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军队历史

郾城之战:岳家军大战铁浮屠 岳飞最后一场辉煌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宋军如能乘胜前进,收复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赵构和秦桧只图利用胜利,作为对金乞和的资本,遂下令班师,断送了这次战争的胜利成果。

郾城之战:岳家军大战铁浮屠 岳飞最后一场辉煌大战 可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师 徒留千古遗恨

公元1127年,金军掳走北宋皇帝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北宋结束了。就在这一年,钦宗的弟弟赵构称帝,他就是宋高宗。历史上称为南宋。宋高宗害怕金人,他一直向南逃跑,最后,在杭州建立国都,改称临安。从此,南宋小朝廷一直过着苟且偷安的日子。

宋高宗为保皇位,不惜向金屈辱求和,特意任命被金放回来的俘虏秦桧做宰相,主持和议。赵构、秦桧怕得罪金朝,常常压制抗金将领。不久,金朝派使臣“议和”,要赵构跪拜着接受金帝的“诏谕”。抗战派的文武官员都看出,秦桧的“议和”,就是要南宋投降。可是后来秦桧还是代表赵构,跪拜着接受了金朝的诏书,与金签订和议:宋朝对金称臣,每年贡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允诺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这是南宋绍兴九年正月的事。

金国所谓议和本就是权宜之计。绍兴九年秋,金国内部发生政变,完颜兀术执政,反对把河南、陕西还给宋朝,推翻两国签订的议和。转年五月,金兵分四路向南宋大举进攻,战线东起淮河,西迄陕西。兀术自任都元帅亲自率领金军主力10余万人进攻开封。长安和洛阳相继被金军攻陷。兀术率领主力攻入东京开封,紧接着又攻占了南京商丘,并乘胜继续向淮西进攻。

郾城之战:岳家军大战铁浮屠 岳飞最后一场辉煌大战 可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师 徒留千古遗恨

金兀术撕毁和议,准备大举南侵的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有些恐慌了。他连忙传令岳飞等将领严加防御。宋高宗任命岳飞兼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由荆襄北进,负责措置光、蔡、陈、许诸州军事。岳飞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大军北进。在大举反攻之前,岳飞一面派部将牛皋、张宪等人,分路收复河南各地;一面又遣义军首领梁兴等人重返太行山区,联合其他义军在敌后展开活动,以策应北上的军队。在很短的时间里,宋军先后收复了颍昌、陈州、郑州、洛阳等地。岳飞亲领轻骑,屯驻郾城,指挥全局。

中原是宋、金必争之地,谁控制中原,谁就可以从中央突破对方的战线。因此岳飞率军挺进中原。兀术急忙召集诸将商量对策。兀术认为南宋各路兵马都容易对付,惟独岳飞这支军队“将勇而兵精,且有河北忠义响应之援,其锋不可当”,因而决定引诱岳飞的军队,孤军突进至开封的外围,然后集中主力给对方一个打击。岳飞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每天派出一军向敌人挑衅。兀术以为岳飞中计,便亲自率领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伪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军直趋郾城,准备和岳飞军决战。

岳飞首先命令他的儿子岳云率领“背嵬军”,直贯敌阵,给敌军一个沉重的回击。岳云和敌人作战,勇敢异常,仅数十回合,就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获马数万匹。这次金军南犯,兀术亲自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15000余骑,准备以此抄袭方式来消灭岳家军的主力。“铁浮图”是兀术的特种骑兵,人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以三骑为一队,作为冲锋队。“拐子马”指的是左、右翼骑兵,配合“铁浮图”从两面包抄。这种骑兵队伍打起仗来,像围墙铁幕一般,很难对付。

岳飞发现“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厉害,但马腿安不上铁甲,只要马腿被砍,马身上的士兵就要跌下。因此,他指挥将士手持马扎刀、长斧,上砍敌兵,下砍马腿,金兵马倒人也跟着倒,人马大乱。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锐不可挡。这次大战,金军有的被宋军杀死,有的被马踏成烂泥,死尸布满原野。

金兀术眼见大败,又增兵于郾城北的五里店,准备再战。岳飞手下一个叫王刚的部将,带领50名骑兵去侦察敌情,突入敌阵,斩杀敌人的中下级军官数名。岳飞乘机率轻骑出击,大队人马随后,再一次打败兀术军。经过三天的激战,金军遭到沉重打击,岳家军取得了郾城之战的胜利。

郾城之战:岳家军大战铁浮屠 岳飞最后一场辉煌大战 可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师 徒留千古遗恨

兀术打了败仗,更加气愤,于是又集中了号称12万人的兵力,进到临颍。岳飞派兵迎击,部将杨再兴带领300名骑兵担任先锋。小商桥一战,杀死金兵2000多人,可惜寡不敌众,杨再兴不幸牺牲。次日两军交锋两次,敌军大败。岳飞估计金兵一定要回军攻打颍昌,便命岳云带领骑兵急速增援驻守颍昌的王贵。

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虽然身受重伤,仍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金军统军上将夏金吾也被岳云用大铁锤打死。兀术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连夜退回开封。张宪部将也在临颍东北,击破金军6000,获马百匹。金军全线崩溃。岳飞率军乘胜追到距东京开封仅45里的朱仙镇。金军溃败,撤回东京开封,准备北逃。

郾城、颍昌的胜利,鼓舞了北方人民抗金的勇气。太行山“忠义保社”首领梁兴和河东忠义军将领赵云共同收复了山西的垣曲,并进到王屋和济源县界,斩俘很多敌军,掳获大批军械、马匹。岳飞遣梁兴去向两河忠义豪杰,约请他们共同抗敌。山西各州府的义军,都打起“岳”字旗号,约定日期进兵。两河义军听到岳家军进驻朱仙镇的消息,都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他们渡河。大河南北的人民更公开地头顶香盆,牵牛拉车,运送粮草,欢迎大军。敌人的地方官吏,瞪着眼睛看着,也不敢加以干涉。燕京以南,金政府的号令已经无法推行了。

郾城之战:岳家军大战铁浮屠 岳飞最后一场辉煌大战 可惜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京师 徒留千古遗恨

正当岳飞在前线不断取得胜利,策划大军渡河时,竟遭到了民族败类赵构、秦桧等投降派的破坏。他们担心岳飞的胜利会阻碍他们向敌人投降,也怕胜利后岳飞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因此就在岳飞胜利进军当中,急令配合岳家军出击的各线宋军停止前进,然后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一日连下12道“金字牌”,迫令岳飞退兵。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除了退兵,就是丧师,最后只得怀着满腔悲愤,下令全军退回襄阳。在退军途中,中原人民拦住岳家军的马首哭泣,一时军民哭声,震动原野。当时,河南百姓跟随大军南迁的,络绎不绝。岳飞退兵后,河南境内已经克复的各州,重新落入金人手中。

垂沙之战是楚怀王背弃齐国而导致别国联合攻楚

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垂沙之战呢?在战国中期的时候,齐国和楚国一直都坚持“合纵”政策,但是在之后突然改变联齐抗秦的计划,竟然转而投向秦国。之后是因为什么而促使了垂沙之战的发生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楚怀王投靠了秦昭王,齐国就想要伺机对楚国进行报复,于是齐国便在此时决定联合魏国和韩国结为同盟,而韩国和魏国迫于秦国的威逼所以都决定投靠齐国,这样一来就可以联合对抗秦国,最后就形成了齐国、韩国和魏国较为牢固的一种政治军事联合。由于齐国和秦国两强相互对峙,充满野心的秦国想要夺取中原,因此向韩国和魏国一部分的土地发起进攻,也正因为这样,韩国和魏国连年遭受了秦国的威胁,于是一起倒向了齐国,借助齐国的力量一起形成对抗秦国的态势,此时的齐国与楚国签订合约,联合对抗秦国。 但是秦国想要离间这四国,于是在公元前305年,秦国与楚怀王联姻,不仅如此还赠送很多厚礼给楚国,于是齐国联合韩国和魏国对楚国发起进攻,但秦国派给楚国一些兵力其救援,其他三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就退兵了,可想而知,秦国兵力有多么强盛。次年,楚国在秦国作为人质的太子因为私自杀害了秦国大夫逃回了楚国,于是,秦国和楚国的联盟正式破裂。 就这样,楚国将其余四国都得罪了,公元前301年,秦国和齐国、韩国、魏国一起联军攻打楚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垂沙之战的背景。 垂沙之战的过程 垂沙之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都知道这一战役中,其实是秦国、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的,那么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计谋来硬的这次的战役呢,换句话说,这场垂沙之战的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一开始选择结盟的是齐国和楚国,但是楚怀王临时倒戈,改变了连齐抗秦的计划,转而投向了秦国的怀抱。而齐国那边对楚国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联合韩国和魏国。但出国太子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将秦国大夫杀害,于是楚国得罪了韩国魏国和秦国,因此,才出现了垂沙之战。 其次,齐、魏、韩三国分别派遣了各国大将,一起率领联军攻打楚国,但楚怀王占着地势优势迎击三军。双方在垂沙相持长达六个多月。齐王多次派人前往垂沙之地探测水的深度,但因为楚国在水的对岸射箭阻拦。齐国大将从樵夫口中得知,楚国有重兵把守的地方是水浅的地方,是可以渡河的。于是三军商量对策,选一些精兵连夜渡河袭击楚军。 最后,再说说另一方面,楚军因为连续六个月都没有什么进展,于是军队放松了戒备,等到精兵上岸才发现,调兵时机已经错过了,结果可想而知,楚国军队大败。楚国不仅被划割了土地,还被迫送出太子作为人质。 因此,在垂沙之战的过程中,最有功劳的应该莫属于那个樵夫,倘若不是他告知水浅水深与楚军的关系,三国联军也不会那么快就解决这场战役,以上就是垂沙之战的过程。 垂沙之战的影响 在垂沙之战中楚国战败,那么垂沙之战的影响有哪些呢?对于战败国楚国有什么惩罚呢,楚怀王对齐国、秦国有做出什么举动来表示讨好呢?这些都算是垂沙之战的影响,那么到底有什么影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垂沙之战,楚国的宛、叶以北的土地被韩国和魏国夺取。垂沙之战的第二年,楚国又新生枝节,攻打韩国的庸氏,秦国便派遣华阳君攻打楚国,楚国战败,不仅如此楚怀王恐惧华阳君将襄城占领的意图,于是将太子送到齐国做人质,秦国为了讨好齐国,也将自己的弟弟派到齐国做人质,于是齐国和秦国修好。公元前299年,秦国和齐国关系稳定,秦国的野心越来越壮大,占领了楚国的八座城池,之后又写信邀请楚怀王来相见。虽然楚怀王身边的昭睢建议楚王不要赴约,但楚怀王对秦王有忌惮之心,于是乖乖赴约,不了却中了秦昭王的奸计,秦国想要诈取楚国的土地,楚怀王不同意之后被扣留在秦国。 另一面,楚国见形势不佳,楚怀王又被扣在秦,太子质与齐,于是派人去齐国迎回太子,宣称楚怀王已死,太子成为新国君,这一举动惹恼秦国,于是秦国带兵攻打楚国,楚国大败,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秦国日益壮大,楚国力渐衰微,直至灭亡。 因此,垂沙之战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没有想到小小的一个战役,竟然将楚国的大业完全打碎,一直到秦国统一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岳飞死后家人和岳家军 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关于大将军的生平历史,大多数人都关怀的是岳飞被害后跟随他的结局如何,依据史料记载,岳飞被陷害后,岳家军也被打散了,他的后代大多被谋害或被放逐,后来平反后,后代人又重新组建了岳家军。 岳家军是民间的习气叫法,官方正式番号是“御营后护军”。岳飞死后,岳家军还存在了一段时间,直到宋金议和后,南廷裁军,才把岳家军正式裁撤。其中最精锐的”背崽“”踏白“”游奕“等军以及其他的一些精兵被编入重建的国度正轨军;”背崽军“以至被编入了御林军。至于其他的官兵则就地解散。岳家军的官兵大多都是北方人,此时曾经不可能回老家了,所以根本上就地安顿,生活在了襄樊地域。末年,正是这批岳家军的后嗣在襄樊地域与蒙古军血战十余年,捍卫了南山。网络配图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供认的。南宋时起义军蜂拥而起,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飞(岳飞固然级别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间声威很高,否则就不会直到今天知名度还这么高了)。 然后那些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就自称为岳家军,这个称谓也得到了广阔人民的认可。 而且岳飞武功高强,在金兵中也颇有名声,岳家军的称谓常常呈现在两军对垒自报家门时,能够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 所以岳家军只是口头的称谓,并不是一个编制。在正式的场所是不会呈现的。不过岳家军的称谓被听说可能是他害死岳飞的缘由之一。 1141年(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实施,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那么岳飞死后,岳家军如何了?岳飞手下的大将们是什么结局呢?网络配图 张宪与岳云:在岳飞死的当天,其子岳云和张宪也被当街斩首; 牛皋:在岳飞死后第五年,牛皋被他女婿毒死; 王贵:在岳飞死后,王贵分开岳家军去了福建任职,根本等于退养,八年后逝世; 徐庆:徐庆被迫分开岳家军之后,到中央任职以后不知所踪; 董先:被打捞到御前干了几年后又调回鄂州任职,最后善终在鄂州; 幕僚:不是编管就是放逐,相当一批没等到平反就死在放逐地了; 胡闳休:或许是肉体真的受挫,装疯装了几年后逝世;网络配图 李道:在岳家军部将里,结局最好的估量就是李道了,之前百战百胜,归了岳飞以后也混的人模人样,后来长期驻守襄阳属于前方干活的。岳飞死后他也没受牵连,再后来闺女不晓得沾没沾岳飞部将后人的光,被岳飞的粉丝挑去当儿媳妇了。升格成皇后以后势力熏天,皇帝都怕,李道又是加封又是恩赐的安享暮年; :按的话,最好的是李宝。李宝后来陈家岛海战一战成名,也被封节度使还被赐了个御书“忠勇李宝”旗,里面他本人有传,从这个角度说混的比张宪牛皋这帮人好多了; 毕进:主要是生的儿子好,老来成了南宋中期的战神级名将。而且不晓得是不是跟着儿子工作地点沾的光,也埋到杭州陪岳飞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