丁·路德的出发点本来很单纯,他讨厌教会腐败,因而反对教会腐败;但反着反着就触及天主教的根了,最后变成“挖根运动”,要挖掉天主教的根,摧毁罗马教会。渐渐地,罗马教廷也看出了问题所在,问题就出在腐败上。所以,为了保护天主教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反腐败,自己反腐败,根治腐败把腐败清除了,地位也就巩固了一—当时的教廷就采取了这种对策。一连有好几个教皇都决心根治腐败,而且确实做得不错,这很不容易,因为自我革新非常艰难。 罗马教会中连着出现了几个廉洁的教皇,他们兢兢业业决心很大,把腐败的官员撤职了,任用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担任高级职务,再由他们去撤换一层一层的腐败分子,最终把局面扭转过来,至少把非常严重的腐败现象克服了。这样,天主教会就重新站住脚,再一次取得信徒的信任;如果不出现这样的“反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可能早就崩溃了,早就没有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团体耶稣会”,它很有名。最早到中国来传播基督教的就都是耶稣会士,例如、等。这些人很有奉献精神,带着一种宗教的狂热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不是无能之辈,他们有知识,掌握着由熏陶而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并且有很高的人文素养。 这样一批人集结起来,组成一个新的传教团体叫耶稣会,并且得到教皇的认可。新团体的发起者叫依纳爵·罗耀拉,他原本从军,后来受伤退伍,组建这个团体后,就以军队的组织方式进行管理,最高的领导叫“将军”,就是他自己;在他之下,每一个层级都有一位指挥官,按军队等级称作“旅长”“团长”“连长”等,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入会时要宣誓无条件服从,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耶稣会在后来被很多人否定,有些人甚至将它描述为恐怖组织,专干杀人越货的勾当。在历史上,确实有耶稣会士运用暗杀手段清除异己,但另一方面,耶稣会又不乏像利玛窦、汤若望那样的人。耶稣会对恢复罗马天主教的地位与影响发挥了很大作用,它是“反宗教改革”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外还要向大家介绍特兰托宗教会议。从1545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在这些会议上,教会高层对天主教中有争议的理论、教义、礼拜仪式和基本原则等进行审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应该维护过去的传统,不对天主教做根本性的改动。反宗教改革也是成功的,在清除教会流弊方面,它最终与宗教改革殊途同归。并且,两种改革最终都和民族国家联系起来了:新教国家把新教作为民族的共同信仰,巩固了新生的民族国家;而天主教国家也把本国教会改造成国家的教会,用国家主权压倒了教会的权威。经过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一个普世的、全欧洲的罗马教会其实已经不存在了,所有的教会都变成了国家的教会,成了民族国家的精神机构,这是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完成时最终出现的情况。 宗教改革造成基督教的第二次大分裂。第一次分裂发生在罗马帝国晚期,东西教会分裂,形成后来的东正教和天主教,分别存在于东欧和西欧。第二次分裂也有地理上的分界线:新教,不管属于哪一派,基本上分布在西欧北部和中部,如英国、北欧、德意志北方和低地国家;旧教即天主教基本上流行于西欧南部,包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南方区域。这种情况一直到今天仍然差不多如此。 随机文章日本人真的支持过辛亥革命吗?日本人有什么阴谋?揭秘美国发声石头之谜,一堆石头发出金属叮当声冷血动物为什么没感情,眼瞎的冷血动物难以认主/但是感情很丰富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物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时刻指的是特定的时间/点与线的区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领土扩张最快的是哪个国家?以色列领土几乎翻了一倍

从世界历史来看,二战以前的历史基本上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历史,一个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扩张获得更多的土地,最典型美国从13个州快速扩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就是这样来的。而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野蛮扩张基本上不被允许了,尤其是弱肉强食,更是不被接纳。但是依旧有很多国家,领土出现暴涨,尤其是下面这个国家,是领土扩大最多的国家,领土面积几乎翻了近一倍。 很多人看到领土扩张最多,第一时间会想到印度还有就是俄罗斯,因为这两个国家,不顾国际规则,照样还是不断的进行领土扩张。印度占了半个克什米尔还有一个锡金,俄罗斯占了克里米亚,还有南奥塞梯等很多地区。 但是,这些国家扩张的面积并不多,占他们领土总面积的占比非常小,而其中最厉害的还是下面这个国家,那就是以色列。以色列民族本来那是一寸土地都没有的,整个是个流浪民族。但是,在美国的帮助下,1948年,联合国以决议的方式,将巴勒斯坦分给了一多半给以色列,作为其建国后的领土。 也就是以色列本来一寸土地都没有,联合国送了土地,而且有1.4万平方公里,也算不小了。而以色列就是凭借这块土地建国的,但是,70年过去了,现在以色列的领土面积,已经达到了2.6万平方公里,如果加上占领叙利亚的格兰高地,那么以色列实际面积已经达到了2.8万平方公里,几乎整个面积翻了一倍。 这个比例,直接将印度俄罗斯甩在了脑后,成为二战后面积扩大比例最大的国家。那么这么大的土地怎么来的?都是战争打来的,建国后,以色列历经五次中东战争,每次都是胜利告终,因此每次领土都扩大很多。尤其是,以色列领土达到最大,占了整个巴勒斯坦,西奈半岛,还有格兰高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 后来在美国和世界压力下,吐出了西奈半岛,给了巴勒斯坦2000平方公里,于是就剩下了现在的面积。即便是如此,以色列领土该是暴涨了。而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是以色列全部控制了,巴勒斯坦完全失去反抗力量,就连军队都没有,所以以色列实际的领土面积更大。 从理论来看,以色列领土超出联合国给的一倍,那是要受到制裁的。但是有美国和西方撑腰,以色列从来就没有受到制裁,甚至连谴责都没有。这就是权力,弱肉强食,弱国无外交,强大了做什么都可以。 随机文章秦始皇心中的长城与康熙皇心中的长城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测试你适合学心理学吗,学心理学的必备条件详解/你适合吗陕西淳化7.20盗墓案大起底,涉案文物达1100件(10盗墓团伙被抓)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吗,从宙斯头颅里跳出美丽女神雅典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